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仍是结构性行情:不能太乐观,也别太悲观

当下仍是结构性行情:不能太乐观,也别太悲观

我对自己的持股依然有信心,因为我知道它依然是低估的,我的思考主要是在大形势方面。我发现身边不少朋友对后市走势非常悲观,因此我需要自我检查一下对于市场的判断是不是有存在偏颇的地方。

1、对于股市的形势判断,无非是三种态度:看好的,看坏的,和中间的状态。

我维持看好偏弱的观点,比中间状态要强,当然比看坏更强。

我认为牛市会再出发,但目前仍不到再出发的时间。目前,喝酒吃药已经到位了,中小创估值仍太高,唯一低估的方向是金融、地产这块,金融股受到去杠杆的影响,似乎没有推动行情的动力。

目前的市场的确有严重低估的品种存在,它们下跌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2、对于目前的走势,我认为是结构性的走势:结构性涨,结构性跌。

我对于估值偏高的中小创个股都不放心,包括各种概念股、次新股等。

目前这个阶段不能说是熊市,也不能说是牛市,就是一个基于监管严格的“还账走势”,该跌的跌,该涨的涨。

我认为,创业板总体上仍然是灾难的地方,而且仅仅是灾难的中期,因为整体估值仍然过高。

3、在这个结构性涨跌的背后是什么力量推动的呢?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监管,简单的说,就是国际化。

资本市场的资金国际化,我们要逐步地接近资本市场的自由放开,全世界的资金都可以进到市场中来(比如MSCI);从上市企业来说,要把最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公司推向市场,不仅仅有大金融,还要有创新经济,因此bATJ等要回归(CDR);从投资理念和文化上说,要走价值投资的路线,要估值国际化,那种炒新、炒小、炒垃圾、炒概念的恶习必须改变。

这是一次痛苦的改革,因此就会导致结构性行情。

4、我不认为去杠杆会导致金融危机,我认为去杠杆是主动的结构调整,并不等于金融的紧缩。

中国的经济,CPI并没有出现灾难的迹象,这和2008年美国的次债危机是根本不同的,也和历史上A股的几次大熊市根本不同。

1993年是金融收缩,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做巨大的调整,一直到1996年才结束。2001年熊市是国有股法人股流通,一直到2005年才结束。2008年是经济增长周期见顶叠加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一直到2013年创业板先见底。2015年股灾是和2016年熔断是股市去杠杆熊市,也是创业板泡沫破裂。

现在,是在没有危机的条件下我们主动做供给侧改革,去杠杆、调结构,是一种良性的政策调整,而且A股结构性估值极低,因此,我不认为股市会进入熊市,这是我相对乐观的理由。

5、市场资金问题。我并不认为市场真正缺少资金,而是因为股市没有很明显的赚钱机会,等到有行情的时候,资金自然就冒出来了。

投资是时间的艺术,尽管买入好公司是基础,但好价格更重要,“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在这个估值结构大变动的时代,只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优秀的公司,耐心的坚持,才是最佳的投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