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3-4歲的娃,該不該開展家庭教育,如何教育?

範大爺來了了


家庭教育無論何時都在進行,與疫情期無關。


家庭教育並不是在跟孩子說:“來,我教你......”才是家庭教育,你在家裡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無論是否是對孩子說的),對人對事的每一個態度,甚至家裡吃的飯,擺的花,放的書......都是在給孩子做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孩子身處其中,無論你開不開展家庭教育,孩子其實都在接受家庭教育。


秋秋碎碎念


疫情期間給大家帶來很多不便,但是我們又得到很多

之前每天忙忙碌碌早上出門晚上回家沒有時間陪家人和孩子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現在時間有啦,即使你有再多的事情也必須呆在家裡陪伴孩子和家人也就找不到理由出去。

因為疫情給我們一次機會,那麼現在我家寶貝幼兒園的老師每兩天就直播線上家庭教育,教你怎麼輔導孩子,培養,教育,帶動,領導,溝通等一切有關教育孩子的問題說實話這給我們一次很好的機會

教育孩子其實有很多不是一天天兩天能說的完的,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習慣,這些習慣家長要跟孩子一起養成習慣,家長要影響到孩子。

第二,愛,你要讓孩子感覺到愛,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愛

第三,對與錯,你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改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

第四,感恩早讓孩子有一個感恩的心

第五,安全敢,你要讓孩子在你身邊有安全敢,當然這總安全感不是我們平常說的安全感,而是信任中的安全感

第六,要讓他知道誰是領導人,爸爸,爸爸該做什麼事情媽媽該做什麼,要有一個當家做主的人這個當家做主的是誰,當然最好是爸爸因為這樣給孩子的安全感是最高的

第七,形象與影響,家鄉的形象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穿衣打扮。

第八,震懾,這種震懾不是平常說的打罵或者大聲吆喝,而是一家之主的震懾

第九,規矩

等等很多,教育孩子不是一兩句能說的完,但是我上面說的只是一點還有就是上面說闡述的還有其他含義和方法就沒有說明。

因為我家孩子天天上怎麼教育孩子的課程,所以跟教育孩子要從一開始就做這樣會走很多彎路,以後家長也不會那麼費心,用心才能創造更好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評論留言哦


沉默滴螞蚱


必須的,3-4歲是小朋友智力發育的關鍵期,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要在語言邏輯方面加強教育,這將對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為疫情不能上幼兒園,如果每天就是玩,心容易野,還沒有任何收穫。以我為例,我是爺爺奶奶在家帶,上午奶奶教背古詩約30分鐘,每天背一首新的,並複習昨天的。下午午覺後,爺爺通過遊戲教10以內的加減法,晚上我回去後陪著玩一會,在教40分鐘英語。我家小孩比較晚熟,學習進度可能跟其他聰明的小朋友沒辦法比,但是這個時期,正好可以專門培養語感和邏輯能力,等到上幼兒園,反而就只有晚上的時間能學習了,還做不到這樣的教育頻率。


好一個ABCd


我是美好陽媽,很願意❤️❤️通過回答你的問題,來幫助你解決困惑。你是想通過在家教育孩子,來彌補這段時間不在幼兒園的空白是嗎?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先要了解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你的孩子現在處在幼兒期,幼兒期是指孩子在3一一6歲這個階段。這一時期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家長要讓孩子通過遊戲🎭完善自我中心,讓孩子開始建立自我,強化自我,完善自我,這也是幼兒期的核心和關鍵問題。

要想把孩子培養成適應社會的獨立的個體,關鍵要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他的獨立性。而一個人的自主能力,一個人的獨立性來源於自我中心是否形成。

什麼是自我中心?孩子在三歲之前是不會說我的,孩子只有到了三歲左右的時候,突然冒出來,這是“我”的,這是“我”爸爸,這是“我”媽媽,這是“我”家等等,當一個孩子說“我”的時候,這個孩子自我中心才開始組建,開始形成。

孩子在2-5歲開始進入第一反抗期,開始任性。這個時候開始用“我”,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讓“我”形成,而且滿足孩子的種種需求,增大“自我”,膨脹到一定程度,再放到同齡孩子中,通過遊戲等群育,使孩子認識、形成真正的“自我”

兒童隨著年給的增長、認識能力的提高,在幼兒期、童年期自我意識一次次出現新的飛聯,乃至以後進入少年期、青年期,自我意識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也日益複雜,最後直至達到成人的成熟的自我意識水平。

遊戲🎭對兒童來說至關重要,它是兒童產生高級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也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遊戲是兒童的生命,兒童生來就是愛玩的,遊戲就是兒童活動的本身。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遊戲之所以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是和遊戲本身的性質和它在學前兒童身心發展上的作用分不開的。

