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白布条",不仅为装饰,更为方便帝王

引子

不同年代、不同款式的服饰,不仅代表了成衣水平和审美趋向,也常常与职业、身份、需求有很大关系。随着影视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服饰的华美、宋代服饰的朴实、元代服饰的大气多彩等,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而随着清朝宫廷剧备受喜爱,清宫服饰也成为观众们最熟悉和所见最多的古代服饰。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领口"白带子"真的是多余赘饰?

注重细节观察的人应当发现,很多清朝妃子都会在衣领位置缠上一条纯素或是织有图案的白色细长带子,尤其是在去面圣或其他重要场合,这个白布条必然会出现。很多人质疑清朝人的服饰审美,认为这个"白布条"是多此一举的累赘。

实际上,妃子们领口的"白布条"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独具奥妙、为了方便帝王的不可或缺的服饰构成。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清朝宫廷妃子衣领位置的"白布条"有个让人印象深刻专属名称,叫做"龙华",也被称之为"领约"。在清朝,女子的着装无论是从用料还是从规格上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甚至受到法律的限制。而这些规矩在宫廷之中尤为重要。围在人们领口上的白色布条并不是以布制成。

而是以白色的丝绢为材质。最初清代的衣服是没有领子的,为了能够让女人们护住自己的脖颈,研发出这种领部装饰,无论是皇后、贵妃、妃、嫔,都可以用这种装饰代替围脖。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领约"原来也是身份标签

随着清朝执政者入关的时间越来越久,入乡随俗成为必然选择,在朝廷的服饰上也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无领服饰逐渐演变为有领服饰,而领约也已经退去了单纯的保暖作用,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品。依据佩戴方式、样式特点等,成为宫廷之内妃嫔们的身份区别标签。

在《大清会典图·冠服·领约》一章中,对于皇后和贵妃的领口"龙华"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皇后的领约是需要缝制上镂空的金线图案,并且搭配上11颗东珠,中间应当配有珊瑚图案。而贵妃的领约,同样是以镂空金线图案打底,但只能佩以7颗东珠。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在清朝的朝堂之上有很多的规矩,清朝的命妇在行大礼时也是需要佩戴领约的。领约的佩戴方式有很多,一般来说就是一头夹于大腋之下,另外一头则是自然地垂放在胸前。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甄嬛传》,它作为一部非常经典的清朝宫廷剧,除了将后宫之中的权谋之争演绎得淋漓尽致之外,在服饰上也极好地还原了清朝服饰的基本样式。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如今我们回看甄嬛,作为这部戏的女主,甄嬛在不同时期所佩戴的领约都是有所区别的。而这也说明了她的身份变化的起起伏伏,以及命陨变化的沉沉浮浮。当她刚入宫时,领约非常简单,图案也大多以素气的花卉为主。等到她真正的位及贵妃,领约也变化得越发华丽。而在这部剧中,还有着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主角华贵妃,她一生跋扈,万事都要争个第一,虽然身份地位远不及皇后,但在领约等配饰之上,却几乎要向皇后看齐。这也让皇后心中甚是不满。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成衣匠人让领约成"名片"

在后宫之中常有佳丽三千这种说法。皇帝会定期选秀女入宫,而皇宫内的妃子也不断地迭代变化。很多时候连皇帝自己也分不清妃子的身份地位。除了那些常常服侍在皇帝身侧的妃子,能够被皇帝所记住之外,很多妃子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皇帝侧目。但在很多重要场合,妃子等大多都会参与其中,她们领口处的领约就成为了皇帝辨认其身份和地位的重要"名片",也能够免去认人不明的麻烦。

清代妃子为何衣领加上

结语

由于领约的图案颇为讲究,因此皇帝甚至可以通过领约上隐含的细节和工艺特点分辨出妃子们所居住的各宫方位。这大概也是古代皇室成衣匠人们智慧的凝结吧。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