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祭拜妈祖?

张梅茜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如果说内陆人们信仰的女神是观世音菩萨,那在沿海,人们信仰的女神则是妈祖娘娘了。并且从宋代到清代,国家传统祭祀的三大对象就是黄帝、孔子和妈祖娘娘。

妈祖娘娘,原名林默娘,一般认为她是福建湄洲人。对于她的信仰,开始于北宋中后期,传说她在生前就为渔民预测出海的祸福,并且医术高超,常在船只遇难的时候出海救人,挽救了无数渔民。当时史料记载,她“常衣朱衣,显圣海上,若遭风难,呼神无不救应”。宋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对其加封,从“夫人”到“妃”,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慢慢地林默娘由人变成了神,成为了万人敬仰的神女妈祖娘娘。

据初步统计,海内外妈祖娘娘的信众达 2.5亿人之多,香港、台湾、澳门以及东部沿海江苏、江浙、山东、天津等地的港口都有妈祖庙。澳门的葡萄牙文 Macau就是从“妈阁的发音来的,当年葡萄牙人在澳门登陆的港口有一个妈祖阁,葡萄牙人问这里是哪儿,路人答妈阁,于是葡萄牙人以为说的是这个岛的名字,就把澳门叫成了 Macau 。



每到妈祖娘娘农历三月二十三诞辰时全世界的妈祖庙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仪式,而祭祀最隆重的地方莫过于妈祖的诞生地湄洲岛了。在这一天东南亚、南北美、日本等海外善男信女,都会来湄洲岛朝拜,这里的妈祖庙是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五千多座妈祖庙的祖庙。这天湄洲岛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上香仪式,人们会在负责人带领下对着妈祖神像行跪拜大礼,并且向妈祖敬献祭品。戏班子还会上演再现妈祖生前事迹的妈祖戏,各种表演妈祖显灵、送子、送药故事的花车也会在会场一遍遍地巡游,伴随着舞龙舞狮队和各种民俗文化表演,祭祀的热闹程度甚至会超过春节。



此外,在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那日,人们也会举行纪念活动,但因为是忌日,所以这日的祭拜礼品都是素食,妈祖庙也会从九月初六开始演妈祖戏,一直演到初九。

而除了庙里的祭祀活动,从宋代开始,东南沿海出港的各类船上都会供奉着妈祖像,在起航前、航行中、到港后都会焚香祷告妈祖娘娘,祈求一路平安。民间传说郑和下西洋时也举行了拜妈祖仪式。有些地区除了妈祖出生和升天之日举行纪念活动外,甚至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在海边或家中举行祭拜仪式。 作为一个和蔼可亲的女神,妈祖娘娘尤其受到妇女的欢迎,每当妇女们遇到难题或要作重大决定时,则会用半月形木质圣杯,向妈祖祈祷,请求给予暗示。而为了保孩子平安,妈妈们也会到妈祖庙祈求小香袋,并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上妈祖的玉像,希望妈祖能像保佑海上航船一样,保佑孩子平安。如果孩子父母外出了,甚至还可以将孩子托付给妈祖庙的相关人员照看。如此的妈祖娘娘,脱离了国家祭祀的宏大主题,变得亲近平和起来。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将妈祖信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或许是由于妈祖的信众广泛,或许是由于妈祖信俗自国家至民间自成体系。但妈祖娘娘如此深入大众的原因,主要根源于妈祖娘娘身上所寄托的沿海百姓对海上航行平安归来的期待,对人生事业、家庭平安顺利的期待,以及对一个温柔庇佑着民族的母亲形象的期待。


尚武菌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目前统计拥有2亿信众。

对生活在靠海的人而言,妈祖是重要的海神信仰。妈祖林默被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人,出生在莆田湄洲岛。由于航海与贸易的发展,妈祖开始被尊为海神。历经元、明、清等朝代对妈祖的多次褒封。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妈祖终列入道教神祇和国家祭典。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释道的文化底蕴,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据有关记载,妈祖信仰随着闽人南下入驻,最晚至元代,就连较远的海南也已有多座妈祖庙,而后明清两代更是盛行,并延续至今。随着其神职功能的日益增加,封号增加,其阴佑神职已扩大到国家社稷方面。

