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神仙葛洪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陇右行思见闻录


一提起葛洪,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炼丹,还有葛洪的《抱朴子》建立一个完整的修炼体系,葛洪引入了庄子关于“气”的概念,认为“气”是具体存在的,并且可以通过练气修身,通过服用丹药成就金丹不朽之身。说道这里你应该明白了,那些武侠小说和现在风靡各大网站的修仙小说都要首先感谢葛洪。



当然了那些都是小事,毕竟都是些玄之又玄的东西,除了哲学思想方面的影响,还有很多糟粕。说白了就是没多大鸟用,甚至还误导了很多人服用丹药。但是葛洪最大贡献反而不是大名鼎鼎《抱朴子》而是一部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这就是很讽刺的事情了,一部玄之又玄的《抱朴子》争得头破血流,那么好的《肘后备急方》却无人问津。

《肘后方》中有很多治疗方案和思想到了如今仍然很有借鉴意义。例如用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最早就出现在《肘后方》中。在《肘后方》卷三寒热诸疟方中提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葛洪还首次提出了瘟疫不是天灾,而是由于“外蛎”感染而造成的。他通过自己的观察指出了疥虫病,羌虫病等病症都是有一些虫子引起的,并且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例如他对沙虱虫的观察,指出

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著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著人,便钻入皮里。

直到一千年后,西方人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羌虫。但是原理并非是这些虫子引起,而是这些虫子携带了病菌。但是这种杀死传染源的方法仍然是有效的。

你可能会有疑惑,葛洪是如何杀死细菌的。这就要归功于葛洪的另一个技术了——炼丹。虽然炼出来的丹药没啥鸟用,甚至还有毒。但是那些副产品和原料确实有杀菌消毒的功效。葛洪提出可以用雄黄,烧矾石来杀毒。


葛洪提出的用患有狂犬病的狗后脑涂抹被咬者的伤口处可以预防狂犬病。(注:此方法慎用,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这也是比较早的接种疫苗的案例。葛洪对针灸研究也很深,他还提出了以指代针的方案,也就是推拿的雏形。

在《肘后方》中创造很多第一,葛洪第一个提出了人工呼吸的方案:“治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以芦管内其口至咽,令人嘘之”。

葛洪第一个提出了导尿的方案:“内溺孔中,令入半寸,亦以竹管注阴,令痛朔之通。”

葛洪第一个提出了洗胃的方案:“以物塞口,取鸡子三枚,和以灌之,须臾吐出”。

葛洪第一个提出了用夹板固定骨折的方案:“腕折,以竹编夹裹,令遍縛,令勿动,令勿转”。

葛洪第一个提出了颌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案,最早提出了以手指指代针的针灸方案,例如最常见的掐人中,就是葛洪提出的急救方案。后来发展成了推拿。

葛洪虽然最为人们所知的是修仙炼丹,但是葛洪却不相信疾病是上天的灾祸,他用客观的事实指出了疾病根源,这种客观务实的态度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渔耕樵读


历史上葛洪有什么贡献?

一,是东晋时期道教领袖,对道教理论的发展颇有建树;

二,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对医学医术、炼丹制丹、化学合成也很有成就;

三,研究道、儒,学贯百家,著作宏富。写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著作。


A,《抱朴子》:

记述了炼制金、银丹等多种化学知识,指出:红色硫化汞加热后可分解出汞,汞加硫磺能生成黑色硫化汞,而又会变成红色硫化汞,“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铁可置换出铜。葛洪是最早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变性,而且是很符合科学的。

《抱扑子》是葛洪的代表作,分内篇、外篇。内篇20卷,将晋代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异引等加以总结,成为医学的宝贵资料;

外篇50卷,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思想相联系,并学道教、儒学融合为一体,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学修身应世为外。


B,《肘后备急方》:

著作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状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对天花的记载;

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救急用的方子,都是葛洪行医、游历过程中收集筛选出来的,而且方子中的药材都是便宜易弄到的药材;

书中强调针炙法的使用,清晰浅显地记录了各种针炙的使用方法、和要领,让不懂针炙的人也能学习使用。


老蛇正宗


用现在的话说,这个人不但是医学家还是科学家,而且是真正的养生专家。

一开始我是从一本中国奇人异事的书上知道他的,从他还给广西人改良过荔枝上看,这个人还懂地理和农业技术。

他的书上还有治狂犬病的土方法,用疯狗的脑髓涂在伤口上就可以治好或缓解,最少不会死。可惜了,以前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时候,在农村被疯狗咬了只能眼睁睁等死。

别把他当神仙了,把他的自然、科学、养生等知识发扬光大吧。别像老子一样,让外国人研究了,授予他“科学自然之父”,我们才知道从这方面学习。


太阳雨47155173


葛洪,东晋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子。出身江南豪族,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随后博览群书,敏而好学。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好神仙导养之术,崇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以长生成仙。著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神仙传,肘后备急方,等。

他继承师父们的炼丹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并在长期研制金丹的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认识了某些物质的特性及其化学变化,成为古代炼丹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并且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参考资料(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

德福摘录


维多利亚德福


葛洪的贡献体现几个方面:

道学:《抱朴子内篇》“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乃道学纲领!

