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祕訣全在這裡!

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

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製造短命高分。

很多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分分分”完全成了孩子的命根。

但是你可能會看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成績特別好,到了初中怎麼就跟不上了呢?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最後完全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事實上,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所以說,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是因為小學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

只有讓孩子在這個閱讀能力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

因此,小學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從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那麼,孩子們要讀什麼書呢?

答案是讀名著。

經典文學名著,凝結著人類美好的情感和光輝的智慧,飽含著人類的希望和對未來的夢想,展現了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文風貌和文化內涵,裡面有歷史、有社會、有自然、有人生,對於孩子來說,閱讀經典文學名著就是接觸世界最好的入口。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白巖松、周國平、畢淑敏,這些名人大家坦言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與所讀過的名著有很大的關係。

白巖松:“我能成為今天的我,一定和名著有關。”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白巖松坦言,閱讀經典,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小時候明白‘美’和‘醜’的對比,跟讀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有關,卡西莫多這個人物讓我開始意識到,不能光憑外表長得不好看就覺得人不好。”

周國平:“第一次讀《悲慘世界》,結果很悲慘。”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周國平與名著結緣較晚,他清晰的記得,11歲小學畢業那年,他到上海圖書館借的第一本書是雨果的《悲慘的世界》,“結果很悲慘,我看不懂”,自此,周國平對外國名著都有些望而卻步。


直到考入北京大學,周國平才在同學的帶動下,開始發掘世界文學的寶庫。“那個時候我認識了托爾斯泰等許多偉大的作家。我這一輩子的心靈成長曆程就是在大學一年級奠定的”,周國平感慨。

面對如今流行快速閱讀、碎片化閱讀的互聯網時代,周國平呼籲孩子們更要注重經典的閱讀。

他認為,經常上網的人,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就容易被潮水般的信息所“淹沒”、所支配,“在互聯網時代,尤其需要通過讀名著,來給自己打好精神的‘底子’,讓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擁有辨別力,明白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畢淑敏:“我最早開始讀的名著,都是偷來的。”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我最早開始讀的名著,都是偷來的”,畢淑敏回憶,自己童年時期遇上“文革”,想看書很難,按照老師的規定,去學校圖書館看一本書必須要寫一篇批判文章。

為了能少寫文章多看書,畢淑敏每次借書時就悄悄往自己肥大的紅衛兵衣服裡藏書。“就像在超市裡偷東西的小偷一樣,我往衣服裡面放好多書,然後步履蹣跚,一步一步挪出教室”,畢淑敏回憶說。

兒時閱讀大量名著讓畢淑敏受益匪淺“那時的閱讀給了我一生重大的影響,有點像你們吃進去所有食物,然後化為你們身體成長的養料一樣。我們心靈也需要成長,也需要養料,所以,我們需要去讀那些被千百萬雙眼睛甄選過的,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的,被證明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也就是世界名著”

名著導讀已經成為教學重點

在最新的高中新課改中,體現出中國語文課程改革的形勢是:

  1. 語文和語文閱讀在中、高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2. 語文考試越來越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 課內外的結合將是必經之路。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各地已在相繼增加語文中考總分,且高達30分:

  • 2013年末-2016年,北京中考語文增加30分;

  • 2015年,湖南長沙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

  • 2018年,山東濟南等地中考語文將增加30分

......

《高考大綱》則更是暗指出語文將成為最易拉開學生檔次的學科......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這也就意味著,家長們想要抓住提分的機會,務必要重視起語文改革的方方面面。

而在其中,更要注意改革中常被家長忽略,卻極為重要的一點: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

在今年9月全國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將名著導讀列入教學重點。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在最新的小學期中考題中已經彰顯了“名著導讀”考題的地位:

名著填空題: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名著讀書札記題: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在小學語文考試中名著類考題也成為繼作文、閱讀後分數佔比排名第三的題型:

名著題目更是全國各地中考乃至高考試卷中的座上客,而且名著閱讀的題目考察方式越來越新穎,考察內容越來越注重名著細節:

