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三槐王氏"为何能在北宋兴盛壮大?

苏轼曾经写过一篇《三槐堂铭》,记录了"三槐王氏"的由来,并且对这一世家大加称赞。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苏轼《三槐堂铭》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苏轼画像


这句话中"晋国王公"指的是晋国公王祜(北宋初期名臣,或称"王祐",目前主流认为应是"王祜",因此下文都以"王祜"称呼),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下三棵槐树,相信他的后代一定有人能够登上三公宰辅之位。三槐王氏,由此而来。


果不其然,王祜之子王旦后来担任了十二年北宋宰相,掌握大权十八年。


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

——《宋史·王旦传》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三槐王氏"的家族成员进入仕途,为北宋政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三槐王氏"为何能在两宋时期名臣辈出、家门兴盛、口碑载道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


一、 严于律己树榜样,优良家风永传承


"三槐王氏"虽然由王祜手植三槐于庭而来,但是其子王旦才是家族的灵魂人物。不仅仅是因为王旦位至宰相、官职最高,还因为他严于律己、忠于职守、简朴大度,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好榜样,开辟了优良的门风。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王旦画像


很多在朝为官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不惜背着皇帝暗地里结党营私。王旦身为宰相,想要巴结讨好他的人自然数不胜数。但是,他却心如磐石毫不动摇,坚决不与别的大臣交往过密,引人猜忌。正所谓,瓜田李下要避嫌,一旦被有心人收集证据举报,拖累的可是全家。王旦以身作则,他的儿子们耳濡目染,为官后自然也会在这方面有所注意,不会以身犯险,置家族的未来于不顾。


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

——《宋史·王旦传》


不结党营私,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因为职责所在。真正面临需要决断的大事时,王旦也是直言敢谏。


发生蝗灾的时候,有大臣把死蝗虫献给皇帝看,说蝗虫已经死了,可以普天同庆,哄得皇帝很高兴。对于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有王旦不随大流拍马屁,坚决反对庆祝。敢扫皇帝的兴,试问天下能有几人?好在,几天后飞蝗满天时,皇帝十分庆幸听取了王旦的建议,没有惹出笑话,因此也更加佩服赏识王旦了。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蝗灾


王伦是王旦弟弟王旭的玄孙,他也继承了这种敢说敢做、忠于职守的品格。王伦代表宋朝去跟金国议和,刘豫怀疑宋金之间有别的计谋,于是向王伦求取国书。王伦拒绝后,刘豫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不断施压。幸亏欢迎王伦的使者来了,王伦心生一计,见到挞懒后就开始说明刘豫的不可靠:"刘豫能够背叛大宋,难保他日不背叛贵国啊!"于是,刘豫当年被废黜。


(王伦)且谓:"豫忍背本朝,他日安保其不背大国。"

——《宋史·王伦传》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只有保持不奢侈的生活,才不会被金钱拖累。


王旦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好,他的被褥和衣服都很质朴,家人想用好一点的布料,他也不同意。

弟弟想要买玉制腰带,他也耐心教育,先是让弟弟系上腰带,然后问他:"好看吗?"弟弟说:"我系着它,怎么看得到?"王旦顺水推舟道:"自己系着,让别人称赞好看,这不是劳烦吗?"弟弟于是改变主意不买了。哪怕是自己的后事,王旦也叮嘱家人一切从简。


(王旦)仍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宋史·王旦传》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古代有钱有势的人家讲究厚葬,但是王旦并不提倡自家如此


人类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跟孩子讲大道理,而是亲自做给孩子看。


如果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次投胎,那么婚姻就是他的第二次投胎。"三槐王氏"能够长久兴盛,也离不开婚姻的辅助。


二、 门当户对结姻亲,强强联合互扶持


中国有句古语是"父债子偿",医院手术单上需要亲属签字,遗产的第一继承人是配偶或者子女……一切的一切,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亲人或者说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而不可忽略的。婚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三槐王氏"在婚姻上的门当户对,无疑对家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少正面作用。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宋代婚礼剧照


有学者统计,与王氏家族有三代以内姻亲

关系的宰相、副宰相有:赵昌言、张士逊、吕夷简、韩亿、贾昌朝、范仲淹、吕公弼、韩绛、吕公著、韩缜、范纯仁、韩维、范纯礼、楼玥,等等。


这些可都是宋朝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多数都在《宋史》中有传。这些姻亲关系,对于"三槐王氏"在仕途上有不少帮助。比如说,王旦的三儿子王素,就得到过姻亲御史中丞孔道辅的推荐为台官。


别的不说,范仲淹大家肯定是熟悉的,王旦有个侄儿叫王质,范仲淹就是跟王质结为了儿女姻亲。范仲淹有一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这样高风亮节的人家,教育出来的儿女自然也不会太差。范仲淹被贬的时候,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王质去为他践行。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范仲淹画像


