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京畿路可能是镇江坡度最大的一条马路,因为最初这条路是依山而建,宝盖路和山巷的石板路一直铺到京畿岭。晚清时候镇江通了火车,车站临近京畿路,所以京畿路一度繁华,沿街比肩而立的很多都是清式和民国骑楼建筑。

其中规模最大的京畿路82号大院,原先曾是民国时世界红万字会镇江分会的驻所,这个机构在当年名噪一时。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 好几年前,在这座建筑的门额上,维护的工人清扫覆盖在上面的石灰时,显现出“镇江道院”四个大字。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曾经的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

后来的京幾路小学。

这座镇江道院,和当年的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么?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又是什么样的一座机构?和现在的那个“红十字会”有关系么?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红卍字会就始于“镇江道院”


走进京畿路82号,这座大院有东、西两个单元。

东单元是传统的木结构四方牌楼,大门上方我们可以看到那块“镇江道院”的门额,“镇江”两字较小,写法是由右到左的横书,“道院”二字为竖书,门额下方的青砖上有3个由红砖构成的“卍”字;

西单元的建筑,可以说是民国初年中西文化交融的起始点,圆柱浮雕的西式小楼,窗户呈拱形加檐,八角形大门上有“积善”两字门额,沿盘旋台阶拾级而上,楼梯台阶上的“卍”字清晰可见。

据说这两幢楼内共有楼房52间。这是镇江近代慈善史上一座标志性的建筑,而这座建筑形制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道院,也与一般的基督教堂不同,采用了中国古典式的“歇山式”大屋顶,屋面覆盖青灰色小瓦,是中西建筑的混合体。

这两幢楼房始建于1923年,由瑞芝里原居民许成忠、许成华兄弟俩主持建造。

许氏兄弟俩幼年在扬州城里学瓦木匠手艺,后遵父亲许瑞芝嘱咐到镇江发展,在外号“吴小达子”的建筑业者指导下,先为美国基督教牧师马义德和白怀义两人在伯先路东头砌房子,承建了崇实女中和润州中学,这是许氏兄弟在镇江最成功的工程。

随后欧力夫牧师又请他们建造了这两处楼房,另外还有银山门的基督教堂和大西路上的福音堂。

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但镇江英租界还存在。直到1927年4月,北伐军进驻镇江,租界当局才悄悄撤走人员,外国传教士也纷纷离开镇江。这两幢楼房被镇江商会和镇江商团接管,由商会头面人物陆小波牵头,在这里筹建起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

世界红卍字会是一个慈善团体,起源于1916年山东滨县人吴福永创立的“道院”,道院信奉至圣先天老祖,倡导儒、释、道、耶、回五教归一,以“院、会并立”为组织原则。红卍字会就始于“道院”。

1921年钱能训,杜秉寅,李佳白等人在北京组织红卍字会筹备处,以“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为其旨趣,后由内政部批准成立。道院与红卍字会是合二为一的表里组织,道院重内修,红卍字会则着重推展慈善事业。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道院成立之后发展迅速,并且获得军阀的支持传播各地,许多大城市几乎均有分会。

救济活动分为临时慈业与永久慈业,世界红卍字会的“临时慈业”指在战祸、天灾时的临时救济,比如赈粮、施衣、施药、捐款、救护等等;“永久慈业”指为帮助贫民而常年开设的学校、贫民工厂、习艺所、残废院、恤养院等等。

民国初年,内战频繁,红卍字会积极赈灾筹款,兴办了一些永久性的慈善事业,并在各地设残废院和义务小学。

镇江分会的“镇江道院”门额也由此而来。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在这里,可以触摸到凝重的公益历史。

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在这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里办公后,陆小波长期担任会长。

两栋楼房的建筑布局好像一条清晰的历史连线,它连缀起了这个城市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我们可以沿着小楼盘旋台阶,去触摸两段凝重的历史:

1931年从7月开始连日暴雨,8月发展为大洪水。——“各街巷无不积水没胫,一片汪洋···水势之大,为百年所未见”,这一年,堪称上世纪中国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苏北里下河一带鱼蛇上树,高邮、兴化等县死亡数十万人。

水灾造成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江北告急。

当时的陆小波身兼镇江商会会长、银钱公所董事长和元益钱庄经理,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他的元益钱庄由于水灾的烂账、倒帐已达100多万元,无法维持下去。

