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mg42机枪真有德粉说的那么强吗,它的缺点是什么?

濡水孤竹


1942年,MG42定型投入量产。对于德军而言,他们确实是装备了一挺性能优秀的班用机枪。但是对于盟军而言,他们碰上了噩梦——由于极高的射速,电锯一般的枪声总能让盟军感到惊喜。

单看MG42最出奇的地方,无非是变态的射速。800发-900发/分的理论射速,实际射速却往往高达1200发/分甚至以上。这已经是单管机枪的极限了,MG42也被称为单管机枪的巅峰之作。虽然说是完美地绕开了协约条款的“通用机枪”,但实际上MG42更多的还是作为班组支援机枪使用。如果作为重机枪使用,恐怕远距离时精度还不能跟枪管更厚、更重的MG34相比。但反过来,作为班用轻机枪使用时,MG42又太长、太重。

评论这么一款通用机枪不能单单看数据。单单从数据来评论一款枪械的强大与否,无非是看故障率和射速。但是如果没有子弹或是枪管,同样也是废铁一坨。以德国为例,处于进攻期的德军后勤完全靠骡马等畜力进行,运输数量不大,动用的人力畜力却很大。在这之中还要考虑到畜力的损耗等问题。而且MG42又是射速特别快的货,在作战中副射手需要为其携带备用枪管和子弹。枪管动辄2-3根,子弹起码200-300发。对于副射手来说,它绝对不是一款很好伺候的机枪。

虽然德国工程师在设计之初就为其设计了75发鞍形弹鼓以便其伴随步兵班作战,但很明显在实战中还是热衷于使用300发弹链。表面上看,它可以左右互换供弹,而且更换一根枪管也大约只需要3秒钟的时间。重量比较轻也便于射手迅速转换阵地,射速快可以为步兵提供比较及时的火力支援,这些都是它对于德军来说不可否认的优点。

大量使用冲压件,价格较低廉而质量有保证,这对于德国工业和战争机器来说相当有利。这是单管机枪的巅峰之作,纸面上优秀的性能和各种“真实战例”也都是得分点:德粉们直接拿出战后改用7.62NATO步机枪弹的MG42的后代:MG59、MG1和MG3等等来证明它的老而弥坚。

实际上呢?要想MG42省子弹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的!复装子弹又不会,只能靠后勤供给!靠后勤供给才能过过生活。在平时的状态下,德军步兵班的每个士兵都需要为MG42携带一个弹箱300发子弹,以减轻后勤压力。但是按照其1200发/分的极限射速来看,如果一直摁着扳机,差不多15秒内一根125发金属弹链就打完了。即便一个班能够为其提供10个弹箱3000发子弹,也难以维系长时间的作战。

德军恨不得连弹药厂都搬到前线。而且更要命的是,德军的MG42机枪手个个都是老兵。培养出这样的机枪手,仅仅是在前期训练就需要耗费相当大量的子弹,才能让这些老兵学会怎么去做一个合格的MG42机枪手。首先要学会怎么使用MG42打长点射。这个也许很简单,但是换到短点射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原则上,德军只希望MG42机枪手每扣一次扳机只打出去大约2-4枚枪弹,即机枪手扣下扳机之后0.15秒内要松开。实战中机枪手往往会打出9-11发枪弹的长点射,但这也根本改变不了MG42十分吃子弹的情况。

MG42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量采用了金属冲压机件的机枪。生产成本仅有MG34的大约70%,生产时间更是下降到大约40%到50%之间。这让MG42从1942年到1945年间就生产了近100万挺,这是个很恐怖的数据。MG42恰恰是因为其“优秀”的射速而拖累了:如果在法国的冬季可以发射600发枪弹后换枪管,而如果在苏联这一数字可以上升到800发。但是在本土作战时,这一数字下降到250发。大约打光2根弹链就需要换枪管,MG42实际上能够给步兵提供的支援实际上相当地有限。

