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來富,貓來貴":中國古代畫家為什麼喜歡把貓和蝴蝶畫在一起?

古代貓畫在畫風上帶有明顯的院體特徵,欣賞者會專門考究其藝術表現上的種種細節,而這些細微的線索傳遞出了畫中的些意義,即希望吉祥興期。吉祥觀念體現在北宋貓畫中不僅藉助了畫而事物的象徵意義,還藉助於諧音字和同音字所代表的事物。俗語說"狗來富,貓來貴",古人取貓的諧音"耋" (意為七八十歲的老人)。

故具有希望健康長壽的古樣寓意,貓常常與蝴蝶一起出現,畫面多表現為二者的嬉戲,用貓和蝴蝶作為互相對稱、互相補充的主題,這運用了"貓蝶"的諧音"耄耋"("耋"意為八九十歲的老人)。

一:貓蝶同畫是為祝壽

吉祥繪畫最能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審美情趣,審美概念,以及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是展示一個民族的文化,生活,理想,追求的藝術形式。井且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其他的美術形式不同的是,在傳世的吉祥繪畫中,

其內容的寓意與形式的象徵往往是統一的,這是吉祥繪畫的一大特點。作為視覺藝術,吉樣繪畫的內容和形式在構成中是並列存在的,兩者相結合,共同表達出繪畫的吉祥含義。

漢字的象形、公意,注音的特徵,為吉祥繪畫內容翼素的選取提供了便利。中國吉祥繪畫中的符號有相當大部分是因為發音的相似,如蝙蝠諧音祝福。有些則是來源於事物的特性。例如靈芝的形狀和如意非常相似;牡丹的花朵大而且飽滿,顏色豔麗濃麗,用牡丹象徵富貴便是取共姿態特徵。

獅子貓本身是較為珍稀的動物,它的毛髮長,身體富態,所以也被用來象徵富貴.由漢語的音同聲的特點,許多吉祥物也是因比名與吉祥出意音同或齊近而生成,貓蝶為繪畫如此。貓作為畫中的意象用來指代一種特定的吉祥含義其實是一種觀念的藝術。

如編蝠的圖案紋樣,象徵著"福",羊與"祥"的諧音等等。貓同耄,《詩·大雅》雲"匪我言耄""亦豐既耄",以貓寓長壽。耋同蝶,蝴蝶是美麗的化身,象徵著幸福和美好。《本草綱目》說:"峽蝶輕薄,夾翅而飛,碟碟然也。蝶眉於須,蛾眉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謂須為胡也。"

蝴蝶具有夢幻般輕盈的身姿,繽紛的色彩,深受人們的喜愛,蝴蝶圖像經常用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和追求。在中國面中,貓常常被拿來和蝴蝶放在一起, "貓蝶"是一個既定的主題,寓意著以諧音取"耄耋"之壽的美好含義。而長壽為我國文化中的五福之首,於是貓蝶圖這一繪畫模式也就成了我國繪畫中的一個傳統流傳下來。

三:著名的貓蝶畫

1.徐渭——《貓蝶圖》

徐渭(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貓蝶圖是我國吉祥繪畫的一個傳統,"貓蝶"二字讀音同"耄耋"二字,作貓蝶圖一般有祝願長壽之意。徐渭的《貓蝶圖》用筆隨性放縱,筆意淋漓。畫面上一隻小貓正欲撲蝶。一隻老貓靜臥一旁,貓身只用幾筆大塊水墨就畫出整個貓身形態,貓尾一筆揮就更顯用筆無拘無束。貓頭微側,右耳前傾。

雖是寫意之法畫就,但其畫境精妙卻比細描工筆讓人更覺生動。可見徐渭構思精巧,描摹生動,寫意功力深厚,其筆墨韻味與畫家的"畫意"融匯於無形,整個畫面觀之親切,使人可想見兩隻貓兒之趣。

2.蔣廷錫——《貓蝶圖》

《秋葵山石圖》呈現的是貓、狗、蝴蝶與花卉、湖石的一種組合方式,但是在主題上有了新的變化,即描寫相互敵對的動物之間的一場"碰面"。庭院裡畫有一條金絲小狗,張口吐舌,仰視著湖石上的"玳瑁斑"——它也不甘示弱地張開口,發出低低的吼聲,背部明顯地拱起,身體做準備打鬥的姿勢,畫中捕提到了貓狗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

"蔣廷錫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著名的花鳥畫家,字揚孫,一"字西君,號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康熙時入翰林院為宮廷作畫。"但是比起"宮廷畫家",稱蔣廷錫為文人畫家或許更為合適。蔣廷錫當時以畫聞名,皇家也的確有他供御的作品,署"臣"款的繪畫即是。

但是蔣廷錫的繪畫作品種類繁雜,供奉宮廷的繪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蔣廷錫初學惲壽平沒骨畫技,變其纖麗之風,開創了"蔣派"花鳥畫。他雖深受惲壽平影響,但也不僅僅用沒骨,也用勾花點葉等技法,使他的畫風即有惲南田的嬌媚明麗,又時而有明代大寫意花鳥的粗疏不羈,漂流俊逸。

蔣廷錫的《貓蝶圖》, 畫面的右側繪有湖石,幾從菊花葳蕤生光從湖石的縫隙中穿插斜出,花朵分外明豔照人。這美好的花朵引來了翩翩飛蝶,三隻蝴蝶皆工筆細細畫就,又加敷彩,細膩豔麗。畫面正下方是一隻顧盼回首的"踏雪尋梅",好像正在探尋如何撲落花朵上的蝴蝶。整個畫面構圖工整,畫風精細,明麗秀潤。

三:貓蝶之意只為祝壽?

