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吃了大虧,但學到了日軍的戰術,變得更加強大

關家堖戰鬥,在地形、敵情都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彭德懷曾不顧劉伯承、陳賡的勸阻,堅持一定要殲滅岡崎支隊。當時戰事緊急,他來不及向劉伯承等人作出解釋。

後來,彭德懷在其自述中,專門談到為什麼要打這一仗,並承認自己錯了:“在敵軍‘掃蕩’時,日軍一般是加強營附以偽軍為一路,我總想尋機殲滅敵軍一路,使敵下次‘掃蕩’不敢以營為一路,以使其‘掃蕩’的時間間隔擴大,有利於我軍民機動。我這一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因部隊太疲勞,使戰鬥力減弱了,使129師傷亡多了一些”。

從百團大戰發動起,彭德懷便在不斷向下屬強調要殲滅日軍1個大隊。8月23日,百團大戰打響後的第三天,在《各線出擊部隊積極阻滯敵增援正太》的電報裡,彭德懷向各部提出要求:“對於敵寇以數百人或一個大隊來援之兵力,應用堅定決心,集結很優勢兵力消滅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敵不敢輕易出援,即使敵敢於來援,亦必須集結更大的力量,這便能延長時間與增加敵之空隙,均有利於我軍破壞作業”。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吃了大虧,但學到了日軍的戰術,變得更加強大

8月27日,彭德懷再次致電聶賀關劉鄧,強調“特別應對出擊或來援敵一個大隊以內之兵力,集結最優勢之兵力殲滅之。只有殲滅敵一二個大隊,才能順利的擴大戰果”。8月27日,彭德懷第三次指示聶劉鄧並報賀關及軍委,要求“聶集團應於X號後集結主力與陽泉,井陘段以北之適當地點,劉鄧集團應於同時間內集結主力於陽泉,壽陽段以南之適當地點,堅決打擊增援出擾之敵,對增援出擾之敵在一個大隊以下之兵力,務必予以殲滅。兩集團均應有殲滅敵一個大隊以下兵力之任務,否則戰果不能如我所欲的開展”。

應該說,彭德懷的想法是好的,有一定的道理。侵華日軍佔地甚廣,有限的兵力不敷分配,每次“掃蕩”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大隊是其能集結起來的最大戰術單位。再要增加兵力,日軍力不從心。從37年至40年,三年間,齊會、雁宿崖、黃土嶺等戰鬥,都是基本消滅日軍1個大隊左右的兵力,但在這些戰鬥後,日軍“掃蕩”時仍是以大隊為戰術單位。

但是具體到關家堖一仗,彭德懷的良好願望,卻與現實有了不少距離。岡崎支隊雖然孤立,但是一直未受我軍大的打擊,士氣正盛。相反,八路軍參戰各部已經連續奮戰2個月,已經相當疲憊,無論是人員還是彈藥,都已有了相當損耗,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

如果八路軍參戰部隊行動迅速,採取攔頭、斬腰、截擊等戰術手段,在運動中殲滅該敵還是大有希望。但是,狡猾的日軍迅速搶佔了有利地形,短時間內構築了完善的防禦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不顧一切要求部隊攻堅,有些不明智。如果改為圍點打援,或者乾脆網開一面,逼迫岡崎支隊脫離堅固工事,再在運動中另尋戰機,結果興許好得多。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吃了大虧,但學到了日軍的戰術,變得更加強大

做為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經歷的最大和最艱苦的單場戰鬥,關家堖戰鬥的經驗教訓是深刻的,129師的總結報告中,有如下描述:

敵寇行動的特點

5、攻擊每先奪取制高點,或奪取我側方火力點,以掩護正面攻擊。攻擊開始運動甚為隱蔽,集中火力突擊一點,並採取側翼包圍、迂迴。

6、敵防守時,一般較為頑強,奪取制高點(往往均佔領兩個以上,互為依託,互相策應,如關家堖、西林背)構築工事,固守待援。

7、敵對土工作業異常注意,無論進攻或防禦,均能迅速構築工事。一般的掩體,均有掩蔽部,並有預備陣地。對陣地的選擇也較為適當,掩體均築於稜線後面一二十米外,以減少火力的殺傷,並築有消滅死角的工事。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吃了大虧,但學到了日軍的戰術,變得更加強大

(三)對佔領野戰陣地敵人的進攻

甲、部署上應有梯隊配置,並明確規定戰鬥分界線和進攻目標。主要突擊方向應選擇敵結合部,或側翼(如關家堖),便於我隱蔽接近之處。

乙、協同動作

1、各兵團的協同動作一般還差,指揮應求統一。

2、步炮協同差,此次關家堖戰鬥,炮兵已將敵火力壓制,步兵不能協同動作,失去衝鋒優良的機會。

3、火力組織應求統一。

4、大兵團協同動作一定要求彼此能遵守時間。

丙、控制制高點。凡對整個戰局有關之高地,或要點,必須控制之,柳樹堖之高地失去,影響整個戰鬥極大。

丁、必須隨時注意構築工事,即使在進攻中也須注意。我軍對工具的愛護不夠,極宜糾正。

戊、防空設置差。應指定專門的對空射擊部隊,加強部隊的防空教育。

己、衝鋒的隊形,應是集體的,不應在衝鋒發起後中途停止,同時應發揚最後的頑強性。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吃了大虧,但學到了日軍的戰術,變得更加強大

百團大戰剛告一段落,劉伯承和鄧小平便在發給路東、太嶽軍區的電報中,提出今後兩個月軍事教育的規定,其中包括:

(一)我軍目前基本任務是在空前嚴重危機下,繼續堅持華北敵後抗戰與克服投降危險,應付可能爆發的反共內戰。而軍隊訓練的主旨亦應根據這一基本任務和百團大戰的經驗教訓來確定。

(二)過去我們的訓練工作多著重於戰術的大動作,忽視技術的小動作;著重於課訓,忽視切合實際的演習,以致在實戰上由於指揮欠當與戰士動作不規範和技術之低劣,故不能以少的犧牲獲得較大的勝利,特別放過了許多可能殲滅敵人的機會。

(三)追擊炮、機關槍等儘可能集中訓練。

基於上述的要求以及這些缺點,以後的訓練必須克服上述缺點,求得動作之統一規範,切合實際。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吃了大虧,但學到了日軍的戰術,變得更加強大

應該說,中共領導下的武裝力量,是世界上最擅長學習的軍隊。關家堖血戰以後,待局勢平靜,八路軍將領們又重新回到了戰地,仔細研究琢磨日軍工事構築特點。到後來,日軍戰術上的一些優點,譬如迂迴包抄和土工作業,後來被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發揚光大,讓諸多國內外對手叫苦不迭。從這個角度來說,浸潤關家堖每一寸土地的鮮血並沒有白流。

而那些直接參加關家堖戰鬥的部隊,雖然一度傷了元氣,但是經過如此惡仗的歷練,日後戰鬥力和戰鬥作風都更強硬了。就連成軍不久的決死第1縱隊25、38團也迅速成長為主力。百團大戰後,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在寫給薄一波的信中稱:“決死縱隊25團和38團表現是好的,和其他老部隊一樣,能夠使指導機關放手使用,完成領導給的任務”。

本文作者:忘情,“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