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企业大规模清理老员工的这种现象?

热源智能商务


体制内的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以来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按年龄要求下岗分流、买断工龄、内退、离岗、转岗等。近些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力度加大、企业和员工法律意识增强,现在主要采取离岗和转岗方式分流老员工。从原因分析主要有:一是一些企业确实存在人浮于事现象;二是新技术的运用急需调整人员结构;三是一些企业又面临改制问题需要分流人员。以笔者自己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历体会,企业分流安置老员工工作一定要人性化。换个角度看,老员工离岗转岗也是一种贡献。所以企业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承担。


羽曰


【沈理职谈】的观点:公司清理老员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不会清理所有的老员工,大部分开国元勋最后都是黯然离去的结局。都说职场如战场,一方面是因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内因;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发展阶段对人才层次需求不同所致。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老员工有哪些优点:老员工,顾名思义跟着企业一起很奋斗很多年的员工,为企业在创建初期和起步发展时候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员工熟悉公司文化、熟悉领导脾气,熟悉内部流程,老员工的影响力也很大。

但是老员工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很多老员工倚老卖老,管理起来不容易;老员工虽然创业初期一马当先,但是思想会很陈旧,不容易跟上行业发展;另外老员工一直在的话,不利于引进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老员工,特别是高层老员工,也是有很多弊端的。

第二、根据题主的描述:如何看待企业大规模清理老员工的这种现象。大规模清理老员工,而不是大规模裁员,说明老员工成为淘汰的对象。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在企业换帅,新的经理人带着团队过来接手的时候会大规模清理老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板自己要动手了,也就是老员工劣势导致。

第三、正常的清理模式 ,一方面是直接谈话,给与补偿;另一方面是调岗,给你弄到边缘部门去就职,每天浑浑噩噩的没意思。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肯定都是得到了老板的默许的,不然无人敢如此动作。

第四、当初阿里一起走过来的18罗汉,后来不也是走了这条路。其实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这包含了这样的道理。

第五、其实还有一部分老员工,平时风格比较中庸的,或者不求太大的情况,还是会继续被留下来效命的。多数的人,不免最后心中凄凉。

第六、有魄力,讲感情的老板,可能会在清理之前给安排一下后路或者实现部分财务自由。小公司的话,这种事就不好处理了,山不转水转,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带着你的核心竞争力换地即可。


沈理职谈


现在我们单位就属于这种状况,原来的生产设备能耗大,体积大,产量低,排放不达标!随着城市的发展,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逐步迁出了城市!我们上马了新的生产线!原来一条线需要150名工人,可现在仅仅需要不到30名!大批的工人面临着下岗!第一步,很大一部分工人实行内退,公司负责交五险一金,并负责开部分工资。工资不得低于本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第二步,向一些较轻松的岗位转移,例如绿化,公司厂区物业!!!第三步,极少部分员工,选择离开企业!!!公司按照工龄的长短给予一定的补偿!执行N+2的补尝标准!完全按照长工资后的新工资标准计算!公司分流了大概1000名左右的员工,过渡平稳!做到了企业创新发展,员工满意!!

这些老员工,是企业的一笔财富!曾经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没有他们的付出,便没有现在的公司!国企船大调头难,上万名的员工要吃饭,没有改革,企业就走向灭亡!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提倡科技兴国!科技兴企!改善居住环境!同时竞争激烈,即有国內的同行,也有国际的商业大鳄。企业的工业革命已经无法阻挡,但绝不能将老员工轻易推向社会!!!!


小流水123456


个人观点:公司大规模的清理老员工是发展的需要。

我经历了大规模的清理老员工活动,那是我公司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低,消耗高,工艺流程不合理的设备。新的设备投入使用后,人员就剩余了,开始了竞争上岗,新设备上岗当时,要两种人。一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二是在本岗位有多年实际经验的到龄老工人。剩余人员分流转岗,到30年工的龄内退。当是民企发展旺盛时期,我厂大多数员工,不走分流转岗,坚持内退,内退后去民企打工。我强制留了6年,6年后我也到民企打工。我想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小笼包子一笼顶一笼。公司分流转岗,内退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虚度年华,技能是自己的本钱。那些不想分流转岗,又不想内退,在厂没有学上以及特长,后悔莫及。以上回答是个人观点,有不对不妥之处敬请谅解!谢谢!


