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对此,你怎么看?

箭神有点皮


不许你这样说孔大叔,孟大哥,朱小妹!(小可一脸坏笑:)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细看是存在诗词中的炼字因素的,关键不在于说仁义道德,而在于那一个“满”字。满,表示数量的多,或频率的快。某一种表达一旦过于频繁,便是虚假!

因此,开口说大义应当改成满口说大义!

所以,嘴里天天高喊反腐倡廉的可能是贪官,和你表白我不一个随便的女人应当是一辆公交车,总是胡吹自己认识多少高官名流黑白通吃人顶天是一个小喽罗。

语言表达重点一旦超过一个度,尽管向相反方面推断,虽不中亦不远矣!

古往今来,关于变节,与其说他们意志薄弱,不如他们认为不值得。为了尽忠付出生命不值得,为了报国付出生命不值得,为了理想付出生命不值得,同时还会为自己找一座又一座的理由,比忍辱负重,比如曲线救国,比如静待时机,他们说太史公司马迁不也是为了完成《史记》而不愿自杀么?

小可这句话有些片面,其实反面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文天祥,比如方孝儒。可是小可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聪明,越是自恋,越易变节。而且和职位高低也有关系,并且不分君臣。那个宋徽宗被俘不自杀倒也情有可原,但是自己的女人被欺负连个屁都不敢放,跑到金国又生下一大堆孩子,难怪他诗书画三绝,却始终和大宗师无缘。

孔子也变过两次节的,一是去见南子,出来说什么天厌之,天厌之!二是在鲁国任大司寇结果被齐国用美人计给气跑了,放弃了为理想奋斗并献身的机会。当然,要找一个理由,叫“邦无道则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所以孟子也是变过节的。齐国不得志,到宋国,宋国不得志,回到祖国邹国,又去滕国,再到魏国,反正都是一阵胡吹乱侃,肆无忌惮,反正是你不用我,我就去别的国家忽悠,若是战国时期他变节有些过份,但他的“节”确实值得商讨。

朱熹是没有变过“节”的,但仅比变节强那么一点,可惜的是被人扣上屎盆子之后,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连个折子都不上,然后灰溜溜地回家著书。就这样轻易被命运击倒。所谓节,不一定是指敌国,也是指理想,抱负,信念。如果是这样,那么朱熹也是变过节的!


亦有所思


题主这么蛮横粗鲁、信口雌黄地大 叫: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该是对 天下君子、仁人、义士有多恨?!

你这么说,让李大钊、陈独秀、叶 挺、江姐等等,平时都是开口说大义、 临难却并未变节的革命先驱情何以堪?

你这么说,似乎太小人之心度君子 之腹,以为天下人都是跟你一样猥琐、 龌龊的伪君子?

你这么说,是想让天下的君子都闭 嘴好让小人常窃窃?!

你这么说,是想抹黑当今社会,无 正直、光明、大义之人?若是,那反腐 扫黑除恶,是哪些人进行下去的呢?

你这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睁着眼晴 的瞎说,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流量,为 了想成网红?!


山那边85646253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当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悲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为命,道义为之根。

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头,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诊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愿此耿耿存,俯仰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一一[宋]文天祥《正气歌》

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很多中华优秀人物,变节者甚少!在民族危亡之际有多少仁人志士前扑后继、共赴国难。所以,开篇为什么要引用《正气歌》,因为,在这首诗中文天祥已列举多少英雄人物。文天祥无疑是中华男儿的代表。当然,也有无耻者!比如钱谦益。下面附他们的诗作,来谈谈这个慨念。

草合離宫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伴誰飛!

