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理财收益那么好,还有人会去银行定存?

琅琊榜首张大仙


相比较而言,理财收益是高于银行定存的,那为什么还有人选择银行定存?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理财有风险

我们都知道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两种。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风险系数增大。对于喜欢安全保本型投资理财方式,厌恶风险的客户群体来讲,吸引力降低,转投更安全的银行存款和国债。毕竟银行存款保本保息,国债是最安全的投资理财产品。

理财具有封闭期

理财产品一旦购买,到期之前无法赎回,一旦有资金需要,理财账户中的资金鞭长莫及。而银行存款遵循“存取自由”的原则,到期前提前支取,只不过损失部分存款利息收益,本金没有损失风险。

理财门槛高

理财产品门槛动辄5万元起步购买,虽然有些银行推出了门槛1万元起的理财产品,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每月扣除生活所需,还要承担房贷支出,所剩无几,想理财而不得。

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覆盖率低

对于喜欢存款的人群,多集中在偏远乡村,这部分人面对的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他们多会推广储蓄存款产品,缺少理财产品。而能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没法做到营业网点下沉,多最低在县城比较集中,所以即使想购买理财,还得考虑有没有销售理财的银行网点。

存款变理财保险时有发生

前几年,存款变理财保险的事件多有发生,造成理财保险类产品口碑较差,让大众望而却步,看到“理财”二字就本能拒绝。

银行存款不断创新利率提高,并且部分存期较长的定存利率高于银行理财

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很多银行为了提高揽储,不断提高存款利率,甚至进行存款产品创新,推出一系列如智能存款产品,以其高流动性,高利率,保本保利息,深得储户喜爱。即使普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类标准储蓄存款,三年期利率都能在4%以上,比起当前理财市场平均收益率也仅4%左右,差距不大。

综上所述,银行存款作为主流的投资理财方式,因为其安全性高,保本保息性,对大多数人来讲,更具备吸引力。而理财产品作为风险和收益共存的理财方式,对于追求一定收益、风险承受能力强的群体吸引力更强。


财富公元


我在银行里上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银行定存,就是银行定期存款,是最安全的。天塌了也没事,有国家罩着,50万以内安全无忧。

理财属于风险产品,这个钱是投资到别的产品上去的,比如债券,信托,理财,房地产REITS,风险级别高。

特别是银行严监管以后,理财产品收益无保证,部分低风险爱好者倾向于存银行定存。


财经早知道007


主要原因在于,理财产品收益虽然高于银行存款,但是它有个致命的地方就是你急用钱的时候——无法随时取出,必须等到期后赎回才行。



根据我本人的理财经验,再说下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优缺点,让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配置。

01.

银行存款安全性高,保本保息,是应对突发用钱情况必备的资金存放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存在银行的存款在不超出50万的前提条件下,银行如果发生意外,有50万存款的储户给予保本保息,优先赔付。

另外,银行存款虽然说你存三年或者五年定期,到了你急用钱的时候,只要在营业时间内都可以支取,只是要牺牲一点利息。相对于急用钱时去借钱划算多了。



02.

理财产品主要是用于购买货币基金、债券、境外投资等,虽然收益高但是不到期无法提前赎回。

选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由于其是把钱用来购买投资收益较高的货币基金、债券及境外短期投资等,没到期是无法赎回的。

说下我个人的一次经历,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想要买房子,都提前预约好了要付首付时发现,支付宝里购买的7/30/60/180/365天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没到期不能提前赎回,急得我没办法到最后凑不到那么多钱就没买了。





总结

银行存款利率低但是安全有保障,取现自由方便。理财产品收益高,灵活度较低。如何配置要结合自身的消费及突发用钱数额进行合理配置,找出两者的平衡点。


小方聊投资理财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确实有很多,收益也普遍比银行存款高,但是为什么还有会去银行存定期?其实主要是看人群,一般来说办理银行定期的都是年龄偏大或者是工人阶级和乡镇比较多,而银行理财的选择较多的是上班族,年轻人,或者行政事业单位较多,存款金额较大的也会选择银行存款,主要是心里不同,我从事银行业多年,可以根据接触到的分析下。

