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些滋养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一):清河

清河是一条历史上有名的大河,是海河水系中的主要河流,是清河县命名之源。战国以后,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与清河有关,因此屡见于历史文献记载。关于清河在今清河县境一带的流经位置,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在《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进行了充分论证,清河县文史专家赵杰在《古清河今安在》一文中也进行了明确阐述。诸多专家一致认为,古清河善决善徙,曾经有过改道,但大致流经基本稳定,今清凉江就是古清河遗址。

话说那些滋养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一):清河

这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古河流,又名清水河,其历史演变非常复杂,对海河水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南端起自河南省内黄县,自西南向东北流经,逶迤千里,在今清河县境西部穿越过境,在今天津市附近注入渤海。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原来流入黄河的多支水系改归汇入清河,致使清河流量大增,与黄河几乎等宽,一时成为横亘在当时齐国、晋国间的一条巨川。约公元前105年,黄河改道侵占清河,在今河北省馆陶县向北分出一条名叫屯氏河的岔河,屯氏河又分出屯氏别河和张甲河。三条岔河有的和清河交叉,有的则侵占部分清河河道,将馆陶以下的清河,屡次合流、截断或分割。

话说那些滋养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一):清河

公元11年,黄河改道而去,清河恢复旧貌。约公元140年,源于山西境内的多处山泉水经菀水、白沟注入清河,清河向上游河道进一步延长。公元206年,曹操经略河北,将清河上游施以延长、拓宽、注水等人工工程,并改称白沟。公元608年农历正月,隋炀帝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入白沟,南通黄河,北抵今天津,又溯流而上抵今北京市。永济渠工程基本占用了原清河河道,只是在今清河县附近等较短地段使用了其他河道,这一时期清河的剩余河段仅余今河北省馆陶县以北约200公里,其与永济渠并行流向东北。公元1048年,黄河分为北流和东流两支,其中北流的部分地段侵占永济渠,部分地段侵占清河。公元1128年冬,黄河改道入淮,清河、永济渠恢复贯通。公元1289年,元政府开凿京杭大运河,永济渠由今清河县西改至今清河县东,隋唐大运河在清河境内逐渐湮没消失,其上游来水经赵王河,在今威县牛寨村附近汇入清河。此后,今威县牛寨以上原清河河段改称老沙河,以下河段改称清凉江,并一直至今未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