文化:《抱朴子外篇》“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才德兼备,立言立行!

医学:《肘后备急方》属身边常备手册,应急方剂,由善针灸,教法简单易学!


化学:古之道家皆炼丹,对于化学药剂的了解研究甚广;据说艾叶的功效为其提出!

这些都是葛洪所为,皆为其毕生贡献!


观乎心斋


民间流传着葛洪成仙的故事。

据说葛洪死后,其尸体非常轻,和衣服的份量一样重。时人认为葛洪已经变成神仙,升到天空了。

人们之所以对葛洪有这种印象,是因为他一生喜神仙导养之法。具体的表现就是对功名富贵全无兴趣,一心一意沉迷于炼丹。

世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俩字。

葛洪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仅自己羽化成仙,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本名著《抱朴子》。

书中具体描写了自己练丹时的感受和体验,其中很多都和现代的化学知识非常相似。

比如丹砂加热变成水银,水银加硫磺又会还原成丹砂。

这本书可以算作是老神仙的最大贡献了。


逸林迎月


包治百病,可防可治!


章仁宽


满大街,妇孺皆知!葛洪桂龙药膏!通过广告,我也才知道红药,原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受益匪浅!红药的疗效惊人!我受过多次外伤。我根据中药知识,只红药片,喷红药汽雾剂,直接见效!谢谢你提问!


用户思绪87


肘后救卒方。风水相宅。


古草秋心


魂魄与人体生命科学

—论葛洪学术成就对当代的重要影响

摘要: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在医疗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病人却越治越多,医者不自医的现象频频出现。回顾过去,人类从无史到有史,远古时代医者是如何治病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神医的传说流传至今?一部《大医精诚》道出了祖先“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智慧和德行,告诉我们真正的医者为“上医”,上医可医天、医人。我们要想解决当下人类健康危机,必须返璞归真、去寻求祖先的智慧,发掘出传统中医的断层部分,中医文化的传承断层在魂魄,断在“失魂落魄”,自古“万物有灵以为生”,失去了这些“灵”,又以何为生?没有魂魄的中医导致疾病无从医治,其治疗的方法犹如树之枯槁,只着力于树的枝叶,不能探究其根源。所以“魂魄与人体生命科学”是中医药领域必须深入发掘和探究的,科学认识魂魄对人体生命健康的作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是传承挖掘中医文化的迫切需要。

葛洪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是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亦道亦儒,提出“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儒道兼综的思想。他对宇宙本体、人的本质、神仙的存在、俗人成仙的可能性等进行了阐述。其代表著作《抱朴子》内篇及外篇,对现代人认识人体生命本质,疾病成因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抱朴子·论仙》葛洪论人为“有生最灵”。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地真篇》进而提到:“人能知一,万事毕。”人是世间万物最具灵性的,那么何为人?

古籍经典《礼记集解》说:夫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人生于世间有天载地覆的恩德,身为阴阳之合和,体有魂魄神明共存,万物悉由五行而生,而人最得其妙气,人在天地间犹如人腹有心。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对“人”更有明确的解释:“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指人是父精母血和合,营卫之气遍通全身,五脏六腑形成,先天一炁注入,魂魄完整俱全,才能成为一个生命体。由此可明,人体不仅仅是肉眼仪器所能见的皮骨筋肉、毛发指齿、五脏六腑等,还有肉眼仪器所不能见的经络、思想意志、魂魄等。所以科学客观地认识人体才是走向健康的开始。

二、葛洪的人体生命观——精、气、神

中国第一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夫人体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 葛洪以此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了人体由形、气、神合而为一的人体观。在《抱朴子·内篇》中体现了固精、调气、凝神的原则,关于气,葛洪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於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极言篇》说:“苟能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 重点是以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葛洪强调养气要先调神:“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於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说明身体必须有灵魂的进驻才能生存,人体为形的层面,是灵魂的房子,比如堤坝一旦崩坏,水就无法留驻;蜡烛一旦燃尽,火就不会存在。人体元气衰竭,生命就会结束,神识也无法凝聚,更无法固精。

人体由精、气、神组成,三者与生俱来,不可或缺, 西汉《淮南鸿烈》记载了:“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是生命的基础,是人体的房舍,为纯粹的物质肉身。气为能量,其通过经络实现生命的运行。神指灵魂,包括了三魂七魄和意识,是生命的主宰,是生而为人的标志。用现代的语言讲,神是信息,气是能量,肉体是物质。人体是一个蕴涵信息的能量体,也是生命体。

三、葛洪论“魂魄与人的疾病生死的关系”。

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曰:“山川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於理当有精神。”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明确出现的万物有灵论。

