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本文共4020字,閱讀約需5分鐘



斷奶仔豬的生長髮育直接影響到豬後期的全部生產性能, 這一階段的飼養管理極為重要。針對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接下來我主要從飼料營養、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控三個環節進行講解。

斷奶仔豬, 一般指哺乳仔豬從斷奶到70日齡這一階段的仔豬。斷奶仔豬處於豬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生理機能最脆弱的時期, 一方面剛剛脫離母豬提供的營養與母源抗體的呵護, 另一方面又不具備成年豬的生理機能, 要同時面對飼料的急劇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環境的突變。

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科學的斷奶方法

斷奶日齡

哺乳仔豬的斷奶日齡一般在21~28d。21日齡斷奶,母豬一年能夠多提供一頭仔豬,能減少母豬哺乳期間的失重,並且能減少母源性疾病的傳播。仔豬28日齡斷奶比21日齡斷奶體重大,可以減輕斷奶應激,更有利於母豬生理機能的恢復,因為母豬產後35d左右(即28日齡斷奶後1周),其子宮正好恢復到最佳狀態,有利於發情配種,延長母豬的使用年限。

斷奶方式

仔豬的斷奶方式主要有3種:一次性斷奶、逐漸斷奶和分批斷奶。

  • 一次性斷奶,即母仔一次性分離,這種斷奶方式對仔豬的應激最大,而且會增加母豬乳房炎的發病比率,但操作簡單,適合於規模化養豬場,也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斷奶方式。
  • 逐漸斷奶,即斷奶期間母仔間歇性分離,逐天減少哺乳次數,最後一次性斷奶。
  • 分批斷奶,即根據仔豬體重大小和用途來進行,體重大的壯仔先斷奶,弱仔或留作種用的延遲斷奶。

不論採取何種斷奶方式,離乳仔豬體重不得少於5.5kg(28日齡斷奶要求7.5kg)。斷奶後,趕走母豬,仔豬留原圈飼養1周,再轉入保育舍。每頭仔豬飼養面積為0.25~0.40m2,每圈以12~15頭為宜,最多不能超過20頭。

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合理配製日糧

優質易消化的動物性蛋白質

飼料斷奶仔豬從吃液體母乳突然轉換成食用植物性固體飼料,消化機能暫時不能適應飼料的劇變,加之仔豬的消化能力本來就差,所以要求供給優質易消化的飼料。乳清粉消化率高,能夠提供乳酸菌發酵的乳糖,使腸道保持較低的pH值,抑制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的繁殖。血漿蛋白粉不僅適口性好,而且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提高仔豬的抗病力,促進其生長髮育,但其最大的隱患是可能增加動物源性甚至同源性疾病感染的幾率。優質魚粉也是斷奶仔豬日糧中必需的蛋白質飼料來源之一。

減少飼料營養因子的危害

飼料過敏引起的腹瀉是斷奶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豆粕是豬飼料中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但是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引起仔豬腸道過敏,破壞仔豬腸道黏膜,導致過敏性腹瀉。斷奶後10~15d,建議用膨化大豆或去皮豆粕,或者將大豆炒至8分熟拌入飼料中,豆粕用量控制在20%以內。斷奶仔豬日糧中堅決不能用雜粕,如棉粕與菜粕。

嚴把玉米質量控制關

玉米在飼料原料組成中的份額超過60%,基本要求是無蟲無黴變。近年來,玉米黴變現象越來越嚴重,幾乎90%以上的玉米原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黴變問題。黃麴黴毒素、赤黴烯酮、嘔吐毒素,不僅影響豬的適口性,成為豬群免疫抑制的幫兇,更是引起仔豬腸道疾病及其他疾病的主要誘因。斷奶初期,最好選用無黴變且易消化的膨化玉米或烘乾玉米。

