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 |洞察人性,利用人心,办千军难办事

刘邦击败项羽,在长安称帝时,说自己能一统天下,是因为有掌管后勤的萧何,出谋划策的张良,战无不胜的韩信。

他们是开国功臣“汉初三杰”。在我看来,如果要选汉初四杰,陆贾必须在列。

陆贾,有些人可能不熟悉这名字。他不像张良和韩信那么出名,没有陈平与萧何的威望。但作为楚国人的陆贾,在楚汉相争期间,一直以谋士的身份追随刘邦。在刘邦打天下期间,可能没有张良或萧何那么出色。但在刘邦平定天下,治国安邦的表现,是后世人不能不知的。

如果说张良善于运畴帷幄。陈平惯用阴招。陆贾的三寸不烂之舌,能办千军难办之事。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果动动脑子,耍耍嘴皮子就能平熄争端,谁愿意发动兵力去拼命?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度,最善战的将领,也希望自己派出去的外交官能像灭火器一样扑灭战火。

陆贾就是这样的“灭火器”。

陆贾 |洞察人性,利用人心,办千军难办事

刘邦进攻武关遇到困难。他派陆贾到秦军营策反了秦军头领,顺利拿下武关,进军关中。汉军的顺利入关,为刘邦后续战事起到关键性作用。

平定中原后,刘邦听说驻扎在南越国(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一带)的尉他,正在南方小打小闹自称为王。他担心星星之火导至燎原,便派陆贾去劝说。

陆贾到了南越,见尉他梳着当地人的发型,穿着当地人的服装,两腿叉开地坐在那里。他压住心中怒火,上前说:“您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还是那儿。现在您这样违反天性,丢弃原来的穿着与风俗,想在小小的越地称王,与天子对抗,灾祸就要降临了。

“你要知道,秦朝和项羽都被天子征服消灭,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而是上天的旨意。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很是生气。他可怜百姓刚经历征战之苦,才暂且作罢。现在派我来劝你北面称臣。你想凭借刚建立起来的越国,在这里负隅反抗。让天子听到,会叫人挖了您家祖坟,杀了您的宗族。再派将领带十万强兵杀过来。只怕强兵没到,听到这消息的南越人会先杀了你,再投靠汉朝。这是易于反掌的事。”

尉他吓得站了起来,连声道歉,同意归附汉朝。他招呼陆贾住下,好酒好肉招待了几个月。临别,尉他给陆贾送了一大袋价值千金的礼物。陆贾按刘邦旨意,封尉他为南越王。

陆贾 |洞察人性,利用人心,办千军难办事

登上皇位的刘邦,经常在没有外出讨伐反臣闲来无事时,约手下谋士聊天。包括陆贾。

被皇上邀约,陆贾当然高兴。可他在谈古论今,分析时局时,总改不了引经据典,三句不离《诗经》和《尚书》的毛病。这让草根出身,没多少文化的刘邦很反感。

有一天,陆贾又开口闭口谈论《诗经》,刘邦忍无可忍地骂道:“老子我在马背上取得天下,哪用得着这些?

陆贾沉默一会,低声怼了过去:“皇上能在马上取得天下,难不成还能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商汤、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顺应形势,以文治固定天下,文武并用,这才是久治长安的方法。以前吴王夫差和智伯穷兵黩武导致灭亡;秦朝严苛不加改变,才这么快灭亡。假如秦王一统天下,能施仁政,效法先圣,又怎会有陛下您取得天下的机会?”

一向能听人劝的刘邦,面露惭愧地说:“既然如此,你就替我著书论述秦朝失天下,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再说说古代各朝各国成败之事。让我长长见识。”

陆贾就此奉旨著书,洋洋洒洒地写出了倍受刘邦和群臣重视和喜爱的《新语》。这本论述各国存亡的散文集,共收录十二篇,以“行仁义、法先圣”为总论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理深入浅出地论述,吸引人阅读的同时,又将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此书在儒家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在汉代文学史中也举足轻重。

这就是陆贾。作为一名外交官和政治家,不仅心思缜密,口才了得,文笔还相当不错。他的《新语》对后世帝皇施政和治理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邦去世,诸吕乱政。陆贾像张良那样,洞察时势,懂得取舍,及时隐居乡间。

看到大汉江山危在旦夕,即将异主,他亲自跑去找陈平,以一句“天下安定,注意丞相,天下危急,注意武将”引入正题。说服作为右丞相的陈平,主动与左丞相周勃交好,合商诛杀吕氏势力大计。

