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975年吞并锡金,当时的大国美国和苏联为何视而不见?


在2003年以前,中国的邻国原本有15个国家,自从2003年10月8日起,我国的邻国变成了14个,因为,原来的锡金王国已经从中国的版图上变成了印度锡金邦。

1949年6月初,印度政府派兵进驻锡金;1950年,锡金的军事、经济、外交皆由印度保护;1974年9月,印度宪法再次修订,规定锡金成为印度邦;1975年4月,锡金彻底被印度吞并,成为了印度锡金邦。这一时期,中国一直没有承认印度吞并的合法性,但是,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却对印度吞并锡金这件事视而不见,这到底是为何呢?

美苏冷战

首先,印度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于印度的援助,让印度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冷战红利”。美国对印度施以援手,完全是为了遏制苏联,防止社会主义影响扩展,所以,这个时候的美国,不可能去插手印度内部问题,它所要做的是将印度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将印度变成自己对立阵营的敌人。

至于苏联采取的也是这种战略手段,1971年至1981年,苏联为了扩张自己的阵营,与印度、越南等12个国家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正是因为这份条约的签订,印度竟然借助苏联势力,军事入侵巴基斯坦、锡金等国,自然,为了拉拢印度,苏联对于印度的吞并行为视而不见。

锡金国

其次,当时的印度有一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印度独立以后,奉行中立主义外交,随后发展成不结盟政策。这种外交政策让印度在美苏大国争夺战中保持平衡,并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地位。

在印度不结盟政策提出的初期,美苏两国对于这个第三世界国家相当蔑视,然而,随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进入白热化,印度所奉行的这种外交政策,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一些弱小国家也纷纷效仿,这时美苏两国都想将印度争取入自己阵营之中。

锡金邦

随后,两个国家先后对印度进行了经济、军事援助,在这个阶段中,印度重工业飞速发展,甚至让印度成为了世界格局中的“第三种势力”首脑。这样一来,印度既没有卷入冷战之中,同时又以左右逢源的态度获得各方面的援助,迅速增长实力的印度,已经成为了次大陆霸主。

随后,和实力一起膨胀的,还有印度的野心,印度政府所推行的“大印度联邦”计划,让印度在处理邻国关系时,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手段,比如印巴战争等,这些都将印度推上了南亚地区霸权地位。由于美苏冷战处于白热化时期,双方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任何一个盟友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面对印度这样的一个地区霸权国家,他们也必须做出必要的让步,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视而不见。

锡金城市景观

最后,锡金是否被印度吞并,对于美苏而言并不重要,甚至对于整个国际社会而言都没有太大影响。早在1974年,锡金民族党积极谋求国际社会干涉,甚至以谋求中国干涉。然而,当时的中国自顾不暇,对于印度的行为只能够发表一些强硬的谴责声明,无法为锡金提供政治、军事援助。国际社会对于这个弹丸小国,早已经默认它属于印度邦的一部分,美苏视而不见也就在情理之中。


鸢飞九天2018


1975年,正值冷战时期,美苏作为超级大国,在印度吞并锡金一事采取默许态度,主要原因有:


一、锡金是通过全民公投方式加入印度,虽然这次公投是被印度胁迫进行的,但从表面上看属于民主方式,美苏强加干预在道义上难以站住。

自1947年,锡金与印度各自独立后,印度就就处心积虑要把锡金纳入自己的版图。1950年,印度将锡金变为自己的保护国,控制了锡金国防、外交和经济大权。1973年4月,印度强行对锡金实行军事接管。两个月后,被印度操控的锡金国大党在议会强行通过宪法修正案,使锡金成为印度的“联系邦”。1975年4月,由印度操控的锡金议会宣布废黜国王顿珠南嘉,几天后通过“公投”宣布并入印度。

二、冷战时期,美、苏虽在全球各地展开激烈对抗,但唯独都对印度这个国家偏爱有加。

1962年爆发中印边境战争,美、苏意识到印度可以在西南方向牵制中国,都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军援。两大阵营同时支持一个国家在冷战时期是极为罕见的。进入1970年代,中美关系尚未完全解冻,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两国都还积极鼓动印度在中印边境挑事找茬,因此对于印度的霸权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锡金对于美苏来说缺乏战略利用价值,两国不值得为撮尔小国与南亚强度印度恶化关系。

