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不滿23歲的女孩,利索地穿梭在病房之間,面對鏡頭也是乾乾脆脆,驕傲地說自己可是練過短跑的。但在記者說給父母報個平安吧的時候婉拒了:

“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對不起”。


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23名隊員中的一員,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本該和家人團聚的大年三十當天,她卻朝著已經封城的武漢出發,走之前也沒敢告訴父母。之後,她又不得不狠心拒絕了家裡打來的視頻電話,只說自己在忙。直到有一天媽媽發來視頻,說夢見她在武漢,她才向家裡“坦白”。她說,那是她22年來第一次看見爸爸哭。


像朱海秀這樣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很多,截至2月29日,全國派出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中2.88萬名護士。上海援鄂醫生中有50%為女性,護士中90%為女性。山東省援鄂的9個醫療隊中59%為女性。雲南派出的10支醫療隊中70%為女性。除了醫護人員們,愛心司機、執勤警察、建築工人、外賣員、社區工作者,這些在一線奮戰的群體中,都不缺乏女性的身影。“巾幗不讓鬚眉”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現實。


但是,當女性在不斷證明自己的時候,仍然不得不面對一些無端偏見: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而在現實中,在危難中,她們到底是如何的呢?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無論是面對生死的危險,還是上級的壓力,亦或者是每一個需要承擔所有責任的判斷和倡議,她們都不曾退縮。


「醫護守護患者,我來守護醫護」

@陸群 感染管理科主任

所在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2月3日深夜,距離武漢市首個方艙醫院啟用還剩48小時,陸群站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前,堅定地說了一句“不行”。雖然有1000多名輕症患者正在等待入院,但是陸群發現醫院設計存在明顯感染漏洞,醫護人員進入後將面臨極大感染風險。於是她堅持必須改造。在最後的48小時,她提出了切實有用的建議並且與同事一起制定出一套方艙醫院的制度規範。


「必須第一個參加」

@張麗敏 護士長

所在單位: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曾參加過03年抗擊非典、08年抗震救災、16年抗擊埃博拉病毒等任務的張麗敏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請戰。他的丈夫寫信給她:“17年前,你勇赴小湯山,那時我等你回來做我的新娘;這個除夕夜,你再次奉命出征,我和女兒等你凱旋!”


「凡事交給孫燕芳最放心」

@孫燕芳 疫情防控組組長

所在單位:火神山承建單位中建三局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凌晨2點多到家,7點前必須起床,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這是中建三局現場疫情防控組組長孫燕芳的日常,她每天大約只能休息5個小時,和7名組員隨身揹著口罩、測溫計、創可貼、酒精,舉著小喇叭隨時檢查,督促工人換口罩。四千多人的施工人員,工人在哪裡,防控就必須跟在哪裡。除了每日三次消毒,孫燕芳還要舉著小喇叭,喊著工人們餐前消毒、洗手,給大家量體溫。“沒辦法,現場聲音太吵了,不吼聽不見。”孫燕芳說。


「絕不瞻前顧後,只管大膽直言」

@張笑春 教授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她是第一個公開質疑核酸檢測可靠性的醫生,並建議用CT影像作為診斷主要依據。此條建議被大量轉發,媒體紛至採訪。由於擔心給醫院帶來壓力,她曾3次提出辭職,但現在仍然在一線工作。張笑春說,敢說真話才是最寶貴的品質。


「我們現在感覺自己做對了」

@張繼先 主任

所在單位: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12月28日,29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又接收了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後,張繼先判斷肯定有問題,並立即向醫院進行了報告。12月29日下午,分管院長夏文廣在召開了專家會議後,立即決定直接向省市衛建委的疾控處報道。張繼先說:“疫情越早發現越有利於控制,我們現在感覺自己做對了!”在收治病人住院的第一時間,張繼先就自行率先建立了隔離病房,要求所有呼吸科醫護人員戴口罩。在最初收治那一批病人時,張繼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同時無一例病人交叉感染。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第一位到達武漢的中央負責人,火神山ICU的護士長,臨危受命的女軍醫,她們在困難和慌亂中將自己化為一盞明燈。


「在這裡沒有性別之分」

@陳靜 護士長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自除夕夜緊急馳援武漢以來,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一直堅守在臨床護理一線。搬運、巡視、叮囑、協調、實操…...她說:“在這裡(幹活)其實沒有性別之分。”她所在的ICU是由海陸空三軍組建的病房,除了無數的日常工作,她還要負責讓所有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協調起來,團結起來。即使輪班休息時她也要處理大量短信和電話,幾乎沒有時間跟家人交流。她說,疫情過後,想逛街、美容,喝碳酸飲料,盼著過有煙火氣的生活。


