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读书笔记


《PET父母效能》读书笔记


《PET父母效能》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师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经担任加州心理学会会长,美国白宫儿童顾问。在这本书中,作者引入了人本主义家教哲学,给父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处理亲子关系的操作手册。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成为父母前的知识体系:在小学、中学时,我们学的是基本的语文素养、数学思维、生物理论、化学概念……在大学、工作中掌握的是生产中要用的会计理论、计算机技巧、项目管理……

然而,当我们生完孩子后,还来不及感叹生命的神奇,就被这个小生命搞得手足无措,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过任何有关于如何养育孩子的知识。

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用几十万年的遗传经验学习和发展生存的基本技能:吃饭、睡觉、上厕所、说话、社交,他们不论是身材、智商、经验都远逊于父母,在这段关系中,父母以绝对的优势站在了上帝视角,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沿用了我们父母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养育方式。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曾经很听话的小天使,把原来向我们敞开的门关上了。他们拒绝和我们沟通、拒绝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式成长、甚至以极其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孩子的成长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抛开基因这一不可变的因素,为孩子一生奠定发展基础的环境因素里的各种变量的控制权都掌握在父母手里。父母结婚后选择在哪个国家、城市发展,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教育资源、教育体系、教育环境;父母选择用何种方式对待伴侣、对待家人,决定了孩子在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下成长;父母选择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事情,决定了孩子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因此,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需要控制的最大变量便是父母。

改变,从做真实的父母开始

我们在成为父母后,常常会被人建议:做父母要始终如一、父母双方必须统一战线、无条件接纳你的孩子。我们伪装自己的感受,努力遵守以上信条。

但是,我们低估了我们的孩子的敏感度!

他们能从我们的肢体语言、神态、语气中察觉到和语言不一样的信息,然而,他们的心智还无法处理这样复杂的信息并从中找到真实的含义,这让孩子不停的在猜他们的父母到底在想什么,而这种猜测耗费他们大量的心力,会让他们感到深深的焦虑,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

因此,在处理亲子关系的时候,作者建议“当你感到无法假装对孩子感受到接纳和爱的时候,你无需勉强自己去这么做;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孩子一律平等的展示你的接纳和爱;甚至也无需要求配偶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和你统一战线。真正至关重要的是,你们需要自己的真实感受。”

因此,我们要做真实的父母!虽然孩子都喜欢被接受,但是当父母发出明确而诚实的、内外一致的信息时,孩子也能富有建设性的处理父母的“不”。

其次,找到问题的归属

这里的问题是指孩子的内在需求没得到满足,那么谁就拥有问题,问题就归属于他,需要他来解决,不是指谁做错了什么,谁出现问题。

在行为窗口的顶部,是孩子的问题,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不高兴,感到挫折。这种问题出现在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是独立于父母的生活的。父母常常会认为自己是解决孩子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自责。但是,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天生就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潜能,如果父母提前就给他们完美的解决方案,他们又怎样激发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呢,并且,父母总是为孩子解决问题,无疑给自己增加了很多负担,因此,当父母接纳孩子的问题时,并且接纳自己不需要为孩子的问题负责时,就可以成为一个协助者,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最终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的问题解决能力。

《PET父母效能》读书笔记

当孩子的行为导致父母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我们要向孩子传达出,“我遇到一个问题,需要你的帮助”让孩子成为我们的协助者。

第三,接纳你的孩子——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当我们决定把孩子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的时候,意味者我们真正地开始接纳孩子。可是,我们如何来表达我们的接纳呢?

1. 非语言接纳

首先,是不干涉孩子。当孩子们在进行某项活动时,父母不插手,就时一种很明显的对孩子接纳的行为。换位想象一下:你和父母在海边,你正在搭建一个城堡,父母问:城堡是这样的吗?(你感觉自己的行为被质疑)看,小明搭的那个城堡又大又好。(妈妈觉得小明比我好)你的城堡不应该有条护城河么?(成人的是非观强加在孩子身上)你原本可以搭一个更好的。(对孩子有过度期待)你需要爸爸帮你么?(父母需要孩子感受到需要他们)以上行为,想让好为人师的父母克制自己不去干,还真挺难的呢。

其次,被动倾听,即听的时候,什么都不说,只用“哦我知道了、嗯等”不含有信息的语言,让孩子自己吧话说完。

2. 语言接纳

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方式,常常会把天聊死,让孩子彻底对你闭上嘴。作者列举了父母沟通的时候常常使用的方式:命令、只指挥、控制;警告、训诫、威胁等十二种,这12种沟通方式从本质上并不是针对事情本身,而是会把话题转移到与孩子本人相关的信息,每一条都传达你对孩子的看法,当你评判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他们不被接纳。如

