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富”有利於A股國際化

談股論市

據媒體報道,日前,指數提供商富時羅素(FTSERussell)首席執行官公開表示,如果富時羅素決定9月將中國內地股票納入其旗艦指數,其對中國內地股票的權重可能高於競爭對手明晟公司(MSCI)。而在本月8日,中國證監會表示“積極支持A股納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這或許意味著,今後A股“入富”將會變成現實。

富時羅素是英國倫敦交易所旗下全資公司,其指數產品吸引了超過15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追蹤全球性股指和新興股指的被動型基金中,有大約40%使用富時羅素編纂的指數,其餘的使用MSCI指數。由此足以見證富時指數在全球機構投資者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

A股市場雖然誕生的時間只有28年,但A股對外開放卻至少可追溯至16年前。2002年,隨著QFII正式登陸A股市場,其標誌性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此後,RQFII的推出、滬港通與深港通的開閘,以及A股“入摩”,說明A股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也凸顯出A股對外開放所取得的成果。

事實上,此前不僅MSCI公司欲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富時羅素公司亦有將A股納入旗下相關指數的打算。如今,隨著A股“入摩”已成為現實,也為A股“入富”創造了條件。

儘管A股“入摩”後沒有像韓國等國家那樣股市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卻是不可抹殺的事實。與“入摩”一樣,如果A股成功“入富”,同樣會為A股引來活水。據測算,目前富時相關指數規模約1.5萬億美元,按照富時新興市場指數賦予中國股票超過32%的權重,理論上有望為A股帶來5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2萬億元)以上的資金,這對於常常靠存量資金博弈的A股市場來講,顯然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A股“入富”,也有利於進一步改善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A股是一個散戶佔據多數的市場,隨著QFII、RQFII、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入摩”後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魚貫而入,再加上國內機構投資者的不斷髮展壯大,A股正逐漸步入“去散戶化”的進程中。如果成功“入富”,將強化這一態勢。而且,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進入,也有利於在市場中倡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改變A股重投機、輕投資的市場文化。

當然,A股“入富”,也將更加有利於A股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從A股納入MSCI指數,到富時指數可能向A股伸出橄欖枝,實際上說明了A股市場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如果A股“入富”成為現實,意味著追蹤全球兩大重要指數的基金都會進入A股市場,這對於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影響力,對於推進A股的國際化,無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隨著A股進一步對外資敞開大門,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境外資金的進入,也說明參與的機構投資者更多了。像QFII2002年進入A股市場,10年後其獲利就實現了翻番,背後其實就是在A股獲利的結果。二是在更多境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的背景下,一旦A股市場出現突發狀況,境外資金有可能集體做空A股,繼而給市場及中小投資者造成慘重損失。關於這一點,我們須提前做好防範工作。

□曹中銘(財經評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