人体疾病是如何形成的?人体经络遍布全身,经络里运行的是气,气为能量,因为能量的频率有高低,所以经络通不通由气,即能量的强弱来决定。《医权初编》中有“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同理消防车用的高压水枪,因为压力足够大、能量足够强,所以不会堵塞。

气又由神所主宰,这里的神为人体内的魂魄和意识,神全才能气足。所以《黄帝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以致夭亡。”意思是神即魂魄离开人体,不能主宰气了,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失魂落魄、魂不守舍的状态,于是气运行变慢,形成经络堵塞,细胞得不到营养而衰竭,导致病死。所以疾病是神魂失守的显现。正如《上清洞真品》所说:“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神不灵,则气不武,身则衰、则腐,乃至亡,这就是人体生病的过程。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里论述了魂魄对于人的生死疾病的解释,“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典礼有招呼之义。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

葛洪通过大量篇幅章节中论述:看不到鬼神仙人,不能说其不存在,魂魄与生俱来,并相伴终身,在古代人人皆知。当魂魄不在体,丢魂少魄的时候,人会生病,古人会采用招魂法(民俗称叫魂)将其找回,人病可愈。当魂魄全部离去人体,人即会死亡, 古人会有专门的礼典来祭祀。而现代人们也延续了古人的这一做法,比如小孩生病了,民俗会叫魂招魂,清明节人们也会拜祭已故的亲人。葛洪直言不讳地告诉世人,魂魄是人疾病,生死的关键所在,不懂魂魄的医疗是片面、不正确的,无法真正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

四、传统中医文化的断层——不知魂魄,何谈中医?

首都医科大学2004年12月第6期文刊【摘要】中指出:“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缺乏关于神魂魄理论的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涉嫌唯心论,从教材中彻底删除,至今未能恢复,致使许多青年中医不知神魂魄为何物,或对其存在很大误解。神魂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瑰宝之一,是科学理论,值得认真发掘整理,应该在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恢复其相关内容。”

传统中医文化已经“失魂落魄”了,失去了最具“灵性”的部分,“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壳,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含义了,从有史以来的古籍经典到现在的量子物理科学、医学,无不证实“魂魄”是人体生命本然存在的事实,中国传统文化古籍经典关于“魂魄”的记载论述比比皆是:

《说文解字注》曰:“魂,阳气也。魄,阴神也。”

《黄帝内经》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抱朴子》:“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 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

哲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魂魄不得相离,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

明代神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对魂魄离体的记载:“有人卧则有身外有身,一样无别,但不语,盖人卧则魂归于肝,此由肝虚邪袭,魂不归舍,病名离魂。”这和世界各国及央视报道的濒临死亡体验中,灵魂离体的场景是一般无二的,可见古人用透视眼所观到的灵魂,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现代人肉眼只局限三维空间,功能退化看不到,因无知而不识,这正是传统文化和中医断层的根本原因。

现代科学也已证实灵魂的存在:

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爵士,因发现众生灵识不灭而荣获了1963年诺贝尔奖,在他的得奖论文中说过: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

英国医生山姆在抢救濒临死亡病人的时候,用科学实验证明了濒临死亡的人灵魂出窍,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的人。

最新的量子科学证明量子的特性就是灵魂的特性,灵魂就是聚之有形的量子、超弦;量子纠缠证明了千里治病真实不虚、CCTV对湖南“再生人”的报道、唐山大地震100位濒死者的调研以及全球都在进行的各种濒死体验…这些都证实了人体灵魂的真实存在。

五、葛洪论思神守一,天人合一。

葛洪首次提出以“玄”为宇宙本源的本体观,思神守一的思想来源于老子《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魄“注为“魂魄”。“营魄抱一”即魂魄合一,形神合一。葛洪十分重视“思神守一”,《抱朴子内篇·辨问》曰:“知守一养神之要,则长生久视。”《地真篇》曰:“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真正的中医是站在宇宙全息上看人体,从多维空间看疾病真相,解决魂魄的问题。能够魂魄合而为一,即是真正健康的人,即能达到思神守一,天人合一的状态。葛洪在《抱朴子》中多次提及修身立德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葛洪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意思是,人不能尊道贵德,以正心修德为本,而只外求执着于术数和方技(包括丹药)这些法和术的层面,都不能做到健康长寿。所以在《抱朴子·道意篇》说:“明德唯馨,无忧者寿。”葛洪认为仁信立德是修身的根本,这种“以德济生”的理念与儒家的“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等观点相同,均视修德为养生之本。葛洪在《抱朴子·外篇诘鲍卷》中说:“圣人, 与天地合其德者也。”这与《庄子·天地》所云如出一辙:“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葛洪作为一代神医,其医德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探究魂魄与人体生命科学的本质,告诫世人德全者无病,正心修身,明明德于天下之德,人人皆可成圣贤,天人合一,无疾而终。这对当代人们深入发掘传统中医文化,正本清源,探究人体生命科学,及在医学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值得认真的研究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