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妈祖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

岛上移民或渡海而来,或以海为生,与海洋的深深情结,注定了妈祖文化的生根发芽。对于外来的闽粤移民,他们相信是在妈祖的保佑下才安全抵达海南的,本来就有民间信仰的根基;对于靠海维持生计的人们,妈祖就是他们的海上保护神。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祭拜妈祖的原因了。


北京民俗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畔一个小渔村,一户姓林的官宦人家降生了一个女婴,相传女婴出生的当天傍晚,满屋红光,晶莹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因为女婴出生满月间从不哭闹,故取名为默,当地人也称之为林默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八岁便入塾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她矢志不嫁,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防疫消灾。她热心助人,为乡亲排难解纷,行善济世。但是她在一次海上搭救遇险船只时,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年仅28岁。

当地人为了纪念她,为她建祠堂。但当时,其传说仅局限在莆田民间地区,影响力并不大。但是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她在死后的100多年里,一直默默无闻。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以后,她一下就出名了。

妈祖死后沉寂百年 从南宋开始官方敕封不断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林默被封为崇福夫人,这是官方对妈祖最早的褒封。从这以后,经过南宋、元、明和清四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敕封了36次,林默地位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封号最长达64个字,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到了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妈祖的地位与孔子、关羽一样,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员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她成了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

一个普通姑娘怎么就一步步成了亿万人信仰的女神?其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惊人故事?

这与福建的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多山地,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在唐朝以前,这里人烟稀少,社会发展缓慢。唐朝末期,天下大乱,河南光州的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发动起义,南下入闽,这就是著名的“三王开闽”。从“三王治闽”到北宋这段期间,福建地方经济处于渔猎文明向农业文明、商业文明过渡时期。在渔猎采集为主民间,女性还是居于主导地位,林默之所以能以女性身份“封”神,这与当时福建民间地区仍具“母系氏族”社会的特质是分不开,这样的历史背景促成了妈祖从人走上神的第一步。

中国的水神信仰由来已久。因为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认为水神属阴,应属女性,而妈祖恰巧又是女性中的人杰和航海者最敬仰的一位海神。当时由于航海技术的落后,渔民因海难丧生者不计其数,人们希望海上有守护神庇佑安全。而妈祖的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希求。她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因此,当地人们为她兴建庙宇,妈祖信仰也就在这样大的特殊生态环境之下应运而生。

此后,她的一个个神迹接踵而至,并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海事活动离不开水,南宋时期,中国航海业曰益发达,福建的造船业盛极一时,尤其泉州造的海船之大、技术之先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南宋陆地的“丝绸之路”被金朝和蒙古切断,泉州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超过广州,成为当时海洋贸易的中心。福建沿海开始成为航海转运的要地,南宋朝廷非常重视福建的开发和巩固,当然就要通过提高妈祖的影响力,来增强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时的妈祖不仅只是地方的女神了,她与宋代的道教文化相结合,纳入到官方的神仙系谱中,成为护航女神。

宋元两代,泉州港对外交通四通八达,举世瞩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而代表中国海洋文化的妈祖的地位当然随之越来越高。元代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妈祖信仰传播的高峰。

到了明朝,妈祖更是从中国走向了世界。郑和航队在30余年间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航队的船员绝大多数是福州人。郑和航队三次船队遇到海寇掠夺和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一次船队为苏门答刺国生擒;三次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因此他每次在海上遇险时,总会向妈祖祈求庇护;每到一处码头,必先建庙祭拜妈祖,船队到哪里,妈祖文化就传播到哪里。在整个明朝期间,福建成为侨乡,妈祖信仰随着福建人的脚步,传播至日本和南洋。