調節胃腸的消化機能

斷奶仔豬的消化能力弱,要生長達到15~20kg或者60日齡才初步具備成年豬的消化機能。斷奶應激是豬一生中最大的應激,要經受環境應激、換料應激,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哺乳階段,母乳的乳糖為乳酸發酵提供原料,從而保持仔豬腸道的酸性環境。斷奶後,腸道pH值升高,斷奶仔豬要到40日齡才能分泌少量的胃酸激活蛋白酶,斷奶初期對消化蛋白質的能力很弱,各種消化酶下降為斷奶前的1/4,導致不能消化的食物在腸道大量蓄積,因此,在斷奶仔豬日糧中加入酶製劑和酸製劑很有必要。飼料中加入0.1%含蛋白酶、脂肪酶與澱粉酶的複合酶,以及1.5%~2%的檸檬酸、甲酸、延胡索酸等,不僅緩解腸道疾病,而且飼料利用率與日增重都有所提高。

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加強飼養管理

合理的飼餵方式

斷奶初期適當限飼,第1天減到正常日採食量的40%~50%,以後每天漸漸增加飼餵量,少量多餐,日喂5~6次,前3~5d內保持8分飽為宜。如果無腹瀉,到第7天達到常量。如果有腹瀉,則腹瀉控制後方可讓其自由採食。斷奶第1周,仔豬在原圈飼養,飼料不變,從第2週轉入保育舍,開始換料,要求換料過渡期至少5d,新料的比重逐天增加,參考比例為20%、40%、60%、80%100%。

溫度與溼度控制

哺乳仔豬正常體溫為38.5~39.5°℃,斷奶後正常溫38.0~39.0℃。但是,斷奶仔豬在三大應激的作用下,體溫調節中樞的機能暫時失衡,導致體溫下降0.5°℃左右。加上斷奶初期採食量受到限制,能量供給減少,仔豬體脂肪儲存少,容易受涼感冒,引發以腸道機能紊亂為主要症狀的多種疾病。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體溫0.5℃,抵抗力降低30%。保育豬舍的適宜溫度為23~25℃。斷奶初期的5~7天,室溫不得低於28°℃,保育舍溫度以高於哺乳舍2℃為宜。保育後期,舍溫控制在20~23℃,利於順利轉入生長育肥期。溼度控制在65%~7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仔豬的生長。溼度過低,空氣中粉塵增多,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溼度過高對仔豬生長更為不利,往往成為皮膚病、關節炎等疾病多發的誘因。防止溼度過高的主要措施是儘量減少水汽來源,合理設置通風裝置。

提供清潔充足的飲水

斷奶仔豬要求飲水充足、清潔衛生,可以用自來水或自打機井取水,堅決不能直接飲用河水,飲水中可加入葡萄糖、鈉鹽、鉀鹽和電解多維等物質來抵抗應激,以減少腸道疾病。試驗表明,斷奶後10~15天,仔豬飲用溫開水最好,腹瀉率可降低30%以上,但是,這種方法工作量太大,在規模化豬場不實用。一般在保育舍都有獨立設置的飲水桶,加入高效的消毒藥物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此外,仔豬飲水器高度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在實踐中發現,近半數豬場的飲水器安裝不合格。保育仔豬飲水器高度以18~20cm為宜,每10頭仔豬需要設置1個飲水器,水壓不得過高,否則仔豬喝不到嘴裡,每分鐘水流量保持在250~350mL。做好飲水記錄,便於分析豬群耗水量的變化。如果多數豬隻頻頻飲水,或者當日飲水量超過前日飲水量的40%,則可能是豬群發病的前兆,應立即分析原因,及時飲水投藥,以最小的代價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

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網床飼養:規模化豬場一般採用網床飼養,糞尿從網眼漏下,清掃方便,能保持較好的衛生環境,同時減少了水泥地面易傳導散熱。