第一,遊戲是適合於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遊戲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社會性活動。遊戲是在假想和想象中成的一種現實活動,是想象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結合,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形式。

第二,遊戲是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形式。

在遊戲中,兒重的運動器官🏌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由於兒重擔任遊戲中某一角色的任務,必須努力去完成,他的動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積極性,而身體的運動器官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其次,在遊戲中,兒童的各種心理過程也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起,個性品質也在遊戲中獲得發展。許多研究證明,兒童遊戲作為兒童獲得和表達社會交往能力的情境,可以幫助兒童擺脫自我中心傾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這是解決衝突、合作及其他社會能力發展的基礎。遊戲還幫助兒童學會表達和控制情緒,學會處理焦慮和內心衝突,對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愛玩、愛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遊戲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在正確組織的遊戲活動中,兒童的身心將會得到更快更好的生長。

如此說來,幼兒期的孩子主要活動就是做遊戲,幼兒的所謂學習、智力開發、各種能力的訓練等都是通過遊戲來完成。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規律,一定要尊重這樣的規律。在做遊戲的過程中,第一要體現出他們不同的社會角色傾向,第二還要在遊戲中明晰自己的性別。

當然,關於幼兒期孩子的身心特點,也不止我現在說的這些,想要了解更多內容,可以關注👁“美好陽媽”,我會不定期推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文章。我願意幫助更多父母走向成功,讓社會👩‍👩‍👦‍👦更和諧,讓世界充滿愛!


張老師育兒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孩子出生以後,從小到大,幾乎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應該體現在時時刻刻,而不是要選擇某個特定的時間段。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教育是要影響人的,對孩子最好的影響不是來自父母的說教。也不是來自父母有意識的語言和行動,相反,他來自父母無意識的言行來源於生活中父母的真實樣子。正如我們常說的,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做成那樣的人。

好的家庭教育必須有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我比較推崇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在這樣的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愛。每個成員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需求。不用壓抑自己的想法,也不用把自己偽裝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能夠發現真實的自己。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對於人的幸福是非常有好處的。

三四歲孩子處在各方面發育的關鍵年齡。針對這一階段孩子的發育特點,選擇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尤為重要。

1、語言教育。三到四歲的孩子語言創造性思維處於萌芽狀態。變通性和流暢性還不夠。舉例:問孩子水可以有什麼用?孩子會說洗手,洗腳,洗衣服洗碗等。但只侷限於洗滌。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積累生活經驗,是孩子知道水還可以用來澆花,養魚等。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孩子的求知慾,鼓勵孩子進行幻想。通過遊戲來訓練孩子的語言思維。

2、教會孩子做比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面兒比較狹窄。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比較家中的物體不一樣的地方。舉例:吃飯的時候觀察兩盤兒不一樣的菜或者和孩子一起刷牙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觀察一下媽媽和寶寶的牙刷有什麼不一樣等。經過不斷地啟發引導以後可以慢慢的告訴孩子物體的相似處。比方說,寶寶有手,爸爸媽媽也有手。爸爸媽媽和寶寶的手都有手指。

3、學習分類。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通過是我來學習簡單的分類。比如,洗完衣服,可以引導寶寶去疊衣服,同時告訴孩子這是寶寶的襪子,這是寶寶的褲子。這是媽媽的襪子,媽媽的褲子等等。在生活情景當中,教會孩子一些事情。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你。


煜媽媽


對於孩子的教育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是疫情期間的教育,還是平時間的教育從未停止。對於3-4歲的階段,作為家長又該怎麼樣教育呢?在這裡我分享一下我的建議:

1.行為習慣的教育。家長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總獨吃飯,自己穿衣,上廁所,自己收拾東西等等行為習慣,獨立起來減少對家長的依賴性。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衛生教育。從小給小孩子講解衛生方面知識,像現在疫情期間是最好的教育時機,勤洗手,多通風,愛乾淨才能打敗病毒。

3.安全教育。例如:電器、開關、小家電等的安全教育;如何按指示燈過馬路等等,不能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生活上還有很多很多安全這方面的安全知識教育都非常的重要。

4.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小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多尊重、理解和肯定孩子,多鼓勵小孩子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讓孩子做一個自信、樂觀、堅持,勇敢的棒寶寶。

5.親子教育。看書,講故事,學古詩等都是簡單又實用的引導教育,家長也可以多做一些益智的小遊戲來拉近和孩子的情感教育。

小遊戲有很多例如:積木拼圖,認識圖形和顏色,用不同的圖形或者顏色來搭建高樓,看誰的最高(增加思維能力)