清代,因为私商贸易和移民热潮,在海外生活定居的闽人越来越多,妈祖不仅是海运保护神,也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支柱,代表着中华文化、华夏观念的教化。

妈祖从一位民女走上“神坛”,见证中华文明的历史沧桑巨变

在这个过程中,妈祖最初不过是一位医术精湛、善观天象、扶弱济贫的普通民女,她从人民中走出来,死后变为神话了的历史人物,一开始只是作为莆田地区的地方神加以奉祀的,影响的范围极为狭小。后来,妈祖信仰由民间信仰到官方助势,尤其是官方的封赐对妈祖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妈祖信仰不仅成为海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正如民俗的传播规律告诉我们的,作为妈祖信仰风俗的发动者,既然被崇拜的对象已经产生,就会坚信不移,同时他们还会在无形中为妈祖增光添彩,增强她的影响力,将自己创造的神灵的事迹远播出去。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妈祖显灵的事迹,引起周围地区的关注,神迹传说是一种口碑,它会不胫而走,四处传播,这不仅增加了民众的信仰信心,而且让更多的信徒参与近来,妈祖信仰便像滚雪球似的传播开来。最终,妈祖从一位普通民女晋升为万众瞩目的海上女神,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海外华人的精神支柱,形成庞大的信仰群,她见证着身后那片土地上的历史沧桑和发展巨变,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图源网络)


中华善德网


妈祖,是在南海地区的信仰,就如同我们信仰菩萨那样,但是妈祖缺又是真实存在的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

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

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

  台湾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湄洲祖庙分灵至台。自1796~1908间,台湾海上贸易兴旺,经济发达,涌现出许许多多规模更大诸如台南大天后宫,近年竹南天后宫又建起露天妈祖祖象。截至目前,台湾共有大型妈祖庙510座。早期的妈祖庙,在例定诞辰日有“遥拜”仪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礼节时,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庙施行。这一俗例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义。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但会驱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称为"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选食品.每逢亲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

南忆先森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

有人说海神应该是龙王才对,妈祖为什么也说是海神?这个差别到底在哪里呢,龙王是管行云布雨,不光海里有龙王,内陆的江河湖泊也有龙王,龙王主管风调雨顺,但是对于渔民的安全和渔民的收成龙王不算专职,可能会有一些相交,然而主要的负责人还是妈祖。

龙王和妈祖也并非毫无关系,妈祖的来历本来就是小龙女转世,观音曾经收留过一个龙王的小女儿,传说观音将小龙女化成一朵优钵花也就是莲花,赐给了当地特别善良的一对林姓夫妇,妻子陈氏梦中见观音菩萨,说你夫妻二人世世积德行善,今天有一个机缘我就送你夫妻一女。说完就把一朵莲花送入陈氏的口中,没有几天这个陈氏就怀孕了。

当然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大概是北宋建隆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陈氏怀孕整整十四个月,生产之日林家宅莲花香气扑鼻。小女孩一出生就深得家人喜爱,林家之前有五个儿子,父母哥哥一家人都把她视为掌上明珠,整天围着看就觉得特别喜欢。小女孩出生一个多月不哭不闹,老林就给自己的女儿取了一个特别应景的名字,叫做林默。

林默在婴儿的时候就睁开眼睛看,平时不说话就双手合十,大人过去的时候抱一抱才把她分开。慢慢长大了学会走路总是围着家里供奉的观音像,有的时候自己玩一玩拜一拜。等长到四五岁的时候跟邻居家的小孩玩,教邻居家的小孩子唱歌谣,他父亲过去一听发现小林默把慈航经变成歌谣教这些村里的小孩一起唱。

林家本来就是富户,林爸爸也在朝中做过一段时间的官,所以照顾女儿的时候也教导林默读书认字。有一天林默就在窗口读书,隐约感觉窗外有人看着自己,抬头一看是一个布衣的道士,就跑去问,请问道长有什么事吗。道长笑声划破长空,哈哈哈,化缘。就赶紧招呼家里父兄接待,道士跟这个林爸爸聊天说,你家这个小女孩很乖巧啊,观音菩萨送的吧。林爸爸一听这是个大修行的师父啊。师父就说,要不你把女儿给我做一个徒弟,我偶尔过来传她一些修行的心法你看怎么样?这就是妈祖林默娘的师父,叫玄通道人,传授的就是玄微真法,而玄微真法的祖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

