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辟穀的祕密

近日讀書,讀到陳摶老祖的故事,書中講到他服氣辟穀修道二十多年,然後就按照深度學習的方法雲瞭解了一下辟穀。

對辟穀的認識我還很淺薄,只能認識到兩點:第一、辟穀是古人以修道目標的方法之一,所以以停食或少食現代式的“辟穀”不能完全等同於古人的辟穀,第二、對辟穀的認識要回到經典。

如果把辟穀定位為修道和養生的的一種方式,那麼一定要搞清楚“谷”是什麼,由於手頭的資料有限,所以我還是按兩經並讀的方式來認識谷,我先把《道德經》和《內經》中有關谷的章句都列出來,然後把“谷”所指之義梳理了一下,也不能保證完整與解讀正確。

一、《內經》的谷

1、指食物,就是五穀:稻、黍、稷、麥、菽。其中古人認為稷是百穀之長,所以稷被奉祀為穀神。

內經提到了絕谷、歲谷、間谷的谷都指五穀,然後絕、歲、間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就是與食飲有節和五運六氣有關了。絕谷就是不吃東西了,一般到了第七天普通人就餓死了。歲谷就是稟歲氣而生的穀物,間谷就是間氣而生的穀物,就是指當年、當季的穀物,所以孔子說“不時,不食”,就是不是當年、當季的東西不吃,所以大家吃米要吃當年的新米,不要吃陳米,吃蔬菜水果要吃當季的,就是要食飲有節。然後歲氣與間氣都與五運六氣的六氣有關,比如大家經常說的客氣,就是來自六氣,就是可以輪流的氣的意思,所以陰陽五行在我們的生活中是處處都在,時時都在的,只是日用而不知,關於五運六氣,內經裡面都有講到,大家自己去深度自學。

2、指肉體肌肉之間的間隙構成的起伏、溝壑,稱為“谷”和“谿”,人有“大谷十二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與穴位有關,比如合谷、間谷等。

二、《道德經》的谷

1、山谷、峽谷、河谷。

2、穀神:指先天的“道”。三國王弼注“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宋代司馬光《道德真經論》注“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

3、生養:養天養地養萬物。

4、保養。引伸為導引養生之術。清代趙翼《竹初用導引之術面有少容》詩:“英雄晚歲例修真,一寸丹田守穀神”

通過上面的深度學習,大致把“谷”的意思搞清楚了。

又查閱了一下互聯網上的說法,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辟穀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說是來自道家的延年益壽的一種養生方法,引用的依據《莊子·逍遙遊》裡說的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當今世面上流行的現代式辟穀主要分為服氣和服藥兩種方式。服氣辟穀是通過絕食、配合吐納調整氣息等功法的方式來進行;服藥辟穀是在不吃五穀主食的同時,吃點堅果輔食的方式來進行,屬於輕斷食的方式。然後現代式辟穀的時間有短期和長期,短則三到五天,長則達數月之久。

但有一點可以推定,當今世面流行的現代式辟穀方法應該不完全是以修道為目標的陳摶老祖等道家的服氣辟穀的方法,但是對因為飲食過度的人來說,現代式辟穀通過事實上的短暫停止進食,是可以解決一部分由於暴飲暴食而引起的症狀,但不能過度誇大用辟穀來治病的效果,這一點提醒大家重視。

關於以修道為目標的辟穀,我猜測在道家體系裡應該還有不對外傳的方法,為道門內秘密之法,並沒有公佈於眾,應該是極少數才知道的秘密,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推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