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为什么那么出名?

林之诗意


美好的诗词,历来都会被后世所传诵。

这首《题都城南庄》,也不例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开放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时,因其娇艳美丽,被世人所喜爱,亦被诗人钟意,常常入于诗词之中。

诗人崔护,在考试之后,到都城长安南郊去游玩。一来考试后散心,二来人们在春天都有踏春赏景的习惯。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一户人家,偶遇一位姑娘,也可能是遥遥依稀见到身影,无论如何,在诗人眼中,都是人与桃花相映,景色宜人。

  • 而今又故地重游,却物是人非,桃花依然春花中摇曳,佳人却不见芳踪,诗人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淡淡的失落与惆怅。


  • 诗里的描写,可能是真有其事,也有可能是诗人的憶想。

因为诗人历来都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比如诗人李白,辞官后准备去天姥山浏览访仙,还没去呢,就先做了一个梦,梦中到天姥山遇到神仙,才做了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此诗完全是诗人的想像力所成。

  • 可见得崔大诗人在都城南庄遇到的佳人,也有可能是憶想中的风景吧。


中国诗词历来是诗以传情,好的诗词,历来被后世文人传诵吟唱。这首《题都城南庄》,也是很应景。春天不但是万物复苏,诗人心中那种浪漫主义情怀,也因灿烂春花中影现佳人而有所触动。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唐代诗人的情怀,与后世及当代诗人的情怀相差无几。


所以这首诗,能够让古今诗人心灵相通,能够被传诵、出名,也就不奇怪了。


书香居


诗歌固然出名,但是我想,更出名的应该是诗歌背后的爱情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脍炙人口,背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流传。

话说唐时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

他来到长安城郊南庄的一处庄园门前,园内芳香四溢的桃花很是醉人。

崔护叩响了门扉,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地接待了他。

姑娘神态妩媚,姿容艳丽,崔护跟她说话逗她开心,她只静静站在桃花树下,犹如桃花仙女般遗世独立、默默不语。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终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姑娘心有情愫,欲语还休;公子顾盼流连,怅然而归。

别后,崔护心里一直挂念着这名女子,却因备考艰难,就忍住没有再去见她。

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他对女子的思念愈发疯长,到了思念之情无法控制的地步,于是他决定再去城南去找她。

可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经上了锁。

崔护内心失落之极,久等不归,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下这首诗,而后离去。

耐心等待几日之后,他再次来到城南,去寻找那位女子,却听到园内有哭声传出,急忙叩门询问。

有位老人走了出来问道:“你是崔护吗?”

崔护点头称是。

老人伤心欲绝,对着崔护说:“是你害惨了我的女儿啊。”

崔护听了心里非常紧张,竟不知所言,停了一下,崔护急促问道:“老人家,此话怎讲?

老人流泪说道:“我女儿已经到了及笄之年,知书达理,尚未婚配。不知是何原因,多户人家上门求亲,都被她拒绝了。自从去年清明节以后,她时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几日家里来亲戚接她出去散心,回家时看见门上有题字,看完之后我女儿就病倒了,茶饭不思,绝食数日无论我怎么劝慰,都没有让女儿留下性命啊。你若真心待我女儿,又怎会累她如此?”

说完又接着大哭不止。

崔护听了,十分伤心,瞬时痛哭流涕,央求老人让他进门祭拜。

崔护看着女子,哭的不能自已,诉说满腔思念之情,痛恨自己害了她一世年华。

许是上天感动他的一片真心,女子竟睁开了眼睛,活了过来。老人和崔护喜极而泣,认为这是天意,便将女儿许给了崔护。

从此,这段爱情佳话就流传千古,这首诗歌自然也跟着千古流传。



耕根


博陵崔护是一个美少年,他到长安应试,却名落孙山。在京城游逛时,邂逅了一名美丽的女子,双方告别时都留下情感。第二年清明 ,崔护再次登门拜访,看到门锁了,就在墙上留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三次拜访时,她母亲悲痛地说她的女儿看到墙上的诗,却看不到人,魂不守舍,病死了。崔护来到女孩的灵前哭拜,把女孩的头放在腿上,哭着说:我来了,我在这里!女孩居然苏醒了。

