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春節大餐,社火

家鄉永靖的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每年春節期間,正值農閒,辛苦了一年的莊稼人滿懷喜悅心情,集結起來玩社火,喜慶新春佳節,預祝來年五穀豐登、生活美滿,久而久之,形成習俗。

每年臘月二十三過後,凡是有鬧社火習俗的地方,群眾自發組織,選出會首,籌措經費,添置道具,指派身子(角色)。一般正月初二就開始亮相,與觀眾見面,叫“社火出窩”。第一場演出先到附近的廟院或神殿裡去,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其次才在社頭院落表演;再次按馬路(有秧歌往來關係的莊子)走鄉串社,或被鄰村邀請,或主動去送社火。到十五、六日,在所有被邀請了的村莊表演完後,再到本莊各巷道巡遊一輪,然後到十字路上卸裝,並將社火紙貨就地焚燬。

永靖社火有“前川社火”(原白塔寺川一帶)、“後川社火”(劉家峽、鹽鍋峽一帶)和“馬營社火”(西山一帶)之分,但大同小異。前川社火以“財寶神”、“楊林奪牌”、太傅為先頭部分,後川社火以儀仗隊、“春官”為先導,馬營社火只扮五六個角色,稱“跑秧歌”。但不論哪種類型的社火,在扎場表演時,都以“耍獅子”、“舞龍燈”、“打太平鼓”、“跑旱船”、“跑竹馬”、“臘花”等為主要內容,表演活潑多樣,唱詞詼諧,場面壯觀、多姿多采。

家鄉春節大餐,社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