首先,银行理财收益确实不错,而且风险也是很低的,为什么还有不愿选择呢?主要因为是不经常理财的人群,还是担心银行理财有一定风险,毕竟银行不会承诺保本保息。对于一些保守的人,是不愿意选择理财产品的,现在乡镇居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存款也多了,但是这一部分人一般不愿意选择理财产品,会经常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所以观念不同,专选择也不一样。

另外,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用户,理财产品可能有收益的吸引,但是理财产品相对存款产品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麻烦性,理财产品主要都是短期投资,需要时刻关注理财产品的到期日,而且只能在银行卡上查询,对于年龄大的储户来说,不愿意过于麻烦,存定期来说只需要银行直接办理即可,而且定期存款期限一般一年、三年、五年,不用频繁存储,也是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所以还是会有选择银行定存。

再一个原因,理财产品收益前两年的的话收益还是非常不错的,近两年经济下滑,不仅第三方理财利率下降,银行的存款产品利率也下滑不少,并且银行存款压力增大,竞争激烈,各大银行也推出大额存款产品,利率上浮较高,也推出结构性存款,按存款期限结算利息,与理财产品相比差距在逐步缩小,所以对于许多大资产客户来说还是愿意怨我银行定存产品,安全有保障,收益也不见得低。

其次,从资金流动性上来说,理财产品虽然是短期的,但是投资其间是封闭的,无法提前支取,必须到期后才能还本付息,相对于存款产品来说并没有那么灵活,存款产品都是可以提前支取的,只是计息方式会有所改变,不过不影响本金的使用,所以更多人愿意选择银行存款产品。

最后,其实随着发展,业务理财产品优势会越来越不明显,对于银行来说现在也愿意推荐客户选择定期存款产品,对于理财产品的推荐力度越来越低,只有竞争外行客户时才推荐理财,所以这一方面原因也促使了选择银行定期存款的越来越多,并且定期存款种类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定期存款种类从收益,期限,流动性等方面有了变化,所以也适应了更多用户的需求。自然选择定存的用户相比选择理财产品的也不少。

总之,选择那种方式理财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要从收益、操作、期限等多个方面考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财经小人物


为什么不选择理财产品,如果不是因为不了解而错过,那么应该是因为了解而放弃吧。so我们来比较一下,现在的银行定存与理财相比究竟有何优势。

首先是安全性。对于如何安排手中闲置的资金,不同人的需求和认知大相径庭,但应该永远记得:投资理财应首先防范风险,后追求收益,任何理财的收益都比不上本金安全的重要。银行定存与理财收益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本金的安全性。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下,只要存款金额不超过50万元,在哪个银行都受存款保险保护,不必担心银行破产而本金受损。

其次是收益能力大大提高。2015年以来,随着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断加快,各家银行对利率有了自由设定的权限,为了提高存款吸引力,纷纷上调存款利息,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上浮比例在35%—55%,利率大大提高。以3年期的大额存单为例,多家银行的年利率超过4%;而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更高,目前五年期存款利率突破5%的银行中,多数是民营银行。这样一来,银行定存的收益率已经与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水平相差无几。

第三是弥补短板,提升竞争力。随着各家银行推出智能存款,不但可以靠档计息(就是提前支取按照已经存的日期按最相近的档次给与定期利息,而非之前的按活期算),重要的是利率更高,不少小银行如城商行和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利率,五年期能到到5%以上,而起存金额只要1万元。进一步丰富了银行存款产品线,有效弥补定存流动性差的短板,同时将稳定、持续收益性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了解上述的优势,不难理解为什么选择定存了吧。


后青春期的湿


现在的理财收益也没有好到哪去啊,理财利率是在逐月下降,定期存款的利率却被爆出各种上扬。

在银行理财(风险不算高的pr2级)的利率大致在4.5%上下。反观存款呢?大额存单最高4.2625%,民营银行的五年期存款更是有超过5.0%以上,甚至高达5.68%的智能存款。

我分析选择存定期的投资人不仅冲着上述提到的高利率而去,还有其他因素。

一、理财习惯

在整个社会当中,掌握着大部分财富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40岁以下的人,要么是刚刚踏入社会没几年,不会有太多财富积累,要么是面临结婚生子,需要大量开支。40岁以上的人,工作了一二十年,攒下了不少财富,他们才是银行的重要客户。

