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首先,陪跑界的三巨頭你們都很熟悉了,奧斯卡之小李子,格萊美之水果姐,諾貝爾文學獎之村上春樹。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最近最鬱悶的應該是村上春樹了,因為啊,今年他連陪跑的機會都沒了。。。

若什麼都不捨棄,便什麼都不能獲取。

——村上春樹《國境以南太陽以西》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我們幾個談得來的朋友間有一個固定節目,就是每年在諾貝爾文學獎開獎當晚,聚在一起喝酒等待開獎。

我們圍著火鍋,從帕慕克到​​莫言,無論誰得獎,我們都舉杯表示祝賀。有一兩回開了獎,作家的名字誰都沒聽說過,我們雖然自詡有些才華,但其實也就是視野比一般人好一點點而已,當屬孤陋寡聞之列。面面相覷之後只能低頭上網搜索資料,這時總有一個人激動地站起來一拍大腿表示想起來了,看過他的什麼作品,然後瞎說一通,到底是吹牛還是真看過我們也沒人當真,繼續喝酒暢談天下事。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杯觥交錯之後,老大哥就會拍著我的肩膀說,好好寫東西,以後諾獎就是你的了。我當時在這群人中年紀最小,喝了酒也容易激動,感覺這是他對我的殷殷期望。後來聽他講課,他對每個文章寫得好的學生都說,好好寫,以後諾獎就是你的了。我才明白,對許多人來說,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一個獎,而是一種夢想的象徵,作用類似於月亮,沒法靠它照明,但可以用來抒情。

現在月亮好像有點問題,嚴格來說是評選月亮的機構出了問題。瑞典文學院有十八張椅子,分屬十八位終身制院士,今年因為一位女院士的丈夫鬧出性騷擾醜聞,引發軒然大波,數位院士宣佈退出。就在剛剛,瑞典文學院宣佈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暫不頒發。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看到這樣的新聞,可能許多人會說:“唉,看看,平時看起來道貌岸然,背後也如此不堪”。然而,對我來說,就如看到了月亮表面的坑坑窪窪,不再將之呼作白玉盤,但事情看起來更真實,對瑞典文學院的敬意也增加了一分。我們不妨假設,這樣一個國際大獎如果放在中國會如何?

性騷擾玩曖昧還犯得著這麼大驚小怪?負責評獎的文學院門口每年是不是會有許多人開車拉著土特產來送禮?評獎規則目測會每年一修,弄不好連諾貝爾先生的遺囑都給修改了,為了人類的理想主義傾向這樣的主題明顯太大,作品還用得著那麼認真去篩選,隨便找一桌子專家翻翻一個下午就可以定下來了......別說一百年,估計十年都堅持不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會被整成“諾貝爾瓷磚獎”。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飯桌上經常會有人談起國內各種文學獎的評獎,總結出來的規律是:

第一定律,在評委圍坐的桌子旁邊,最好不要有不喜歡你的人,有人誇你不一定能得獎,但如果有人對你的為人或作品提出質疑,那麼其他評委大概也犯不著得罪提出質疑的評委幫你據理力爭,弄不好還落下收了好處的嫌疑。

第二定律,每個獎項都會有一個主導核心人物,相當於諾獎的評委會主席,這個人握著方向盤,他的話至關重要。比如說,同樣一個年輕作家的作品,“還是要多給年輕人機會”和“還年輕嘛以後有機會”,兩種定調都非常有道理,但他的捧與殺就在一句話中間發生了。

第三定律,跑獎不一定有機會,不跑獎一定沒機會。最後這個規律不一定有道理,我也見證過幾個文學獎的評獎過程,還是有風清氣正的人摸著良心在據理力爭的。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所以,千萬別用一種看笑話的心態來看待瑞典文學院的這次醜聞。在我看來,這是好事,有一些體內的毒素需要發燒吃藥來治療,不破不立,至少可以看出瑞典文學院並沒有被完全蛀空,還是有人願意以“老子不玩了”的態度來抗議,仰天大笑出門去,以此呼喚正義,希望肅清不正之風。在人類的歷史上,性的開放程度總是在松與緊之間擺動,放得太開就會呼籲收緊,捆得太緊就會遭遇抗爭。在性這個遊戲中,本來就有一個領域屬於離經叛道,不為主流價值所容納,比如虐戀。但性騷擾之類侵犯他人,違揹他人意願的行為,當然必須訴諸法律,這沒有什麼可說的。頒獎推遲也算不得什麼大事,丈夫涉嫌犯罪的相關人等理當避嫌暫時離開,其他評委也應該儘快歸位,畢竟一碼歸一碼,年紀也都老大不小了,該乾的正事還得幹。只希望瑞典文學院能盡 恢復正常,頒獎被推遲倒不是最重要的,把獎頒給最該得獎的人才是大家的共同期待。唯一擔心的是那些歷年陪跑又年齡比較大的作家,希望他們好好鍛鍊身體,多活一年就多一個機會。對於作家來說,有時候拼的真不是實力,而是運氣和際遇,在諾貝爾文學獎這裡還有作家的壽命。不乏寫得也一般,但是就是有本事活得比別人長,儼然就成“大師”的人。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時間對於作家的意義,就是會讓許多作家變得沒有意義,從而讓少數作家獲得意義翻開。而諾貝爾文學獎的意義,就在於用一班專業人員的勞動來加速這種意義的生成。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名單,你就能明白瑞典文學院這十八張椅子還是相當有存在價值的,大多數時候還是正確的,少數時候跑偏了。當然也不是因為他們就是十八羅漢,坐上那把椅子就成了神,而是當篩選的工作形成慣性之後,在賠率榜長名單上的作家誰獲獎也都說得過去,想要跑偏也確實不容易。這些年來他們甚至有點調皮,希望用跑偏來讓這個獎有點生氣,不至於暮氣沉沉,不至於每個結果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而對於全世界大多數的年輕作家來說,諾貝爾文學獎的存在真的就如月亮,跟我們關係不大,但心存一份美好,明月當空或者月色朦朧,無論誰獲獎我們都要開心舉杯慶 。畢竟文學獎,也就是文學獎而已,重要的是一個作家,究竟寫出了什麼。

淺論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性騷擾醜聞而取消頒發:最鬱悶的是誰

村上春樹:今年終於不用陪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