一、浙江寧波的中考試卷

2011年考查了《海底兩萬裡》的情節和人物性格;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2012年考查了《朝花夕拾》的內容和主題;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2013年考查了《水滸傳》的具體情節;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2014年節選原著片段完成填空,並結合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了《草房子》《名人傳》《簡愛》《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2015年考察名著細節知識點,並且以簡答題形式考查學生對《水滸傳》《駱駝祥子》中人物綽號的識記,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2016年以簡答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西遊記》《海底兩萬裡》《儒林外史》《草房子》中情節、人物性格的理解

二、2017北京高考說明樣題

張耒在《示秬秸》中說“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試用這兩句做開頭,給下面三部文學名著中的某一個人物寫一段贈言,表達你對這個人物的敬佩(鼓勵或勸誡)之意。三部文學名著:《吶喊》《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三、2017春季會考試題

下列對魯迅小說中的“我”,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事件的親歷者。作品以“我”為陪襯,歌頌人力車伕的正直無私和勇於承擔責任,也體現了魯迅對自己的嚴格解剖。

B.《祝福》中的“我”是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我”的所見所聞反映了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我”的所思所想體現了知識分子的彷徨。

C.《狂人日記》中的“我”是一個“迫害妄想症”患者,長期處於既擔心被人吃,又忍不住要吃人的矛盾中,作品藉此控訴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

D.《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夥計,也是孔乙己周圍的看客之一。作品通過“我”的眼,展現了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也反映出看客們的麻木。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四、2015年高考真題

語文老師請同學們推薦名著中的章節或片段供課上研讀。範圍《三國演義》《巴黎聖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選擇哪部著作中的哪個章節或片段?請用一句話表述推薦內容,並簡要陳述理由。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我們再看一下中高考各類題型丟分情況佔比,名著丟分情況也排到了前三的位置,原本應該是應該牢牢抓住的“送分型”題目,卻有如此之高的丟分率……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如果這些名著孩子在上考場前看都沒看過,那怎麼可能將題目漂亮的解答出來並且拿到高分呢?送分題變成丟分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你的孩子能堅持讀完一整本名著嗎?

買名著書不是件難事,但是能不能堅持讀下來就兩說了。

別的不說,首先時間就是個大問題。平常孩子要上課,放了學以後要寫成堆的作業,好不容易熬到週末,上午補英語、下午補奧數、再報個鋼琴美術跆拳道興趣班,兩天時間滿滿當當,不給孩子留一點空隙。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在如此緊湊的時間安排下,想讓孩子真的靜下心來坐在椅子上讀完一本書,可以說是非常困難了。

就算時間問題解決了,但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三分鐘熱度”又是一個大攔路虎。

拿來一本名著也許剛開始覺得新鮮,過一段時間就不好說了。讀了幾頁後,覺得可以休息一會兒了,吃點東西,玩玩手機iPad時間嗖的一下就過去了,再重新拿起這本名著來讀的概率幾乎為0。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碎片化閱讀」這個概念就應運而生了。

什麼是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閱讀是現在新媒體環境下比較突出的一種閱讀形式,不同於原來悠哉的看報紙翻雜誌,而是用零散的時間快速吸收書本重點。

那麼到底多長的時間算是碎片化呢?

如果以一天為單位,一兩個小時也算是碎片化了。但是對於每天時間被上課、作業、補習填充的滿滿當當的孩子來說,一天拿出一兩個小時去閱讀名著似乎是很難辦到的事情。

所以就孩子目前的狀態來看,如果每天能讓孩子拿出10分鐘到15分鐘用來快速閱讀,既容易實現,而且效果好。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想想十分鐘的長度,就是孩子洗個臉刷個牙,吃個早餐甚至是寫著寫著作業發一會呆的時間。把這種平時被孩子們不知不覺浪費掉的時間利用起來進行快速閱讀,

不僅不容易產生怠惰感,心理上也沒有負擔,難啃的名著真正變成享受,而且不會打亂孩子的學習、生活節奏。

這麼一來,在孩子們看來很難“啃透”的名著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如何讓孩子短時間內吃透大部頭名著培養閱讀習慣?秘訣全在這裡!

從精彩章節開始,從碎片到整體,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於還來說更是一份終身受益的“智慧保險”。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孩子收穫的將不僅僅是豐富的名著知識、高水平的語文素養和終身閱讀習慣,除去語文高分,這種堅持的美好品質更是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