AOD导师


老员工除了身体健康好的和有技术技能的象古懂一样值钱的留下外,其他的老员工则是被榨干了的废料一样,没用不值钱清理出去,这就是现实。,年老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不值钱,赚不到大钱,有可能受伤,有病有伤要亏钱,所以企业大规模清理老员工这种现象。


海栋樑


老员工都是从新员工变成的,都是从积极抢着干到混日子的,很多管理者都说一些老油条不好,要解决掉出工不出力的老员工,其实这才是最大的管理问题。一个奋发图强的新员工,积累多年经验后成为栋梁的老员工,最后怎么被管理者弄成了出工不出力的呢?往往究其原因时管理者就推在老员工身上,是他自己堕落了,但在管理过程中谁的力量更强大?是管理者还是老员工?权力大责任才大,该负责的时候别推辞。

在国外一个企业可以经常换总经理,但是很少换老员工的,这是为什么?大家思考下。在中国国企,领导基本不换,而老员工最容易被换,换成新人好拉帮派,这样对领导有利,对老员工那叫卸磨杀驴。

所以如果中国的企业文化没有相同这么简单的道理,老员工和经理谁重要的问题,就别谈所谓的发展,一个团队的建设首先是更深层次的内在道德建设,国企在这方面很反应中国特色,团队的短命和道德的沦丧,使得发展没有积累,没有积累何谈创新,只能谈吹牛。


一句话56


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说白了,就是企业认为你的剩余价值变少了,不想再用同样的成本,雇佣已经贬值的你了。

从情理上来讲,公司大规模裁员的做法确实有点儿不仗义,还容易引起大家的恐慌;可是从道理上讲,企业这么做没有任何问题。

人,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公司,一切都以创造价值产生利润为前提。影响产出的,影响效益的部分都要尽可能砍掉。

那么这件事情其实也间接地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启示:一个人如何能够让自己的价值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如何在未来的残酷的淘汰当中,依然可以做到“宝刀未老”呢?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永远保持着学习的意识,永远不要让自己落伍。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比如:曾经的你认为到了国企,就意味着可以永远高枕无忧了。可是前段时间的新闻,高速收费站裁员,一位30多岁的大姐,哭着喊着说自己的青春都给了公路,现在什么都不会该怎么办!看了真心让人心酸。

这在当年看似非常正确的选择,可是如今看来却出了大问题,她只会收费,其他的都不会,最终只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如果你还未年老,那么多对这个社会保持着好奇心,多学习,你可能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比如如今成为风口的短视频;

如果你已经年老,那么请对这个社会多一些开放的心态,或许你也可以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比如前两年阿里巴巴高薪雇佣65五岁以上经常购物的达人,帮助他们做更适合老年人的产品。

分享的最后我想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铁饭碗,并不是你有一个看似多么稳定的工作,而是你掌握着无论到哪里,都能够找得到工作的技能。


夜泊痕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而,最近有些新闻看上去却不那么和谐。某大型科技企业说要淘汰35岁以上技术员工。某著名科技企业把生病的老员工直接踢出去。说来让人感叹,不过换位思考一下,却不得不承认现实。

一、老员工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单位工作很长时间的员工。这种“老”不一定指年龄。有些人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公司时间长,也可以称为老员工。

老员工见证了发展历程,对情况很熟悉,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同时,无论功劳还是苦劳,老员工都为公司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二、企业为何要清理老员工?

老同志在单位上的分量既然如此举足轻重。为何却遭到企业清理?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做企业不是搞慈善,不是建养老院。当老员工不适应公司的发展文化,被清理也是必然。不仅是老员工,年轻员工也如此。

1、减轻人力成本。

老员工在公司时间长、资历老,一般来说都在重要位置。要么是领导,要么是骨干。相应来说,工资不会低。比如同样是做文员工作,老文员要6000元,年轻的文员可能只要3000元。如果老员工人数多,人力资源成本就高。

虽然培养年轻人需要时间和成本,还有可能经历阵痛,但是年轻人有文化、有活力、有后劲,优势明显。企业当然更喜欢年轻人。可以说,企业是最喜新厌旧的地方。

2、减少改革阻力。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所以清理老员工,减轻工资压力是一个原因,减少改革阻力是更重要的原因。一个单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生存,必须不断变革创新。老员工是既得利益者,也是现行秩序的维护者,容易对新事物产生排斥,是一种发展阻力。

因此,历朝历代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点:打击贵族势力。这种贵族就是当初跟随皇帝打天下的老员工,后期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不打击他们,无法推动改革。

3、激发内部活力。

所谓老员工,一般来说大于50岁。在科技型企业,35岁以上都算老的。这时候家庭负担已经很重了,经不起加班熬夜。

《六韬》有云: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开除老员工,就释放一种信号,企业要发展,容不得按部就班,故步自封。老员工有时代局限,思想容易束缚,习惯于老传统、老经验,放不开手脚。打击老员工,就是树立竞争自立的导向,调动员工生存和发展的活力。

三、有没有其他兼顾方式?

从感情来说,清理老员工有卸磨杀驴的嫌疑。辛苦一辈子,结果被一脚踢出去,搁谁身上也不好受。同时,也影响社会稳定,在政府那里也交不了差。

就业是民生之本。老员工没有退路,为了吸引上下注意,解决生存问题,当然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大麻烦。但是,企业也要生存,不能强求只讲社会责任,不讲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1、发挥老员工余热。

老员工是一笔财富,财富的最大价值在于运用,而不是储存。企业要健全培养机制,引导老员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主动做好对年轻人的帮扶工作,扶上马,送一程。虽然老员工身体素质和进取意识减淡了,但是通过培养年轻人,又可以得到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

2、提供上升途径。


50岁的文员、电工、铲煤工确实有些老了,如果是50岁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市长、省长,算很老吗?

