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五坝的兴衰及遗存


淮安五坝的兴衰及遗存

联通江淮的邗沟,开凿于春秋时期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它的终端在淮安末口。宋初堰改石闸,并建南、北二斗门,成为现代船闸之雏形。明成祖建都北后,命平江伯陈瑄总理漕运,坐镇淮安。当时,“南粮岁漕四百万(1404),为减轻仁字坝的负担,保证漕船畅通,陈瑄在仁字坝西北的淮河南岸,建造了义字坝,与仁字坝相连。随后又在末口上游相继兴建了礼、智、信三坝。
兴建五坝的背景
南宋以后,黄河经泗水夺淮入海。从此淮水下游的水量陡增。泗水入淮的清口下游,紧连着U形的淮河山阳湾,哪里经得住黄、淮合流顺势而下的冲击?漕船经山阳湾最南端的末口石闸入淮,常因水流湍急而遭致覆溺之灾。
  为确保漕运安全,必须设法避开山阳湾风涛之险。明洪武元年至三年(1368-1370),淮安知府姚斌选址于末口下游的新城东门外柳淮关(俗称下关),建筑仁字坝,将邗沟及老城南面的湖水引至坝口,坝东为牵路,西即城基。从南方北上的船只抵达仁字坝,卸下粮食或货物,借助坝两端的辘轳绞拉,将空船车盘过坝,复装船入淮。使用了1800多年的著名末口,被改作了新城北水关。
  明成祖建都北后,命平江伯陈瑄总理漕运,坐镇淮安。陈瑄在仁字坝西北的淮河南岸,建造了义字坝,与仁字坝相连。随后又在末口上游相继兴建了礼、智、信三坝。


  这五坝,并非我们熟知的拦河坝,而是坝体与水流方向平行或呈钝角的“顺河坝”,专选择凹岸建筑,避开河道主流的冲刷。所以五坝既是护岸工程,更是漕粮及大宗货物的转运码头。
五坝由兴而衰的历程
陈瑄从访问故老中闻知:淮安城西的管家湖(亦称西湖)西北,距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与清口相值,宋乔维岳曾在两地之间凿“沙河”;如若沿着故沙河的旧渠影开掘深浚,引入湖水,定可减少过五坝需车盘入淮之劳费。陈瑄采纳了故老建议,于永乐十三年(1415)沿故沙河遗迹凿清江浦,自西门抵板闸,以便漕运,名谓‘新路’”。还从板闸以西再分置四闸“严司启闭”,以阻黄淮内夺倒灌。“修五闸,复五坝”,一时传为美谈。
  清江浦新水路避开了山阳湾湍急水流的危险与车盘入淮的劳费。五坝逐渐衰落,但尚未达到放弃不用的地步,每“遇清江口淤塞,官民商船经此盘坝入淮”。
  据《京杭运河志(苏北段)》第三编《船闸演变》载,明成化七年(1471)漕河水涸,筑闭五闸中的新庄闸,设清江浦东西二坝于清江浦漕河之北的淮河南岸,专门车盘盐船,以补淮安仁、义二坝之不及。后来,“清江浦东、西二坝亦称仁、义二坝”。弘治十七年(1504),扬州、淮安段运河淤浅,筑塞请江口,修缮淮安仁、信等老坝,以利蓄水。至正德二年(1507),因冬春淮水消退,清江浦淤浅,外河与里河水高下悬隔,车盘过坝已不能,于是改清江浦东西二坝为内、外二闸,以方便启闭,利于节水通舟。

  万历七年(1579),将新城西北的礼、智二坝加筑,车盘货船过淮至对岸,改经旱路,用车辆运至清口,再继续由中运河北上。清江浦的仁、义二坝因跟清江闸相邻,恐有冲浸,便移筑于天妃闸内。唯淮安信字坝久废不用。
  万历十七年(1589),黄河由草湾直趋安东(今涟水),淮安新城北门外大河淤弃而迅速瘦身,被改称为“市河”,淮安五坝终被彻底废弃,距今已426年。
五坝遗址及相关遗存
仁字坝:位于新城东门外正对面的下关街东端的今东仁桥一带。
  义字坝:位于仁字坝的西北。后来演变成的新城“市河”仍然连通两坝遗址。今天,除了市河与东仁桥两处陈迹,仁、义两坝已无迹可寻。
  礼字坝:位于新城西北角,遗址处也曾建有一桥跨越市河,人称“礼字坝桥”。20世纪50年代,在市河进一步萎缩的情况下,曾将5-7米长的花岗岩条形石换成厚实的木板桥。本世纪初,拓宽翔宇大道时,由于大道的此段正好压在新城的北城墙基础上,遂将此段市河的弯月形走向调整为跟大道并列,形成快车道与北侧慢车道之间的独特隔离带,并在两岸装配汉白玉护栏,礼字坝桥被完全废弃。庆幸的是,作为礼字坝的原始参照物——新城西门旧城门的遗迹尚存。而老城北门大街的延长线与翔宇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一直被称作“礼字坝”;按照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24次联合国地名专家会议精神,老地名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反映特定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礼字坝”地名,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智字坝:位于今翔宇大道国际商城正门对面约300米处,本与礼字坝相连。三年前还能见到其遗存,表现为乌沙河分叉前隔河相望的两处高墩。坝体的东部遗址,落在今玖珑湾住宅区后檐的西北段围墙根到马路中心线一带。作为智字坝的重要遗存有:国际商城内特意留下来的“乌沙河”残段;国际商城对面的翔宇大道东侧曾经跨越乌沙河的“头桥”(镌有“头桥”字样的石梁,今存沈坤状元府);玖珑湾住宅区后檐西北角“利济桥”。这些遗存连同程公桥,都在漕运图上有标注。
信字坝:位于翔宇大道“板闸岔道”公交停靠站南边的路心,本与智字坝相连。这一带在修建翔宇大道前称作窑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