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一代人的记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向纾孜


说到一代人的记忆,我最先想到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上小学和初中的一半时间都是毛主席领导,我对毛主席有着很深感情。

小时候,父母、老师、群众都说,幸福日子是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全国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之后得来的。

通过阅读历史,我了解到了毛主席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四运动前,由于军阀割据,中国四分五裂,简直就是一盘散沙,加上外强入侵,山河破碎,国不将国,整个华厦满目疮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拯救中华民族,拯救中国人民,毛泽东与一批有识之士倡导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工作实践,产生了伟大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和全国劳苦大众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并抗击日本帝国侵略,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获得了解放,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

建国后,全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上下同心,团结协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奋斗,终于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强盛,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个个都从心底里无比感激毛泽东主席。

所以,说到一代人的记忆,我最先想到的是毛泽东主席。






我是50后,说到一代人的记忆那就是上山下乡,从1968年至1978年十年时间,有将近2000万年轻人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酸甜苦辣尝过够。

1995年前后,又是这批人下岗买断工龄,走进社会自谋生路,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收入微微,还要自己交社保。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退休金又少得可怜,但他们知足,不给国家添乱。


刘承泽3


大集体!

国营的兄弟,知青的哥哥,事业单位的孙子,厂办、校办、镇办等等之中的公有企业。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迷迷糊糊毕业了,满打满算念了八年,刚好快十八。

在我发誓绝不读高中时,母亲曾鄙视的驯导我:

“不念书,将来掏大粪去”?

我好像没听懂,恶狠狠的把脸埋进了裤裆里,随后被母亲咬牙切齿掀了个底朝天。

对面炕上的父亲倒是一直没吭声,只是当我和母亲怒目相向时,他才用一个当教师的阅历嘟哝出一句让我悔恨今生的警世句:

“天塌有大个儿,过河有矬子,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

接下来的日子,我虽如履薄冰,有时连吃饭时都要以手遮面,防止有筷子甩到我脸上……

但是,我并不在乎。

永别的教室,让我一度乐不思蜀。

曾几多回,曾是同桌的尖子踏破了我家的门坎。

我斩钉截铁:“就是不念了,早点步入社会”!虽然我对“社会”一词毫无概念。

当他绷着“不成熟”的面孔最后一次摔门而去时,我忽然有些失落,还有些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忘了升学日。



转眼间……

天上飘起了雪花,14寸黑白电视机里的《霍元甲》播完了。

又一转眼……

燕子飞回来了,可是,我没感觉到春天般的温暖。虽然家里也买上了十四寸,但我只看了三集巜上海滩》……

我忐忑了。

家里那道门……

不好进了。

吃饭的那双筷子……

拿不动了。

我曾一度彷徨、迷茫,似雨打浮萍。

曾几时,寻路、渴望,却步履蹒跚。

正当我深感无助时……

机会来了。

真是老天有眼,父亲用两瓶酒、两包“果子”给我搏来了一份差事……

校办企业。

俗称“知青企业”。



我……

上班了……

那个兴奋哟!

灿烂,美好,前途无限,充满阳光。

第一个月,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工资,那是用我的决择换来的第一笔财富……

45元。

母亲望着我那45,没说什么,我不知道她当时为什么皱了一下眉头。

父亲还行:

“好好干吧”!

第二个月……

我工资涨了,57.5元。

母亲还是没有给我打气,我却着实为那10.5元彻夜未眠。



那一年,我18.5岁,记得满街墙面时兴贴“法院公告”,时不时就拉来几车“犯罪分子”,胸前掛个牌子,名字上打“❌”,什么流氓犯、杀人犯、抢劫犯、强x犯。

过年,大街上全是秧歌队。从元旦开始,各单位就都插上红旗,掛出横幅,上书:

——欢庆元旦——



一年后,也就是我19.5岁时,他娘的,校办企业黄了,我开了八个月的57.5,还欠我俩月。

我又迷茫了半个月……

干脆,我下了决心,和那些人学,当“二道贩子”去,先卖菜。

好在正值改革春凤吹满地,也叫一个响当当的个体户。

没多久,新名词“万元户”走进千家万户,成了脱贫的榜样,成了二道贩子、个体户狂热追求的目标。

的确,没“正经”工作的倒儿爷发了,我见过很多人都腰缠万贯。

可惜!

哪堆人群里都没我。

母家说:“脑袋一堆浆糊”!

父亲说:“你不是那块料,还得找个班儿上”!

他又拎着两瓶酒四处游荡。

后来知道,那时的一个老师,有多大能量?

再者,酒不好使了。

天知道父亲随波逐流后换了什么技俩,我又“上班了”!

这回是“正了八经”的企业……

“地方国营”!

唉!

