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只見過郭靖一次,為何在100歲的時候說不如郭靖?

dt198125


金庸武俠中的許多武林泰斗所說的話,有的出於謙虛,有的出於客套,有的出於崇拜,都是做不得證據的。比如張三丰百歲時說自己的功夫比不上郭靖便是如此。



張三丰的這個意思是通過了張無忌之口傳出來的,當時張無忌為了討好周芷若,在恭維勸說周芷若時這樣說:

據說貴派創派祖師郭女俠的父親郭靖大俠,資質便十分魯鈍,可是他武功修為震爍古今,太師父說,他自己或者尚未能達到郭大俠當年的功力……



張無忌輕述的這段話明顯靠不住,張無忌沒有見過郭靖,不知道郭靖的功力到底有多高,但是我們讀者是知道的,張三丰是武學奇人,創新能力特別強,不但根據師傅覺遠大師臨去世前背誦的部分九陽神功而創了武當九陽功。還自創了太極拳,太極劍,武當七截陣等。是武林中數一個數二的宗師。而郭靖武功修為亦高,但他一直致力於抗敵保國的大業中,並沒有太多精力去研究武功。與張三丰的功力相比,頂多在伯仲之間,卻並不會高於張三丰。如果張三丰真這樣說,大約是出於對郭靖的這個前輩的敬重,並管是真的認為自己比不上。這一點在張三丰接受張無忌內功幫助自己修復內傷的時候也證明了。



張三丰被剛相偷襲,受了內傷,張無忌為張三丰輸送內力進行修復,這時候張三丰"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只有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人。可見,張三丰並不真的認為自己不如郭靖武功。



無獨有偶,張無忌也說過隨著他武功的越來越精深,他發現張三丰越來越深不可測。那是他學習了張三丰的太極拳太極劍後立馬逞了神威,見了奇效,勝八臂神摩和阿三這樣絕頂高手不費吹灰之力。其實,張三丰所創的這一套拳法和劍法另出心裁,以虛御實,以慢打快,固然與眾不同,但也需要看什麼人去使用。如果是楊逍,周顛固然未必傷得了敵人。但張三丰受傷後,使用起來,也未必勝得過張無忌的效果。



張無忌當時只覺出拳術劍法的高妙,卻忽略了他學過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後,等於開了外掛,學習任何功夫都可以事半功倍。所以用這句話去證明,張三丰比張無忌的功夫高明,就不具有說服力


萍風竹雨123


其實張三丰沒有說過自己不如郭靖,張三丰當時見到張無忌顯示內功,說張無忌的內功非常深厚,只有當年的一燈大師,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可以比肩。關鍵是張三丰最後一句話,他說在世的人之中,有張無忌這麼深厚內功的,也只有自己一個人了。可見張三丰對自己的實力還是有自信的。

而且,張三丰還說,由於自己保住了童子之身,是個百歲老處男,內功比張無忌更加精純醇正。因為張三丰修煉的不僅有佛家的九陽功,還有自己悟道以後修煉的道家正宗內功,陰陽相濟,所以精純醇正。

自從神鵰五絕老的老,死的死,歸隱的歸隱,張三丰居然稱雄武林八十年之久,是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就算神鵰四絕,也都是半斤八兩,各擅勝場,誰也不敢說自己天下第一,然而張三丰天縱奇才,就是在江湖上橫行了八十年,這恐怖的實力恐怕早已經超過神鵰五絕了了。

在金庸武俠裡,明確提到張三丰見過郭靖一次,就是在神鵰末尾,覺遠大師和少年張三丰追趕偷了經書的瀟湘子和尹克西到華山,此時神鵰的後五絕一幫人正在祭拜已經去世的北丐洪七公和西毒歐陽鋒。

楊過仗義相救,教了少年張三丰幾招拳法,當時郭靖等人都在場,雖然少年張君寶並不一定認得那就是郭靖。這時候楊過看到覺遠的內功實力,心裡也覺得,當時只有郭靖和一燈大師可以跟他相比。當然楊過自己的內功或許差他們一點,畢竟一燈大師有先天功,郭靖有全真道家正宗內功和九陰總綱內功。

這次之後,就是郭襄去找楊過,去了少林寺打聽消息,碰到何足道去少林送信,少年張君寶和覺遠幫助少林抵抗了何足道,當覺遠顯示出他的高深內功時,郭襄心裡也想,只有他爹大俠郭靖,才有覺遠那般深厚的實力,從此也可以看出,郭靖的內功至少也已經達到了全本九陽的實力,畢竟正宗道家內功也很厲害,不比佛家的內功差。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張三丰是怎麼看自己跟郭靖的實力的。