自此之后林默就开始行医救人,逐渐在当地声名鹊起,有很多人过来求医问药,她也不收钱。期间也有很多其他的奇遇,打水的时候在井里面捞上来两道铜符,之后就有了一些神通。

有一次几个兄长出海,林默在家跟父母吃饭,吃着吃着神识就飞出去了,之后就两眼发直一动也不动。林氏一看就赶紧叫她,怎么叫也叫不醒,一推她神识回到体内,醒来就嚎啕大哭,说你们怎么把我叫醒了呀我无法保全兄长们的性命啊。说完就哇哇大哭,哭着哭着神识又出去了,又在那里像刚才一样呆若木鸡。父母也没太听懂她说什么,反正就是别碰她了呗。

几天之后就有村民过来报信说老林你们家几个儿子的船回来了,老林一听赶紧吩咐丫鬟厨子杀鸡宰羊,老两口叫林默一起到门口去接几个哥哥回来,林默就摇头说我不出去还在那里哭,老两口有些着急也没太管就出门了,看见一群船工和自己几个儿子都哭丧着脸,就问这是怎么了。一看家里的老三没回来,林妈嚎啕大哭说这肯定是出事了。村里的村民都过来安慰,几个兄弟就开始讲这是怎么回事。

兄弟几个出海去做生意本来买卖很顺利,卖了货物收了钱又买了一些货物准备返航,途中遇到大风暴,巨浪滔天,眼看船要被巨浪打翻的时候空中就出现了一个女子的身影,因为当时大雨看的也不时特别清楚,就看到那女子拉住绳索稳住船帆,不一会儿那个女子突然消失了,一个巨浪过来就把老三打到海里去了,没过多久那个女子又回来了还是奋力稳住那个船,一直到风暴结束,那个女子就消失不见了。

林爸就问风暴大概是什么时候,一下就跟自己女儿那天奇怪的举动联系在一起,再一对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就赶紧把林默叫出来询问。一问还真是她救的,自从在井水中得到那两枚铜符之后,自己就有了一些神通可以施法,神识离体在海上救助这些渔民,再加上十几年前林家产女的那个吉兆,林爸想起女儿出生之前林母做的梦,就一一跟村民讲这些事。

村里住着这么一个活的女神仙,方圆百里的村民当然慕名朝拜,出海、医病、求雨、家里有一些妖魔邪祟都来找她。这个过程中还擒到过危害乡里的两个小妖怪一个叫千里眼一个叫顺风耳。

二十八岁的林默在当年的九九重阳节斋戒沐浴更衣就告别了家人跟乡亲,登上湄峰之巅,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作一道彩云升空。

文献记载,据说目击的村民听到非常祥和的无法形容的美妙旋律,这是中国有县志记载的被人目击羽化登仙的唯一一个女性神仙。之后人们把她称为娘妈后来逐渐改成妈祖,世世代代保佑着这片海域的百姓。


本文由【讯飞快读】小程序用户创作、分享,关注我的头条号,收听更多精彩音频文章。


讯飞快读精选


妈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就是所谓的天上圣母。宋建隆元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因其生后没有啼哭,因此取名为林默。生长于大海之滨的林默,洞晓天文气象,熟悉水性。经常救助在海域遇难的渔舟、商船。相传,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帮人们避过台风等自然灾害。  

