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中國歷史上這麼多位皇帝,劉秀幾乎做了唯一完美的皇帝。得國沒有同室操戈,建國後也不誅殺功臣,也不縱容貪汙,注意寬宥民力,個人生活節儉,換個太子還那麼和諧。這跟他出身社會底層有很大關係,做了沒有槽點的皇帝,不意味著皇位來得容易。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劉秀雖然身為西漢皇族後裔,但是到他這一代,西漢皇族後裔已經成千上萬了,再加上從漢武帝就推行“推恩令”,就這樣一代一代遞減,到劉秀父親劉欽只能做個縣令了,到了劉秀這裡也沒剩下啥,只能做個種地了。

劉秀為人十分謹小慎微、軍事天分極高

劉秀在起義之初,確定天下大亂後才起兵,不是不看形勢貿然起兵當王莽的靶子。

劉秀兄弟在當地沒什麼威望,能聚集起來的隊伍也是兵微強寡、裝備簡陋,劉秀甚至都要騎牛打仗,可見其隊伍實力不咋地。劉秀當然不喜歡屈居人下,但沒辦法,不想屈居人下就有可能被王莽或者其他勢力消滅掉。當時第一要務就是如何要自己活下來。所以劉秀兄弟選擇與綠林較大的幾股勢力聯合起來圖存。

劉秀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穩;那就是昆陽之戰,這是絕對的以少勝多,劉秀方也就幾萬人,而王莽派出了號稱百萬大軍的隊伍。當一遇到浩浩蕩蕩的王莽大軍殺來,多位將領都想避其鋒芒退卻。而劉秀卻反其道而行之,認為退卻必亡,拼死一戰或有一線生機。眾將領被劉秀說服,退守昆陽城。

對於尚有一線希望的事仍願意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劉秀主張堅守昆陽城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實力對比太懸殊。至於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隕石雨還有暴雨是有的,但沒有那麼誇張。歷史記載: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這主要還是會抓住戰機,運氣也好,有隕石,有暴雨,王邑王尋打仗都不咋地,還輕敵。這樣劉秀找準時機,衝擊王尋中軍,挫其軍心,使其陣腳大亂。方才取勝。這一仗是劉秀初露頭角的一仗。

其實王邑是有一個很好的取勝的機會的,就是嚴尤獻的圍魏救趙之計。嚴尤建議王邑去攻更始帝所在的宛城,這樣城外的兵馬必定前往救援,這樣就可以一一消滅起義軍了。可王邑一個軍事草包,不聽嚴尤的建議,非要拿下昆陽不行。這樣才有最後的慘敗。

劉秀的謹小慎微不僅體現在什麼時候起兵上,

也體現在當自己的長兄劉演被更始帝殺害後上面。當劉秀得知兄長被殺後不是反抗更始帝,而是沒有絲毫透露出對更始帝的不滿,劉秀清楚如不這樣,下一個被殺的可能就是自己。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更始帝雖然還沒獲取天下,就開始想辦法搞掉威脅自己的人。劉秀即是西漢皇室後裔,而且在軍中威望甚高。對更始帝而言,怎麼殺掉劉秀頗費腦筋,貿然殺掉恐眾將不服。最後想出來要劉秀去河北招撫還沒有歸順更始政權的起義勢力。還不給劉秀一兵一卒,這明顯是要劉秀去送死。因為更始帝算盤打好了,劉秀成功招撫了河北那自己的實力就會增強,如果招撫不成,借河北勢力殺掉劉秀也是自己希望看到的。這件事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都對更始帝沒害處。劉秀沒有去不去的選擇權,所以只能去。劉秀初入河北,在河北邯鄲新出現的王郎政權就想要劉秀的人頭,劉秀忙於逃命,謊稱邯鄲使者,劉秀差點被人識破,想跑來不及跑,無奈故作鎮定,與對方玩心理戰,最終劉秀賭贏了,對方也在詐自己。劉秀這麼做與最初的昆陽之戰想法頗為類似。跑不掉只能險中求勝。遇事不慌可成大事。

看準時機脫離更始帝,在河北“起家”