为表感激,陈平将一百多名奴婢,五十多辆马车以及五百万钱送给了陆贾。陆贾用这笔财物与朝中的众公卿交往,声威大盛。

后来,陈平和周勃铲除了吕氏在朝廷中的势力,拥立孝文帝刘恒即位。孝文帝又派陆贾去南越当说客。陆贾故地重游,旧友相见,事情自然好办。他劝南越王除去代表皇权的黄屋,行文称制的越级行为,等同诸侯,即可免遭汉朝强军讨伐。

南越王再次被陆贾说服,答应了陆贾的所有要求。

再厉害的人物,也有失手的时候。包括陆贾在内。

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楚汉相争期间,刘邦经常被项羽撵着到处躲,但都大难不死,绝处逢生。

有一次,楚军追得太凶,刘邦没来得及把留在老家的亲人接走。结果让他的老婆与父亲被楚军抓到,关押在军营牢房长达三年。

期间,刘邦曾派陆贾去说服项羽放人。年轻气盛的项羽没听陆贾的。反而听信了当时还是无名小辈的侯公的话。同意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刘邦项羽各占半壁江山,达成休战协议。

这是后话,我不在此赘述。

在我看来,陆贾的智慧可与张良相比。他们都是众多功臣中,终得善终的人。轻壮年时,用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年老体弱时,用聪明才智保全自身,安享晚年。两人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到极至。

据历史记载,陆贾为了让五个儿子早日独立,拿出到南越时所得的财物,卖掉换得一千斤黄金。他把这些黄金平均分成五份,每个儿子分得二百两黄金,以便从事生产。

陆贾常常坐着马车,身上佩带着价值百斤的黄金宝剑,带上十几个能歌善舞,吹拉弹击都了得的随从,东边走走,西边逛逛。他对儿子们说:“我与你们约定:我要轮流到你们家吃饭。哪天轮到了你家,都要给我和我的人马备好酒菜,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每十天换一家。谁要是招呼得好,或哪一天我死在谁家,谁就能得到我的宝剑、车马和所有的随从人员。一年当中,我还会到别的地方去,这样的轮流一般不超过两三遍。我不会因经常见面,而招你们厌。”

大家想像一下,根据陆贾的做法,他那五个儿子能对他不好吗?大概都会为了讨老爷子欢心而揭尽所能。从此,他不忧虑自己年老生病无人照顾,不担心去到哪个儿子家吃得不好。在安排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没让身边随从受半点委屈。

人和人的相处是一门学问。搞懂这门艺术,终身受益。父母与子女的相处亦如此。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日渐衰弱,或多或少需要子女的照顾。与子女相处的尺度如何把握?是所有老人,或正在走向老人之路的你我,需要想想清楚的问题。

父母爱子女是本能,是肯定且应该的。可两代人离得太远,关系淡了;靠得太近,是非恩怨会不期而至。特别是当父母之爱体现在物质金钱上时,为人父母的,能否全盘托出?抑或留条后路,有所保留?

陆贾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一种方式。

无论是古时还是现在,都有一些这样的老人:为了子女,不惜把自己的房子和所有的积蓄都交出去,把养老完全托付给子女。一门心思地想着子女是自己辛苦拉扯大的,血浓于水,不用担心,不必设防。

可他们似乎忘了,人性有许多弱点,也可理解成是人类的本能。比如自私、贪婪、懒惰、欲望填不满、野心膨胀……如果子女教育得当,能克服人性弱点,懂得感恩,知道孝顺,那自然好。如果养的是吃人不吐骨的白眼狼,那就等着挨饿受冻,晚景凄凉了。

有听过七个子女不养老,八旬老人上公堂的;有看过分家不均,三个儿子互撤皮的;有讲出不带孙子,不给饭吃的……作为一位聪明人。陆贾不会让这样糟糕的事发生在自己和儿子之间。

其实,他这样做,不既保全了自己,还能让孩子免背不孝之名。这分寸把握好了,能少多少麻烦?

陆贾 |洞察人性,利用人心,办千军难办事

陆贾用自己的方式,疼自己,爱家人。

一生过得顺风顺水的陆贾,动动嘴皮子,办成了千军难办的事。不是他的舌头长得比别人长,也不是他嘴巴张得比别人大!而是陆贾比常人更懂得揣摩人心,知道审时度势。他利用人性的弱点,让对方欣然接受他的建议,最终达到目的。

纵观中华几千年,很多能人谋士,都能像陆贾这样:泂察人性,利用人心,让自己成为一个睿智,能决胜千里的人,例如:张良在刘邦称帝后的隐退;陈平离间楚国君臣;诸葛亮用空城计赢了司马懿;把生意做得很好的生意人……

都是如此。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我,如果也能多观察,勤思考,弄清人性,懂得人心,便可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少点麻烦,多点胜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