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偕老?與子攜老?

前幾天逛圈子,看見下面這則微頭條,那畫面觸動了我柔軟的心靈。

枝頭,樹葉是幽深的綠,傳遞著蓬勃生命的活力與驚喜;地面,落葉是黯淡的黃,傾訴著歲月流逝生命即將終結的滄桑。兩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蹣跚地走在這條鋪滿落葉的路上,我內心一陣悸動:老人和落葉何其相似,正走向生命的盡頭,這是怎樣一種憂傷的悲涼!

突然,眼睛定格在那雙緊握的手上:老人攜手同行,樹葉安然而臥。我似乎聽見了樹葉的喁喁呢喃,夫妻的綿綿細語。牽手之時,無言也溫暖,平淡也歡欣,樸素也華美,生命的色彩瞬間變得斑斕。

在深情凝視的眼眸中,在無語凝噎的思念裡,在相視一笑的默契中,在慼慼相憐的牽掛裡,老人從紅顏到白髮,從青春年少到步履蹣跚,一路走來,冷暖自知。在人生的暮年,老人靜默地踏上人生的歸途,了無牽掛,微笑如初,坦然如昨。愛恨情仇封印在歲月深處,世間一切與他們無關。

當我從這溫馨的意境中醒來,配圖的標題倒了我的胃口:與子攜老!唉!


與子偕老?與子攜老?


“與子偕老”出自《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xié 老。”根據《毛詩正義》註解,這句詩是戰士們在上戰場之前立下的誓約,“子”指男子或有地位的人,不作老婆之意。詩句意思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可見,該詩原本是描寫共赴沙場、同生共死的戰友情,並非愛情詩。

“山盟海誓說”實際上出現非常之晚,是當代學者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提出的,現代通常用來形容生死不渝的愛情。

陽光被層層疊疊的樹葉過濾,幻化為深深淺淺、方方圓圓的光暈,緩緩前行的老人和慢慢搖曳的光暈,勾勒出一幅“與子偕老,歲月靜好”的溫馨畫面。幸福其實很簡單,左手牽你,右手寫愛。繾綣羨愛,鶼鰈情深,靈魂深處,迴響著一個聲音:我們來過彼此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