從今别命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一一[宋]文天祥《金陵驛》

当我们在悲怜柳如是的时,钱谦益的自私无情可见一斑,看看他写的一首诗多么壮阔:

板蕩凄凉忍再聞,煙巒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時草,鄂國墳邊宋代雲。

樹上黄鸝今作友,枝頭杜宇昔為君。

昆明劫後鐘聲在,依戀湖山報夕曛。

一一[明]錢謙益《西湖雜感》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在叫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上面。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梦在清宵谁入梦,无边光景一时间。











白溪釣客


“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是民间俗话,其实一听就知道是骂人的话。而俗语有一个特点,听着特别解气,但是经不起逻辑推导。

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开口说大义”和“临难必变节”这两种态度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一个一张口就说大道理的人,未必会临难变节;临难必变节的人,也不见得就能说出大道理来。

所以只有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的用这句话去辱骂。并不是凡讲大道理者都会出现临难变节的现象。

这个观点没有普适性,并不能拿来作为普遍观点看待。那么多革命先烈志士传播真理,并且身体力行抛头颅、洒热血,为天下燃尽一生,又怎么说呢?

说到底,这只是对“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另外一种说法,都是缺乏逻辑的孤例推导,只适合对某些现象、某些人的特别指代,绝不能当做真理来教育传播。

其实我们经常犯这种逻辑错误,并非只是这种负面的话。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都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大多数人只是把这句话当做一种激励吧,经过现实社会的毒打,成年人都知道要想成功,光有努力是绝对不够的。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努力只是其中相对重要的一点,家世、背景、运气等等各种因素,其实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再怎么说,努力还是占据了成功的必要因素,就好像“勤劳致富”一样,只有勤劳不见得能致富,但是如果连勤劳都没有,是肯定不能致富的。也就是说相对于那些负面、骂人的话,这些善良的、有正确引导意义的总结虽然在逻辑上不能完全成立,但是大都能解释得通。

而“开口说大义”和“临难必变节”其实连上面的这种因果关系都是没有的,这纯粹是两种不同的处事状态,相互之间是独立的。

但是为什么人们喜欢这样连接起来使用呢?其实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临难必变节”。说白话点,我们对“临难必变节”这种人是视为“小人”的。但是人生艰难,每个人的人生态度是要根据自身状况做出选择的。所以,作“小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从古到今,有多少英雄另择明主?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其实不就是变节的一种美好说法?

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言的。这未必不是当事者最好的选择。其实老百姓是宽容的,“临难变节”可能在史书上会被抹黑,但是在人们心中未必是那么带不过的事情。

老百姓恨的是口里满嘴大义,忽悠别人拼命,自己却没有责任、不敢担当的“伪君子”。一个人出于私利,做了小人,并且认为自己没错——这是“真小人”。真小人虽然不好,但是他不虚伪,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自私,他所奉行的目标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真小人其实是可以合作的,因为我们知道底线在哪里,知道如何防范。

真正让人丧失警惕、踏入陷阱的就是舌灿莲花、口若悬河的“伪君子”,其实这类人也是小人,但是他通过大义的宣讲来忽悠其他人牺牲,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种人隐藏性比真小人强,但危害性是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所以,这句俗语其实就是在骂“临难变节”的小人,既骂了真小人,更加痛骂伪君子,在语义上更倾向于斥责那些冒充君子的无耻小人。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这句话本身就是武断的结论。本来不值得一答,但还是说说为是。

开口说大义的人首先得懂大义,并且乐于宣扬大义。但懂大义说大义的人本身并不是大义,只不过是大义的追求者。当切身利益与所宣扬的大义之间发生冲突时,有的人选择了舍生取义,有的人选择了苟且偷生。所以不是所有开口说大义的人就一定会临难变节,只不过会有这样的变节之人。

这个结论的意思很明显,满口仁义道德的一定是坏蛋。如果真是这样,那满口污言秽语的就都是好人了?!这是一种非常变态的结论。大义是好的,我们提说,宣扬,传播,这是在树立正能量的舆论。我们知道自己和自己所宣扬的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也知道我们有时候真的是一边宣扬大义,一边也会龌龊可耻。所以,宣扬大义的确需要勇气,不但是面对反对的人需要勇气,面对自己的缺欠更需要勇气!倒是那些一直回避大义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凭什么勇气批判开口说大义的人的,更不知道他们是凭什么通过打击宣扬大义之人而树立自己的大义的。


俯首艳阳天


看了各种回答后我想说下我的看法,首先确实这句话确实有点太过绝对,太过武断。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确实可能有部分人不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把“必”改成“多”这样会比较合适!“开口说大义,临难多变节”这样说也许更合适!