锡金与中国西藏、不丹、尼泊尔、印度接壤,其地缘价值对于中、印来说极为重要。我们知道,如果我国能够控制锡金,就可以轻而易举占领西里古里走廊,从而切断印度与其东北部地区联系,那么被印度长期非法占领的藏南地区就可以收回。但是,对于美、苏来说,锡金没有任何占领价值。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美、苏肯定更倾向于锡金被印度占领。


大江东去斯基


因为锡金对于美苏而言都没啥价值,美苏也不愿意为了这们一个弹丸之地去得罪印度

今天的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其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山脉南麓,面积7096平方公里,比上海大一点,今天的人口有60万。在1975年之前,锡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历史上曾被称之“哲孟雄”。(锡金地理位置)

1642年,也就是在清兵入关的前夕,来自西藏的贵族蓬楚格·纳姆伽尔建立了锡金,因此锡金与西藏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后随着清军对西藏的控制,锡金也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1700年位于尼泊尔的廓尔喀王朝入侵锡金,锡金国王逃往西藏躲避,中国西藏,在接到西藏地方政府的求援之后,清政府两度出兵,将廓尔喀人驱逐出西藏和锡金,史称“平定廓尔喀之战”,这一战也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役。

原本锡金准备在清军的帮助下收复失地,但因为不丹趁机从背后偷袭,使得锡金虽然复国,还是丢掉了大片土地。

到19世纪初,拿下孟加拉地区的英国殖民者开始入侵锡金。1835年英军强占了锡金南部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1861年,在英军的武力逼迫下,锡金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88年,英国向锡金派驻行政专员,操控锡金内政外交。

1890年2月27日,清廷与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至此清朝承认了英国对锡金的控制。

不过英国并没有正式吞并锡金,锡金依旧保持名义上的独立,但是在英国控制时期,大量尼泊尔人进入锡金,成为当地的多数民族,彻底改变了锡金的人口结构,这为日后印度吞并锡金埋下了伏笔。

一战后,在美国总统纳尔逊的倡议下,英国政府也表示支持民族自决,英国当局把锡金政权交还给了塔希·纳姆伽尔国王。塔希国王掌权后,开始了国家近代化改革。

1947年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独立之后的印度就立即谋求在南亚地区的霸权,而南亚最为弱小的锡金则成为印度的盘中之餐。

早在1947年,印度就强迫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新德里将代替伦敦继续向锡金派驻行政专员。由于在英国统治时期,大量信奉印度教的尼泊尔人涌入锡金,这些人都比较亲印度,于是印度就在锡金国内扶植亲印势力。而在印度的教唆下,亲印的锡金国家大会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政治改革,意图推翻锡金国王的统治。

1949年6月,印度直接派兵进驻锡金,强行任命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次年,拉尔代表锡金与印度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的内政外交国防全面被印度控制。

面对印度的虎视眈眈,锡金国内的锡金族和雷布查族爆发了数次反印游行示威,但由于人口较少,锡金族和雷布查族被印度成功压制。

1973年印度军队完全控制锡金全国,并进一步与锡金亲印政府签署《锡金协定》,按照这个协定条款,锡金已经在实质上并入印度。两年之后,印度索性废除了锡金国王,并在当地搞了一个“全民公投”,正式将锡金变成了印度的一个邦,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流亡海外,到1982年病逝于美国。(锡金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

锡金作为一个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被印度一步步的吞并,在此期间美苏竟然没有做出一丝反应,而在事后美苏也很快承认了印度吞并锡金的现实,实在是有悖于两国整天宣传的正义之道。

其实印度早在独立之初就备受美苏两国的拉拢,当年印度能够顺利独立,美国是功不可没的。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削弱英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一直公开支持印度独立,并在印度独立后迅速与之建交。

而印度虽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在独立初期却是走的社会主义路线,因此也颇受苏联欢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政府就曾大规模援助印度工业化,今天印度的工业基础都是当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的。(赫鲁晓夫和尼赫鲁)

印度之所以受到美苏两国的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这里远离欧洲和北美,对美国和苏联都构不成威胁。并且印度还与某东亚大国接壤,是美苏维持亚太平衡的重要棋子,因此备受美苏的笼络,而对于印度的扩张行为,美苏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愿意为了锡金一个弹丸之地去得罪印度。