这是MG42不可能否认的优秀,但这个所谓的“优秀”只不过是对当时的纳粹德国而言。实际上根本没必要神话这么一款机枪。它只能算得上是中规中矩的战争机器。


堑壕中的大游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MG42确实非常的强。

它的强主要在这几个地方。

第一,射速高。

mg42射速极高,导致杀伤力极强。

mg42作为轻机枪使用,主要使用二三连发。

由于机枪射速高,机枪手精确瞄准敌人某个士兵,射出一个二三连发,敌人就极难幸存。

因为射速高,这二三发子弹偏差很小,绝对保证能够击毙敌人。

所以,盟军士兵不怕德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就怕mg42机枪。

因为机枪只要一开枪,盟军士兵基本就死翘翘了。

这是慢速机枪,无法胜任的。

第二,通用性强。

mg42实现了轻重机枪的统一,这具有极大的意义。

因为基层部队,不需要装备多种机枪了,只需要mg42一种挑大梁。

这对于后勤供应和维护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不需要准备多种子弹,也不需要准备各种复杂的零件。

第三,制造简单,生产高速

mg42机枪都是冲压出来的,生产难度很低,速度极快,价格也便宜。

这种机枪性能优秀,但又特别容易生产,自然是超级合适的武器了。

自然,mg42也有一定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于训练要求较高,以及无法持续做面扫射。

因为mg42的射速太快,远远超过其他机枪,对于机枪手的要求很高。

如果射手训练不够,就会出现无法有效操纵机枪的情况。因为机枪射速高,耗费弹药量很大,如果射击命中率低,很快会导致弹药消耗殆尽。

另外,mg42较大的缺点在于,由于射速太高,难以向慢速机枪一样,做持续的大面积弹幕封锁。不要小瞧这一点,对于大规模阵地战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机枪火力不能持续封锁,会让战术上非常不利。


萨沙


MG–42是机枪中的战斗机,是德国陆军的看家武器,也是德军士兵的主心骨。德军士兵中有一句口头禅:“MG机枪,军中干粮,手握机枪。心不发慌”!(这句话是我编的)


德国造的就代表着牢靠,皮实,耐用,MG-42机枪就像奔驰和大众车一样,叫人信赖的家伙。

MG42机枪不仅制造工艺精良,设计思路先进,而且射速非常快,稳定性和精确度也令人满意。要是二战中各国的机枪来PK的话,除了美军的M2还真没有哪款能跟MG42机枪一比高下的。不过美军的M2属于重机枪范畴,是12.7毫米的重机枪,MG42机枪当然无法跟大口径机枪的威力和速度相提并论。

好事多磨,凡是精品,诞生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MG42机枪也是如此。一战的时候德国吃了败仗,成为战败国,不仅割地赔款,就是武器制造上德国受到很多限制。《凡尔赛条约》在这方面给德国定了许多框框,其中规定,战败的德国不能生产研发水冷式重机枪。



一战后,德国经济遭受重创,还要偿还大笔赔款,德国人怨声载道为希特勒上台创造了契机。希特勒执政以后迅速扩充军备偷偷突破了条约的限制,在地下开战紧锣密鼓的武器研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聪明的德国人绕过了限制,研究出了一种不是重机枪的重机枪。

说它不是重机枪,是因为它不是水冷式,跟轻机枪一样采用了气冷。在配备75发弹鼓的时候,它就是一款地道轻机枪。说它是重机枪是因为当它在重机枪的三脚架上那么一搁,再弄来300发的子弹箱,就可以采用弹链供弹,这时候左右开弓,还能打飞机,于是它就变成了一挺不折不扣的重机枪。



MG机枪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拆卸方便,组装起来非常快,容易操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工,普通的士兵都可以手到擒来。因此在实战中能快速进行阵地的转移,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不贻误战机。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中主动都为为自己赢得时间,加大取胜的概率。

MG机枪还有一个亮点,也是它最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设计射速是每分钟800发,可实际射速比设计的还快得多,几乎高了一倍,达到了每分钟1500发,简直就是神速度。



这样的射速单管枪里没有对手,MG机枪发起威来,秒断碗口粗的大树,MG机枪因此得名叫“希特勒骨锯”。

在高速射击的状态下,MG42射击声已经不同于普通机枪的“哒哒哒”而是和高速运转的电锯一样变成了"呲呲呲"的声音。盟军士兵形象地说那是撕布料的声音,对盟军士兵来说,这个声音叫人毛骨悚然,简直就是死神的脚步。

MG42的高速射击的时候,短点射扣动一下扳机,就可以射出十几发子弹,要是一个士兵被MG42打中了,他的身体就会在数秒内射进7、8发甚至更多的子弹,被打成筛子,生还的希望等于零。这样的射速不但可以轻松对付人数少的对手,就是在集团冲锋跟前也毫不畏惧。



