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忆成都 . 盐市口


老街忆成都 . 盐市口


车马骈阗的盐市口,由古便是成都的重要地标。

小时候,人民电影院还不叫西南影都,人民商场还不叫茂业百货,花坛环岛一端的友谊商店,更未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掉。

赖汤圆、谭豆花的店门外,食客络绎不绝。

临靠上东大街的口子上,那青灰色的邮局大楼,依然矗立。孜孜不怠地将每一份情感,递往每一个朝思暮想的地方。

我就读的盐市口小学,正位于邮局大楼旁,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现如今,已改成了人民东路派出所。

小学三层楼,占地面积也不大,特殊时期,校方还会把楼顶拿来利用。

不过绝大多数时间,楼顶是小娃儿的武斗场。

武斗一般发生在课间或放学后。

每当这时,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出老版《动物世界》中,那些猩猩、袋鼠们互殴的画面。

其后,便在一旁幸灾乐祸的吟唱《动物世界》的旋律,为他们加油助威。

那时候的娃儿,脖子上都会挂起根细麻绳,上面穿一把家门钥匙。一旦打不过对方,就开始耍无聊,扯钥匙绳。勒得对方鼓筋暴眼的直骂娘。

后来,班上有两个冤家,悟性极高。冲突时,干脆省去热身动作,扯起对方的钥匙绳,直接开勒。拼的,可是耐力了。

操场尽头,有座水泥敷的兵乓球桌,俏得很。一下课,老有人占。

也不晓得啥时候,来了个不成文的抢占规矩。哪怕人没到,只要球拍先甩到桌上,远远的再喊一声:老子占了!

球桌的归属,便毫无非议了。

搅搅糖、丁丁糖、萝卜干、果丹皮、山楂片……长期霸占校门外。

最搞的还是大大卷。

经常会看到一些娃儿,吹出来的泡泡,跟脸差不多大。爆了巴上脸,撕下来又送回嘴,继续嚼、继续吹,乐此不疲。

我看这玩意儿根本不是啥泡泡糖,完全就一面膜,外加空气净化器。

记得班上有个鼻涕敞流的同学,也酷爱大大卷。那画面现在回味起来,都还透着一股浓浓的椒盐味。

印象中,盐市口起过两场大火。

一场是人民电影院,外面灰仆仆的石墙,煪得黑漆麻拱的,活脱一个巨大的柴火灶。

重建后,里面多了家叫咪咪的电子游戏厅,生意相当火爆。也成了我童年必耍的地方之一。

小学六年级的某天晚上,我和一个瘟猪子同学一起补完课,突然来了耍瘾。啥子也没想,就往那边梭。

凑够五角钱,买了两个币。刚耍得起劲,一个耳巴子,就从身后扇了过来。打得老子是头晕目眩,耳朵嗡嗡直响。

回头一看,我妈垮起个脸,嘴巴里面“狗日的”骂个不停。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同学他妈战斗力更是爆表,手握一根擀面棒,怪吼一声,起手就来一棍。

我俩反应奇快。舵杆一甩,身体矮了下,惊险地避过她们的袭击,头也不回的往青年路狂奔。

接下来,便是精彩的追逐了。一个在后面追,一个在前面跑。一个边追边骂,一个边跑边求饶。

那一刻的感觉,就像被游戏关卡里的“老王”追杀一样,至今回想起来,都还有些惊心动魄。

盐市口的另一场大火,是八九年期间的人民商场。

起火的那晚,整个盐市口,都是此起彼伏的呼喊声。

我从外婆家的窗头探去,远处,火光映红了夜空,天上黑烟滚滚。而年幼的我,对后面不确定的事态演化,丝毫没有半点顾虑。

大人们夜不能寐,我却躺在外婆的怀里,睡得吹噗打鼾的,跟头死猪没两样。

那原本仅有一层楼高、承载了几代人购物记忆的人民商场。就以这样的方式,永远定格在了老成都人的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