通風換氣良好規模化豬場由於飼餵密度大,圈舍容積小,通風換氣尤為重要,它關係到舍內溫度、溼度和空氣的衛生狀況。通風 換氣的目的在於交換新鮮空氣,排出汙濁的空氣,調節室內外溫度,除去溼氣,排出空氣中的塵埃和病原微生物。良好的通風換氣,對創造清新舒適的飼養環境,維持豬群的健康,提高生產性能至關重要。對非全封閉豬舍而言,為了防止夏季停電或發生故障時發生重大事故,一般以通風窗自然排風結合機械排風為宜。但是,風速不宜過大,避免風直接吹到豬身上,注意防止賊風。風速達到0.2m/s時,仔豬體表溫度下降4℃;風速0.5m/s,體表溫度下降6°℃;風速1.5m/s,體表溫度下降10℃。良好的通風換氣和適宜的溫溼度是減少致病性大腸桿菌繁殖和減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經常觀察仔豬狀況

養豬效益的高低在於日常管理,而管理的關鍵是細節,要經常觀察豬群。飼養員要經常到圈舍走動,隨時觀察豬群的變化,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同時仔豬常常隨著人的靠近而起來吃料和飲水,促進仔豬生長。對仔豬的大群觀察一般從運動、休息、攝食、飲水、糞尿等環節著手。

  • 首先,觀察仔豬的運動狀況。健康仔豬精神活潑,行走平穩,步態矯健,眼睛明亮,兩眼直視,搖頭擺尾,跟隨大群一起運動,偶爾觸動則發出清脆的叫聲。
  • 其次,休息時觀察仔豬的站立和睡臥姿勢。健康仔豬站立平穩或來回走動,不斷髮出“呼味呼哧”的聲音,一旦外人接近則凝神而視甚至快速跑開,表現出很高的警惕性,睡臥時多側臥,四肢舒展伸直。
  • 第三,檢查仔豬的攝食和飲水。在自由採食的條件下,健康仔豬攝食迅速,不時發出“咂吧咂吧”的聲音,吃料過程中常常喝水。最後,注意觀察糞尿的變化。正常尿液顏色清亮略偏黃,糞便軟而成型,否則預示豬群消化不良甚至發生嚴重的消化道疾病。
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加強疾病防控

防止腸道疾病

腸道疾病是斷奶仔豬發生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腹瀉為多見。據調查,斷奶仔豬的腹瀉問題相當普遍,腹瀉率一般在20%~30%,死亡率2%~4%。但在有些豬場,斷奶後仔豬的腹瀉率極高,甚至可達到70%~80%,死亡率達到15%~20%,給養豬生產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斷奶仔豬的腹瀉一般發生在斷奶後的3~10天,第7天達到高潮,一般形成粥樣或水樣腹瀉,內夾雜不消化的食物,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很快就會因脫水而死亡。為了預防和減少腹瀉的發生,斷奶前後1周,可以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些預防的藥物。飲水中加入1.5%~2%檸檬酸或食醋,飼料中可拌入山楂、消食片,預防腸道疾病的藥物可以選擇土黴素、桿菌肽鋅、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氟哌酸、新黴素等,以及抗應激的電解多維。

加強清潔衛生工作

圈舍要求按照正常的程序清掃與消毒,即每天上、下午各清掃1次,仔豬圈舍儘量減少用水沖洗。豬舍內每週帶豬消毒2次,外環境每週消毒1次。

科學制定免疫接種程序

仔豬免疫機能差。哺乳期主要依靠從母乳中獲取母源抗體,3周齡時母源抗體下降到最低點,斷奶後母源抗體來源完全喪失,而主動免疫要4~5周齡才能建立。必須做好豬瘟、副傷寒、口蹄疫等的免疫接種工作,最好通過抗體檢測制定免疫程序。

藥物保健程序

加強藥物保健,重點防治以藍耳病、圓環病毒2型、副豬嗜血桿菌為主的仔豬斷奶多系統衰竭綜合徵的發生。

驅蟲方法得當

對仔豬階段危害較大的主要是球蟲、蛔蟲和肺絲蟲。球蟲引起的腹瀉最早可在仔豬10日齡即出現,可以在三四日齡口服“百球清”預防。為了減輕驅蟲藥物對仔豬腸胃功能的影響,仔豬40日齡選擇高效低毒的透皮劑,抹在仔豬耳根背部驅蟲,轉入生長育肥舍前後可以口服藥物驅蟲。



斷奶仔豬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飼養階段,四大方法教你做好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