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宰相晏殊:莫辜負,莫執著,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時光如同東流水,一去不復返,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暫,使得平常的離別都讓人傷心,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嫌棄宴飲的場合太多,盡情地去歡樂吧。

望著這錦繡的河山,懷著一腔思念遠方人兒之心,又能如何。眼前的花兒在風雨中飄零,更是增添傷春之情,不如實際一點,珍惜眼前身邊的人。


太平宰相晏殊:莫辜負,莫執著,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

這首詞是晏殊少有的飲宴之作,詞人感嘆了年華有限,不要沉湎於離情別緒之中,應珍惜現在所有,“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兩句意境開闊,遼遠,反映了詞人豁達的思想。

每次想起晏殊腦海裡都會出現一位衣著高雅的消瘦文士獨自在小徑上徘徊的身影,這位少年便得志,富貴悠遊五十載的太平宰相,在北宋那一眾一次次落榜,屢遭貶謫的文人中,就是個讓人羨慕嫉妒的存在。

太平宰相晏殊:莫辜負,莫執著,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

晏殊從小就有“神童”之稱,14歲由江南按撫張知白推薦參加殿試並受到真宗的嘉賞, 留在秘書閣深造,當時天下無大事,百官們都喜宴飲,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後來皇宮中要給太子選講官,真宗御點晏殊上任,稱:“如今朝中大臣們一天到晚都沉醉在嬉遊宴飲,而晏殊則不同俗流,一心閉門讀書,是個忠厚謹慎的人,是教太子讀書的合適人選。”誰知晏殊竟然回說:“我並不是不喜歡宴遊玩樂,只是家裡貧窮,沒有錢讓我出去玩,假如我有錢的話,也會出去宴飲。”他的真誠讓真宗更為欣賞了,後仁宗上任,得以重用,官至宰相。

晏殊官場之路雖偶有小波折,但也算是一路暢通,因從小就生活在京城,大部分時間也跟在皇帝身邊,結交的人都是達官顯貴,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一言一行就自然的散發出一種華貴的氣象,再加上他又性喜讀書,在書香翰墨的薰染下,更是多了份文化內涵,而這份富貴氣象也總在他鶯歌燕舞,亭臺樓閣,芙蓉金菊等文字中不自覺地流出。

太平宰相晏殊:莫辜負,莫執著,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

晏殊生活在宋代經濟與文化蒸蒸日上的時期,沒有像柳永、蘇東坡、辛棄疾等文人一樣有著鬱郁不得志的經歷與大起大落的人生,所以晏詞有著題材狹窄的缺陷,但它也真誠地反映了太平年代高官顯貴人的歡樂與憂傷,有人批評晏殊說他那些富貴閒愁的詞是一種無病呻吟,可這些評論背後又何嘗不無夾雜著羨慕嫉妒呢。

同其他文人士大夫一樣,晏殊也喜好飲酒賦詩,歌舞相伴的人生,《避暑錄話》說他“喜集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但他也不是貪圖享樂,只是他的人生觀念本就是“人生行樂耳。”

由於晏殊順遂的仕途與樂觀的人生態度,後世對他有著精緻圓滑的誤解,但據宋史記載:“殊性剛簡,奉養清儉”,從中可看出晏殊並不是個圓滑的政客,相反他是個性格剛毅直率之人,不過與他同時代才華橫溢的文人很多,人品性情上佳之人亦不少,但都沒有他這麼幸運,真是時也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