由此可见,凡事都有相对性。对于不同岗位,有不同需求。

没有哪个员工不想进步。如果老员工故步自封,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么他就必然会被代替。企业要用活老员工这笔财富,就要提供上升和发展途径。

老员工要向中级乃至高级管理人才方向前进,技术人员要向技术专家前进,不断让自己增值,增强竞争力。虽然竞争激烈,名额也少,但是树立了一种导向机制,有利于合理疏导。

3、解决后顾之忧。

清理老员工,必须合理合法,按照《劳动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原则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同时,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和人文关怀。如果临近退休,可以通过安排从事门卫、清洁等简单型或体力型工作岗位,让老员工的社保得以延续,而不能一开了之。

四、老员工的前途在哪里?

资历深、年龄大、有贡献,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的理由。打一份工,给一份工资。老员工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获得了企业的报酬。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并不亏欠老员工。老员工要生存,必须自加压力,调整自身,适应环境,不能倚老卖老。

1、终生学习。

子曰,“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吾一日而三省吾身”。这都是倡导一种终生学习的观念。这种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影响了五千年中华文化。鲁迅说,学习的敌人,就是自我的满足。时代发展,浩浩汤汤。面对奔涌大势,老员工仍然需要把学习当做根本任务,谦虚谨慎,不断学习,不能期盼一张旧船票,等着登上老客船。

2、革新思想。

清朝政府在洋务运动中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但是再好的武器仍然由封建体制使用,自然难逃挨打的命运。思想不换,万事难办,再好的外壳也掩盖不了一颗陈旧的心。

思想观念的革新,首先来自于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以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推动发展。其次,要有改革者的勇气和魄力,成为时代的参与者、推动者,不能当看客、旁观者。不换思想,就换人。

3、发挥特长。

年轻有年轻的好处,老也有老的优点。很多业务技能,比如医学、艺术,都是越老越吃香。另外,老员工熟悉社会关系,善于把握人脉,具有独特优势。

面对年轻人强烈的竞争态势,老同志要自加压力,发挥优势,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身特长,成为不可或缺式的人物,在经济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朴素文明


刚开始一脸的茫然和不解。仔细一想,这不过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

很多人觉得,包括之前的我也这样认为。我为这个企业奉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职位、薪酬、福利、工作环境、长期合同一样都不能少。就算真要优化组织内部结构,领导不看僧面看佛面,念在没有功劳有苦劳的份上。也得优化那些新来的。其实这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换位思考一下,站在企业的角度,他们觉得老员工积极性差,家庭负担重,工作欲望不强。但又资历老薪酬高,脾气还不小。走一个这样的,薪酬可以覆盖两个年轻人,年轻人干活更多还听话。又或者用相同的钱把招聘业务外包给中介公司做。一个年薪30万的老员工,算上奖金、五险一金、企业年终奖还有商业保险和其他补贴。算在一起差不多50万。而50万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可以让中介公司替它玩命干一年。又或者用两个年薪十七八万的年轻人代替。省时、省钱,省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真正的问题不在企业。而在于自己的思维、态度、自身能力和实际贡献

企业老板不是慈善家,公司不是家,更不是养老院。从来都是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有用就用,没用你另谋高就。换做是你自己当老板你也不会要。

国家政策在变、市场在变、周围的环境变了,你必须拼命向前奔跑,才能让自己停在原地。


80后打工仔的前世今生


一个企业不仅自身要生存发展,也要有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这种随意裁员,无故清楚老员工,没有社会责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也知道,要搞活企业发展生产特别是民营经济,不能给企业太大的局限,不能太限制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否则企业只有坐以待毙,挫败人们的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楼主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按照法律规定办就行,比如企业裁员,应该按照法律规定赔偿,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如果发现企业违法行为比如未交社会保险,有关部门应按照法律规定督促企业给员工缴纳社保,只有在员工各项手续齐备才能裁减此员工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对于被裁剪的员工,社保部门要时刻关注他的保险缴纳状况,提醒按时缴纳社社会保险,我知道国家给不了其他的东西,至少可以让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户口所在地街道办村委时刻关注他的就业相关信息,如果这样,就是人民的公仆辛苦一点了。

现阶段很多人,特别是农村人没有认识到社保的重要性,一方面自己不愿意交,另一方面企业也不想交,这样就给企业可曾之机,我觉得社保要强制性的,不论是企业方还是个人方都要强制性,说到这里还是得辛苦我们的劳动局了,劳动局要随时关注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企业的招用工情况,统计企业用工备案报批手续,企业要招多少人应该到劳动局备案,社保从工资中强制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