MG机枪还有一个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它的射程,作为轻机枪使用时,它可以秒杀800米之内的目标,作重机枪使用时,1000米之内的目标生还的可能很小。

担负营连支援任务的时候,MG42机枪轻而易举。当它驾临装甲车上的时候,盟军步兵的噩梦就来到了,

人无完人、枪无完枪,MG42也并非是完美无缺。

MC-42机枪有个最大的缺陷。由于一战的《凡尔赛条约》的限制,MG42机枪不能采用水冷式,而采用气冷的MG42机枪必须要通过快速替换枪管来降温以保持不间断的射击。

不能单发射击,而且射速太高成了一把双刃剑。

手指挨一下扳机十几发子弹就出去了,火力密度太给力了,可机枪是一个连排火力支柱,一般来说是短点射5发左右,长点射6发左右。而MG–42射速太快显然达无法这样点射。射速快了消耗弹药也快,即使在需要慢射的情况下也是高速射击,这就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这样高速的射击不但不能为部队提供更长时间的火力支援,而且弹药消耗的补充也是个实际问题,对后勤的供应造成了很大压力。二战前期德国的后勤供应没得说,但到了中后期,德军的 供应就出现了问题,供给线常常被轰炸被袭扰被掐断,汽车缺乏燃油上不了路等等困难接踵而来,让后勤部门叫苦不迭。

后来以至于德国前方的物资运输不少靠马匹来完成。最紧张的时候,繁重的战略物资竟然要由数十万马匹来承担。

马匹不要燃油,但马的速度跟军车不能相比,每天走不了一百公里路,而且马车上还要备足马来回的饲料,这样每辆马车也拉不了多少东西。因此高射速又成为一个困扰机枪手的包袱。

尽管如此MG–42依旧是二战中机枪家族的佼佼者,射速不过是白璧微瑕,MG–42无愧机枪王者称号。


小约翰


MG42机枪,在北非突尼斯战役中一战成名,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大兵听到此枪声,就精神高度紧张,由此患上了战争综合症,“希特勒的电锯”之绰号,就经美国大兵之口,风靡了整个北非和欧洲战场。

作为7.92 毫米轻重两用型机枪,MG42以及其前身MG43,被下放到步兵班组,成了德国国防军陆军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班、排、连级作战时,都以MG34/42通用机枪为中心展开。

德军步兵的主要战术,就是围绕MG34/42机枪为核心,机枪小组负责吸引和压制敌火力点,步枪小组利用侧翼迅速接敌,在近战中用MP38/40冲锋枪或手榴弹歼敌。

由于MG42通用机枪射速非常高,每分钟1200-1500发,所以在阵地战中,往往能压制住对手的轻重机枪火力,对手的机枪无法在对抗中占据上风,从而给已方步兵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战中,MG42通用机枪火力猛、精度高、动作可靠,即使在非常严寒的气候条件下,照样能正常使用,且更换枪管仅需几秒时间,尽可能地延续了MG42通用机枪强大的火力。

当然,MG42通用机枪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射速过高,每分钟高达1200-1500发,既是此枪的优点,火力密度大,杀伤威力大,但却造成了弹药消耗过快的问题。

一般无经验的射手,几秒内就能打光150发弹链内的子弹,不利战时弹药的补给,所以有时候其优点,却成了其缺点,反倒符合辩证法。

由于MG42通用机枪射速过高,所以对射手的要求非常高,通常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培养和特殊训练,机枪手要达到每分钟射速能自如地控制在500-650发区间内,才算一名合格的MG42通用机枪射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


国平军史


大家好啊,表情包狂魔利刃-阿伦又来了

我们今天来讲下,德国引领一个时代的无心之作:MG-42

很多电影里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美军士兵各种喊叫“TIGER!”"MEDIC!!!!""MG42!"

那为啥MG-42这么厉害呢?

