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戈莊――有志之士出僻壤

今天繼續講述《黃島村莊系列》――青島市黃島區黃島辦事處張戈莊村。

人有志,不可奪也。即是匹夫之人,也是有骨氣、有志氣的,何況是高潔之士。錚錚鐵骨之人很多出自窮鄉僻壤。本文中的陳氏青年,不畏封建思想,盡顯英雄之舉,為後人津津樂道。

張戈莊村,位於黃島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北6.5公里處,南與徐戈莊村相鄰,北與龍灣崖村接壤,西與管家窪村為鄰,東靠膠州灣,村莊佔地約200公頃。2006年,全村有912戶,2835口人;有管、陳、王、龔、楊、張、李等姓氏,居民多為漢族。


張戈莊――有志之士出僻壤

(村莊一瞥)

據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張姓先人從山西“小云南”遷來定居,取村名為“張家莊”。後由於戰亂和災害,張姓人絕戶。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管氏先祖管時建、陳氏先祖陳天長,隨移民大潮由山西“小云南”遷來。遷來後,陳氏先祖佔據了嶺地,管氏先祖佔據了窪地。“陳家的嶺,管家的窪”的說法,流傳至今。1958年,為書寫簡便,本村更名為“張戈莊”,沿用至今。

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又一陳姓人從膠州潮海遷來,與早年遷來的陳姓人不同宗。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又ー管姓人從大紅石頭(現屬膠州市)遷來,與早年遷來的管姓人也不同宗。

先民們在北有北嶺、南有東南嶺、東有大海、後有河流的村莊周圍,墾植耕地,經營海洋,世代繁衍。

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青島建置,市政建設陸續展開,需要大量的建材。從那時起,人們發現海岸邊的沙子是很好的建築材料,便於海邊沙丘挖沙子運往青島銷售,海上運輸業開始興起。隨著歲移年遷沙丘逐年縮小,附近的樹木也隨之被伐。到20世紀50年代,樹木被伐盡,沙丘也隨之消失。

20世紀60年代以來,村裡先後辦起了海帶養殖廠、貂廠、窯廠等企業。同時,還購置了多條運輸船及20馬力機動漁船兩對。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村裡將原集體所有的、年產120萬塊紅磚、職工100多名的窯廠實行租賃承包,又投資新建了三家扇貝養殖場,養殖扇貝13.3公頃。1983年,村裡開辦了集貿市場。同時,購置了10對20-80馬力的機動漁船,開展遠洋捕撈。其他的捕撈小船,有100餘條。村民個體養殖了扇貝20公頃,雜色蛤100公頃。

1976年,村裡用上了電。1989年,人們用上了自來水。1998年,黃島街道投資硬化了村後9米寬的街道。2001年,石砌了村北河河堤,石砌沿海大壩1200多米。在村後,修建了1000多米長的水泥路。2002年,在村內街道兩側修建了長5500多米的排水溝,設置路燈80多盞,綠化面積達0.2公頃。在河北崖,新建的21幢現代化樓房,連成了一片。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都有生活補貼。考入大專以上院校的學生,可得到助學金。

1997年,政府投資近300萬元,在村西北建設了佔地1.3公頃的張戈莊小學。本村及龍灣崖、郭家臺子、法家園四村的學生,均到此校就學。2001年,村裡投資改建了幼兒園。

在村東,於1986年建設了“王一黃”公路。1992年建設了“膠一黃”鐵路。1993年建設了究州煤礦儲運貨場。1994年,佔地6.7公頃的洛玻集團青島太陽玻璃有限公司在村東南嶺建成。1995年,村裡在村北建設了通用廠房0.23公頃,引進了韓國現星皮革廠。

2002年,區政府在南起十字路園村、北至法家園村,以張戈莊村為中心的範圍內規劃建設富源工業園

在本村附近,工業園1號、6號等道路相繼建成。如今已有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一批大項目落戶其中。在富源工業園的帶動下,村民們又有了新的致富思路,他們經營起大型運輸車、挖掘機、裝載機等設備,為道路及項目建設等服務,第三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億元,人均純收入5735元。


張戈莊――有志之士出僻壤

(村莊一瞥)

《清匪反霸鬥爭》

20世紀30年代,外強侵略,軍閥混戰,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村民管文元、管文常吸毒成癮,常公開搶劫。受他倆的影響,全村有上百人吸毒,給村民們帶來了災難。1934年,族長管文楊賣掉祖田,與主動出資的村民一起,將管文元、管文常告到膠縣官府。後來,官府將二人處死。管文楊等人的做法,既為民除害,又清除了管氏叛逆,至今仍受到後人的稱讚。從此,本村的秩序得以穩定。

1945年8月,本地獲得解放。一些漢奸、偽軍、兵痞,紛紛逃往敵佔區青島。他們成立還鄉團,經常來海西解放區殺人、放火、搶劫,製造事端。

1947年農曆三月初一夜八點多鐘,還鄉團頭目隋金玉帶領李大帥等人偷襲本村。他們槍殺瞭解放軍邊防工作站的董明亮、李衛道、倪瑞福及王某四名同志,殺害了正在召開村民大會的我黨工作人員劉奎、村民管文書、管明法,還打傷了王洪玉、陳增敏、管春育等人。隋金玉最終未能逃脫國家的懲處,於1952年被人民政府槍決。

同年農曆六月十九日,村基幹民兵班長管文勝帶領民兵,打退了進犯本村的還鄉團。他們又追擊到龍灣村助戰,配合當地聯防大隊,消滅了還鄉團分子。管文勝在這次戰鬥中光榮犧牲,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張戈莊――有志之士出僻壤

(村莊一瞥)

《關帝廟》

關帝廟,坐落在村中部,前鄰東西大街,佔地0.3公頃,於1636年由管、陳姓先人共同修建。正殿內,供奉著“千秋忠義”的關帝聖君及其扈從塑像。殿前東側,立有一座石碑,碑上記載有建廟人的姓名。碑前的鐘樓內,掛著一口重60斤的生鐵大鐘。南側為馬伕店,內有馬伕、棗紅馬塑像。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廟會。

1948年,正殿內的塑像、石碑、鐘樓和馬伕店被拆除,關帝廟成為村小學的校舍。1978年,正殿被拆除,學校也異地改建成張戈莊聯中。

《“志門”的傳說》

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村裡有一陳姓青年,在膠州一家氈房做工。此人心靈手巧,技術精湛,波氈房主人看中。為長期僱傭他,主人就把當地一陳姓女子擇配與他。

該女子家中,母女倆相依為命,生活困苦。自與陳姓青年成親後,該女子便與母親一起搬到張戈莊村居住。幾年後,小兩口生了一男孩,孩子又俊又聰明。後來,這孩子進京趕考,考中了狀元。京城派人前來了解情況,得知其為陳姓同姓男女所生後,便以其家族不道德為由,裁決這孩子不能成為狀元。其母得知後,被活活氣死。陳家狀元一氣之下,在村西建立了一座志門,上書“陳氏佳城”四個大字,以此來控訴封建王朝的不公。該志門,於“文革”期間被毀。

後記,《黃島村莊系列》中的文章,其內容資料來源於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莊,其面貌已發生深刻的變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們或許已住進了樓房,所以讀者切不可以按圖索驥、想象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