「武漢贏了才能湖北贏才能全國贏」

@孫春蘭 副總理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她最早到達疫區,並下達“應收盡收”的指令,同時下派400多名記者深入考察,摸清狀況。群眾和媒體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和社交媒體反映的應收盡收不落實的信息和典型,每個她都親自看過。她說:“應收盡收不是藏貓貓,必須堅決徹底。”查:每隔一小時各區報告一次進展,3天內排查1060萬人;收:平均一天建成一個方艙醫院,一天內緊急徵用14000張病床;調:一天調集近6000名醫療人員,一個月調集40000多名醫護人員;保:八天內防護服日產量翻了3倍多,一個月運抵防護服151.2萬件;治:中西醫結合,治癒率提升33%,一天內方艙醫院出院123名患者。


“早一分鐘具備條件,就能早一分鐘救治患者”

@李丹 主任

所在單位: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控制科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2月19日下午,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肺炎患者之後,李丹才鬆了一口氣。她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剛剛接手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控制科主任。這是一座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在建醫院,臨危受命的她要儘快搭起一座阻斷病毒的“防火牆”,保護醫患健康。李丹很忙,幾乎一天都在小跑,兩個多小時裡樓上樓下跑了五六回,處理了20多個具體問題,接打了40多個電話。

從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到具備接受新冠肺炎患者條件,在她的嚴格把關下,只用了50多個小時。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無論是在手術室、工地上、發佈會還是病人面前,她們懷揣著心中對事業的熱愛衝鋒在最前線。


“我沒問題,身體還是很好的”

@李蘭娟 院士

所在單位: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70多歲的李蘭娟在2月1日晚上帶隊馳援武漢。從1月18日開始,她沒有一天是2點之前睡的。她首先提出病毒可通過口鼻飛沫傳播,並給到解決辦法:病毒可以通過酒精與高溫控制;她最先發現阿比朵爾、達盧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在大家盲目瘋搶雙黃連口服液時,她站出來制止:“沒毛病,不要亂吃藥!”而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作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在她的帶領下醫務人員感染為零,二代感染為零,SARS嚴重後遺症為零。


“這輩子只想成為一個好工匠”

@王曉紅 鋼結構專家

所在單位:火神山承建單位中建三局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王曉紅在火神山項目鋼結構施工部分扮演了“主心骨”角色。她一到現場,中建三局的同事們頓時都像打了一針“強心劑”。從火神山醫院場平開始,王曉紅主要負責圖紙、技術、物資、現場等4大方面的通盤協調。這使得她每天要接上百個電話,且只能休息五六個小時。王曉紅15歲就入了行,從業30多年,全國各地10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都留下了她的身影。王曉紅精於算量工作,她“快、準、狠”,是局裡是有名的“金算盤”,而王曉紅對記者說,這輩子只想成為一個好工匠。


“相比自己成為網紅,更希望疫控工作成為‘網紅’”

@張穎 副主任

所在單位:天津市疾病防控控制中心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2月2日召開的天津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是一場後來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首的發佈會,也是一場教科書般的疫情發佈會。這場發佈會的主角,正是張穎。在十多分鐘的發言中,她幾乎全程脫稿,且始終邏輯清晰、思維縝密。她用福爾摩斯式的推斷,將5例感染患者的感染路徑用嚴謹的邏輯推理了出來。而在這場發佈會爆火後,她面對媒體說:“我不想在新聞發佈會上再出現,出現就是帶著案例去,要再次教育大家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證明咱們的疫情又有反彈了,所以我希望不要再去了。”


“沒有人會先考慮自己會不會被感染”

@鄧西龍 主任

所在單位:廣州第八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鄧西龍所在的廣州第八人民醫院接收了廣州90%的患者,危重症好轉率卻達到了93%,且無一例死亡。作為第八醫院的重症醫學科主任,在傳染病防控一線待了27年的鄧西龍將14例危重病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她說,每當疫情來臨的時候,八院都是責無旁貸的,沒有人先考慮會不會被感染,只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顧好病人。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歲月、苦難、壓力和打擊都不會抹掉心中的決心和臉上的笑容。


“想用醫學這一技之長,擺脫自己作為女性就業難的境地”

@敖忠芳(92歲) 教授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江蘇省人民醫院的敖忠芳醫生雖然已經92歲,但早就過了退休年齡的她仍然堅持每週主檢600多份體檢報告、參加一次高級專家門診。敖忠芳說,她出生於1928年,在大學填報專業時,即使未獲父母支持,但她仍堅持學醫。她想用醫學這一技之長,擺脫自己作為女性就業難的境地,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獨立女性。敖忠芳稱,退休後,感覺如果這麼多年的醫學知識不用上的話,實在太可惜,“小車不倒只管推,推不動就停下來。不用擔心我倒在工作崗位上,這是天職所在。”


“不行!少一個就少啦!"

@陳阿香 護士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陳阿香年前請了幾天假,帶著不滿一歲的孩子到北京和丈夫過年。沒想到,只見了丈夫一面,陳阿香就收到了醫院動員令。雖然沒有被要求必須到崗,但她還是帶著孩子踏上返程路。一路上,她坐火車、租汽車、跨摩托車,甚至還曾徒步行走80公里。“大路封了,就走小路,小路沒了就彎路到農田大畈上,孩子哭鬧就把奶嘴塞給他,實在撐不住就坐在田埂上或者蹲在路邊休息下。”她抱著孩子輾轉三天兩夜,在歸隊後立刻投入了戰鬥。她說,自己是科室最後一個回來的,感覺還有點對不起同事。


“戰鬥戰鬥戰鬥!”