當時“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的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因自己練功數十載,積力深厚,來力尚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汩汩然、綿綿然,其勢無止無歇、無窮無盡。”

從此可以看出,張三丰認為,張無忌的全本九陽雄強無比,無窮無盡,但是,來力尚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也就是說,張三丰認為,張無忌的內功在質量上還是不如自己,而且自己還是近百年的內功,恐怕厚度也不比張無忌差。

接著張三丰就提到了郭靖,他說,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達此境界。

他這句話其實應該分兩層來看,第一,張無忌的內功已經達到郭靖的修為了,第二,張三丰認為自己的內功比張無忌更精純,那麼自己的內功顯然也勝過郭靖了。

可是,張三丰只見過郭靖一面,為什麼就能看出郭靖的內功有多厲害呢?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也好回答,我們中國的文學藝術都喜歡留白,就是給讀者自己想象的空間。

雖然金庸先生只寫了少年張三丰見到郭靖一次,可是張三丰畢竟縱橫江湖八十年,在這八十年間,未始沒見過郭靖或者同等級別的高手,如果他見過,甚至交過手,那麼他很顯然也就知道了郭靖的真實實力。金庸先生沒寫,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可以這麼想。


西堤君


說這個之前先講一個馴象師和小象的故事吧,可能有些人聽過。

1、在泰國有這麼一個奇怪的景象,一根細細地鏈子,一根小小的柱子,卻能拴住一頭大象。

這是因為,在大象小的時候,馴象師就把它用鐵鏈拴在小柱子上,可是小象沒有多大力氣,掙不開。久而久之,便放棄掙扎了。直到自己已經長得如此高大有力,卻依然認為自己掙不脫那條小小的鐵鏈。

2、回到題主的問題。幼年時期的張三丰看偶遇郭靖,那是他就如同小象,郭靖就是那柱子。因為當年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即使張三丰變得多強,回想從前,他依然也是仰望而不及。當然並不是說後來的張三丰就一定勝過郭靖,只是說兩人巔峰時,必能有一戰之力,可是幼年時的落差在張三丰心中太過巨大,所以,他這麼說也就不奇怪了。

3、可能是張三丰的謙辭。作為郭靖的晚輩,因為尊重他才說的此話。

4、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佩服郭靖為國為民,戰死襄陽的事蹟的敬佩而說的。


那年清陽


張三丰說過這句話嗎?

肯定不是在《倚天》新修版裡。

在《倚天》新修版中,提到郭靖郭大俠的地方連大帶小一共10處。

第一處,郭襄到少室山尋訪楊過,遇到苦慧禪師3個再傳弟子,自報家門時提到父親。

第二處,謝遜在冰火島上大發癲狂,把武林人物罵了個遍,其中就包括郭靖。

第三處,俞蓮舟像張翠山夫妻講述《九陽真經》傳承,提到郭襄時順勢提到郭靖。

第四處,張無忌遇到朱九真、武青櫻等人,武青櫻是大理武家後人,其先祖武敦儒、武修文兄弟曾經拜郭靖為師。

第五處,趙敏上武當山挑釁,張無忌與張三丰相認前,先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功力,張三丰認為,無忌的功力只有覺遠大師、大俠郭靖和神鵰俠楊過可以比擬。

第六處,張無忌和眾女回到冰火島上,和義父提到《九陰真經》,記起太師父說過,郭靖大俠會九陰真經上的武功。

第七處,丐幫內鬥,降龍十八掌自郭靖往下不過數代,就已經瀕臨失傳。

第八處,少林寺囚禁謝遜,再次舉辦英雄大會。這是郭靖守衛襄陽百年來首次英雄大會。

第九處,周芷若回憶師父在萬安寺臨終交代,峨眉派傳自大俠郭靖的小女兒郭襄。

要問為什麼張三丰只見過郭靖一次,卻在100歲時說自己不如郭靖,且看下圖:


海倫兒朱


張三丰100歲時郭靖已經死了有80多年了。

張三丰還是小時候十多歲時跟隨師傅覺遠在華山跟郭靖見了一面。那時的張三丰叫張君寶,雖說有一身渾厚的內功,可對武功招式一竅不通。或許在見到郭靖之前他都沒聽說過郭靖的名字,根本不知道郭靖到底是何方神聖。

那麼為什麼他在100歲時說自己不如郭靖呢?