第一个,射速快。MG-42的枪机设计很有意思,精度不那么高,但是射速快啊。因为枪机的设计不同,不同时期的MG-42射速从900-1500发/分不等。设计射速为1200发/分钟。相比同等级的美国M1919和苏联的DP-28简直一个摁着三个打。

第二个,产量高。虽然德国资源少,就是累死他也没法与美利坚工业和苏维埃工业相比,但是MG-42作为二战时期德国本土生产数量第二高的机枪,一共生产了40万支(数据来自维基百科),虽然不敌MG-34的50多万支。但是考虑到MG-34作为一款通用载具武器,德国陆军的各种装甲车辆基本都以MG-34为车载机枪,且还有数量不少的航空机枪,因此在1943年之后,MG42基本成为了陆军(国防军、党卫军等地面作战部队)的主力机枪。

然而缺点嘛,也有,而且不小

首先是弹药的配置。MG-42标配50发可散弹链弹鼓,或者250发的弹箱。前者为轻机枪模式,后者为重机枪模式。而且在快慢机的配置上,MG-34拥有单发、连射的功能选择,MG-42压根没有。这意味着需要有经验的老兵操作机枪才能保证火力的同时保持弹药消耗量。然而这个对于1943年大规模装备的武器来说,简直就是tan90°不存在的。兵员的下降,后勤的匮乏,MG-42虽然枪本身是个快速工艺的产物,但是成也射速,败也射速。

不过不管怎么说,MG42再厉害也没能挽回德国的失败,德国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利刃号



德军MG–42是优秀机枪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发射速度...在二战期间都是最先进的!作战效能可能仅次于美军的M2和苏军“德仕卡”两型机枪,但这两型都是12.7毫米重机枪,当然在子弹威力和射击距离上高于7.92毫米的MG–42。

MG–42被盟军战士称作“希特勒电锯”,就是因为它的射速太快了,理论射速高达1200发/分钟,远高于当时的美军M1919、英军的“布仑”、苏军的“捷格佳廖夫”(大盘枪)、郭留诺夫...等一众射速600发/分的机枪,并且它射击的时候发出的声响像电锯伐木的声音,所以盟军给它起名“希特勒电锯”。
但是MG–42射速太高(战斗射速250发/分钟)也成了它的缺点!它不能单发射击,手指扣动扳机一次就会有十几发子弹打出去了,虽然火力打击密度空前的提高,可问题是机枪是连排分队的火力核心,通常情况下是3~5发为一个短点射、5~8发为一个长点射,而MG–42射速太高没法控制,即便是老兵也没法控制在3~8发间的弹药发射量,射速太高就会大量的消耗弹药,MG–42轻机枪状态使用75发弹鼓,似乎最多只能打6次;重机枪状态使用100(125发)发弹链,射击也才十次!这样的子弹消耗量不能为连队提供很好的火力持续性支援,更是后勤保障部门的噩梦!


二战期间的德军远不是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到的滚滚机械化长龙,二战期间德国后勤部门的卡车很少,大概只相当于美军车辆保有量的六分之一,甚至七分之一
!大量需要运输的战备物质由110万匹军马来完成。
那么问题就来了,虽说军马不需要油料,但是马车的运输速度很慢的,一天运输行军20公里已经算很远了,并且这些军马要运输的物质种类太多不只是子弹...所以,德军营连分队要求机枪射手减少弹药消耗量,合格的机枪手要求将射速控制在600发/分钟之内,否则很快的将弹药打光了,整个分队就没了火力核心,对方用一挺“布仑7.7”就会逐一压制步枪手,甚至会要了全连人的命!

武器装备的研制不可能会十全十美,MG–42也不例外,但是它设计理念超前,是划时代的武器!到现在它的7.62×51毫米版的MG3仍然在德国和不少国家服役,证明它虽然子弹消耗量大,可“瑕不掩瑜”!一代经典的威名仍然在延续。


皇家橡树1972


MG42是一把优秀的机枪无疑,可靠性以及枪械的其他性能都是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不过“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MG42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轻便,单兵就能扛着炮以及高射速上面,而缺点也很明,同样也是跟它的高射速有关,但是枪械的射速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射速太高,同样能带来其他的弊端,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德国陆军手册》部分截图

从1939~1945年的《德国陆军手册》来看,MG42机枪是只有连续射击能力,而不具备单发点射功能,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很难做到控制射速,该枪的理论射速高达1200~1400发/每分钟,实际射速也达到了250~500发/每分钟,如上图所示,这样的射速在当时的机枪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虽然MG42相比于其他的枪械着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过高的射速也导致它对弹药的消耗能力也要远大于其他的枪械,与此同时带来后勤压力非常大,需要班组的其他步兵帮忙运输弹药,且平均每名步枪兵需要携带1个300发的弹箱,如下图所示,使得班组机枪弹药达到了3000+!


