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宅”就是最大的贡献


这个寒假,“宅”就是最大的贡献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全部的寒假计划,什么宽厚里的大鱿鱼,什么五四广场的灯光秀,什么正月十五闹花灯,统统变成了一个字“宅”。

我们这个不知道多少线的小县城,距离着武汉有一千多公里,但病毒这个坏家伙很是狡猾,它潜伏在返乡的人群中,渗透着祖国的大小城市。

03年非典,我刚好上大学,被封在学校里,也没有现在恐慌。上有老下有小的宝妈,经过兵荒马乱地抢购物资,终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然而,柴米油盐都可以囤,大人们能熬,孩子呢?

01

2020年1月25日,大年三十,此时武汉已经封城,我们这里尚可走亲访友。按计划去婆婆家吃了顿年夜饭,送了一瓶消毒酒精,匆匆忙忙回了家。

那天的春晚我只记得一个节目--《爱是桥梁》,6岁的儿子看着我红了的眼眶,问我怎么了,我摇摇头,决定给他科普这次疫情。

这个寒假,“宅”就是最大的贡献

大年初一,我和孩子通过手机,学习了绘本知识。他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必须宅在家里,为什么出门要戴口罩。而更高深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能出门,我给不出答案。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避而不谈,但他什么都知道。

去年3月份,发小和结婚十年的妻子离婚了,十岁的孩子判给了他。发小说,离婚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他还想为了孩子凑合着,却没想到那天被孩子的一句话戳中了泪点。

“爸爸,你是不是要跟妈妈离婚了?”

“谁告诉你的?别瞎说!”

“你跟妈妈天天吵架,我知道的。如果你们在一起不开心,就分开吧,不用为了我勉强在一起。”

现在孩子的早慧有时候让家长措手不及,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愿意欺瞒孩子。与其编织一个梦境,不如坦诚相告,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说明,病毒的危害,以及爆发的原因。

02

眼看着疫情愈演愈烈,开学延期,网课上线,孩子们又开始了另外一段全新的体验。

这个寒假,“宅”就是最大的贡献

学校考虑到1-3年级孩子自主能力较差,采取了视频授课的形式。有时候他也犯懒,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看到群里小伙伴的语音打卡,他的精神劲儿立刻就上来了。

但作为家长来说,这样的陪伴多少有些焦虑。

闺蜜向我吐槽说,“本以为空中课堂能给孩子们找点儿事儿做,自己也能放松一下,没想到这比上班还累!孩子的同学都在学习,怕他落下功课,但平时我们不在家,爷爷奶奶管不住,本来电子产品就用得多,这下更没法控制了!宁愿他多读自己喜欢的书,也不想他像我和他爸爸那样,早早戴上眼镜!”

其实这就是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们的身上。一方面担心他的视力,一方面又怕他落下功课,反而因为情绪不稳定,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

“每天妻子的工作是莫名其妙骂老公和孩子”,这虽然是一句调侃,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现实。这段难熬的时光,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只是我们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他们罢了!

当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总喜欢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从不愿意弯下腰与孩子对话,真正应该学习的其实是我们!

03

除了学校布置的文化课,我们还参与了面点小达人的活动。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愿意他做烘焙,总觉得他在帮倒忙。也恰是这样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了孩子和自己。

这个寒假,“宅”就是最大的贡献

平日里,我们嫌弃孩子动作慢,就帮他穿衣服;嫌弃他拖拉,就大声呵斥他;嫌弃他做错题,就惩罚他,其实是我们自己做错了。

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正的过程,我们强行打断他,插手他的成长,是在拔苗助长。

当然,我知道无论是谁,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很难心平气和地面对,总想要用最快的方式解决。这次疫情成了我们扭转亲子关系,最好的契机。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柴米油盐都可以囤,孩子能熬,最先熬不住的其实是大人们!

就像“塞翁失马”讲的那样,虽然我们失去了这个寒假,却感知了祖国的伟大,感知了人民空前的强大,看看周边国家“抄作业”的进度,就知道生为华夏人是多么的骄傲!

虽然我们失去了这个假期,却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感受到了从来没有的慢节奏生活。

失去马儿的塞翁,最终收获了更多的马儿,相信失去了这个假期的我们,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终将收获更多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