后来他们结为夫妇,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这首爱情诗再次说明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李知青灬


“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都听过。为什么这么出名呢?我想和一首与之相近的诗做对比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博野县)人。他虽在唐代诗名不盛,但一首《题都城南庄》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唐代独孤及有一首《和赠远》,其内容与主题与崔护诗颇为相近,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曾提到:“此诗(指《和赠远》)与崔护诗意无异。”

但内容相近的两首诗,一首很出名,另一首却少有人知,这就很有趣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独孤及《和赠远》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

美人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两首诗讲得都是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一场邂逅,他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站在桃花边,美人与桃花相映成趣。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二人却情愫暗生。第二年再次寻访时,桃花依旧娇艳万分,美丽的姑娘却已经不知所踪。

而且,《题都城南庄》和《和赠远》都将去年与今年做对比,去年美人与桃花俱在,令人欣喜,而今桃花依旧,不见人影,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两位作者都营造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跨度——从去年到今年,而不是从昨日到今日,一年的时间跨度创造了极具艺术价值的审美距离,让情节更显曲折。

二、

虽然有这么多共同点,但是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却决定了崔护的诗能如此出名。

1.崔诗精炼,独孤诗繁长

崔护《题都城南庄》用四句诗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前两句写过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今日”点明时间,“此门中”写出地点,后一句“人面桃花”点明

人和物,两句内既概括了故事内容,又刻画出一个甜美烂漫的少女形象。

后两句写现在,相同的是桃花依旧在,不同的是佳人已离开,相同与不同对比之下,哀情已油然而生。虽然只有四句,但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

相比之下,独孤及的《和赠远》则略显繁长。他选择了“七言古诗”这一体裁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虽然多了些细节,如具体写出了“美人”的形象,“美人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但是略显拖沓,不够精简。

2.崔诗更长于传达情感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虽然没有直抒情感,但作者的感情已与景物融合在一起,桃花也有了拟人的色彩。独孤及的《和赠远》以叙述故事为主,只有结尾两句单独用来表达感情。

3.崔诗以乐写哀,寓情于景

崔护在诗中写到的景物都有明媚的色彩,整首诗都呈现着清新明丽的风格,“人面桃花相映红”写的是乐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的也是乐景,然而诗中所写的故事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崔诗的景物是‘桃花’、‘春风’,色彩是‘红’,动态是‘笑’……此处用‘笑’,唯觉哭意,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仍笑春风……以乐写哀,哀情倍增”。

独孤及在诗中叙述了故事之后则直抒胸臆,少了许多韵味,崔诗以乐写哀、寓情于景的含蓄相比无法引起人多的共鸣。

总体上说,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艺术特色,而独孤及的《和赠远》略显苍白,缺少艺术感染力。

也许单独讲“桃花依旧笑春风”不好理解它的魅力,对比之下就更清楚了。

1李明:《真挚的人生体验,自然的情感流露——崔护赏析》

2黄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崔护与赵嘏对比》

3杭洁:《人面桃花所蕴含的时空意识和情感力量》

4蒋晓城:《旧欢如梦杳难寻:崔护审美解读》


小侠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崔护这首诗,就全诗来说,它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它写出了许多人都曾有过的一种经历:遇见一种美好的事物,或一幅美丽的情景,却匆匆而过,或转眼即逝,意犹未尽,心怀留恋,念念不忘,它曰再来,欲尽心意,但却物是人非,美景未现,心意难平,空怀惆怅,辗转徘徊,留连忘返。这样的经历,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这样的情怀,是许多人都曾产生过的。但限于文化水平,不能从艺术的角度把它表现出来。而诗人却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凝炼传神的词句,将它婉转含蓄地吐露出来,弹响了众人心中那根沉寂的琴弦,激起了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了最能打动人心的千古传唱。