▲帮忙携带弹药的步兵

除此之外,战时MG42的循环射速为每秒25发,所以,相对于每秒10~15发循环射速的MG34机枪,MG42的具有更明显的枪口“偏移”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MG42的一次性火力压制时间要更短,每次爆射之后都需要重新瞄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并不是射速越快,火力压制效果就更好,同时要考虑到火力持续的问题,而说到机枪的火力持续性,那么MG42由于高射速带来的枪管磨损问题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德国陆军手册》里同样提到了是禁止MG42一次性射击250发子弹的,也就是持续射击大概13秒,因为这样会使枪管明显过热以及磨损增加!

因此,MG42的缺点总结一下就是弹药供应的后勤压力大,自己火力持续性问题,这两个是最明显的缺点了,至于远距离散布以及行型枪口焰这些不算什么,而这些缺点归根结底又是由过高的射速带来的,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就是MG42过犹不及的射速!


哨兵ZH


MG42是一把优秀的机枪无疑,可靠性以及枪械的其他性能都是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不过“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MG42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轻便,单兵就能扛着炮以及高射速上面,而缺点也很明,同样也是跟它的高射速有关,但是枪械的射速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射速太高,同样能带来其他的弊端,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德国陆军手册》部分截图

从1939~1945年的《德国陆军手册》来看,MG42机枪是只有连续射击能力,而不具备单发点射功能,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很难做到控制射速,该枪的理论射速高达1200~1400发/每分钟,实际射速也达到了250~500发/每分钟,如上图所示,这样的射速在当时的机枪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虽然MG42相比于其他的枪械着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过高的射速也导致它对弹药的消耗能力也要远大于其他的枪械,与此同时带来后勤压力非常大,需要班组的其他步兵帮忙运输弹药,且平均每名步枪兵需要携带1个300发的弹箱,如下图所示,使得班组机枪弹药达到了3000+!

▲帮忙携带弹药的步兵

除此之外,战时MG42的循环射速为每秒25发,所以,相对于每秒10~15发循环射速的MG34机枪,MG42的具有更明显的枪口“偏移”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MG42的一次性火力压制时间要更短,每次爆射之后都需要重新瞄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并不是射速越快,火力压制效果就更好,同时要考虑到火力持续的问题,而说到机枪的火力持续性,那么MG42由于高射速带来的枪管磨损问题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德国陆军手册》里同样提到了是禁止MG42一次性射击250发子弹的,也就是持续射击大概13秒,因为这样会使枪管明显过热以及磨损增加!

因此,MG42的缺点总结一下就是弹药供应的后勤压力大,自己火力持续性问题,这两个是最明显的缺点了,至于远距离散布以及行型枪口焰这些不算什么,而这些缺点归根结底又是由过高的射速带来的,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就是MG42过犹不及的射速!





游戏人超超


射速太快。

毕竟是希特勒的电锯啊,1200发/分的理论射速真的很恐怖。

射速过快缺点第一就是子弹供应不上,新手很难搞定,毕竟一扣死扳机就突突出去了,浪费子弹不说,杀伤敌方有效目标还低,无法做到大规模弹幕压制。

其次,射速过快枪管过热也快啊,虽然mg42也和mg34一样都可以更换枪管,但是mg34只要向上扳开卡榫把枪身朝右上九十度,倒出过热枪管即可,而mg42则是右后抽出,34可以在本身所需空间内完成,42则需要更大空间。

所以,优点也是缺点。。。。


cover执念


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MG42通用机枪

优点:射速快

缺点:射速太快了

德国由于是一战的战败国,受限于《凡尔赛条约》的约束,不可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机枪赫然在列。于是德国人玩了一个擦边球,造出了MG34后又升级成MG42。装上弹鼓和双脚架就是轻机枪,而装上弹药箱和三角架就是恐怖的重机枪杀人利器。MG42由于在射击时的声音像撕布或者电锯的声音,被称为希特勒的电锯或者撕布机。射速每分钟1000发以上,有效射程1000米。在整个二战这一款机枪给予了盟军巨大的伤亡。



MG42可以说成也射速败也射速,优点是射速快,缺点是射速太快了。恐怖的射速给盟军带来大量伤亡的同时,导致的结果就是弹药和不要钱的似的如泼水般泼向盟军,往往一扣扳机12~15发子弹就出去,不得不频繁更换枪管。甚至德军不得不全步兵班都给它背弹药,并且由于射速太快,难以形成杀伤扇形面积进行火力压制。但是不管怎么说MG42都是一款优秀的机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