1.貓蝶同畫,活潑靈動

隨著商業活動的興盛,人們在扇面、家庭裝飾以及以動物為描繪對象的繪畫作品中欣賞到野生或者家養動物的機會急劇增多,它們的使用脈絡變得漸漸清晰起來,首先是用來進行買賣。

當欣賞《秋葵山石圖》時,能夠令人想到宋代佚名畫家的《秋葵犬蝶圖》。除了少了小貓以外,《秋葵山石圖》與《秋葵犬蝶圖》在構圖上有相似之處:山石、秋葵都位於畫的右邊,微微地向中心偏;兩幅圖的秋葵葉子都是重綠,花瓣姿韻生動,重彩渲染,只是前者的色彩更鮮麗一些。

兩條品相相似的獅子狗均站在畫面的左邊,前者的毛色較深,面向右方的小貓,後者則面向左方,盯著頭上方的兩隻蝴蝶。從相似的構圖、內容看,這個題材的花鳥畫有類似的模式、主題和表現手法。後者雖無款,從藝術水準來看,也應該出自畫院畫家之手。

"紈扇上的畫跡多出於宮廷畫家的手筆。可是宮廷畫家很少在他們的作品是簽署名款的。"

可以肯定的是,此類作品是受到眾人喜愛的,不妨做個猜測:在畫院供職的畫家做佚名畫,便於拿到市場上出售。普通人雖然養不起這些名貓,但是能夠從市場上出售的此類商品中滿足各自的審美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有一些隸屬於南宋"畫家十三科"的畫家供職於宮外,但是"事實上,這些人從未遠離皇權中心,而且是這種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他們又比較接近現實社會,瞭解他們所代表的大地主的利益和要求,有時也能接近人民大眾。"

3.貓撲蝶——暗諷小人

事實上,貓與蝴蝶這一對意象並不僅僅出現在繪畫之中,在許多詩句中也能找得他們的身影。

如明朝解縉《題茅山道士藏徽宗西》:"仙策從數滿石床,花印睡覺肚雲鄉。即令鼠輩都消盡,飽食溪魚化日長。"還有明朝劉伯溫《貓兒》:"碧眼烏圓食有魚,似看蝴蝶坐階徐,春風漾漾吹花影,一任東風鼠化駑。"

這兩首詩歌的寓意頗有幾分相似,第一首其實是解縉的"觀畫感",作者看了畫上吃魚的貓兒,不由得想到了生活優裕的貴族,後兩句的意思更是非常鮮明:即使是沒有了老鼠可以抓,貓還是可以每天吃者魚過長日子,意指過著優越生活的貴族。解縉是明朝初年的進士,年少時就才氣過人,後入仕為官。因頗得明太祖賞識,自身性格又耿直不阿,所以經常上書彈劾讒臣,針砭時弊。

由此可知表面上是寫指偷懶睡覺,不事捕鼠終日飽食溪魚的貓,深意卻在於對於無所事事尸位素餐的達官顯貴們的不滿和諷刺。劉伯溫的《貓兒》描述一隻在存風花影中撲蝶的頑皮貓兒,老鼠都張狂的像鳥一樣了,可玩興正濃的小貓哪裡還顧得上捕鼠?通過對懶貓的描述是巧妙諷喻了翫忽職守放任奸臣小人猖狂為禍的佞臣。

由於貓的捕鼠特性,

貓常常被拿來與鼠作為一對意象來類比,鼠代表小人,貓則被視為君子。詩經裡有碩鼠的身影,宣宗畫中則有捉拿碩鼠的忠貓。由於貓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些貓也不由自主地滋長了懶惰之性,成為嬌貓,飽食終日,任鼠肆虐。當"黃昏鼠輩怕",懶貓卻又忙著撲蝶,自然少不了被主人口誅筆伐一番。

四:總結

在民俗文化中,貓被賦予了更多吉祥的含義,貓蝶同耄載,衍生出貓畫中對長壽安康寓意的追求。而在文人畫中,受文人影響,貓畫又反映了畫家的對自身君子修為的"內景"的希冀,或是表達對時局的種種內心體驗,又或只是書房相伴的書卷情趣。宵延到民間,從文人騷客們的詩詞畫裡到百姓的街談巷議,貓咪的身影早就不僅僅是以普通的小動物這麼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