第二,很多人拿各种先烈之类的说话,我想说:这样你们就错了!他们这个叫做言行合一,并非你们所谓的开口说大义!举个例子,雷锋同志也会说“为人民服务!”但是他在说的同时也在用行动证明!这个怎么能说成是“开口说大义”呢?既然是说的“开口说大义”那就不应该指那些言行合一的人吧!再比如你身边确实爱岗敬业的人,他们说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确实应该值得我们尊敬,这也不能叫做开口说大义!你身边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说要乐于助人!同样也不能说他开口说大义!并且真正的这些人往往说的比做的少!所谓开口说大义的典型表现应该是那些满嘴仁义道德,或者天天高呼某某口号的人。具体像是哪些,相比大家心知肚明,这里我就不明说了,也不敢说。

第三,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表明我的任何观点!只是问大家对这句话的看法,现在才说出自己的看法。但是此前立马就有人站在国家.民族.社会各种高度指责我,这些人我想也就是这句话所映照的那些人吧!


箭神有点皮


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

这句话说的是一种以“说大义”为职业的人。

不是以“说大义”为职业的人,是不会开口说大义的。

我们这个社会,365行,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在自己的行业上忙乎着,靠自己那个职业挣钱养家。

干哪行,说哪行。

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怕不是996,你也忙的不亦乐乎。绝大多数人,不是以“说大义”为职业的,“三句不离本行”,开口说的,都是跟本行职业有关的东西。不是干“说大义”那行的,没谁会开口闭口跟你讲大义。

所以我们平时看到“开口说大义”的人,绝大多数,是以“说大义”为职业的人。

这些以“说大义”为职业的兄弟,人家以这个为生,人家“说大义”,也就和我们上班一样,靠“说大义”混一口饭吃而已。大多数其实未必真的是信大义的,估计也没真的想去践行大义的。

因为真的按照大义去生活,对于一个需要吃饭睡觉养娃供楼的人来说,太难了。

真的需要一个人去践行大义,说明“说大义”这份工作,已经没办法用来赚钱了,不能靠“说大义”来养家活口了。

既然本来“说大义”就是一份工而已,靠“说大义”没收入了,人家转工,换一份别的工作,也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都要吃饭。

所以“临难必变节”这句,要求有点高。因为“说大义”本来就是一份工嘛,没法说了,谁都会转工,不能说人家变节,因为,打工而已,本来就没有一个“节”在里面。

就像一个做川菜的厨师,开口必川味,如果那天川菜没人吃了,忽然改行去做粤菜厨师了,人家就变成开口必粤味,你即使是川菜爱好者,也不能说人家变节。

大家都是混一口饭吃而已,别那么苛刻。


春暖花开003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阅读了之前32位朋友的答案。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也有站在中间立场的,都有非常棒的观点。我的看法是:

人是复杂的综合体,看一个人要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了解。

开口说“大义”是从一个人讲话的态度,讲话的内容去判断一个人。这段话中的“大义”是我们公认的大道理,大家公认的一种价值观吧。稍微有一点语言组织能力的人应该都会讲,语言能力强的人可以把它讲出感觉,讲出感情。尤其是让有身份地位的人讲,同样的内容但引起的公众反应却不一样。

我们不能单看一个人讲了什么?而应该看一个人做了什么?他真正的信仰是什么?只有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一个人的历史,他做过的,他相信的,他深入骨髓想要做的……通过这些内容才能对一个人有一些大致的判断!