林默于28岁那年升天。由于生前救人无数,因此人们建造祠庙奉祀,祈求林默庇护渔民的安全。相传,林默成仙后,常率随处千里眼、顺风耳乘云于岛屿之间。过往的船舶若是遇到危难,只要诚心口诵妈祖圣号,妈祖便会应声显化,解救人们于危难之中。因此,人们将妈祖称为海上的保护神。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尊称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妈祖庙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从祖国东北的丹东及至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庙宇众多,香火极盛。随着国际的交往与文化交流,妈祖信仰已波及世界各地,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妈祖的显灵庇佑,使得人们对妈祖的信仰根深蒂固。供奉妈祖成了一种风俗传统。那么,要如何供奉以及祀奉妈祖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呢?让我们来听听风水大师许少锋在这方的经验心得。  如何奉请妈祖神像:  

一、奉请妈祖神像应到湄洲祖庙开光,并举行分灵仪式。选吉日掷茭得圣杯后,便可捧回妈祖分身神像回家。  

二、在家中选一清静之地,掷茭得妈祖圣允后便可在此安放神龛。神龛正中放叠金纸将神像奉于金纸之上,神像座底要略低于香炉。  

三、神像两侧可置花瓶或莲花灯。妈祖前供以圆形铜香炉为佳,配二烛台与长明电子红烛。可供水果三碟于圣母前。  

四、上诉妥当后,三杯清菜、五果、三牲九礼等供于神桌,引祖庙取的香灰添于香烟袅袅的檀香炉之中。三柱清香先朝天拜,之后三柱清香插于妈祖香炉。携家庭全体人员各执香跪于香案前。诵读疏文“感昭圣母妈祖,恩泽四海、护国保民。兹于…奉安金身奉祀于宅…祈……”。香至一半既掷茭,以三圣杯确定圣母分灵已驻。  

此外,风水大师许少锋建议,妈祖神像请到家中后,平日早晚三柱清香,条件许可每日清晨奉茶于妈祖座前。  逢年三月廿三是妈祖生日,祀奉妈祖的信徒在这一天都要进行祭拜。风水大师许少锋提出,祀奉妈祖有讲究。大家可按一下提议来做。  

食品:五牲(鸡要公鸡、阉鸡)、水果数种、各式菜碗六到十二碗、面线(放红纸)、发粿、红龟粿、红汤圆三碗、清茶三杯、酒五杯。  

祭祀:祭祀要选择当日吉时,上完贡品之后,先点灯(蜡烛),献茶、焚香祝祷。香烟要插三柱香,行三拜九叩。  

敬酒:敬第一次酒,请神明降临,掷筊问神明是否降临。敬第二次酒,将所求愿望告神明,并说明如何答谢。当香烧完三分之一时,双手捧着金纸向神明供拜,接着按顺序烧化四色金(大寿金、寿金、刈金、福金、甲马钱)。敬第三次酒、掷筊问神明是否用毕。如用毕撤下供品,酒洒于纸灰上头。  此外,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供品宜全用素食、水果为主。


井底癞蛤蟆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是南唐清源军莆田县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县人,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气象先生


妈祖是上帝所创造的人,死了二千多年,灵魂被上帝降在阴间,出不来。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


拜没用。


用户5082387711103


妈祖,海上女神。沿海地区普遍信仰妈祖,在莆田,仙游当地尊称其为湄洲婆,婆婆等,因其祖藉地莆田市湄洲而得来,信众全球达三亿多,祖庙座落在风景美丽湄洲岛上,世界上供庙多达上千座,是沿海渔民,海上客商的保护神,平安神;台湾宝岛也是信仰妈祖之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信众前往湄洲祖庙进香祭拜,而且抬着家乡庙宇的妈祖神像同往进香;东南亚各国信众也多。特别在莆田,仙游,当地人民家家户户都信仰妈祖,神庙大多供其神像,每年都有出庙巡游,让信众祭拜求平安,赐福求财。妈祖,作为神化人物,救苦救难于海上,这对于那些长年往来于海上的渔民,客商等,无疑是护身符,平安神,对妈祖的崇拜,胜过佛祖观音菩萨。妈祖信仰文化已经申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成为联结世界人民友谊重要信仰文化,让妈祖之光普照天下,世界人民团结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