劉秀已經看出更始帝早晚必亡;在劉秀出乎意料的在河北拉起一支隊伍並與更始帝派來的人滅亡了王郎政權,隨後更始帝賜予劉秀王爵並要其回京受賞,劉秀以河北未定為由拒絕了更始帝的要求,其實就是徹底跟更始帝鬧掰了。劉秀就此開始了統一天下的生涯。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 劉秀在征伐中著重爭取民心、軍心

劉秀剛到河北時,劉林就勸說劉秀可以掘開黃河淹掉東面的赤眉軍,這種辦法是可以淹掉赤眉軍,可也把河東諸郡的民心給淹沒了,要想再收回來難如登天。劉秀不是草莽英雄,志在天下,不能得了江山,丟了民心,斷然拒絕了劉林的建議“光武不答”。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起義軍攻下一城,面對財物分配不均的問題,劉秀選擇分配給自己宗族的財物分配給他們,尤是劉秀用財物換取了軍心。

軍中分財物不均,眾恚恨,欲反攻諸劉。光武斂宗人所得物,悉以與之,眾乃悅。

在滅亡王郎政權後,查出來許多自己許多部下與王朗來往的書信,看來這之前劉秀的人也認為自己沒有勝算,提前為自己尋個退路。為了安諸將之心,劉秀沒看就一把火燒掉,尤是諸將更是忠誠於劉秀。

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劉秀幾次險些喪命,江山來的並非輕而易舉

比如劉秀在跟尤來軍等勢力作戰中,因為貿然推進,反為所敗,劉秀差點喪命,幸得王豐及時趕到,把馬讓與劉秀才得以脫險。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光武北擊尤來、大搶、五幡於元氏,追至右北平,連破之。又戰於順水北,乘勝輕進,反為所敗。賊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騎王豐,下馬授光武,光武撫其肩而上,顧笑謂耿弇曰:“幾為虜嗤。”弇頻射卻賊,得免。

  • 劉秀不記恨自己的對手

當更始帝敗於赤眉軍請降後,劉秀卻同情起來更始帝了。封更始帝為淮陽王,手下誰敢害更始帝形同大逆。

今封更始為淮陽王。吏人敢有賊害者,罪同大逆”。

更始帝被赤眉軍所殺,劉秀不管也沒什麼,畢竟當初更始帝也想殺劉秀,可劉秀命人將更始帝劉玄葬入長安附近的霸凌。

“於是祿(赤眉軍將領)使從兵與更始共牧馬於郊下,因令縊殺之。劉恭夜往收臧其屍。光武聞而傷焉。詔大司徒鄧禹葬之於霸陵。”

劉秀不僅厚葬更始帝劉玄,對他的兒子也是很好。劉玄有三個兒子劉求、劉歆和劉鯉,在歸降劉秀後,皆給予侯爵封賞,劉求被封為襄邑侯,劉歆被封為谷孰侯,劉鯉被封為壽光侯。

有三子。求,歆,鯉。明年夏,求兄弟與母東詣洛陽,帝封求為襄邑侯,奉更始祀。歆為谷孰侯,鯉為壽光侯。求後徙封成陽侯。求卒,子巡嗣,復徙封濩澤侯。巡卒,子姚嗣。

劉秀不僅對更始帝很客氣,對另一股起義軍勢力赤眉軍擁立的皇帝劉盆子也很客氣。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可以說劉盆子是被赤眉起義軍強行扶上皇位的。劉盆子之兄劉恭徹底被赤眉軍坑了,赤眉軍先是表示臣服於更始政權,劉恭到更始政權中任職,恢復式侯爵位,史稱玄漢式侯;可很快赤眉軍變卦,不再臣服於更始帝,令立劉盆子為帝,身在長安的劉恭沒變法,自己直接跑到監獄蹲著,以示請罪。劉玄的確沒遷怒於劉恭,或者說沒時間遷怒,劉盆子被擁立為帝同年赤眉軍就攻入長安了。劉恭以死護衛更始帝,可最後還是要赤眉軍殺掉了更始帝,;劉恭替其收屍。後赤眉軍為劉秀所敗,劉秀認為劉恭對更始帝忠義,不會因為他是劉盆子的哥哥就怪罪他,最後赦免其罪。劉盆子也得以善終;同時劉秀也沒有殺掉赤眉軍將領,而是賜予住宅良田到洛陽居住,後來謀反,那是他們自己作死。