第一,張三丰是真心佩服郭靖。自從見到郭靖後張三丰知道了郭靖很多了不起的英雄事蹟。特別是率領江湖豪傑和黎明百姓固守襄陽城。雖說張三丰說這話時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他說這話的意思不全是武功,而是郭靖為國為民的俠義。

第二,這是對前輩的尊敬。郭靖比張三丰應該大了40歲左右。張三丰比郭襄小3歲,郭襄比郭芙小18歲左右。郭靖20多歲跟黃蓉結婚。由此推算張三丰見到郭靖時郭靖應該有50多歲了。況且郭靖作為一代大俠得到了江湖俠士及黎明百姓一致的尊敬與擁戴,張三丰亦不例外。

第三,張三丰謙虛。張三丰100歲時武功已臻化境,放眼江湖已無對手,並且手創了武當派,已是名滿江湖的名門大派。張三丰的性格本身就是不驕不躁,不鋒芒畢露,頗有謙謙君子之風。

第四,張三丰見到郭靖時是個不喑世事的小孩。在小孩的世界裡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見到郭靖知道他的英雄事蹟後驚為天人。郭靖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變得無比的高大。這種感覺一直保持到了他100歲時。


歪彈情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一種俠骨柔情的大俠的風範,而郭靖就是大俠中的大俠。看過《神鵰俠侶》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大宋末年,蒙古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屢次侵略宋朝疆土。郭靖為了拯救大宋的黎明百姓,和夫人黃蓉一起鎮守襄陽抗擊強敵。這是郭靖的功績



而《倚天屠龍記》的張三丰,每次出場都是給人一種道骨仙風的世外高人的感覺。在說說張三丰的人物經歷吧,小時候在少林寺的一名和尚跟隨覺遠大師,覺遠大師因弄丟《楞伽經》而被罰去挑水,自此身負鐵鏈。後來“崑崙三聖”何足道挑戰少林寺,張君寶從郭襄贈予的鐵鑄羅漢中習得少林羅漢拳,後用之於何足道過招,因此犯下少林寺規,覺遠為維護張君寶而身挑張君寶、郭襄出逃,為此大耗真力,在行將圓寂之時胡亂默誦了部分《九陽真經》經文,後為張君寶、郭襄、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聽得一部分,張三丰也因此開創了武當派,後來還收了七個徒弟。



百歲之時還自創了「太極拳」、「太極劍」,將武當派發揚光大。說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張三丰除了對自己創立的武當派貢獻很大。注:提高了武當派的江湖地位跟。好像就沒有做什麼太大的事了,跟別說什麼為國為民了。說自己不如郭靖也很正常


Yk哥


  金庸武俠中的許多武林泰斗所說的話,有的出於謙虛,有的出於客套,有的出於崇拜,都是做不得證據的。比如張三丰百歲時說自己的功夫比不上郭靖便是如此。


  而張三丰說自己不如郭靖的主要原因,可以是一直對郭靖的景仰。認為郭靖畢生致力抗敵保家衛國,這種俠之大者的風範令張三丰自嘆不如。


  張三丰的這個意思是通過了張無忌之口傳出來的,當時張無忌為了討好周芷若,在恭維勸說周芷若時這樣說:


  據說貴派創派祖師郭女俠的父親郭靖大俠,資質便十分魯鈍,可是他武功修為震爍古今,太師父說,他自己或者尚未能達到郭大俠當年的功力……


  張無忌輕述的這段話明顯靠不住,張無忌沒有見過郭靖,不知道郭靖的功力到底有多高,但是我們讀者是知道的,張三丰是武學奇人,創新能力特別強,不但根據師傅覺遠大師臨去世前背誦的部分九陽神功而創了武當九陽功。還自創了太極拳,太極劍,武當七截陣等。是武林中數一個數二的宗師。



  而郭靖武功修為亦高,但他一直致力於抗敵保國的大業中,並沒有太多精力去研究武功。與張三丰的功力相比,頂多在伯仲之間,卻並不會高於張三丰。如果張三丰真這樣說,大約是出於對郭靖的這個前輩的敬重,並管是真的認為自己比不上。這一點在張三丰接受張無忌內功幫助自己修復內傷的時候也證明了。


  張三丰被剛相偷襲,受了內傷,張無忌為張三丰輸送內力進行修復,這時候張三丰"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只有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人。


  可見,張三丰並不真的認為自己不如郭靖武功。


  無獨有偶,張無忌也說過隨著他武功的越來越精深,他發現張三丰越來越深不可測。那是他學習了張三丰的太極拳太極劍後立馬逞了神威,見了奇效,勝八臂神摩和阿三這樣絕頂高手不費吹灰之力。


  其實,張三丰所創的這一套拳法和劍法另出心裁,以虛御實,以慢打快,固然與眾不同,但也需要看什麼人去使用。如果是楊逍,周顛固然未必傷得了敵人。但張三丰受傷後,使用起來,也未必勝得過張無忌的效果。


