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700多年的《草庐对》篇名为啥上不了教课书?存在巨大争议!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曰:“时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刘备向诸葛亮征询复兴汉室大计,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草庐对策》。

这一段《对策》谈话,陈寿录入了《进诸葛亮集表》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遗憾的是这两个集子中有关诸葛亮著作的具体篇目后来散佚了,仅有二十四篇总目,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不过,其它史书仍有记载,没有给历史造成损失。

清代学者张澍在编辑《诸葛忠武侯集》时,根据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志》纪,作了详尽的说明。

澍按:陈寿进集表有云,删除重复,以类相从,知二十四篇乃是总目,其诏、表、疏、议、书、教、戒、令、论、记、碑、笺,各从事类相附,不以文体次比也。

常璩《华阳志》纪云:《开府作牧》多言用人,则《与杜微书》、《答蒋琬教》、《奘姚伷教》、《称吴济教》等文,宜在《开府作牧》篇;《绝盟好议》、《正议》、《答法正书》、《答惜敕书》等文,宜在《权制》篇;《南征诏》、《南征教》、《荐吕凯表》、《谕谏》等文,宜在《南征》篇;

《为后帝伐魏诏》、《出师表》、《祁山表》、《街亭自贬疏》等文,宜在《北出》篇;

《草庐对》、《上先帝书》、《上事表》、《与步骘书》、《汉嘉金书》等文,宜在《计算》篇……。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初陈寿撰蜀相《诸葛亮集》时,就把刘备三顾草庐时与诸葛亮的对话节录下来,定名为《草庐对》而列二十四篇内的《计算》篇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诸葛亮集》将《草庐对》列为卷首第一篇,就是中华书局编辑部于1960年8月出版时,依据张澍的《诸葛忠武侯集》并尊依陈寿的原著《诸葛亮集》而整理点校的。

此外,《晋书.陈寿传》载的蜀相《诸葛亮集》与《蜀志》之二十四篇相同。

历代史书也都载有《诸葛亮集》,如:《隋志》二十五卷、《唐志》二十四卷、《中兴书目》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梁有诸葛亮兵法五卷”,《宋史.艺文志》载有“诸葛亮行兵法五卷”,明代王士祺集《武侯全书》二十卷,杨时伟以王书芜累,更撰《诸葛武侯全书》十卷,清代朱璘辑《诸葛忠武侯集》时,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几乎囊括了后来所保存传说中的诸葛亮作品,并按文体归类,条目更加清晰。

其中,将《草庐对》列为《诸葛武侯兵法》卷第一之首篇。康熙戊寅年,古虞朱青岩簒辑的《诸葛丞相》也将《草庐对》列为首篇。

总之,从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时的“泰始十年(公元275年)”起,至今已有1700多年,在《诸葛亮集》中一直以《草庐对》而定名、而问世的。将诸葛亮的《对策》称谓《草庐对》是贴切的、符合史实的,是科学的。

《隆中对》最早见于清代文集《古文喈风》,充其量不过二、三百年,既缺乏可靠的历史依据,又不能反映客观实际。

因此,《隆中对》纯粹为后人所加,而后又以讹传讹。现在应还《草庐对》的本来面目。

2020年元月8日上午11.19分,央视新闻台播出:“教材内容有误,或较大争议时要及时修订”。

《草庐对》篇名与《隆中对》存在巨大争议

已有1700多年的《草庐对》篇名为啥上不了教课书?存在巨大争议!

,我们真诚的希望教育部以史料记载为依据,及时修订有误的语文教材,还原历史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