若单就“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句来说,它之所以出名,恐怕在这个“笑”字上。这个“笑”字,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灵魂所在。它的含义太丰富了,桃花是在笑春风呢?还是在笑诗人?是桃花在欢笑,笑诗人的单相思?还是诗人在苦笑,笑自己多情却被无情恼?……读者尽可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展开想像,咀嚼这个笑字的含义,品尝它的无穷滋味。整首诗因为这个笑字,从静态变成了动态,从白描变成了抒情。而这一句诗呢,则成了让壁画上的龙飞起来,飞入人们的想像空间的那双龙眼。这句诗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它画龙点睛的这个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甲辛


谢谢你!很高兴作答。

诗人崔护看似简单的一段经历,却道出了世人似曾有过的共同体验,佳句能千古传诵,理所当然。

世有名花千万,人们情有独钟,依旧独爱桃花朵朵开。

诗人崔护在桃花里等待姑娘。

崔护举进士未中,在清明日独自踏青长安南庄。口渴向一户人家求饮,走出一女子,给他一杯水。桃花灼灼,少女姿容甚美,交相辉映,温暖动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第二年清明,崔护忆及去年情景,情之所至,又故地重游。天不遂人愿,姑娘不知去往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盛开在和煦的春风里。“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回忆美好,惆怅交织,难以释怀。

歌唱家在桃花里思念家乡。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桃树倒映在水面,明亮静逸,那里无忧无虑,人人向往,那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蒋大为深情地歌唱。无论在哪里放哨站岗,战士怀着对故乡深深的思念。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让我们难以相忘,却又回不去的地方。

二月的春风似剪刀,裁出柳的婀娜妩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催开千树万树的梨花;满园的春色,怎能关住耐不住寂寞的红杏;等待认识东风的时候,春已是万紫千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瘟神虽犹在,桃花依然开。期待再相见,把酒话桑麻。

【大家好!我是赵旭666。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


赵旭666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崔大诗人在一门里中某处,偶然邂逅一位佳人在桃花边,含情脉脉,如花般妖娆动人,温柔似水。她含着娇羞和崔大诗人四目相对,羞怯脸红得就像身旁的桃花一样鲜红,顿时崔大诗人,一见钟情,后来念念不忘。过后到了第二年,崔大诗人又想起了她,又再去那里的门外去看那位念念不忘的窈窕淑女,可是只见桃花不见人,所以就留下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们崔诗人一样,有时也会突然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的人,有时候甚至想见她,想知道她在干嘛,我想这就是一种爱情的执着,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执着,包括我也是。

上天注定了两个人不会在一起,但偏偏要安排他们相遇,这很矛盾,我们人生当中第一个喜欢的人往往是记得最深刻的人,不管多少年,不管做什么,都忘不掉。说什么时间就是最好的良药,只不过是自己不想再提起那件往事而已。

回到故乡,去到那些曾经去过的地方,不为别的,就希望能在那个地方遇见曾今喜欢过的人,能够再见一次,问问她在做什么,过的怎么样,自古深情留不住,相逢却是不能相爱。

去到那个曾经的地方,看到似曾相识的景物,但是身边却没有那个曾今的人了。连自己都会想起一首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电子与数学方法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而留下的文字资料,叙其本事者极为罕见.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则是一个例外.在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

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去城南散心.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崔护“酒渴求饮”,有一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第二年,崔护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非常失望,在门上题下了这首诗.本来,故事讲到这里就行了:桃花人面,魂牵梦绕,充满了悬念.可好事之徒却偏要把故事续下去----过了一些日子后,崔护又到城南,闻屋内哭声.崔护探问,有老父答道,他的女儿自去年以来,“经常恍惚若有所失”,近日读了门上的题诗,“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崔护入室,抚尸痛哭,祝告道:“某在斯,某在斯!”这女子竟“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我想,这最后的一幕喜剧有点俗气,且与本诗感情基调不符,我们还是不管它为好.