为了偿还中小存户活命钱,他得罪了大糖商黄静泉,幸亏最后上海的杜月笙帮他解了围。

而恰是这个时候,陆小波不仅自己带头捐出资金外,还以红卍字会的名义,向各方劝募资金购买救济物资,亲自前往灾区发放。他甚至动员母亲和夫人拿出首饰变卖后充作捐款。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战争乌云笼罩镇江,陆小波未雨绸缪为红卍字会购储了大量食品和药物,安排人员组成救护队。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影像摄于1937年的上海,这位旗手隶属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救济第四队第二中队,在北苏州路文安路值守救助之职。

1937年12月8日清晨,当时没有外出逃难的镇江人胆战心惊地听见城外响起越来越近的枪声,镇江沦陷了。

日寇对镇江大肆烧杀掠夺,竟然专门配备的烧杀队,当时人口21万的镇江城被烧杀近10天时间,镇江被杀戮的在万人以上。

而这些被无辜杀害的人,都是由红卍字会救护队改为的掩埋队安排人负责掩埋的,据一份资料统计,单红卍字会收的无人收的尸体就有1400具。

抗日战争胜利后,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恢复办公,继续平时办理的拾骨、施棺、施药、冬赈事项。

因为陆小波与严惠宇、冷御秋共同创办了京江中学,这座建筑也曾做过京江中学的分部和一所慈善小学

中国著名指挥家中央芭蕾舞团首席指挥卞祖善,小时寄养在此上小学,后去上海。不少年前,他还曾回来寻访故里。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我和卞祖善先生的合影。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建国后,这里是京畿路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主动配合人民政府,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自我调整和改组,同时继续开展救济活动。但由于人民政府包办了一切社会事业,使得作为民间的慈善组织失去了活动空间。另外,由于经济问题,慈善募捐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难。

在此情形下,1953年2月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公开发表声明,宣布自行解散,随后在大陆的各地红卍字分会按总会的指示也接连在地方报纸发布解散声明,世界红卍字会镇江分会由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上世纪80年代这座建筑设立为“京畿路小学”:之后一度改为教职工宿舍。

我的一位网友萤火虫妈妈郑明回忆说“京畿路小学”:

那不仅仅是我的母校,隔壁阶梯上的吉庆里更是我生长几十年的家。我是六六年在京几路小学毕业的。校长孔祥贤、教导主任冯继群、班主任严兴业、体育老师徐连山等,不知是否还健在。想起儿时学校门前台阶两旁的光滑且有凹槽的滑滑梯,不知有多少学子滑过才留下的。小时候印象中的滑滑梯很高需要勇气,如今我们长大后的滑滑滑梯只有二三步之远。人长大了,滑梯永远沒变。记得京畿路上左右两条石板路的凹槽还要深,那是推独轮车碾压的痕迹。驴车下面有块布,专门给驴放大便用的。经常听到最多的吆喝声是,旧衣裳旧账子拿来买钱,牙膏皮子換洋火。到了有灯会的时候,伯先公园可热闹了。

另一位网友荣华说:我是五九年入学於京畿路小学的。我的校长孔祥贤教导、主任是蒋老师、体育老师徐连山、珠算老师史(施)龙珠,我的启蒙老师是徐老师(当年是老太的样子),印象是非常严格负责任的老师。我这一生中对老师的教育印象很深,一生中有三个字决不会写錯,太有印象了,我的毕业老师是戴文秀,看大门的没记錯的话叫李文秀,那老师我应感恩他,我父亲在船上工作,母亲一早上班把我送到校门口,我一人滑滑梯遇到下雨刮风天冷他会把我放进校内避风雨。

京畿路小学给西区当年的孩子们,留下多少回忆。

就在这个地方,在这座许氏兄弟修建的中式花厅里,“道院”的人们将儒、释、道、耶、回五教的神仙请进大院中礼拜——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瞬间啊。

就在这个地方,在这间中西合璧的屋子里面,这个慈善团体的主持人陆小波伏案太累的时候,他可以拾级盘梯,在屋顶小亭处遥望长江,不远处的西津渡昭关洞,即现在俗称的“观音洞”,镇江的士绅创立了“京口救生会”,那可能是近代镇江慈善的起源。

红卍字会镇江分会——“红”字取自光华灿烂的含意;“卍”字象征慈悲吉祥、广大无边、永无止息。

曾在镇江名躁一时的“红卍字会镇江分会”,是座什么样的建筑?

如今,我们漫步在这座占地数百个平方的深宅大院,可以依稀分辨出,近百年来镇江慈善事业发展的脚印,听到乐善好施者热心公益的砰然心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