千佛山车神


1975年4月23日锡金王国被整体并入印度,王室流亡,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影响。二战以后,世界整体进入了冷战时期,其实局部动荡不少,不过恶狠狠的吞并一个主权国家,美国和苏联都不敢这么做,然而印度却这么做了,还成了,当时的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出人意料的没有做出过多的干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世界形势有关。众所周知,二战以后世界陷入了两极争霸的格局。印度是苏联的好伙伴,两国关系十分亲密码,因此,印度吞并锡金其实苏联也是支持的。

其二,美国方面,一九七几年的世界格局上,印度和美国都有共同的战略需求那就是:遏制中国。因此对于印度吞并锡金,美国当年是摸默许的,因为这有利于美国对付中国的战略。

正是这两个因素导致印度吞并锡金反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从今天来看,印度吞并锡金还是比较有战略眼光。锡金王国虽然土地面积小,人口也比较少,资源什么都没有,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却是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战略要地。

打开今天的印度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锡金正好扼守印度国土中最为薄弱的西里古里走廊。西里古里走廊印度的重要战略通道,它连接了印度东北各邦和印度的主体大陆,而印度的东北部一直是印度的心病,因为其中不稳定因素很多,锡金王国往西二十公里就可以封锁西里古里走廊。因此,一旦战争发生,敌国遏制住了锡金,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印度的东北各邦与印度大陆分离。


是阿维啊


有一个国家曾经在亡国之际,疯狂的向中国发出149封邮件,但是没有收到任何的音讯,邮件的内容是要求并入中国。这一个国家就是锡金。

▲锡金皇后

锡金到底是怎么被吞并的?

锡金是一个处在印度边缘的一个小国家,面积不大也就只有0.7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加起来也只不过是60多万。与我们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还是我们的附属国家。

公元1700年的时候,锡金差点被人攻破至首都,当时还是求得乾隆出兵,才挽回了最后的败局。其实也是因为该次战争牵扯到了西藏,他也被列入了乾隆10全武功当中的最后一件事情。

而提到了锡金就不得不提到英国,当年英国在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印度又是最大的殖民地之一。虽然锡金对于英国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但是蚊子腿再小都是肉。

他和印度一起被英国殖民,终于开始了磨难的一生。当时的英国政府为了彻底的弱化该地区,曾经大力鼓励尼泊尔人民移居此地。也正是这一政策,为后来锡金被印度吞并埋下了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就开始收缩自己在全世界的势力范围。同样位于锡金的英国势力,也渐渐的从本国撤走。但是他们前脚刚走,锡金又再次迎来了被印度的殖民。

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面,锡金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到印度的钳制。就连二战爆发的时候,印度干什么事情都会时不时到拉上锡金(当然是没有名分的出苦力)并且还在1947年,印度政府迫使锡金政府你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

条约当中所维持的现状,就是印度对于锡金的背后控制。同时为了进一步可以控制他们的政府,印度开始在锡金扶持亲印势力。并且在二战结束没多少年,又派遣了大量的印度军驻扎在锡金,美名其曰保护他们的安全。

从此之后锡金的国王就是一个空架子,从里到外包括了外交、国防、经济等都是印度说了算。更为严重的是在1975年,原来锡金的老国王被软禁。在绕过王室成员的情况下,印度主持召开了议会,废掉了原来的锡金国王。


同时在同一年时间里面举行了全民公投,因为锡金的人口结构早就被改变,很多人都已经不是原住民,对于他们来说跟谁都一样。结果以大多数票同意了锡金并入到印度的提案。从此之后,锡金也就成为了过去式。

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发声呢?

在票选结果出来之前,锡金皇室成员曾经做过最后的挣扎。他们接连往中国政府发出149封信件,希望我们可以收留他们。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当时的时间点,正是1975年,我们内部正在发生文化大革命,正所谓是自己的屁股还没擦干,哪有心情去管他们?而且我们就算出兵,中间还隔着一个大山脉,以后怎么管理?