这是因为,"三槐王氏"结亲也不仅仅只是看重门第,更重要的还是人品。


王旦事奉寡嫂有礼节……婚姻不求门第。

——《宋史·王旦传》


正所谓,结婚得看一个人的最低处,人品好是底线,哪怕不飞黄腾达,至少不会给家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三、 荫补科考上政道,翰墨诗书登文坛


在古代想要做官,除了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外,还有一个轻松点的办法,那就是荫补。


比如说,王旦的弟弟王旭就是荫补为官的。


旭字仲明……以荫补太祝,尝知缑氏县。

——《宋史·王祜传》


王旭的儿子王质,也是通过荫补从政的。


质字子野……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

——《宋史·王祜传》


但是,荫补的官职发展前途有限,因此"三槐王氏"也有不少后人积极科考的。刚刚说到的王质就是其中一人。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古代科举考试模型


(王质)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

——《宋史·王祜传》


王祜的长子、王旦的哥哥王懿也是在科考上杀了一条路出来。


懿字文德,励志为学,举进士。

——《宋史·王祜传》


此外,无论官职如何,"三槐王氏"在翰墨文章方面的素养都极好。手植三槐于庭的王祜就做过史馆修撰、参与编修《文苑英华》等这些文人才能任职的工作。王旦也有文集和诗作传世。而王旦之孙王巩的才华,更是得到了文豪苏轼的亲口称赞,苏轼在书信中称赞王巩"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与得道行者无异""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文学类书


虽说经常有人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在古时候书籍不像如今这么繁多易得的时候,才子还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名气和粉丝,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起到一定帮助。


除了才华受到称赞,古时候称赞得更多的可能就是道德品行了吧。


四、 道德修养积口碑,深得帝心好行事


王素是王旦的少子,他的品行得到了蜀地人民的一致称赞,他的言行还被采录成王公异断一书。


(王素)凡为政,务合人情,蜀人纪其目,号曰"王公异断"。

——《宋史·王素传》


王素的儿子王巩与苏轼交好,苏轼不仅赞誉王巩的才华,还赞叹王巩的德行。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

——苏轼《三槐堂铭》


王巩因为苏轼的"乌台诗案"被牵连贬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好友苏轼,反而是跟以往一样真心待苏轼,不仅经常书信往来,还跟苏轼一起登山畅谈。这种神仙友谊,很是让人羡慕了。换做腹黑一点的人,恐怕会拼命撇清跟好友的关系,以便自己平步青云。


难怪苏辙也赞叹王巩"勇于议论而不谋其身",勇敢说出真话,不在乎一己私利。


从古至今,才德双全的贤臣良将不少,然而,想要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除了自己能力过关外,还得得到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认可才行。只有皇帝认可了,大臣的意见才能被听取,进而实施。


举个例子,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才德双全的名臣,但是神宗跟王安石意见更一致,因此神宗掌权时,王安石官至宰相,各种变法措施都得以推行,司马光被贬出京都。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王安石画像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提起北宋王姓宰相,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王安石。那么,王安石是否属于"三槐王氏"呢?答案是否定的。王安石属于另一个名门大家"江西临川王氏"。大家注意一下就够了,不要将两个王氏大家族弄混了。


"三槐王氏"得以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王旦为相时,真宗皇帝就很依赖他,大事小事都要跟他商议,才能放心确认。


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

——《宋史·王旦传》

被苏轼称赞,与范仲淹结亲,

宋真宗画像


而到了王旦之子王素为官时,当时的皇帝也认为自己跟王素是世交,关系非同一般。


素论之,帝曰:"朕真宗皇帝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旧,非他人比也……"

——《宋史·王素传》


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三槐王氏"在朝为官才能行事方便,同僚也会另眼相待,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也会更高。这一点跟后宫也挺像的,宠妃的娘家一般都更有面子,受人尊重。


结语


"三槐王氏"能在宋初发展壮大,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族中的先辈能够严于律己、树立榜样,才能将家风传承下去;在婚姻方面慎重选择,才能使得家族获得有力外援,而不是被姻亲拖累;不仅仅依赖荫补,反而发奋科考,才不至于在仕途上受限,坐吃山空;自身能力和品行优秀,同时也得到最高权利者皇帝的认可,才方便施展抱负。


"三槐王氏"的做法,对于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世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父母教育子女,不能仅仅空讲大道理,责骂逼迫,而是要以身作则,子女才会心服口服;婚姻方面即便不像过去那么讲究"门当户对",但是也要慎重对待,处对象时要深入考察三观和人品;哪怕家里有一定积蓄和产业,也不能高枕无忧,对于新兴事物的了解不可少;除了重视自身修养外,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一个贵人的帮助可能会减少自己很多无所谓的努力,而一个难缠的小鬼则可能让你前功尽弃。


苏轼《三槐堂铭》

《宋史·王祜传》

《宋史·王旦传》

《宋史·王素传》

《宋史·王伦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