如何才能进行接纳性地沟通呢?使用“门把手”法,邀请孩子多说。如当孩子开口跟你说的时候,你说:“愿闻其详”“为很想知道你的看法”“你想谈这件事吗?”这些谈话邀请,一旦发出,孩子们就会一跃而起,尽情表现。

3. 积极倾听

孩子们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安的情绪、对某人某事的情绪、遇到了问题表达出来的时候偶,就需要把这些信息转化成语言一符号。孩子编码、父母解码,期间难免会产生偏差。积极倾听便是纠正着一偏差的良药。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父母试图了解发送者情绪或者信息的含义。然后把他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反馈给孩子进行求证。解码的过程中不增加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质疑等。只把他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

运用积极倾听所需要的态度。父母必须有意愿去倾听孩子想要的信息;父母必须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真诚的接纳孩子的情绪;信任孩子具备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必须把孩子看成是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虽然,积极倾听看起来没有结果,但是事实上,当孩子拥有问题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只同理的耳朵,或者说一个听众而已,积极的倾听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能够被接纳和理解,这能够使他们放下困扰他们的情绪,转而去寻找真真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有的时候,积极倾听能做的,仅仅是帮助一个孩子接纳一个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的情况。

积极倾听的注意事项:不要企图指导孩子;积极让孩子开口后,当孩子说到真正的问题是用质疑、警示、控制等方式重新让孩子闭上嘴,然后再关上;机械式地鹦鹉学舌;缺乏共情;在错误的时间使用积极的倾听。

第四,让孩子具有同理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很多家庭问题,是因为孩子们在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不顾他人的感受,不替别人着想。而且他们天生精力旺盛,具备破坏性,而且得寸进尺。他们会在你累的时候对你纠缠不休,会在你需要工作的时候拖你后腿,在你很安静的时候和你说个没完没了。孩子的这行为,会让父母感到紧张、敏感、甚至不喜欢这个孩子。这时候,可以试着做如下改变沟通方式。

1. 无效的沟通方法

首先是发出“解决方案信息”。我们常用的给出解决方案的方式有四种:命令、威胁、劝说、建议。直接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行动的附加信息是:我不信任你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我的需求比你的需求更加重要。孩子们会感觉到自己被压制、被控制、被拒绝。他们一旦适应了事事都有人提供解决方案,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也同样希望身边的人能为他们提供各种解决方案。

其次是发出“贬损信息”如批评、给孩子贴标签、解释、教导。贬损信息会对孩子的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破坏性的作用。如果孩子一整天都受到负面信息的攻击,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坏孩子、无能、无用。这种自尊被破坏的不良影响会跟着孩子一起进入成年时期。

2. 有效的沟通方案——“我—信息”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种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例子:哎呦(行为描述),我不喜欢被踢(父母的感受),真疼死我了(确切而具体的影响)。这相比于另外一种说话:你这样真实个坏丫头(贴标签、评价孩子本人),以后再也不许你那样踢任何人了(警告)。前一种方式,告诉孩子的是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把由他造成的事情的后果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第二种则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反抗。

我信息用一种坦诚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真实的自我,也鼓励他展示真实的自我,我们没有彼此疏远,而是建立了一种亲密关系,一种愿意起了解真实的对方的信息。

第五,寻求问题解决的第三种方案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子女在对待一个问题时,常常会陷入权力的斗争。比如,孩子在商场看到好玩的玩具,或者别人有自己没有的玩具时,就会要求说,我也要,如果父母不给买,孩子就哭,最后收场大多为两种:要么就是孩子哭一会父母便会妥协给孩子买,要么就是父母坚决不买,孩子一直哭到放弃。第一种处理方式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永远也无法满足,在长大后独自面对社会时,也会认为自己得到某一样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种,可能会让孩子陷入匮乏心态,并且胆小懦弱,不敢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利益。

父母的权力来源于孩子依赖父母去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父母拥有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手段,从而也拥有了“奖励”的权力,同时也拥有让孩子疼痛或者不适的手段,即“惩罚”。父母通过小心的操纵“奖励”或者“惩罚”让孩子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者消除他某些特定的行为。但是,这样的权力让孩子生活在不得不学习对他们来说很困难或者不快的行为,在这样的压力下,会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被压垮。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变小,父母的权力会逐渐缩小。父母过于依赖权力的弊端会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凸显出来。青春期的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在别的地方获得奖励如学校、运动、朋友、甚至饭圈,他们不再被父母的奖励控制,同时对父母给他们惩罚也具备免疫力。青春期的孩子我行我素,他们反抗的是父母的权威。

因此,作者认为,运用权力的方式处理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最解决方案,他提出了第三种解决方案: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界定冲突,找到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冲突的解决方案,最后执行这个被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冲突解决后,没有人赢,也没有人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