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圖片上就是“黑列巴”第一名牌兒:博羅季諾黑列巴,邊上盤子裡的就是“歐芹籽”。

一提及俄羅斯人的飲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黑麵包”,這種口感粗礪、酵母發酵酸味很濃並且略帶苦味兒的食物是俄羅斯文化的象徵,都知道俄羅斯不論是幾百年前(我國明朝中葉)的大公國還是現在廣闊的領土,地理位置上都處於北溫帶和寒溫帶,地理位置決定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不適宜糧食作物的生長,因此從歷史上來說俄羅斯就是缺糧的國家!在幾百年前農業生產落後的條件下土地出產的小麥太有限了,大多數農民只能是將收成的小麥不脫麩皮後磨粉,就是這樣也不夠吃,還得加上燕麥、黑麥、蕎麥...等等其它麥粉,按照我們的理解這種面就是“雜合面”,用它烘烤出來麵包肯定不好吃!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問題是不吃這種“黑列巴”也沒其它主食,再就是土豆。

據說最好吃的“黑列巴”是“博羅季諾黑列巴”(現在也是俄羅斯第一面包,但製做工藝和用料遠比當年強百倍)據說是:1812年拿破崙皇帝率領大軍入侵俄羅斯時,在莫斯科西郊的博羅季諾村與俄軍交戰,“博羅季諾修道院”的修女們把“法香籽”(歐芹)加入到“雜合面”裡烘烤出一種味道特別的黑麵包(正宗的“法棍麵包”裡也加法香籽),深受俄軍戰士的一致好評...由此“博羅季諾黑列巴”一舉成名。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到了二戰,由於戰爭初期蘇聯準備不足,大片歐洲部分的領土被德軍佔領,這其中包括“糧倉”烏克蘭...這也造成了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出現了相當嚴重的糧食短缺!這個時候的“黑列巴”已經不再是全穀物食品了,而是在裡面摻和上了橡子麵、鋸末,甚至是某種礦粉,目的是為了讓這種東西不容易消化可以在腸胃裡多停留一段時間,不至於一會就出現飢餓感。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由於蘇聯的糧食狀況到了危險的境地,包括前線戰士在內都缺糧、缺脂肪,再加上嚴寒的冬季,只靠劣質黑麵包和幾個土豆,體能下降嚴重...為了讓蘇軍抵擋住勢頭正旺的納粹軍隊,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緊急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其中就包括圖片上的斯帕姆午餐肉(圖片上是專門供給蘇聯的,上面印刷了俄文),大大的緩解了前線蘇軍戰士體能下降的問題。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除了斯帕姆午餐肉之外,還有圖片上的肥豬肉罐頭,俄羅斯(東歐國家)由於冬季氣候寒冷,為了提高熱量在飲食習慣當中有製做醃肥豬肉的傳統,為此美國特為製做“精燉豬肉罐頭”運往蘇聯,上面圖片裡勺子盛著的就是豬肉罐頭裡的冷結成塊肥油,蘇軍戰士通常都是將這種大塊的肥油抹在粗劣的麵包上面大口的吃下去,然後一口飲下100克的伏特加(斯大林強調每名蘇軍戰士每天要供應100克的伏特加),就去衝鋒陷陣!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與俄羅斯“黑列巴”境遇相同,普魯士人在沒有進入到工業問明之前也是“黑麵包”伺候著,圖片上就是歐洲飲食當中與俄羅斯“黑列巴”齊名的德國“黑麵包”!主要成分也是不去麩皮全麥磨粉,不過裡面玉米麵佔了不小的比例,其實“黑麵包”最早出現在德國(普魯士),然後一路傳向東歐,最後傳到了俄羅斯,德國是“黑麵包”的原產地,除了黑麵包之外,德國還有全麥麵包,從味道上來說德俄兩國的黑麵包相差不大,不是德國或者俄羅斯人根本分辨不出來,同樣的口感粗礪和很濃的酵母味道。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德軍正在使用野戰烘焙車烘烤黑麵包,德國(普魯士)祖上也沒闊過,由於進入到工業文明的歷史較短,歷史上也沒有參加轟轟烈烈的“風帆大航海時代”,普魯士的原始積累不像英法兩國這樣多,在沒有成為德意志帝國之前,國民生活總體來說是很貧困的,也是整天吃“黑麵包”和土豆,再不就有點捲心菜,要不然為啥會有德國酸白菜?至於說各種香腸和烤豬肘子這些都是進入到工業文明時代才日趨豐富的。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人就是這樣,當收入增加了之後就開始要享受生活,德國人由於好學習、好專研,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之後國家發展很快,國力很快的就超越了東歐所有的國家,並且成為了歐洲大國,國力和經濟水平提高之後,德國人的口味也發生了變化,雖然“黑麵包”和全麥麵包仍然是主食,這個習慣也改變不了了,但是德國人想要在黑麵包上塗抹蜂蜜吃,甜味兒可以改善口感和營養,並且甜味兒還會有一種幸福感,但是德國蜂蜜產量不高,不能滿足全民需求,所以德國人發明了“人造蜂蜜”,就是把甜菜榨出來的糖,再加上果糖、葡萄糖,一些食用稠化劑、植物香精...等食品添加劑就成了人造蜂蜜,這種人造食品在口感和營養方面與真正的蜂蜜沒啥區別,主要成分都是糖和果糖,完全可以替代真正的蜂蜜,有了“人造蜂蜜”之後德國的人幸福感大增,又相繼研製出來“人造咖啡”和“人造奶油”,“人造咖啡”在以前的文章當中已經介紹過了,而“人造奶油”就是用菜籽油(要想近似真正的奶油裡面要加一些豬油)通過“氫化”...等較複雜的製作工序得到,雖然“人造的”在各方面都不如真正的奶油,但是它仍然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不過“人造奶油”當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到了今天才被發現...。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德國“黑麵包”中的上品“布倫特黑麵包”裡面加了花生仁和葡萄乾,這也算是德國人生活品質進步的表現。

二戰德國“黑麵包”也跟隨德軍進入到了蘇聯境內,其矛頭德軍坦克兵的伙食當中,黑麵包或者全麥麵包750克(每人)、水煮土豆750克,這是主食,副食:有烹飪豬油45克、香腸或者醃肉150克、果醬,人造蜂蜜30克...這些基本食物,其中果醬和人造蜂蜜就是抹在黑麵包上吃的。

黑麵包,德國兵塗人造蜜蘇聯兵抹豬油,兩國軍隊的硬核野戰口糧

蘇聯和德國兩國士兵在吃著一脈相承的黑麵包,同樣的硬核野戰口糧在一起廝殺,絲毫不因為嚼著同樣的東西彼此間有一絲的“惺惺相惜”,反倒是彼此仇恨上升到了最高點。

從民族性格來說,德國人和俄羅斯人都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吃虧耐勞的民族,不善言談甚至有些木訥,頭腦思維也比較簡單,但是這倆的民族都造就出來了眾多偉大的科學家、音樂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同樣造就出來不少野心家和冒險家,所以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俄羅斯也從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國擴張成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這些都是民族性格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