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白锡笙、张淑玲、丁涌、胡基芳、周广秀


今年85岁的司霞是徐州市的一名老公安战士,她看到《都市晨报》刊登的《让收藏警品“活”在警队建设中》文章里,有一张新中国第一代女警花的照片,正好这五位女警花她都认识。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12月10日徐州市公安局成立。1949年1月,照片上的五位女警花就来到徐州市公安局了,白锡笙、张淑玲、丁涌、胡基芳、周广秀五个人全是来自革命老区沂蒙地区。

为了让年轻人能够了解更多的公安往事,司霞打电话找到了收藏这张照片的於永志,不仅向於永志捐出了许多自己在公安战线上的老照片,还讲了很多以前的工作经历,其中最引以为豪的是她作为徐州最早的一批女交警,曾当过三年女子交警队队员的光荣历史。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新中国成立后徐州第一个女子交警班合影

(中排右二为司霞)

回忆往事,85岁的司霞依然清晰地记得:徐州市公安局第一个女子交警班成立的时间是在1959年上半年。1959年5月13日,徐州市公安局从机关、公安分局和民政等部门抽调了14名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女同志,组成了女子交通民警班。经过月余训练,开始上岗执勤。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徐州在几处重要的路口交叉处安装了木质结构的简易岗亭,并于1958年购置了三套手控式交通指挥信号灯,分别安装在中山路与淮海路交叉口和东站、天桥三处,结束了徐州无交通信号指挥的历史。

成立女子交警班后,14个女同志实行三班倒,从早六点到晚十点上岗,班长叫刘清昌。主要负责执勤路段在中山路、淮海路、大同街、青年路、解放路。解放路北口是市政府,大同街、中山路、淮海路是繁华商业区,在这些路段站岗任务艰巨。一个班两个人,一人负责巡逻,一人负责站岗。重点整治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遇到这种情况,把人叫回来,重走人行横道。自行车有规定线路,汽车按规定行车、停车,不能违规。


这身警服是她一生的挚爱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司霞上世纪70年代着警服照片

新组建的女子交警班成员都是从各部门挑选的优秀人才,人员素质很过硬,女子交警班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班组。中山路与淮海路交叉口刚安装了红绿灯,就让女子交警班首先上岗亮相。很多老百姓一见到女子交警在那里指挥交通,都站在那儿看稀奇,看到女交警飒爽英姿的交通指挥动作,拿着红白相间的交通指挥棒,发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通行指令,真是亮眼。

当时全交警班只有三个已婚的,其余全是未婚女青年。有一个长得最漂亮的女交警小姜,美芳照相馆的摄影师专门给她拍了一张站岗值勤的工作照,把照片放大展示在橱窗里,人们走过大同街美芳照相馆时都要驻足多看几眼,只可惜现在找不到这张照片了。


女子交警班留下的深刻记忆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司霞老人仍会用指挥棒做指挥动作

司霞说:“当交警是很苦的,白天风吹日晒,冬天冻得脸通红。女性的生理特点也决定着女交警必然要付出比男交警更多的努力和代价。1961年我怀着二女儿时,眼看着肚子越发大了,但还是坚持站岗,不愿下来。”

也许是当过交警的烙印太深了,85岁的司霞接过於永志收藏的红白相间的木质交通指挥棒时,就像见到熟悉的老朋友,立刻挺直腰板,两眼放光,迅速用指挥棒做出了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几个标准动作。司霞说:“也许是职业病吧,到现在只要我上街,见到违反交通规则的人,都会上前进行劝导、制止。遇到闯红灯的人,我依然会上前拉住不让走。”


做一名尽职的管片民警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司霞(前排左二)与派出所战友们的合影

1963年离开女子交警队后,司霞来到鼓楼派出所(现黄楼派出所)当了一名管片民警。那时候,白天下街道每家每户寻查,违法青少年一天至少见一面进行教育,遇到各类管制人员,每天都要进行谈话,同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每周只能休息半天。司霞的丈夫也是民警,两人各忙各的,很多家务事都顾不上。在彭城路、兴徐巷、回马巷、黄楼那一片所管辖区,治安状况非常好。

后来到了王陵派出所工作,司霞也是与群众打成一片。谁家有困难需要救济的,就送去补助金和物资,下雪了第一个出来帮助百姓扫雪。海郑里有一年积水,她趟着没膝的水去居民家中察看水情,帮大家排忧解难。



自学文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司霞夫妇上世纪50年代着警服照片

司霞是徐州人,父母在下街(现解放南路局部)做点小生意,由于家贫,没上过学。解放后,13岁就参加了冬防服务队,在街道当起了志愿服务者。由于积极肯干,热爱学习,又参加识字班学习文化,当选为街道保卫委员会副主任。

四区(解放初期徐州区划)选人民代表时,司霞不够年龄,但公安分局破例让她参加选举人民代表。由于工作表现积极,派出所所长习达慈认为她有培养前途,就保送她去派出所工作。那一年是1952年,她16岁。经过了半年试用期,1952年司霞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月工资是18元钱,后来又涨到33.5元。岁月更替,她穿过黄军装,也穿过列宁服,再后来改成蓝色警服。夏天上身是白衬衫,下身是黄裙子。她非常感恩共产党对自己的培养教育,努力工作,积极要求进步,于1956年12月22日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每天早上6点去上课,8点再去上班,坚持一学几年,一直学到1960年。她说,学好本领才能胜任各项工作,不然就会落后于人。


退休时获得“从警30年”荣誉证书


苏徐州:口述历史——老一辈公安人司霞的流金岁月(来源:徐州警方)

司霞退休时获得“从警30年“荣誉证书

司霞说,自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月工资36.5元,多年没涨过。到了七十年代末,遇到一次涨工资的机会,但全所只有一个名额。大家一致同意把这个名额给她,但她却把这个名额主动让给了生活困难的同志。

从警几十年,虽然走过了坎坷路,但司霞说自己一直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又调到东站派出所工作,在一次骑自行车办案时,被汽车撞倒,腿部粉碎性骨折。1991年,司霞在云龙公安分局退休,获得了“从警30年”荣誉证书。


让我们向这些将青春和热血

奉献给公安事业的老一辈公安人,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