  張無忌當時只覺出拳術劍法的高妙,卻忽略了他學過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後,等於開了外掛,學習任何功夫都可以事半功倍。所以用這句話去證明,張三丰比張無忌的功夫高明,就不具有說服力。



觀察號


在《神鵰俠侶》的書末,楊過、郭靖一行人正在第三次華山論劍。覺遠大師帶著當時還是張君寶的張三丰正在追趕尹克西和瀟湘子。在這兒郭靖與張三丰算是見過了一面,實質上並無交流。而在《倚天屠龍記》當中,便沒有再記載張三丰與郭靖有過接觸了。

但是在《倚天屠龍記》當中,張三丰並沒有說自己不如郭靖。百歲宴的時候江湖各大派上武當逼問張翠山關於謝遜的消息,逼死了張翠山和殷素素夫婦,張無忌中玄冥神掌。這段情節當中並沒有提到關於郭靖的消息。倒是在張無忌迴歸,趙敏帶人來武當的時候有這麼一段情節。因為張三丰被剛相偷襲受傷,張無忌前來幫張三丰療傷:

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然遠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泊泊然、綿綿然,直是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瑩之意,顯得內功已到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張三丰還不知道張無忌的身份,他只感覺整個人的內力非常的深厚,已經達到了絕頂之境。曾經見到過的人,只有自己的師父覺遠,大俠郭靖等人有此境界。而現在還在世的高手,除了自己,不見得還有其他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張三丰的內功境界至少是在覺遠、郭靖這個層次,甚至於在這個層次之上,並無不如的說法。

反倒是在之前俞蓮舟說過的一段話:

正是。我恩師當年曾與郭大俠夫婦在華山絕頂有一面之緣,每當提起他兩位為國為民的仁風俠骨,常說我等學武之人,終身當以郭大俠夫婦為榜樣。

這段話表達了張三丰對於郭靖夫婦是非常的敬仰的(當然,可能也有一點郭襄的因素在裡面)。張三丰若認為不如的話也是對於郭靖的狹義精神自愧不如。之前我也做過分析,張三丰說他在少林寺一別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郭襄。這個說明了一件事情,郭靖和黃蓉死守襄陽城,郭襄作為他們的女兒肯定是回到了襄陽城的,或許在城破的時候帶著倚天劍走了。但是如果張三丰也去幫忙鎮守過襄陽城的話是不可能再也沒見過郭襄的。所以張三丰定然是沒有去過,無論是因為是在閉關突破或者其他什麼原因,作為一個暗戀郭襄的人,對於他父母的死沒有去幫任何的忙,張三丰的內心多多少少的有愧的,也會認為自己狹義不過郭靖夫婦。


悠然布衣


這話是張無忌說的,細細分析張無忌這段話有問題,也只能用來哄哄小姑娘。



張無忌道:“你天性淳厚,武功的招數上雖然所學不多,但內功的根基已扎得極佳。我太師父言道,武學鑽研到後來,成就大小往往和各人資質有關,而且未必聰明穎悟的便一定能學到最高境界。據說貴派創派祖師郭女俠的父親郭靖大俠,資質便十分魯鈍,可是他武功修為震爍古今,太師父說,他自己或者尚未能達到郭大俠當年的功力。你峨嵋派內功的法門似乎尚在武當派之上,依我瞧啊,你將來的成就當可超過尊師滅絕師太。”《倚天屠龍記》

總結這段話,張無忌表達了三個意思,第一就是你內力基礎牢固。第二就是郭靖武功高於張三丰,峨嵋派武功高於武當派。第三就是,你武功將來必定大成,成為絕頂高手。

這段話能明顯看出張無忌討好周芷若,這裡面張無忌的話有兩點問題。

其一,關於武學修為與個人資質關係的矛盾。

張無忌轉述張三丰的話,認為資質魯鈍之人,靠著勤學苦練,武功也能達到絕頂之境,並且舉了郭靖的例子。



關於這個問題,滅絕師太也有自己的看法。

滅絕師太是峨嵋派掌門人,峨嵋派武學創始人郭襄對全真教,古墓派,北丐,桃花島等諸多上乘武學皆有所窺,後來郭襄又學到部分《九陽真經》,可以說峨嵋派的武學極其博大精深。

(滅絕師太)師父微微一笑,道:“她們成就有限,到了現下境界,已難再有多大進展,那是天資所關,非人力所能強求。武功要真正到第一流境界,不是靠勤修苦練,而是憑聰明才智,憑天生的穎悟,那是有生俱來的天賦。”—《倚天屠龍記》。

滅絕是武林一流高手,武學修為不凡。張三丰更是震古爍今的武林一代宗師,兩人卻對武學修為和個人資質間的關係,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個人認為資質魯鈍,靠著勤修苦練,武功能達到絕頂之境,一個認為武功達到絕頂之境靠的是天賦,穎悟不夠的人是達不到絕頂之境。

兩個武學修為一代高人,觀點竟然截然相反,令人懷疑。



其二,峨嵋派的內功心法在武當派之上?