这类客户的理财习惯是在年轻时就培养出来的,年轻时,银行哪有什么理财,想要攒钱,要么放在家里,要么到银行存定期。久而久之,等他们有了财富,自然会选择定期存款。

最关键的是,定期存款从来都没有出过问题,每次都能按时兑付。大部分老百姓不仅习惯于将自己的钱办理成定期存款,对于定期存款的安全性也比较信赖。

二、风险偏好

你再强调银行理财的风险低,历史数据的表现特别好,对于那些冲着保本保息来的客户来说,这些都是不可信的言论。他们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国家对非法集资危害的宣传语:你看的是他的利息,他看的是你的本金。

其实呢,非法集资和银行理财完全是两码事儿。很多人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对于银行理财总是抱有质疑的态度。这类人群就是典型的风险偏好较为保守的人群。没有办法纠正他们,也没有理由纠正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存款产品才是最合理的。

三、存款流动性

银行理财的流动性相对定期存款是较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银行理财过了募集期以后,再次开放赎回以前,几乎都是不能赎回的。这对于那些不确定什么时候用钱,或者总是担心可能会因为各种事情用到钱的人来说,十分不方便。

无论是大额存单式的定期存款,亦或是智能存款式的定期存款,无论存款产品怎么创新,都不会放弃其允许提前支取的特点。甚至智能存款靠档计息,就是为了弥补定期存款一旦提前支取就变成活期利息的短板。

总结:

定期存款产品的受众群体十分广大,至少这类人群目前还掌握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之所以这些人群还一直坚持定期存款,我想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财习惯比较倾向于定期存款,风险偏好也相对保守,再加上定期存款本身就有不少优势。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不妨关注我,银行研究僧。


银行研究僧



俗话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尽管理财收益普遍高于定期银行存款利率,但定期存款保本保息固定收益,极低风险,支取灵活等特点还是会吸引部分投资者,只是比例较小而已。

定期存款仍然是保守型投资者的首选。2018年4月,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理财产品加速向非保本净值型转变,2020年底将成为最后期限,意味着过去懒人理财,躺着赚钱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发行机构不再对产品保本兜底,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这对于厌恶风险投资者而言,一时是难以接受的。而定期存款不仅保本保息固定收益,而且还有50万以内的最高限额偿付,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这对于普通大众投资者而言,也具有一定吸引力。毕竟在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市场中,各种暴雷违约事件频出,其实口碑效应并非想象的好。



理财产品不仅具有风险属性,收益随行就市,而且还有门槛条件。在银行定期存款市场中,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例,大额存单利率高达4.2625%,部分小银行5年期利率也在4-5%区间。而银行系理财产品最新平均预期收益率现在已经降到4.3%左右,与小银行定存利率已相差无几,但风险显然高于定期存款。而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无非是网贷平台理财和信托集合理财等。对于前者虽然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6-8%,但违约频出,确实令投资者难以放心。至于后者,虽然预期收益率在8-10%区间,但起投门槛高(一般100万起投),且普通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是与其不匹配的。在风险测评中,肯定不是合格投资者,不能投也投不了。

定期存款不可能走向消失。选择定期存款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安全可靠,口碑情怀,资产多元化配置等的需要,还有避风港和储钱罐的作用。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天弘余额宝总规模摸高2万亿,可是随着监管趋严和资金市场流动性变化,仅2018年三个季度规模就缩水4400多亿。而当年全国居民住户存款高达72.44万亿,比2017年末增加7.24万亿,增速达到10.2%,连续三年实现持续增长,再次证明银行定期存款的不可或缺。


龙门山财经


有人想银行理财收益高,为什么有人还去存款呢?

根据银保监会介绍,截至2018年底,我们国家银行理财产品累计余额超过32万亿人民币,其中非保本理财产品高达25.38万亿元,约占总理财产品的79%。而2018年6月,我们的住户存款规模就已经超过了68万亿元。所以,还是存款的人多。

我们考虑投资理财,并不是仅仅看收益高低,应当参照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动性,来综合考虑。因此,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的差别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

收益率

收益率的高低是人们选择理财产品的一项重要因素。

根据融360监测的信息显示,2019年3月15日至21日,银行共发布理财产品2371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4.3%。实际上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2~4%之间的也不少。

银行存款的利率差距不大。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国有大中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30%,三年期定期存款能够达到3.3~3.575%之间。大额存单由于起点是20万元以上,利率上浮更大,利率能够上浮40~55%,利率能够达到3.85~4.26%。一些地方性小型银行、民营银行、网络银行,由于名声不显,吸储压力比较大,开出的优惠利率更高,能够高达5~6%。