所以是在考虑到诸多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复。那么一直喜欢插手国际事务的美国为什么没有发声?一直在四处找盟友的苏联为什么没有出面?
▲皇室照片

我们先不管这两个国家,当时的联合国到底在干吗?出现国家吞并的事情,最起码出来打一个圆场。其实不是联合国不作为,而是因为锡金并不是联合国的成员。

也很好理解,因为锡金一直没有拿到自己的国家主权。从清朝时期一直被周边国家欺负,到后来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随后又被印度欺压。几百年时间里面,从来没有自己发过声。

当年组建联合国的时候,他也就没能有机会插手。其实从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印度已经有了吞并他的想法。或者说早就把他当成了囊中之物,不可能让其他人再去觊觎。

而美国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的两极,能够发声的除了中国,也就只有他们了。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消息,有关于锡金到底有没有往这两个国家求助过。但是根据当时的国际情况来看,就算是有求助,这两个国家都不打算出援手。


▲当时的太子在参加典礼

正值世界两极争霸的关键时刻,而印度又作为一个“大国”,双方都想对他进行争取。所以无论说怎么着,两个国家都不会为了这小小的一块领土,去让印度不开心,然后把他推向对方的阵营。

其实也是因为这块领土根本不重要,这么多年里面一直都被印度管辖着,早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印度联邦之一。有关于印度吞并锡金的事情,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而1975年的事件,只是相当于已经办过喜酒的夫妇去民政局领证。

再说这件事情是人家国家内部“公投”出来的结果,外部人员没有权力插手。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联合国大会,正是因为非洲兄弟的帮助,我们才重新获得了我们的席位。所以说出门在外,朋友非常重要。

至于他们吸金的王室成员,如今还流浪在美国,一直希望有这一天可以收复锡金,现在看来是基本上不可能了。


史之策


锡金原为锡金王国(今为印度共和国锡金邦)。1975年,锡金被印度共和国吞并为一个邦,中国政府于2005年正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的一个自治邦的既成事实。




历史上的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西藏的领地。锡金现被印度侵占。中国古籍中,古代锡金名为哲孟雄(Dremojong)。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之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军强占锡金。1890年,锡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世纪,英国殖民者鼓励大批尼泊尔人移居锡金南部,被称为锡金-尼泊尔人。他们砍伐森林,开垦稻田。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塔希·纳姆伽尔国王。塔希国王实行许多经济和社会改革,废除各种无偿劳役,彻底检查税收制度,废除地主的行政和司法职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英帝国主义退出南亚地区后,锡金未能获得独立。1947年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1949年 6月,印度政府派兵进驻锡金。1950年12月 5日,印度与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职权,并派政治专员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 1968年8月,甘托克发生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锡金的第12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伽尔(1963~1982在位)提出锡金要锡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的印锡条约。1973年4月,印度军队开进甘托克,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同年5月8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锡金协定》,规定印度政府不仅对锡金的国防和外交“负完全责任”,而且对锡金的内政和经济“负责”。该协定削弱国王权力,使锡金的内政外交完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4月,锡金举行“大选”,亲印的锡金国民大会党控制了议会32席中的31席。5月11日议会开幕,通过决议,“要求”印度派顾问来为锡金制订宪法。同年9月4日和 7日,印度议会两院先后通过“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席位。 1975年4月9日,印度军队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国王被软禁。4月10日,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4月14日,锡金又为此举行“公民投票”。印度议会也通过决议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二战后,英国人结束了在锡金的殖民统治,但锡金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国家长期被印度所操控,既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也没有加入过联合国。因此当印度吞并锡金的时候,国际社会不好干涉。


(1975年,印度人软禁锡金国王,并强迫他签署锡金王国并入印度的协议)

印度吞并锡金是采取渐进式的蚕食政策。在吞并锡金前,印度逐渐接管了锡金的国家权力,锡金是印度的保护国,锡金的大小事务都由印度说了算。


锡金地处喜马拉雅山山麓,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在国际社会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可以称得上被遗忘的国度,除了邻国没有任何人对它有兴趣。因此在邻国没有采取行动后,印度心安理得的吞并了锡金。

印度是南亚大国,国力强盛,并非可以轻易对付的小角色。当时印度已经倒向苏联,有苏联为其撑腰,同时印度又和西方社会交好,在第三世界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国际社会选择了集体沉默,谁也不愿意因为一个小小的锡金得罪印度,造成了印度吞并锡金的阴谋轻而易举地得逞。虽然锡金国王流亡美国,但美国置若罔闻,锡金的复国梦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世界历史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鹰扬纵横


