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大明王朝歌舞升平,大明雄主却个个英年早逝其中密辛谁知

小说:大明王朝歌舞升平,大明雄主却个个英年早逝其中密辛谁知

看着朱厚照欣喜若狂的样子,朱祐樘深深的叹了口气,朱厚照还是年轻,但是朱祐樘却知道,自己的身体终归会有老下来的那一天。

张瑾等人结党谋逆一案最终持续了短短三天时间,便宣告覆灭。

全案之中,有诸多的细节至今弄不清楚,比如张瑾是何时与韩文等人勾结的,张瑾为何能如此快速的掌握宫中禁卫,外廷的清流为何一齐失声。

朱祐樘深知,弘治中兴的背后,隐藏着的绝对不是天下太平,但是做到眼下这幅样子已经是朱祐樘能力的极限了。

在朱祐樘的撑腰下,刘瑾顺利入主司礼监,而御马监的掌印太监也换成了张永,李东阳等人终于得以出宫,但是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李东阳的脚步也渐渐的沉重起来了。

弘治十八年六月,这一次,朱祐樘没有遭遇医疗事故,但是即便如此,朱祐樘的身子,还是渐渐的不大行了。

累了一辈子的朱祐樘,这一次终于认清了事实,朱厚照说的没错,皇帝这个活真的不是人干的,于是乎,朱祐樘做了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禅位于太子。

虽然朱厚照早已在心中做足了心里准备,但是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但是仍遮不住从心底涌现出来的悲怆。

宫中四处都可见垂头丧气者,朱祐樘的弘治中兴,或许没有仁宣之治那么的耀眼,但是朱祐樘绝对算得上一个堂堂正正的好人。

只不过,每一个好人,都很难逃掉牺牲自己,纵容身边的坏人的结局。

朱祐樘也是如此,但是他现在看透了,朱祐樘现在忽然想当一次坏人了。

就当朱祐樘的称病卧床不起时,张皇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兄弟,找到了朱厚照。

“照儿,你舅舅们来了。”

张鹤龄等人先是进宫给躺在床上的朱祐樘请了安,而后便对朱厚照行了礼。

张皇后坐在一旁,看着朱厚照说道:“照儿,你父皇病了,日后大明的担子就落在你的身上了。”

“母后教诲的是。”

张皇后看着一旁的张鹤龄犹豫了一会说道:“先前张瑾作乱,多亏了你舅舅出生如此,照儿你得赏罚分明,你舅舅晋个国公,不为过吧。”

朱厚照一懵,张家现如今已经一门两侯了,要知道英国公为群勋之首,才不过一门一公一侯,当年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也才一门两国公,张鹤龄区区一介外戚,竟然敢要公爵。

“母后,父皇久病为愈,封赏之事,过后在提吧。”

张皇后见朱厚照搬出了朱祐樘,也便不好说什么了,便支走了张鹤龄。

与此同时,被朱厚照派去提督东厂的丘聚急匆匆的赶到了乾清宫灵前。

“殿下.......奴婢查出来了。”

“什么?”

朱厚照诧异的看着丘聚。

丘聚小声对朱厚照说道:“陛下,弘治十七年年底,也就是寿宁侯给陛下进献老虎的那一天,有几个太监从宫外偷偷的溜了回来,就是从那一次之后,先帝的身子便渐渐的不行了。”

朱厚照闻言之后,眼中杀机一现道:“查,不论是查到谁,一律严办。”

明天便是朱厚照第一天临朝理政,这些大臣要说什么,朱厚照心中可谓是一清二楚,不过朱厚照随即灵机一动便有了对策。

第二天清晨时分,就当百官纷纷披麻戴孝的走进了奉天殿时,看到了正坐在龙椅上哈欠不断的朱厚照。

对于朱厚照,这些阁臣简直太了解了,更何况朱祐樘病重,最近不会临朝,一切都是朱厚照说了算,虽然朱厚照尚未登基,名义上的皇帝,还是朱祐樘,登基大典在半个月之后举行,现在的朱厚照只是监国。

大学士刘健率先发难,老头一本正经的看着在殿上打着哈欠的朱厚照说道:“殿下已继监国位,当有一国之君的风度,余尝闻圣明天子以孝治天下,无道昏君.......”

“等等,刘阁老,您往左边走一点,对,对。”

众臣都诧异的看着刘健,刘健只得按照朱厚照的吩咐去做。

刘健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自己像是踩到了什么东西一般,只听坐在大殿上的朱厚照“嗷”的一声便哭了出来。

众臣一惊,纷纷跪倒在地。

只有刘健一个人傻愣愣的看着朱厚照。

“刘阁老,我让你往左走走,你怎么就把我的蟑螂给踩死了啊。”

刘健的大脑经过飞速运转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碰瓷。

朱厚照在碰瓷,刘健低头继续说道:“殿下,不过是一只虫子而已,余尝闻圣明天子以孝治天下.......”

“刘阁老有所不知,此物乃是岭南进贡的蟑螂,其体态硕大,不同于北地蟑螂,振翅可飞数丈之高,关键是,从岭南运至京城,此物颇废民力啊,刘大人你要怎么赔我。”

朱厚照手中端详着那只已经被踩扁的蟑螂,在地上耍着无赖。

谢迁此时看不下去了,出列道:“殿下,岭南巡抚吴得治蛊惑圣听,理当治罪,余尝闻圣明天子以仁孝治天下,无道昏君玩虫子。”

朱厚照闻言猛地站起身来,死死的盯着谢迁质问道:“谢先生!坊间素有传言我大明宣宗皇帝酷爱蛐蛐,民间亦称蟋蟀天子,谢先生今日可是要暗讽先帝!”

一顶大帽子盖了下来,谢迁登时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即跪倒在地。

朱厚照捧着蟑螂的尸体,喃喃道:“罢了罢了,我知道这不是谢先生的本意,以后就不要在提了。”

“李阁老。”

“臣在。”

李东阳向前一步走,低头待命道。

“拟旨,于天津、南京、打造五条海船。”

“啊?”李东阳一愣,朱厚照有些不耐烦的说道:“行了行了,内帑出钱,五条海船。”

听到是朱厚照自掏腰包之后,李东阳才悻悻的应允了下来。

但是众臣都不明白,朱厚照在这个节骨眼上,打造海船是为了什么。

朱厚照要干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要解决掉海禁,而且要在根上打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