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手段怎麼樣?為何這麼多疑似病例不能確診?

輕鬆一刻視頻


(醫患家特約回答:檢驗科果子哥醫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最近幾天以日增長近2000人往上,疑似病例也逐漸增多。

截至2月4日,全國已經有20471確診病例。疑似病例23214人,死亡426人。

疫情依然十分嚴峻,各地防控措施逐漸得到加強,為了疫情,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堅決守土保家,力所能及的做到不亂跑,在家自我隔離。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理智,配合國家政策,這是積極的一面。

當看到那麼多疑似病例,不禁心中疑惑,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手段是怎樣的?這些病例是無法確診還是缺少方法?

筆者結合臨床資料及診斷指南,瞭解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方法確實沒那麼簡單。

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疑似到確診確實需要時間,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首先,來院就診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咳嗽,咳痰,發燒等症狀。

其次,醫生要詢問有沒有前往武漢或者與武漢地區生活或旅行過的人有密切接觸,調查患者的路性病學史。

再次,根據CT等其他檢查,確定是病毒性肺炎,排除流感,等其他病毒性肺炎。

這樣患者才確定為疑似病人。

疑似病人要快速確診,也沒有那麼簡單。

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檢測患者鼻咽分泌物,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中核酸是否陽性。

檢測人員在從接受樣本到完成檢測,一個樣本需要大概是個多小時的時間。這包括提取病毒RNA(病毒基因),在PCR擴增儀上完成複製,被檢測儀器檢測到是否有病毒基因片段。

有人可能會說,這還蠻快的嘛。那要是被核酸檢測陰性不是可以回家了嗎?還真不是這樣,在2月2日天津衛健委公佈的一例35歲率患者,第四次才檢出陽性。

這是怎麼回事?

這可能跟取材,還有樣品中病毒數量在試劑盒的檢出下限,試劑盒的靈敏度還達不到。

所以按照國家診療規範,要求第一次檢查為陰性的患者,至少隔一天要二次檢測。

這些問題都是困擾臨床確診病例的事情,還有就是現在並不是所有定點發熱門診都有核酸檢測試劑盒,只有三甲醫院有有限數量的試劑盒,武漢地區將檢測權限下放至部分二甲醫院。

檢測試劑盒,比較緊缺。由於是新發病毒,沒有特異性的試劑盒來做檢測,只能現開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綠色通道,緊急審批,幾家企業開發的檢測試劑盒。

但這幾家企業的產能,也就是一時還沒有辦法能滿足全國各省的檢測需求,好在國家正在大力協調解決這個問題。

由於試劑短缺,不是所有患者做核酸檢測,只有高度疑似患者才可能做核酸檢測。

即使是做到核酸陽性,還要上報經過省一級疾控專家們的審核,才能確診。武漢之外的其它省市,還要上報國家,由專家小組審核評估才可以認定是確診病例。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看到疑似病例數量大於確診病例,怎麼有那麼多疑似病例不能確診是什麼情況了。程序上需要時間,技術上也需要進一步獲得充分的支持。

傳染病防控三板斧: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此時,呆在家裡,就是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就是有效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手段。

所以,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響應國家的號召,無疑是正確的選擇。相信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會戰勝這次疫病。


醫患家


檢測沒有問題,檢測需要時間,但是有些疑似病例有接觸史,症狀像,但是檢測陰性,有可能是取樣位置的原因,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就先確定疑似,然後觀察,再次取樣確定,這就需要時間,假定疑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