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成年人的生活熱烈匆忙,忙著工作,忙於家務瑣事,忙於聚會享受,忙著看劇追星,幾乎留不下什麼時間了。

昨天上網看到這樣一段話,感覺狠狠的被敲了一棒槌。“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身特別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更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的確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只不過,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書中的文字可以。只不過,被文字浸養過的人,是不一樣的。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01

讀書,可以拓寬生命與時間的寬度。

雖然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也讓大家可以更方便地走遍世界。但廣袤的宇宙,無限的時空,仍然還有雙腳無法丈量的土地,雙眼無法看到的過去和未來,雙手無法觸碰的人物。

讀書讓我們可以在幻想的宇宙裡看到一點未來的影子,可以在各種歷史書上看到浩蕩的過往,可以在各種小說裡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命運。

一個人單薄的生命因為閱讀擁有了新的重量。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一位先哲說過:“不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輩子;多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讀書的美,也是繽紛人生的美。

02

讀書,讓你獲得內心的充實。

一個內心充實的人,再多的變化,也不害怕,因為心裡有屬於自己的堅定和溫柔。讀書,能讓人在嘈雜的信息潮中,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溫柔安定的內心。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毛姆說過:“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通勤的時候,在地鐵上,在一眾玩手機的人群中,看到捧著書的人,總覺格外可愛。他時而皺著眉頭,時而微笑,被書裡的內容牽動著情緒,在書的城堡裡,精神無比自由。

03

有人說讀書能防老,又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讀書還有這樣的奇效?

其實,說的不是讀書本身可以延緩生理意義上的衰老,而是說,一個人就算年齡在增加,但是整個人沒有僵化,心態上還是很開放,還願意以一個比較嚴肅的態度去閱讀一個一個作品。

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往往是願意改變的,願意接受變化的人。一個擁抱變化的人,往往更加年輕,這也就說所謂的讀書能養老。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關於讀書的帶來的變化,梁文道也曾說過:“所以我們大家請開放自己,讓閱讀、讀書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成另外一種人。我們隨時隨地都還有這種可能:儘管我們未必會變成更好的人,但是改變本身就已是人生的目標。”

04

喜愛美食的人會說,你吃什麼,就是什麼。

而書籍就是一種精神食糧,一個長久不看書的人,內心終將日漸貧瘠。書籍是人類精神財富,是人類共享的知識寶藏。當你閱讀,你與前人同在,當你閱讀,你與智慧共鳴,當你閱讀,你看到未來。

那些你讀過的書,藏在你的為人處世中,變成你的氣質,成為你人生的養分。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著名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中,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也許讀書不會朝夕之間,就讓你的人生翻天覆地。但時間久了,讀書和不讀書人的,擁有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格局,自然也過著不一樣的人生。


05

愛讀書的人,什麼都愛,看的多了自然懂得分辨書的好壞,也會逐漸養成自己的閱讀取向和趣味。

不知道讀什麼,就讀經典吧。

就像卡爾維諾說的:“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

經典作品經久不衰,不同年齡讀會有不同的收穫。

讀書和不讀書人,究竟差距在哪裡?

少年時讀紅樓,只覺得大人的世界怎麼這樣亂糟糟。

青年時讀紅樓,竟然懂了黛玉寄人籬下的無奈與憂慮。中年再讀紅樓,看見大家庭的熱鬧裡藏落寞前的衰朽之氣。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每一次相遇,都會有新的感受和體會。

在紛亂的生活裡,留一點時間讀書吧。

因為,讀書的時候,你是最美的。

-END-

**關注樂閱(ID:lereader)公眾號,領取免費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