紙杯遊戲,把東西藏在幾個紙杯中,混亂後讓寶貝找出來。(訓練專注力)

拼圖遊戲,家長先畫一幅畫(從簡單開始),給寶貝看一會,然後剪開,讓寶貝拼出來,(訓練記憶力),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小遊戲都可以一起玩的,別忘了小朋友贏了以後呢,要給他獎勵哦。

健康的寓教於樂,更有助於孩子的快樂成長。



魚仔故事屋


您好!我是惠玲家輔,疫情期間,3~4歲的娃該不該開展家庭教育,如何教育?答案是肯定的,應該開展家庭教育。其實家庭教育無處不在,從娃娃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出現時就開始存在了,3~4歲還是一個關鍵時期,老話說"三歲看老",這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 1、3歲多的娃娃,正是認知極速擴展的時期,孩子的社交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每天都在突飛猛進。
  • 2、疫情困在家中,一家人和睦共處,親情是孩子幸福人生的撫慰劑,陪孩子鬧陪孩子笑,哪怕雞飛狗跳,這就是記憶裡忘不了的幸福童年啊。
  • 3、這個時期家庭教育中絕對要注意的是正面教育,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展現正確的一面,社交上要禮貌、謙和,行為上要順序模式正確。反之,小孩那模仿能力會把你氣哭。
  • 4、利用手機
    給娃漲知識,平時舒緩音樂常聽,道理故事輪播,最主要的還要多聽聽英語啟蒙,給娃娃磨耳朵,為以後好好學習打基礎。

淺見如上,我自己也在這樣做著,3歲小二寶天天在朋友圈各種打卡,學習牛津分級英語原版繪本,堅持21天(已打卡11天),百元學費重新賺回來。

😇昨天坐椅子上玩,她要把我拉起來,"媽媽,起來jump!"~~會用詞兒了👏

#我要上頭條


惠玲家庭教輔


疫情期間,家長們不能忽視3-4歲幼兒的教育和學習!家庭教育非常關鍵!因為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1、可以從孩子們的生活起居著手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為正式開學進校園做好充分作息準備!

2、身體好是學習生活的本錢,按時吃飯,不挑食,飯錢便後勤洗手!

3、利用宅在家裡的時間,教會孩子們學會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拖地,擦桌椅等,雖然孩子們太小弄不乾淨,但是,勞動的過程最重要!從小學會體諒父母工作賺錢的不容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和老人!



尚閣婁花園


家庭教育是一直存在的,而並非因為疫情才開始注重家庭教育。

一、什麼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環境中,父母有意識地通過言行舉止、以身作則來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

二、幾歲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家庭教育?

不是3-4歲,而是在懷孕以後就可以感受到。懷孕時,胎兒能感受到父母說話的語氣。出生後,孩子雖然小但是能感受到周圍世界對自己的視野衝擊。這個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一言一行都將影響著孩子。

尤其3-4歲孩子的模仿性特別強,從說話語氣、說話東西、說話語調等等都會影響孩子會是成為並發展為怎樣的人。

三、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①心態方面:擁有好的心態,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同時也會擁有自信。

②獨立: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人格,那麼他的思維能力也是很強的。

③及時耐心溝通:當兩個人出現矛盾時,不要急著去吵架,耐心的溝通。孩子了在以後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學會很耐心的溝通。

還有很多,當然這也是片面的。父母擁有什麼好的品質就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四、如何教育?

①陪伴。

②閱讀。

③習慣。

④愛與被愛。等等

其實我在前面多次強調到“有意識地、潛移默化”這兩個詞。是的,沒有標準的教育方法,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孩子變得更好,首先作為家長就得有意識地去培養。同時也要以身作則,久而久之孩子定會被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因材施教很重要。一定要掌握適合孩子的教育,注重家庭教育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


香草味兒kiki


疫情期間,可能最輕鬆的就是這些上幼兒園的娃了,他們不用上網課,不用寫作業。但是,這個時候,也許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時刻。孩子的三四歲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時刻,它決定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疫情期間,大家都天天宅在家,會有些無所事事,也會有焦慮與煩惱,會天天暴飲暴食,體重激增,也會混混度日,不知今昔是何夕。



所以,在這個特殊時期,給孩子開展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 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找到苦中作樂的方法。這個需要父母家人們去用行動影響。
  • 合理的計劃性。這次疫情也許是有史以來最最考驗人的自律性的機會了,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時間作息表,讓孩子每天充實又不至於無所事事。
  • 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次疫情是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最最好的實際案例了,每個人的目標都已經制定了,但是又面臨了這樣的天災,應該如何解決,不妨可以和孩子頭腦風暴一下,讓孩子在過程當中鍛鍊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