峨嵋派的創始人郭襄固然武功極博,對天下各種上乘武學都有所瞭解。郭襄天賦極高,是武林中罕見的武學奇才。

武當派的武學基礎和峨嵋派的武學基礎都來自部分《九陽真經》。郭襄為情所困,去世較早,而張三丰以百年高齡,領悟參透,開創了以柔克剛,以虛擊實,以慢打快,陰陽互濟為武學原理的武當派武功。張三丰的武功達到了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不所不能的境界。

張三丰開創輝映千古武當派,與少林雙峰對峙,成為武林的泰山北斗。

無論在《倚天屠龍記》中還是其它武俠小說中,武當派的內功心法毫無疑問高於峨嵋派。

張無忌這段話明顯靠不住,這段話裡張無忌抬高了峨嵋派的武功,高估了郭靖(和峨嵋派淵源深)的武功,因而得出周芷若的武功將來不可限量的結論,主要目的就是討好周芷若。



郭靖身兼東邪北丐,全真教的上乘武學,多年潛心修煉《九陰真經》,其武功已達絕頂之境。

張三丰跟郭靖僅僅有一面之緣,而且其時年齡尚小,武功薄弱。張三丰對郭靖武功的瞭解應該是“耳聞者多,目睹者少”!

其實開創一派武學的張三丰武功高於郭靖,出於對郭靖的敬仰,張三丰很可能高估了郭靖的武功。

“元人殘暴,多害百姓,當今天下英雄並起,正為了驅除胡努,還我河山。凡我炎黃子孫,無不存著個驅除韃子之心……老道雖是方外之人,卻也知大義所在。”—《倚天屠龍記》。

南宋末年,蒙古人侵我疆土,殺我同胞,武林人士人人痛恨元人殘暴,大俠郭靖帶領英雄豪傑奮不顧身,多年死守襄陽,與襄陽城共存亡。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當之無愧!

後來,蒙古勢大,襄陽城破,郭靖大俠夫婦殉難,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武林英雄豪傑紛紛誓言反抗暴元,但是“雷聲大,雨點小”,抗元形勢陷入低潮。

郭靖用實際行動,奮不顧身的愛國愛民之舉感染了張三丰,以至張三丰教導弟子以郭靖黃蓉夫婦的仁風俠骨為榜樣。

總而言之,郭靖偉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張三丰,以至於張三丰高估了郭靖的武功。



綜上所述,張無忌為了討好周芷若,所說的話有有水分,高估了郭靖的武功,抬高了峨嵋派。或許張三丰認為郭靖武功高於自己,其實也是被郭靖偉大人格所感染,高估了郭靖。

張三丰武功高於郭靖。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小書蟲


張三丰在第三次華山論劍之際見過新五絕一面,其中對郭靖的印象尤深。張三丰在武功大成後,曾提到自己現在的武功或許還不如當年的郭靖,後文張無忌也曾說過張三丰的言語。

至於張三丰始終說自己不如郭靖,靈沖霄覺得有以下兩點原因:

張三丰敬重郭靖的為人

論公,郭靖數十年如一日的義守襄陽城,是整個大宋的最後屏障,最後全家殉城而死。其壯舉為天下稱道,“俠之大者”的郭靖也從此成為所有武者的道德典範。

論私,郭靖是張三丰少年時憧憬對象郭襄的父親,張三丰對郭靖多少也帶了點對長輩的尊崇敬重。

郭靖的武功確實很高

郭靖的武功確實很高,五絕中人的武功是半斤八兩。張三丰也差不多應當是五絕層次的高手。但有一點,江湖中人很少有能在沙場鏖戰中進退自如的。強如東邪、南僧、中頑童三大絕頂高手,再加上黃蓉、瑛姑等一流高手闖營時,都受傷匪淺。

但郭靖在金戈鐵馬的戰場上馳騁數十年之威,也遠非一般武者能做得到。張三丰一生與蒙元作對的時候尤多,其天下第一的赫赫威名也是對手的白骨鮮血成就的,也應當知道軍隊的難敵之處。所以張三丰雖沒見過郭靖正式出手,但根據以往戰績,自行揣度下也能估量的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