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龍泉窯最後輸給了景德鎮?

唯美短句精選


1、景德鎮得天獨厚的資源,可謂天時。高嶺土麻倉土國內最優良的瓷土出自浮樑縣。珠明料等鈷料產區都在浮樑縣附近。景德鎮有燒龍窯最好的松木資源。而龍泉窯在胎土釉料都比不上景德鎮,木材資源也漸漸枯竭。我認為這一點最為重要。

2、元代在景德鎮設立浮樑瓷局,明清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可謂人和。景德鎮御窯廠的建立,真正確立了景德鎮瓷都的地位。這一點也十分重要。

3、景德鎮古代漕運很方便,可謂地利。當然龍泉漕運也比較方便。


博物館君


龍泉窯。景德鎮的窯。他們各自制造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龍泉窯純色,而且釉色比較肥厚。景德鎮的東西品種比較多。但景德鎮的瓷器就做不出龍泉的那種效果。各個產區。都有各自的特點。


龍泉窯始於三國,曾經是最大的青瓷產地,以至於所有青瓷窯口,都被劃為“龍泉窯系”。

歷史上龍泉窯未被選入官窯,質量不及汝官越諸窯。龍泉窯的優勢是產量大,是高端民用瓷。青花瓷流行以前,中國出口歐洲的瓷器大部分是龍泉青瓷,叫celadon。

明中期,龍泉窯開始衰落,淪為生產低端日用瓷的地方性窯口。原因是當時的景德鎮開始仿造龍泉青瓷,產品價廉物美。

周恩來在五十年代說過要復興龍泉青瓷,然後當地開始建瓷廠,生產高端瓷,很快就恢復了,而且質量遠遠超過了古代龍泉瓷。九十年代國營廠倒閉以後,出現了幾十傢俬營瓷廠。

現在的景德鎮有一種集大成者意思,彷彿天下陶瓷盡入其彀中。而龍泉偏安一隅,低調保守。世上瓷器好多種,他們只做青瓷,有點作繭自縛的味道。

我只去過三次龍泉,瞭解不深,說說大概印象:現在龍泉瓷有白胎、鐵胎兩種。白胎就是高嶺土,鐵胎是高嶺土摻進類似紫砂一類的高鐵泥,燒出來是深褐色的。

裝飾手法主要是刻花、印花、貼花、跳刀、絞胎,沒有彩繪。

多次施釉,潤澤肥厚。釉主要有月白、粉青、梅子青、豆青,分開片和不開片兩種。還有仿汝、哥、官釉。

瓷器的成型和裝飾方面,龍泉不如景德鎮。青釉的質量,龍泉完爆景德鎮。

龍泉梅子青,什麼叫汁水肥潤?這就叫汁水肥潤!
景德鎮青釉

股市老炮


龍泉窯在宋代的中晚期,乃至元代早期,陶瓷製品達到了頂峰,著名的龍泉窯梅子青釉、和粉青釉瓷器就創燒於此時期



雖然龍泉窯製品器型規整古樸、釉色凝厚華美,但基於複雜的傳統制作工藝,包括胎土選用、過濾、陳腐、配比、拉坯、旋削、利坯、制釉等,再加之燒製成品率較低、燒製成本較高、大部分製品多顯厚重等原因,被後來的景德鎮窯取而代之,也是可以理解的!


A海納百川D


龍泉窯沒有輸也談不上輸贏,這有點像歷史更迭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各文化期陶器發展至原始商周的越窯青瓷直至南宋,越窯的歷史存在目前來看遠超景德鎮,也不能說越窯的光輝就一定蓋過了景德鎮,況且景徳鎮早期的影青和龍泉窯影響力還是相當的,但高嶺土的細密度為景窯最終被明清皇家所接受並且工藝品種得到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材質基礎是其根本,在此基礎上,明清皇家的關注以及青花、五彩、粉彩的熱情表達與西方審美的吻合間接影響到海內外包括歐洲皇室在內的日用觀賞陳設器,這是景窯區別於歷史上其它名窯之處,缺一而不能為之





王門小卒


輸贏怎麼判定?我覺得龍泉窯的限制在於工藝....也是貴的理由..


細說瓷語


這個事有書總結過 一個是燒造品種單一 一個是技術落後 一個是失去了宮廷的支持,也可以說是主流審美的變化。


匯聚說收藏


景德鎮是千年瓷都,得天獨厚的泥土,而且古代也是專供皇宮用瓷


今學古玩


審美觀言改變與新材料出現.如釉裡紅.藍釉等出現等....


天樂6444


戰爭的地理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