这首诗的语言如清泉流泻,洁净浅白,似可不必再深思遐想,其实不然.“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因人面倍增艳丽;人面因桃花益添妩媚.人面因桃花红了,是映衬;桃花因人面红了,是移情.这是春色的美,这是青春的美,这是情爱初萌的美,这是生命勃发的美.“人面桃花”,为少女的美丽,创造了灿烂不朽的形象.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景在,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难言的惆怅、失落乃至悲凉;可桃花却浑然不察,依旧笑对春风!喜滋滋、乐呵呵,多少不合时宜的笑,多么不解人意的笑!正是这喜气洋洋的欢声鼎沸恶毒笑,视听通感,营造起一片欢快,把情景落差的感情冲突推到了顶峰.崔护有幸,就一个“笑”字,足以使他的诗名流千古



李唐硬笔书法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看到这句诗,很亲切,因为这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句诗,每次见到,如逢故人,十分亲切。

这句诗只所以出名,恐怕更多是源于它背后美好的爱情故事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人生体验吧!


这句诗出自唐代崔护的《题城都南庄》,全诗是这样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意思是:去年今日这扇大门里面,姑娘娇美的面庞与鲜艳的桃花交相辉映。今年我又来到门前,姑娘却不知去向何处,只留下美艳的桃花依旧绽放在和煦的春风中。

诗句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但是更让人感慨的是诗句背后的爱情故事。

本诗的作者崔护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却不幸落第,诗人内心苦闷,恰逢春暖花开,就独自外出踏青游春,一路花红柳绿,不知不觉出城老远。

崔护觉得口渴,就想找一户人家讨口水喝。忽见不远处一处院落,院内盛开着红艳的桃花。崔护心中大喜,走上前去叩门。

不料应声来开门的是一个美丽的少女,那少女看到崔护,十分娇羞,问明来意,就回院中端来茶水递给崔护。崔护对少女十分喜欢,边喝水边看着桃树旁站立的少女,灼灼桃花映着姑娘娇羞的面容,更是美得不可方物,让崔护怦然心动。

喝过水后,(也有版本说崔护为了多待一会,喝了一碗又一碗,姑娘也不厌其烦,直到崔护实在喝不下去为止。)崔护再也没有理由久待,只好一步三回头地怅然离去。

回去后,崔护脑海中再也抹不去那人面桃花交相辉映的动人一幕。第二年清明节,看到桃花又开,崔护再也忍不住对少女的思念,又独自去找那位姑娘。

根据记忆,崔护又来到那座院落门前,院内的桃花又绽放成一片红云。崔护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上前叩门,可惜叩了半天,却再也无人前来开门。

崔护满怀遗憾和思念,拿出随出携带的笔墨,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满怀遗憾地离去。

这个故事有些版本还有后续,说那姑娘首次见到崔护,对崔护也是一见钟情,只是囿于礼教无法倾诉。

崔护第二年来访时,姑娘恰好与家人外出,姑娘归来见到题诗,知道是去年见到的少年,思念成疾,家人知道实情后,多方寻求,终于找到崔护,成就了一段姻缘。

这个版本估计是后人为了满足美好愿望而进行的杜撰了,可信度不高。


这首诗有情节,给我们讲了一个带有戏剧色彩的传奇故事。但它不仅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叙事有助于这首诗的广泛传播,抒发的情感才是这首诗最大的意义所在,那就是这首诗给了我们这样一种人生体验:我们在生活中,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会遇到某种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念念不忘,但是当我们再去刻意寻求时,却再也无从寻觅,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美好和遗憾。

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喟叹,有同样美好却充满遗憾的生活体验,才是这句诗广为流传、常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吧!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能让你满意!


眉画张敞


多情种子最怕两首诗,一首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另一首就是这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人面桃花,相应成趣,回眸间那一霎时的惊艳,轻撩心弦,实在令人神迷,用心找寻,却是桃花依旧,人面无踪。怅然若失,似有若无,无处捉摸。也许抬头一辉清月,低头半盏残酒,一缕香风,几行旧笺,陡然又上心头,徒留一声叹息。

人世间有多少个痴男怨女,就有多少个去年今日。也许本就不该在茫茫人海中留下这惊鸿一瞥。所谓此门,实是情关心扉,轻易怎生得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