疫情在家的日子好难,俺终于在银川海亮吃上牛肉拉面

疫情在家的日子好难,俺终于在银川海亮吃上牛肉拉面/ 臧新宏


3月9日,我十点半出门,小区门口,和保安及社区工作者点头而过,好像谍战剧一般匆匆而有惊无险。

走到东面的无名巷口,它被彩钢板封死,折转,向西转北,经上海东路右转而入清河北街,绕了半圈,走了十分钟,到达银川旅游汽车站,等313路去贺兰。

一等就是半个小时。上车就问司机到海亮国际6号地在哪一站下车换乘107路,司机说国道正在修路,到兴水路口下车。

挤到路线站点下方看看,十站路程。手机联网,看微信朋友圈,张巍说:开了。他说位于庆丰街19号的“老六牛肉拉面馆”开了:“虽然是一人一个桌子隔起来,而且屋子里面充满了消毒水的味道。我遵循老臧同志的嘱咐,没有让放豆腐,然后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以慰藉那一个半月的分离。”

张巍不知道,在他吃完面一个小时后,我正在马不停蹄地赶往比他所说老六更早可堂食的另一个老六处。

他说没让放豆腐,是因为我说过牛肉汤里如放入豆腐,那么豆腐味会抢了牛肉汤的香。并且还说不是我不爱吃豆腐,而是曾经在黄河龙商厦西侧穆尔斋的一碗拉面里,数出56块状如小手指甲见方的豆腐(手小的如此,手大的则为小手指甲半个见方)。好嘛,一碗里好像融合了56个民族,同唱一首歌。当然56和就餐时间有关,早上七点左右去吃,那时碗里约有五十多块豆腐,九点以后,豆腐大概在三四十块,时间越晚豆腐越少,这是我经过多次亲历的结论。并不是如张巍调侃我而说老板娘看上我了,才偏心地给舀了56块豆腐。

我数它们,因为多而赋予品尝的乐趣,二是因为吃饺子养成的习惯。早在非典那一年,父亲告诉我半斤饺子是30个。那时我在石油城经营小店,午间就去“国玉饺子馆”吃饺子。等待的时间里,先为自己剥6瓣个头细小的蒜,饺子端上来,就吃5个饺子嚼1瓣蒜,蒜吃完了,饺子数也就有了,店家是否缺斤少两也就看出来了。没想到第三次吃饺子时,问题就出现了,我拿起第6瓣蒜时,盘子里是三个饺子,少了两个。我就和老板说你这不对,她说他们的饺子大。我说吃了三次是一样大的,无论仙鹤楼的还是路边店的饺子,无论饺子里肉多少或价高低,都是半斤30个。她说那再给你补两个,我说不用了我不计较但要你知道群众心里有数。自此往后,我就养成了对数字敏感和关注的习惯。


疫情在家的日子好难,俺终于在银川海亮吃上牛肉拉面/ 臧新宏


下了车,国道果然在修,简易围墙长约200米,墙上覆盖绿网,无站牌标识,路面被缩水一半,向北的车流呼啸而过,在此等107路让我好怕怕。

我只好夺路到对面的人行道上,向北,再左转,走了一站路,到达大连路107路站台:地震公园·庆安园。问了一位候车乘客,海亮国际6号地应在正丰·海德家园站下车(站牌上无标识海亮国际文字)。三站地,快到了。

疫情期间的公交车,车次少,发车间隔长,三站地不远也不近,走过去也可以,但一个半小时的走路、等车和坐车都过来了,44天防疫禁足都过来了,再等等也不咋地。当我举目远眺西南方一片假假的树林时,我只有两个字:不退。树林是人造景观。树叶是明黄的,它是假的,但颜色是真实的。