1975年印度才吞并锡金吗?如果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印度在建国之后的两三年内,基本就“吞并”了锡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来说就是锡金的军事不能自主,外交不能自主,国王受到印度政府的“册封”。

也就是说锡金在当时,几乎只能算是印度的殖民地,毫无主权可言,就连外交权利都受制于人。

而苏联和美国,以及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没有承认过这个小国,甚至都变相的承认了印度在南亚的霸权。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之下,华约和北约,都在世界各地搞对抗,都在抢夺对方的战略空间。

此时的西欧国家,正在美国的帮助下,大力发展其本国工业和经济。面对苏联所带来的威胁,这些国家大多选择了忍气吞声。

冷战在六十年代,西欧国家几乎从来没有想过同苏联对抗,只有一个英国叫的最欢,没办法人家隔海相望。

而美国在意识形态等问题上,自然也是选择了同苏联对抗,这个时候的世界,主要重心在西欧,也就是东德和西德。

也就是说此时的亚太地区、南亚地区,都不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中东地区的话此时也没有这么复杂,至少中东国家的解放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

印度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控制了整个锡金。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注定了印度对于锡金的控制,注定不被西欧国家和苏联所重视。

而1962年印度挨打之后,正式吞并锡金的计划被滞后。但是印度没有放弃对锡金的控制,反而是变本加厉。

例如防止锡金同他国联系,并且增加了在锡金的兵力,还顺便控制了锡金的王室。

当中东局势突变,冷战重心转移的时候,印度意识到了南亚的战略地位上升,于是乎印度开始了左右逢源。

由于石油资源造成的矛盾,中东地区和印度洋,成为了当时北约和华约的斗争前线,可以说是中东风云,导致了印度获得天赐良机。

苏联和美国都不断拉拢印度,频频献媚。意识到这是绝佳机会,印度立刻开始了积极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朝秦暮楚”之路。

这种左右逢源之下,印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这一期间,印度开始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到了1975年,印度在南亚已经是霸主地位,自信的说整个印度洋都是印度的利益所在,也正是在此期间,印度频频亮剑,每次亮剑,无一不是见血方归。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文章可以带给大家生活一丝惬意!


小司马迁论史


我是六菠萝,我谈一下看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重标准”,当然也跟当时两个国家的局势有关。

美国为何视而不见

  1.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美国首要的敌人是苏联,其次是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当时尽管尼克松实现了访华,但国内的主流还是敌视中国。而印度是美国的盟友,经历了62年中印边界战争和71年印度肢解东巴基斯坦,美国认为印度至关重要,极力拉拢印度,所以印度做的好的他表扬,做的不好的他拐着弯表扬。

  2. 深陷越战 。自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扩大越战,美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且损失巨大。所以美国为了尽快从越南撤军,也顾不上周边什么事情了。锡金本来就是小国,美国也没有多大的利益,所以美国装作没看见。

苏联为何视而不见

苏联的原因就简单多了,当时中苏关系仍是剑拔弩张,勃列日涅夫甚至表示:跟赫鲁晓夫相比,中苏关系甚至没有细微的变化。苏联当时国力正处于上升期,对中国实现了全方位压制,而印度也是中国的潜在敌人,所以苏联巴不得印度跟中国撕破脸。

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在印度吞并锡金时,都因为各自的原因和小算盘,均采取了默认措施。


六菠萝说经纬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锡金这个地方。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现为印度的邦,面积7096平方公里,海拔超过1500米,人口约60.77万人,居民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锡金曾经是一个王国,1975年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举行全民投票,废除锡金王国,加入印度,第12代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锡金与中国西藏、不丹和尼泊尔接壤。南部为肥沃的谷地,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锡金75%为尼泊尔族,其余为锡金族和雷布查族等,信奉喇嘛教和印度教。1890年锡金沦为英国的被保护国。1950年又成为印度的被保护国,1973年4月,印度开进锡金,接管了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翌年7月又使锡金议会通过《政府法》,规定锡金政府可参加印度的政治机构。9月印度议会又通过宪法,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动军队解散锡金的王宫卫队,软禁国王并使锡金议会通过决议,废黜国王,4月23日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把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邦”。