安全性

安全性是人们理财的另一项重要考虑内容。

根据银保监会的介绍,2018年底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中,79%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属于非保本理财产品,利率高对应的就是风险大。非保本理财产品不仅收益率不能够得到保障,而且本金甚至也有亏损的可能。

银行存款是更为安全的,不仅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还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目前,我们国家只有海南发展银行被央行要求破产。其他银行还是非常安全的,而且央行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

根据存款保险制度的规定,存款保险的内容是储户所有账户内的存款和利息。存款保险制度实行限额偿付,如果银行破产存款和利息50万元以内可以得到全额偿付。所以,非常安全。

流动性

流动性平时人们考虑的不多,但也是一项重要的对比方式。

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在封闭期内是不可以提前兑现的。多数理财产品并不是像余额宝一样,可以直接提取。细心的大家也可能发现,余额宝即使直接提取也是有快速到账和普通到账两种方式。快速到账一般是两小时以内,快的时候几分钟到就可以。普通到账,一般是2~3个工作日以后,也是有延迟性的。

银行存款,只要我们愿意牺牲利息可以立马转为活期存款,立刻提现,非常方便于我们应急。而且有的银行定期存款可以提前兑付一部分,能够有效防止全额提现,导致全部存款的利息损失。

起购线

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的起购线也是不相同的。

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起购线是1万元或者5万元。收益率越高的产品起购线越高,有的能够达到50万甚至上百万元。

银行定期存款,一般没有太高的起存线,有的是50元,有的是1000元,另外银行大额存单起购线是20万元以上。

综上所述

总体来看,银行存款还是有非常大优势的。另外,存款是银行挣钱的根本,银行吃的就是贷款和存款之间的利差。银行也会采取各种方式保证银行存款的规模,理财产品和存款的收益相差不会太大。

所以,银行存款也是会一直受大家欢迎下去的。


暖心人社


说白了还是风险方面的考虑,理财收益好,但也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的,而定期存款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保本保息。但其实呢,定期存款却不是最好的选择,就以安全性来看,目前最高的就是国债和银行的存款类产品了。

国债有国家信用做背书,不管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是最好的,就连起收益都也能和定期存款媲美。目前可流通转让的3年期记账式国债利率比国有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高一点点,但国债好是好,就是难买,太抢手了。

所以更多的还得考虑银行的存款类产品,其中最好的就是大额存单了,它和定期存款一样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到期刚性兑付,流动性也不错能提前支取,最重要的是利率高,国有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值在3.85%,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高了有1.1%左右。

不过这大额存单有个缺点,一般最低起存金额20万,资金门槛较高,这还得是空闲资金,不然中途支取利息损失后得到的收益和定期存款没什么区别了,可能还会更低,因为现在监管层在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就意味着大额存单提前支取的计息方式就只能是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或者通过扣除一定天数的利息的方式计算。这样算出的结果基本会很低。

所以在选择投资理财时,选择适合自己空闲资金期限的产品非常重要,尽量不要提前支取。当然适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很重要。


子衿财经


老年群体现在还是大部分喜欢在银行定存,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长期在银行储蓄,你和他们讲理财产品收益多好,这些人都不会动心的,加上老年群体防骗意识薄弱,也担心受理财产品高收益诱惑导致投资亏损,也就存在还有人会去银行定存。

第一、理财收益高风险高。

理财产品收益高风险也不低,股票市场现在机会很好,但是收益高也有风险,如果没有掌握到投资的方法,很容易进入理财市场后出现投资亏损,老年群体本来风险意识薄弱,如果理财出现亏损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此时他们更追求本金安全,不在乎收益高低,银行可以给他们保本保息,就自然还会去定存。

第二、信任银行。

银行是最安全的金融机构,在老年群体中银行就是可以钱存里面不用担心甚至还能拿到利息的地方,他们会更愿意去定存,把钱投资理财就是把钱拿去冒险,就算要投资他们也会去信任银行,加上现在银行的产品很多,又有各种存款方式,不仅老年人,很多中年人也喜欢存款。

综上所述:

基本上是老年群体会喜欢定存,但是银行也有大额存单,也有其它的存款方式,利率还不低,中年人也喜欢定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