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却查出了肾病,是否因长期服用了降糖药?

刺猬七七


不是。

降糖药一吃就是一辈子吗

很多糖友刚得糖尿病的时候,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是觉得糖尿病不疼不痒,不影响生活,没必要喝药;有的是怕药物会上瘾,一用就停不了。

确实有不少糖友,是真的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喝药。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早期、1型糖友“蜜月期”、妊娠糖等部分糖友可以单纯饮食、运动把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耐量异常)多数可以单纯依靠饮食、运动治疗。

新发2型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可以单纯饮食、运动控制。如果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就很高,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先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强化治疗结束后,胰岛功能得到保护,可以有一段时间靠饮食、运动控制。

新发1型糖尿病可能会有“蜜月期”,短期可以单纯饮食、运动控制。蜜月期结束后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很多可以依靠严格饮食、运动控制使血糖达标。

但是,当饮食、运动控制不能达标时,就需要起始降糖药治疗,利大于弊,千万不敢因为“道听途说、讳疾忌医”而不喝药。降糖药之所以会伴随终生,是因为糖友的“胰岛”失职,要把血糖控制的和健康人一样,需要药物这个“发动机”持续带动胰岛工作。随随便便停药,没有了“发动机”,胰岛还是会懈怠不干活,血糖就又高了。

降糖药伤肝伤肾吗

所有降糖药都会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就是都要走肝脏、肾脏这“两条路”。区别只是有的走肝脏多一点,有的走肾脏多一点。但是不是伤肝伤肾,只要肝肾功能正常,就像吃饭需要经过肝脏、肾脏代谢一个道理,不会造成超负荷工作,担心药物伤肝伤肾就和担心饭会伤肝伤肾一样。

肝脏、肾脏就像两条公路,日常可以承载各种大大小小的车,只要车不超重就行。对于肝脏、肾脏,只要药物剂量合理,就是未超重的车。

而当有肝脏肾脏功能问题时,就像挂有“严格限重”的公路,只允许小型车辆通过,就需要找专科医生看化验结果和用药情况,肝功能不好,换掉走肝脏多的药物;肾功能不好,换掉走肾脏多的药物,减轻肝脏肾脏的负担,避免肝脏、肾脏超负荷工作。

尿蛋白能逆转吗?糖尿病肾病能治愈吗?怎么治?

糖尿病肾病早期主要是尿中经常出现蛋白,此时可能没有其他不舒服感觉而被忽略,以后逐渐出现高血压、低蛋白、水肿、肾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症等。有时有腰痛症状,但痛的部位比较高,大约在肋骨下。简言之,指标改变先于身体不适,定期检查很重要。

糖尿病肾病1期、2期一般身体没什么感觉,指标也大多正常,肾小球滤过率可能升高,这个时候及时发现并严格控制血糖,一般可以完全逆转至正常。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敏感度高,容易及时发现异常,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特异性较强。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在30-300之间属于糖尿病肾病3期,算临床糖尿病肾病前期,尿蛋白还是有可能转阴的。主要目标是长期控制好血糖,采取一些降尿蛋白的措施,低优质蛋白饮食,禁食植物蛋白,一些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降低尿蛋白,逆转至正常。

等到身体感觉不适才重视,就有可能到了难逆转的程度。糖尿病肾病4期,就属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大于300,则难以完全逆转,主要是避免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发生。

首先,为减低肌酐和尿素氮,限制蛋白质量,不吃植物蛋白,可吃少许优质动物蛋白。

其次,注意清洁,避免泌尿系感染。

再次,中药治疗。a-酮酸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肾功能。

总之,尽最大努力避免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阶段,劳民伤财。

糖尿病肾病,防重于治,花小钱吃降糖药、测血糖、做检查,长期控制好血糖,避免发展到尿毒症透析等烧钱的地步最重要。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对糖尿病