又一次黄摊后我才知道,我们的编制是大集体,档案上标得清清楚梦,户口、卡片上有长方形大戳

——已招工——

这仨字可管用,就算以后有正经“国营单位”招工,你也被一脚踢出,决不录用。

新单位,我改头换面,意气风发,一干就是3年。头一年清一色的每月68元,好在我能穿得起喇叭裤、拎着别人买的双卡录音机一起跳摇摆舞了。



最多工资是126.28,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的腾飞,这些后娘养的“杂牌单位”一夜间是树倒猢狲散,成了诺米骨牌,我只开了7个月“高薪”后便跟着彻底终结。

那年,我23岁。

同年,有人牵头,组织家乡的老同学旅游,我参加了。

他(她)们基本上都是铁饭碗,野餐时相互介绍工作情况及待遇,点到我时,我假装喝多了,趴在那装死拉古。

我怎么回去的至今也没印象,当时应该是真喝多了,不知道什么“原因”。

如今,将近三十年过去了,我东抢西夺,靠自己的双手,累得体无完肤,勉强达到了不用借着花的层次。可天天嚷着“好汉不挣有数钱”、我学生时代的那些袍泽兄弟们,好车,好房,好身体,好人缘,好小三儿,好高的工资、好气场……

性相近,习相远。

不羡慕嫉妒恨,我补齐了断缴的养老金,以后的年月自己交,大约还得十万。

交!

好在有个工龄,管它什么国营、大集体,都是过去的琐碎了,起码老了有钱领,虽说跟“正经单位”退休的比不起。

唉!

好的回忆,能让你知无不言,信誓旦旦。

失落的记忆,只能是一声感叹……



“唉”!

“什么都想不起来喽”!


骁勇34


一毛钱的冰棍,一分钱的糖果,用纸包着的月饼,过冬的解放牌布鞋、卫生衣,布袋似的书包,买菜用的菜篮子,最豪华的交通工具是五羊牌自行车,过年时那一元钱一封的小鞭炮,以及后来的黑白电视机,最入迷的是用自行车链条做火柴枪。万元户算是有钱人。


陈科良


知青,知青是一代人。

除了那些非常幸运或非常狡诈强硬的家庭,家家户户有知青。

活到今天的知青是幸运的。

像我弟弟,不但知青,还因为五一劳动节放弃休假参加抢修发动机组,光荣牺牲。

27岁!

我当知青7年,才被推荐读书,到区上办手续时,路过一座坟,那坟里也是一个知青。


大悔忆智冰


我是80后说起一代人的记忆。虽然我们那个年代比现在差距甚远,但比60年代70年代不知道好多少倍。这正是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记得那时候看的电视剧是葫芦娃,吃的是大白兔奶糖,玩的游戏是马里奥。冬天上学的时候穿着自家做的面子棉裤,那叫个肥呀[捂脸]。那时候的气温比现在要冷的多。学校里烧着煤球的炉子……

如果看见谁腰里挎着BP机,简直就太NB了。而且有的人故意将衣服弄到机子上面让机子露出来。[捂脸]满满的回忆呀,虽然生活苦一点但是人们过的很开心。不想现在生活好了但是压力越来越大,还是比较怀念那个年代。






霍建邦


说到一代人的记忆让我最先想到的是八九十年代,那时恰是我小学及中学时期,对于70末和80初出生的人经历的印象太深刻了,那时生活还挺艰难,给我童年挥不走抹不去的记忆。

那时侯农村分到了责任田,耕作工具简单落后,小小年纪的我就跟着大人干活了,除草平地、喂猪放牧、插秧收割、砍柴挑担,样样都得干,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农村的孩子大多是干着苦力活。生活也很单调没有什么乐趣,最大乐趣是晚上到别村里看电视,那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里里外外坐满了人,颇为壮观,看得津津乐道。

读小学时学校是一座庙堂,教学设施很简陋,仅有一块黑板和几张破台凳,老师是一位扎着大马头辫的年轻女孩,用方言和地方普通话教学。当时晚上还要上自修,学校常停电,我们就在煤油灯下为了考初中艰苦学习。每每想起当时的艰苦,想起现在的学习条件那么优越,年轻人不思进取,毫不珍惜,不免痛心。

童年的苦难生活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传世家宝,那坚韧、耐劳、向上、好学的精神形成的家风,将激励着后代们不断开拓进取,有作有为!


世界因你阅读而更精彩


八零年代末出生的我们,记忆中

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考场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什么葱啊!

大学读了四年,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多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连工作都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


薛天龙老师


想到九十年代,为了看个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跑到邻居家,一屋子人围着一台小黑白,看的津津有味,那时候的娱乐很简单,人也容易满足,学习之余,会和自己的上伙伴一起玩耍,而不是现在这样玩手机。过年过节走亲戚,都是骑着自行车,或开着摩托车,或开着家里的三轮农用车,再者套上马车,毛驴车,都有,不像现在满路都是小轿车……太多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光记忆,说不完的……


深圳秦青


每一代人的记忆都不一样,做为一个90后,我的记忆就是田野

那个时候大人们最常见的带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一起带去地里,不是帮大人们干活,这只是一种带孩子的方式,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幼儿园,所以大人们干活的时候,只能把我们随身携带,大人干活,我们就在田野里自由自在的玩耍,田野旁边的小溪就是我们欢乐的童年,捉虫子摸鱼虾,其乐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