“大义”不能代替一个人的“信仰”。事后对一个人判断都还有可能出错,所以我们的才会讲“盖棺定论”,事前对一个人做判断更不应该。

一个没有建立真正信仰的人,会天然的把生存、自由、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追求,面对挑战时,他选择的天平会自然的偏向自我需求的这端。人的信仰也不会自发的凭空产生,是一个人经历生死的磨难,冷静的思考,长期的积累逐步产生的!只有一个真正建立信仰的人,才能够在面对困难,磨难的挑战时仍然一如既往。

我们现在的领导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一个人做了事实上的好事,就给予他相应的荣誉,但如果他又犯了错误,就要严肃的追究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但对一个人公正的评价应该是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后,才能对他一生所从事的,做过的事业的功与过,作是非分明的判定。

这句话应该是作为我们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起警示提醒的作用。而不应该是判断人未来走向的作用。

我们个人的一生,不在这个组织中,就在那个组织里,总是生活在群体中,不被别人用,就用别人,对身边相处的人做判断,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从一个方向,或者说唯一的条件、一种经验就对一个人作出判断,是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负责任的态度。

我的建议是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全面的了解前人总结的经验,在结合自己当下实际的情况,不要迷信,也不要主观,培养自我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的思维体系。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陈志国,就是个养蜜蜂的,关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咱们换个角度赢。


蜂闻言事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主要就是说,一个经常把一件事或者是一种品格挂在嘴边的人那么,他一定是比较缺少这一方面东西的人因为内心的空虚而导致他经常会靠语言来弥补自己却是的这些东西。所以他并不是说真正的拥有这些东西,相反它是非常的缺乏这些东西,而如果一个真正有这些品格的人,他一定不会经常这样说,因为他已经做到了,他做到了,就会有很多人会看到,而不用他自己去表达,他有这种品格。所以说有些东西如果自己有,那么不用说别人也会知道,相反经常说有什么品格的一些人,他却不一定会真的有这些品格。



俊森百科


这是让我们要警惕并远离这样一种人:总是把自己的人格、理想、道德等等说得很漂亮,成天挂在嘴边,这样的人一定要远离他们,和儒家、君子一类没有关系。

“大义”不离口,正是心虚的一种体现。

很多没有钱的人怕别人知道他没有钱,所以往往装得很大方,以显示自己的“富有”。没有文化的人担心别人瞧不起他没有文化,所以总喜欢高谈阔论,以彰显自己的“学识”。同样的,那些胸中没有大义的人,用这种方式来掩饰自己就不足为怪了。



上大学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教马原课程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偏偏要给中文系的同学开一场关于文化的讲座。本来抱着好奇的态度去倾听,而听到他把“谥号”读成“益号”,听到他编造各种引用自典籍的语句时,台下有的只是哄笑。

因为这个教师知道,他所教授的内容有很多文史知识,面对中文系的同学他要努力表示出自己的博学,于是就上演了一出闹剧。

知道“大义”为何物,却没有勇气来坚持,只能嘴上说说而已。

明末清初,江南有一个大文豪叫做钱谦益,也许有些人更熟悉他的红颜知己——柳如是。文坛领袖,深受皇恩,有功名在身,还是东林党领袖,可谓大义的代表人物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做了一件荒唐事。在明朝灭亡的时候,柳如是劝他以身殉国,她在其后殉夫,以此来保全民族大义。钱谦益答应了,选择了屈原一般的投水而死。但是走到一半便返回岸边,面对柳如是的疑问,他只能羞赧地回答:“水太寒,水太寒”。死都不怕的人会怕水寒?


钱谦益从文坛领袖到被整个文坛士子唾弃,就是因为他虽然懂得大义,却没有勇气去守护他。“开口说大义,临难必变节”,对他来说再形象不过了。

社会需要反思,我们心中的“大义”是否也有变节的时候。

每次看到国家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我们一心振奋,但每次看到有人在国外有损国格的时候,就有好些人认为这些人不能代表中国人了。

这是荒唐的,既然我们享受着社会群体带来的荣耀,那么也就必然要为我们同胞的错误行径买单。这是我们的“大义”所在,荣俱荣,辱共辱,不能只享受荣光却逃避耻辱。


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值得我们去思考。日本人往往认为他们祖先做下的罪行与这一代人无关,但德国总理却多次去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我们不能学日本,要学德国,享受荣光,承担责任。享受着民族强大带来的荣耀,也要分担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重担,而不是剔除一部分犯了错误的同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