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的降糖药都存在肝肾毒副性,像二型糖尿病人常用的二甲双胍就没有。糖尿病人查出了肾病,大多是由于长期的血糖失控造成的。那为什么血糖控制得挺好,还是患上了肾病呢?也许是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很差,已经使肾脏发生病变,即便后期采取治疗后血糖渐渐好转,也无法避免肾病的发生。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血压失控造成的。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明显损伤,很多糖尿病人只盯着血糖看,认为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高血糖很容易与高血压同时存在,并互相加重。很多年纪轻轻就查出肾病的人,其血压也是高得吓人。一般建议,糖尿病人把空腹控制在7以内,餐后控制在10以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才能够比较有效的预防肾病。

得了肾病也不要紧张,注意下面这几点即可:

1.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蛋白质以瘦肉、鸡肉、鱼虾、鸡蛋等动物性食物为主,避免过多摄入大豆这样的植物蛋白。

2.严格限制食盐摄入,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以下为宜,尤其是在出现水肿的时候,需要严格限制食盐量。

3.适当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菇、樱桃、香蕉、土豆等,以免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对肾脏细胞造成刺激。

5.用药谨遵医嘱,不滥用药物。


糖人健康网


如果是长期服用磺脲类,双胍类等通过肾脏代谢的降糖药物,不排除有对肾脏损害的影响。

其中,双胍类降糖药更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

双胍类通过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易引发乳酸堆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并加重酮性酸中毒,从而对肾脏造成严重损伤。

双胍类降糖药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化止等)、丁二胍等。

在双胍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多条与肾脏有关的注意事项:

  • 口服本品期间,定期检查肾功能,可以减少乳酸酸中毒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该定期检查肾功能。接受外科手术和碘剂X线摄影检查前患者暂停止口服本品。

  • 应激状态服用口服降糖药患者易发生血糖暂时控制不良,此时必须暂停用本品,改用胰岛素。待应激状态缓解后恢复使用。

  • 即往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实验室化验异常或临床异常(特别是乏力或难于言表的不适),应当迅速寻找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的证据,测定包括血清电解质、酮体、血糖、血酸碱度,乳酸盐、丙酮酸盐和二甲双胍水平,存在任何类型的酸中毒都应立即停用,开始其他恰当的治疗方法。

  • 单独接受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的患者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低血糖,但当进食过少,或大运动量后没有补充足够的热量,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例如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饮酒等情况下会出现低血糖,须注意。

  • 须向患者解释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症状和容易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情况。当出现不能解释的过度呼气,肌痛、乏力、嗜睡或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为什么这几条与肾脏相关,因为低血糖、应激状态时、会导致乳酸、丙酮酸和尿酸的大量生成,严重时会引发乳酸性酸中毒和酮症酸中毒。

双胍类降糖药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并加重酮症酸中毒。如果与低血糖、应激状态与药物共同作用,极易诱发酸中毒情况。而我们的肾脏最害怕的,就是由乳酸性酸中毒和酮性酸中毒造成的肾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肾衰竭!

除了药物问题,还有一个血糖控制问题

题主说血糖控制很好,我猜,题主想表达的是血糖基本控制在接近标准以内吧。那么,接近标准以内会不会发生低血糖呢?会不会触发应激反应呢?

答案是:会的!往往血糖的药物干预越严格,饮食控制越严格,反而越容易发生!

何为低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和一般人的低血糖标准不同呢?搞清楚这个问题才算你初步了解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代谢障碍性疾病,必须理解的是,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需求高于普通人。而且,糖尿病患者需要面临应激反应的情况比比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打消血糖调控一步到位的想法,会欲速不达。

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应激反应!

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大部分糖尿病就是由应激引发,被错判为二型。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经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强的升糖激素),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肝糖释放出血糖,蛋白质脂肪通过糖异生转化出血糖。脂肪的燃烧将释放大量的丙酮酸,而使身体酸化,而蛋白质在缺乏糖的状况下燃烧,也会导致身体出现大量的尿酸。另外,这些生化反应将消耗肌体内的氧气,而使得肌体缺氧,糖在缺氧状态下的燃烧又会引起乳酸的大量形成,而乳酸的形成,将危害到心、脑、肝、肾,形成致命危害。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又都会触发应激反应,也会使下一次低血糖更容易出现,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有些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

关于预防低血糖与消除应激

如果,日常为了改善餐后血糖 ,又服用了“拜糖平”(糖吸收抑制剂),易导致肝糖储备不足,缺乏了肝糖的调节作用,饮食不及时、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发生严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极易触发酸中毒,只需要一次,就可能导致肾脏严重伤害。

医生建议饮食控制、建议药物控制、建议运动降糖,然后提醒在口袋里装两颗糖来避免低血糖的做法,并不科学,当你感觉到低血糖,伤害往往已经发生。严重时,甚至没有机会掏出口袋里的糖!