@中國女籃

比賽所在地:塞爾維亞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2月8日,中國女籃迎戰西班牙隊,並以64:62擊敗對手,獲得兩連勝,提前一輪進軍東京奧運會。比賽一結束,她們為武漢加油、為祖國加油的吶喊聲響徹賽場。姑娘們說:“希望我們能感染更多國內的人們,希望在疫情面前,我們也能戰勝一切困難。”在祖國身處逆境的時候,她們高呼戰鬥戰鬥戰鬥!


“想把當時在汶川獲得的愛傳遞下去”

@王利 90後女司機

所在單位:武漢社區後勤保障車隊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90後女孩王利是這個社區後勤保障車隊的一名司機,從武漢封城至今,她從未中斷過出車。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9點,她每天至少要跑100公里,而中午往往只能吃一碗泡麵,晚飯也要等到收車之後。穿著防護服不方便,她每天儘量將飲水量控制在200毫升左右,實在渴了才小口抿一點兒。本想封城前離開的她最後決定堅守在武漢,因為當初汶川地震時也是志願者給了她生命的希望,她希望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這是一種女性獨有的魅力,她們更容易落淚但也更能理解他人,她們看似柔弱但是在危難的時候永遠會挺身而出,她們更懂得如何在困難的時候保持樂觀激勵他人。


“您有什麼需求,指一下圖標告訴我們就好”

@陳鈺浠 護士

所在單位:江西援助湖北醫療隊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到武漢支援29天了,每天我們面對的都是重症病人,他們普遍都很嚴重,要靠氣管插管維持,幾乎都不能說話。偶爾有能說話的病人,湖北方言又重,他們聽不懂我們,我們也聽不懂他們。”江西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護士陳鈺浠來自江西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沒想到在護理時遇到了方言障礙。即使是意識清醒的病患,一邊詢問一邊比劃也很浪費時間。所以她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十個患者最常見的需求,並做成了彩色板來與患者溝通。


“捐獻血漿也不怎麼痛嘛”

@曹陽 幼師

所在單位:江漢區啟慧幼兒園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曹陽是江漢區啟慧幼兒園的一名老師,今年1月,她感染了新冠肺炎,治癒出院後,她想捐獻自己的血漿幫助其他患者。但是曹陽太瘦,達不到體重要在90斤以上的捐獻標準。為了能捐血漿,她在8天裡把自己“吃胖”了6斤,順利捐獻血漿。她笑著說:“捐獻血漿也不怎麼痛嘛。”


“如果你們累了倦了,我會及時把你們換回來”

@劉月光 院長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21日,四川南充市身心醫院由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援鄂醫療隊集結完畢,即將奔赴湖北抗疫一線。在送行現場,院長劉月光哽咽著說:“在履行職責承諾的同時要保護好自己,一個都不能少,一定要快點快點回家,如果你們確實累了、倦了,告訴我,我會及時把你們換回來…”


“女兒覺得我們辛苦,她就送來了”

@王心怡(10歲)

所在地:河南鄭州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王心怡現在會做五六道菜,疫情期間每天中午自己做飯,打包好再給爸媽送去。她的爸媽都是公交司機,她擔心爸媽在外面吃不好所以每天去給父母送飯。王心怡媽媽說:“現在疫情期間外面沒有賣飯的,女兒覺得我們很辛苦,她就來送了”。

當然,故事的背後還有很多是我們難以看到的。

張繼先醫生在1月29日崩潰大哭,不得不推遲採訪,第二天採訪的時候她說:“病人太多了,我們的醫護人員太苦了。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都流光了。”

女司機王利說:“到了生理期才是挑戰,防護服是稀缺資源,不捨得當成一次性用品,只能小心地穿脫,然後瘋狂消毒。”

社區免費送菜阿姨說:“自從我做了這件事情,我已經三四天沒有碰過我的孩子了。孩子每天問,媽媽你為什麼不跟我挨在一起。我只能跟她說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但不知道這段時間到底有多久。”

「婦女能頂半邊天」 | 20 個關於她們的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

3月5日,聯合國婦女署發佈的一份報告表示,自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通過《行動綱領》以來,全球婦女事業進步不容樂觀,在經濟上對女性賦權、減少針對女性暴力等方面進步不明顯。

以勞工參與度為例,目前,不足三分之二的適齡女性在職,而男性的這一比例超過90%。針對婦女的暴力在過去25年並沒有減退,近20%的婦女在一年內遭受過伴侶施暴。

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菲姆齊萊·姆蘭博-努卡在記者會上說,世界75%的議員、73%的管理者和70%的氣候變化談判代表都是男性。


資料來源:《長江日報》、《人民日報》、《觀察者網》、《錢江晚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