劉恭為更始報殺謝祿,自繫獄,赦不誅。

帝憐盆子,賞賜甚厚,以為趙王郎中。後病失明,賜滎陽均輸官地,以為列肆,使食其稅終身。

乃令各與妻子居洛陽,賜宅人一區,田二頃。

劉秀執政中透露著他的農民本色

一個人的少年經歷會對自己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劉秀也不例外;劉秀出身社會底層,從事的事農業生產活動,看到的是底層民眾的喜怒哀樂,耳濡目染,劉秀做皇帝后,特別重視底層百姓跟他的早年經歷有很大關係。至於怎麼做皇帝,劉秀是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的,劉秀還真有天分在裡面。

  • 劉秀征伐禮遇功臣,治天下重用文吏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吳漢、鄧禹等人為劉秀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劉秀登基後不久,開始把功臣都封為列侯,此時的列侯比過去的列侯更誘人,封地之大,待遇之高,遠遠超過“舊制”。有人建議說封侯需要強幹弱枝,不能危及中央統治,現在給予列侯那麼大的封地是不利於統治的。劉秀聽了卻不這麼認為,說以前亡國,是帝王荒淫無道,跟封列侯多少地沒關係“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

這樣劉秀就這麼幹了。封列侯之前,劉秀還說了一番對諸位功臣的忠告之言,各位功成名就、拜將封侯之後,達到期望值就開始驕縱,忘記國家的法律也適用於自己,犯法依然要治罪,不會因為是功臣而得到特權。諸位想把自己的豐功偉績傳之後世這是沒問題的,我會給各位拜官封爵。但是各位要慎重為事,不要居功自傲,如果觸犯刑律就不好說話了。

然後命令下面人立過大功,卻沒怎麼獎勵過的一併報上來。劉秀給予功臣賞賜,同時給他們劃紅線,還是很穩妥的辦法的。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劉秀冊封列侯很是爽快,但對於冊封皇子一事遲遲不提,皇子們都快成年了還沒有爵位。臣子們看不下去了,反覆請求劉秀冊封皇子。“大司馬吳漢上書請封皇子,不許,重奏連歲。”

等劉秀同意了,劉秀最先給的皇子們的爵位不是王爵而是公爵。

劉秀做了皇帝,對待家鄉、宗親很是好,甚至一些宗親都敢跟劉秀講條件,劉秀說免一年賦稅,而宗親說要免十年。這擱其他皇帝早就怒了,敢跟皇帝講條件。可劉秀不但沒有生氣,卻說我自己能不能再活十年都不知道,怎麼給你們十年的承諾。宗親們有點譏諷地說,皇上不想給算了,為什麼還說的這麼謙遜呢。劉秀依然沒有怪罪他們,談來談去就跟談生意一樣,最後劉秀又給加了一年,免除兩年的賦稅完事。

父老前叩頭言:“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識知寺舍,每來輒加厚恩,願賜復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復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吏人又言:“陛下實惜之,何言謙也?”帝大笑,復增一歲。

劉秀不但把爵位給宗親功臣等,也會封賞一些有影響力的人,比如周朝後裔,孔子後裔等。

封孔子後裔孔志為褒成侯。周朝後裔姬常為周承休公後改封衛公。封殷朝後裔孔安為殷紹嘉公後改封宋公。

  • 劉秀這個人從政比較務實,不在乎形式(精兵簡政)

在開國之初,經歷常年戰亂人口銳減,而官吏職位的設置多是沿用的西漢時候的。劉秀認為朝廷設置官吏就是來管理百姓的,而現在人口減少,官吏的設置卻沒有相應減少,要百姓供養這麼多官吏負擔很重。命令各州郡核實轄區內的官吏人數,裁掉一部分。至於一些地區達不到單獨設郡國的標準的,就可以與周邊地區合併,設置對應的官吏即可。

在統一全國過程中,不斷地征伐對百姓徵稅比較多;而滅了蜀地的公孫述後就沒有大規模的用兵了,這樣軍費開支就小,對百姓徵收的賦稅就相應的減少。

“頃者師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稅。今軍士屯田,糧儲差積。其令郡國收見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