看官就要问了,那咋不打个车过去?打车过去不值当,也没意思了,更不会遇见后续的精彩。有时候有些事注定机缘存在,也是对付出的回补。

又等了十来分钟,才坐上107路,到达海德家园站已是十二点半了。下车直奔海德家园门岗处,向立岗的保安员询问,他说在马路对面是海亮国际6号地。

我穿过大连路,一条小巷在两栋高层之间出现,巷口处道路有些弯曲,因此不能通透看到全部巷景。走着走着就显现了全景。这竟然不是小巷而是与乡道宽度略同的道路,前方还有十字路口有红绿灯。


疫情在家的日子好难,俺终于在银川海亮吃上牛肉拉面/ 臧新宏


我左顾右盼地找“老六牛肉拉面馆”,发现路东侧有家“纳家羊杂碎”,北侧棉门帘掀起搭在打开的北侧门扇上,门口还站着一名群众。我就走近,看见店门处被一长条桌挡住,而里面坐着两位顾客。我就咨询那名群众:师傅,这点卖羊杂尼莫?貌似店主或是店主亲戚的约莫快六十岁的那名群众说:有呢,你咋,是不是进来吃?我说:好是可以在里面吃了么?答曰:可以,只不过得要都坐地开开的。我问:不会是一次进一个人吧。答曰:不是,只要坐开就行。你眊眊这次经济损失有多大,昂们为国家做不了贡献,但是昂们得把人管住,我就在门口看着呢!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罢急,快了,快放开了。好着呢,我明天来尝尝。

走到十字路口,我在东南角环视四顾,终于发现“老六牛肉拉面馆”在东北方向!

接近它,先是拍下门头照。门外有人等候,店内有三四个人在排队,八九个人正在隔开距离地堂食,门口处摆有登记表和消毒液。

我问票员:有面吗?这会儿卖拉面吗?小姑娘说:有呢,但要排队等着。我又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还得等待,但这次我不等了。因为我已经看到久违的群众堂食的情景了,肚子是饿也不咋地,心情好滴很呢。这个时代诞生的堂食一词,来之不易,值得感怀。

按原路打道回府,看着这四条不太笔直的“乡道”十字路,我脑中闪现三个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别有洞天于此既有当年石猴精窜入水帘后的惊喜,也有稍后站在返家方向107路站台处的感怀。站台上的站牌有两路,107之上是58路,我可以坐58直达回家。而海德家园站往西的下一站是阅海万家G2区,那是我节前常去陆波家的站点,以前坐58路必经此处,因为没在意此处更因为它巷道藏于高楼之间而看不通透,所以就擦身而过。从我家到G2的58路要绕行两个大弯子才能抵达,因此我来时没有选择坐58路,主要是不知道曲径通幽处的此间位置,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川话名言:我们以往的失败就在于太轻敌喽。


疫情在家的日子好难,俺终于在银川海亮吃上牛肉拉面/ 臧新宏


接着走。在快到北巷口处,有一排面南的营业房,其中一家“泉来传承手擀面”

店里靠近门口处坐着一名群众,门外停着一辆顺丰速运的三轮蹦子。我身边不远处有三位青年人在等待就餐。当我正准备拍照时,从店里走出一位大兄弟,也和我一起举起手机,并说这饭做的速度也太慢了吧。我说可以理解,毕竟刚开始,还得保持距离,一个个的做,但人又多,别着急,过段时间就好了。

站台上小等片刻58路就来了。我回到家已是下午一点半左右了,对于这3个小时的历程,我感觉好比在家追了4集平凡的世界。

吃完午饭,我给茶痴老陈发微信文字:老陈,好消息,今日上午我外出一游,很多餐厅可以堂食,全面复工指日可待,稍安勿躁。老陈回复表情:憨笑、握手。

形势向好!常言道:三六九往上走。下午五点前后,老陈去逛了逛已经开业的塔桥花市。同时间段,发小龚宁在福州街一家拉面馆里“内牛满面”地说: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拉面了,我太难了……


疫情在家的日子好难,俺终于在银川海亮吃上牛肉拉面/ 臧新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