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傳奇,名字不雅但故事悽美的漯河母豬圈傳說

漯河母豬圈的傳說

王明見

漯河有個地名很不雅,叫母豬圈,但這個地名來歷卻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河南民間傳奇,名字不雅但故事悽美的漯河母豬圈傳說

相較於那些與洪水抗爭的歷史,初來母豬圈的人們更感興趣的恐怕是她這個不算雅緻的名字。中國疆域廣闊,歷史悠久,各地都不乏有一些千奇百怪的地名,這些地名背後往往記載著一段歷史,或是蘊含著一個傳說,母豬圈也不例外。

在母豬圈名字由來的傳說中,有一個悽美動人的版本。相傳,古時候本地有一戶人家養了兩頭豬,一公一母。公豬對母豬一往情深,呵護備至,有好吃的都讓給母豬吃。長此以往,母豬漸漸養得膘肥體壯,而公豬卻餓得瘦骨嶙峋。公豬對這份付出無怨無悔,只要母豬能夠享受安逸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河南民間傳奇,名字不雅但故事悽美的漯河母豬圈傳說

眼看著秋去冬來,公豬在無意間聽到主人的一句話讓他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主人看到母豬養得肥實,便預備著將她宰殺,以備年貨。聽聞此言的公豬涕淚俱下,他是無論如何不能看著母豬就此喪命,於是他開始了拯救母豬的計劃。從那天起,只要主人送來食物,公豬就搶著吃完,他還讓飢腸轆轆的母豬替他站崗放哨,而自己吃飽後就倒頭大睡。面對著愛人的冷淡,母豬整日以淚洗面,不知道最愛自己的公豬為啥要和自己搶著吃,母豬一天天瘦了下來,而公豬卻日漸發福。

年關將至的一天,主人和屠夫來到豬圈,驚訝地發現兩頭豬體型的轉變,他們改變了主意,將公豬拖出豬圈宰殺。聽著公豬死前歇斯底里地嚎叫,母豬此時才意識到愛人以生命為代價保全了自己。悲痛欲絕的母豬生無所戀,最終跑到今天的母豬圈撞樹身亡,一縷芳魂隨公豬而去。為了紀念這段至死不渝的愛情,人們將此地取名母豬圈。

母豬圈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和防洪有些關係的版本。傳說此地一戶人家養了一頭母豬,母豬非常能生,常常帶著一群小豬拱河堤。人們為了防止母豬把河堤拱壞,就把它圈了起來。這個傳說聽來有趣,也反映出防洪在當地人心中的重要性。

還有一個更加人性化的版本:

相傳,在沙澧河交匯處的下游河灣處,有一戶人家,養了二頭豬,一公一母,母豬和公豬很相愛,有好吃的公豬總讓給母豬吃,公豬長得瘦瘦的,而母豬在公豬的照顧下長得很胖,公豬對母豬的體貼無微不至,就這樣它們的生活平淡而幸福的繼續著。

直到年關將近的一天,在母豬熟睡的時候,公豬聽到主人們的對話"那頭母豬比較肥一點,下個月過年可以拖出去殺掉了"。公豬聽後傷心至極。從那天開始,公豬性情大變,每當主人送吃的來時公豬總搶上去把東西吃得一乾二淨,吃好後便躺下來呼呼大睡。對母豬的態度更是冷淡到的極點,並且告訴母豬現必須時刻為自己站崗放哨,如果他發現她沒有放哨的話就再也不理她。 母豬認為公豬已經不再愛她了。就這樣,母豬鬱鬱寡歡,身體也一天天瘦下來,而公豬卻一天比一天胖了。

很快要過年了,主人帶著屠夫來到豬圈,他發現一個月前肥肥壯壯的母豬瘦得沒剩多少肉,而公豬則長得肥頭大耳的。

這時候公豬拼命的奔跑,想引起主人的注意,表明他是頭健康的豬,終於屠夫把公豬拖走了,在拖出豬圈的那一刻,公豬朝著母豬笑著說:“以後別吃那麼多!” 母豬傷心欲絕,拼命地衝出去,但圈門被主人關上了,隔著欄柵,母豬看著閃著淚光的公豬。 那晚,母豬望著主人一家開心的吃著豬肉,母豬傷心地躺在以前公豬每天睡的地方,突然她發現牆上有行字:“如果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願意用生命來證明!”

結局是一樣的:悲痛欲絕的母豬生無所戀,最終跑到今天的母豬圈撞樹身亡,一縷“芳魂”芳魂隨公豬而去。為了紀念這段至死不渝的愛情,人們將此地取名母豬圈。

沙河在這裡形成一個90度大轉彎,歷史上曾多次決口,民間素有‘開了母豬圈,水淹九州十八縣’之說。為了徹底根治水患,結合沙澧河開發建設工程,漯河市對這一險工段進行了除險加固,並變廢為寶,利用建築垃圾建造了鳳凰山,現已成為沙澧河景區的一大景點。

河南民間傳奇,名字不雅但故事悽美的漯河母豬圈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