同時劉秀看到在沒大的戰爭的前提下還保持著那麼大的軍隊是不應該的,命令軍隊要部分士兵復員,節省國庫開支,充實農業人口。

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 劉秀愛惜民力,從不追求個人享受

各地官吏向劉秀進獻各種山珍野味都被劉秀制止,可仍然禁止不住他們用這種方式奉承皇帝。劉秀並指出整這些東西不但要耗費民力,運輸也會增加負擔,應該禁止。再告訴御膳房以後這些玩意不要接收。

“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御,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至乃煩擾道上,疲費過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極力恢復人口,穩定農業生產

戰亂之後,百廢待興,擺在劉秀面前的就是個爛攤子。為了增加農業人口,劉秀多次下詔用解除那些沒有人身自由的僕人奴婢的辦法來增加農業人口。

滅了公孫述後,直接赦免益州自公孫述當權來淪為奴隸的人。詔益州民自八年以來被略為奴婢者,皆一切免為庶人;

因為劉秀出身社會底層,特別重視民生問題,比如物價不穩定的時候,就採取措施穩定物價,保護弱勢群體。

詔曰:“往歲水、旱、蝗蟲為災,谷價騰躍,人用睏乏。朕惟百姓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其命郡國有谷者,給稟高年、鰥、寡、孤、獨及篤癃、無家屬貧不能自存者,如《律》。

每每遇災,劉秀對農業特別上心“久旱傷麥,秋種未下,朕甚憂之。”擔憂災害影響農時和收成。

在建武七年,劉秀下令凡是被青、徐兩地叛賊搶去做妾做奴的,可以按照自己意願選擇去留,各級官吏同樣不得阻攔,否則以販賣人口論處。

詔吏人遭飢亂及為青、徐賊所略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聽之。敢拘制不還,以賣人法從事。


不但如此,劉秀還多次下詔除了死刑犯,犯有輕罪的予以赦免。

  • 主張寬刑罰,慎用死刑

劉秀明白人口增加緩慢,而又很重要,所以在執行死刑的問題上也會慎重對待;所以要求把法律條文寫的通俗易懂,明確各種處罰。要百姓知道怎麼去遵守。

詔曰:“頃獄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孔子云:‘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其與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省刑法。”

就這樣慎重了,劉秀經常下詔對囚犯集體減刑。

詔中都官、三輔、郡、國出繫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見徒免為庶人。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

為了修復常年動亂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一些被強娶或者被販賣的人想回家就允許回家,各級官吏不得刁難。


不“記仇”的劉秀,完美帝王典範,為皇帝而生


“民有嫁妻賣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

還特別出臺保護奴婢生命提高奴婢地位的法律文件。

詔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其殺奴婢,不得減罪。”

詔曰:“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免所灸灼者為庶人。”

一遇到什麼日食月食等自然現象,或者發生水旱蝗災害之類的事,在古代科學落後的情況下,就認為是神明在警告統治者治理國家不利,所以劉秀每當遇到這樣的警示就會積極攬責,自我檢討並赦免一些囚犯來施恩天下。

在建武七年先發生了日食“日有食之”,又發生了“陰陽顛倒,日月迫近相食”(比陰陽錯謬,日月薄食)現象,總之認為都不是好事,劉秀趕快反躬自省,要群臣也上疏檢討自己的過失,還不要拍馬屁的那種。同時勸誡群臣要遵守法度,好好管理百姓……

“吾德薄致災,謫見日月,戰慄恐懼,夫何言哉!”


劉秀對於自己的陵寢也有自己的看法,陵墓中不要陪葬貴重的東西要別人覬覦,生前執政要行孝道,施仁政,景帝陵寢歷經變亂不依然完好無損。他對自己的陵寢要求也很簡單,劃一塊二三頃的地,只要不積水就行。遺照還要求,喪葬標準按照文帝時期的執行,諸皇子地方官只在駐地,也不用向京師發送弔唁函。

結束語:

劉秀這個完美帝王的一生就這麼走完了。也或許劉秀一生沒有什麼槽點,引不起爭論,歷史存在感很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