而为何各大国都对印度吞并锡金视而不见呢?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1.在清末英国以武力抢占锡金后,英国便将锡金归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管理之下。1950年,在英国人放弃对锡金的殖民控制之后,考虑到锡金位于印度本土与东北邦的战略地峡地带,印度人立刻填补了英国的权利真空,完成了对锡金的掌控,因此,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印度一直掌握着对锡金的实际控制权,锡金基本没有参与国际事务能力,因此印度完成最后的吞并,并未在国际社会激起太大的波澜;

2.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期,而美国又刚刚结束长达二十年的越南战争,处于休养生息阶段,而苏联则在准备入侵阿富汗,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全球霸权的需要,很想借助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影响,因此都比较注重和印度的关系。因此,印度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左右逢源。此外,由于锡金在国际上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力,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无任何战略意义,因此为了一个弹丸小国得罪印度,显然是不合算的。而中国当时正处于文革期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根本无暇顾及遥远的锡金。


多维观视界


不管现在咱们的网民怎么嘲笑印度,但人家在短短几十年从一个四分五裂的殖民地基础上硬生生建立起一个世界准一流国家,手段还是很高明的。

先说内因,印度一直控制锡金,而在吞并过程中用了比较高明的手段。

锡金本是中国的藩属国。1861年英国入侵,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1887年,英国更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从此锡金被英国管辖。1890年英国用武力迫使清政府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这时候,印度国大党翻身寻求继承英国在亚洲的权利地位,包括对锡金的“保护”。于是,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受印度扶持的锡金国家大会党开始频发活动。

1949年,印度军队入侵锡金,把持了政府,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专员担任锡金首相,全面控制锡金,包括国防和外交。

1973年4月,印度再次派军队进入锡金,接管锡金政府的一切权力,迫使锡金签订《锡金协定》。锡金至此完全沦为印度的附庸。此后,印度操纵锡金议会修改宪法,并在1975年废黜国王,把锡金变成印度的一个邦。锡金国王流亡美国。

印度吞并锡金后,每年拨巨款补助锡金,使得锡金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由以上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对锡金的一步步控制到最终吞并,虽然始终动用了武力强迫,但明面上的工作却有其合法性:最初的派专员、保护国,是“继承大英帝国传统”;而后面修改宪法、废黜国王,直到吞并,则是用自己的傀儡政党锡金国大党操纵锡金本地议会。换言之,印度对国际社会的宣布,废黜国王,并入印度乃是锡金人民自己的选择,这样印度就可以不必负担恶名了。此外印度为了收买锡金人心,给与补贴,这一点也使得他们能在锡金本地找到支持者。

当然,尽管印度稍微耍了些手腕,立了些名目,但这些花招,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看穿。那么为何美苏两国对此都不闻不问呢?主要原因是印度的特殊地位,使得美苏都要拉拢他,都不敢得罪他。这也是印度能够顺利吞并锡金的外因。

印度从独立开始,就是各大霸权势力争夺的香饽饽。毕竟这国面积近叁佰萬平方公里,土壤肥沃,人口世界第二,又位于印度洋要冲。他倒向美国,苏联就要头疼;他倒向苏联,美国也要头疼。

印度国大党外交方面还是很能耐,不偏向任何一方,对两方都敲打敲打,但同时又不彻底得罪完。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印度积极沟通联络。这么着,印度成为了第三世界的领袖。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演说,首次提到“不结盟运动”,并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1955年,由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缅甸、斯里兰卡五国发起,召开了万隆会议,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宣布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决定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起,召开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到冷战结束已有一百多个成员。

靠着如此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印度更是左右逢源,吃了美国吃苏联。

这一点,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就能看出。巴基斯坦本来是美国的小弟,但美国居然同时宣布对双方禁运武器。而印度则从苏联拿到了大批武器,差点把巴基斯坦打得亡国。要不是某个国家仗义执言,支持巴基斯坦,印度真的就要一统南亚了。在这次战争中,苏联明着支持印度,美国暗中实际上在支持印度,也是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美国也好,苏联也好,在冷战最关键的时候,都不会去得罪印度。对于印度给出的这个借口,他们只能听之任之。

否则,如果你抓住锡金问题,对印度横加指责,印度火了,倒向对方阵营,你受得了么?就算不倒向对方阵营,多和对方眉来眼去几下,你也难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