必须从饮食和调理方法上规避低血糖,让低血糖不要发生。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的多!

然后注意避免触发应激因素,通过春山步疗、腹式呼吸、听音乐、放松训练等帮助消除应激反应。

关于糖尿病精细调理,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内容可查看我的问答。Vista从事慢病康复11年,多种慢病的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里面。在悟空的458个回答。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关注转发!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vista营养师


糖尿病肾病通常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高或是有遗传易感的患者,其经典表现为存在蛋白尿,经常会有患者表现为尿里含有微量白蛋白。可见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所以提者认为不应该得肾病,是不是长期吃的降糖药物影响了肾脏的功能,导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血糖控制并不是唯一的肾病的原因。理由如下:

一、血糖控制的好,不一定代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好

您的血糖监测是一日几次,是单纯每一餐的血糖还是空腹的血糖控制的好呢,这些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呢,但是不代表糖尿病血红蛋白的水平是合理,它是代表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血糖控制的好了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建议监测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其控制在6.5或是6以下。

二、除了高血糖,其他因素也会造成肾小球损伤,如高血压,对于存在 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进行降压治疗可使肾病进展减慢,主要包括ACEI类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ARB类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这些降压药物可以减少蛋白尿。所以说严格控制血压以及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对预防糖尿病肾病进展以及其他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有研究证实,ARB类即沙坦类和ACEI普利类对2型糖尿病所导致的肾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三、有些降糖药物不但不会伤害肾脏相反还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这些药物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风险。

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如利拉鲁肽,可以减少新发白蛋白尿

总之,并不能说明血糖控制的好就一定不会得糖尿病肾病,它还会受高血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得了糖尿病肾病后也要注意低蛋白饮食以及高血压的降压药物选择,以及血压的控制目标,降低体重,控制血脂等都可以对尿蛋白有改善。


冰城药师


若只用效果最好胰岛素并不能大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更别说口服西药了,而且胰岛素会失效(打再大量血糖也降不下来)。必须配合控食,运动(最好是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餐后40分钟~1小时开始这样长期效果最好,可以保持20~30年以上不出并发症)中药效果也很好,可很多人不信。记住只打胰岛素会延缓并发症,但不是很明显,必须运动


哈了哈


你好!糖尿病诊断标准: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高于7.1毫摩尔/升。一旦得了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服药的,目前市面是常见的降糖药,胰岛素对身体副作用很小的的,这里所说的血糖控制的好是在哪个标准,只要高于那两个数就是没有控制好,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服用降糖药没有身体症状就是把血糖控制好了,可是化验单不会撒谎的,血糖控制在空腹7.1毫摩尔/升以下,很多人认为血糖控制得好,餐后没有量吧!餐后血糖控制11.1毫摩尔/升以下才真正控制的好,餐后血糖高低影响并发症,血糖还是没有控制住,导致出现糖尿病肾病,接下来要用胰岛素来降糖,定期检查血糖值,肾功,不是降糖药不好使,是根本就没有控制住血糖,自以为是控制住了,其实是没有控制在正常范围。以上仅供参考



不是因为服用降糖造成的,

本人2O17年,7月体检时,空腹血糖9点47,微蛋白异常。我可没有吃降糖药吧,微蛋白异常,就是肾病的前期。2O16年,夏天,一次偶然站立过度,发现小腿发现轻肿胀,指印不宜恢复,我当时认为是肾功能差,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一年后,体检微蛋白异常,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

后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时,体重降到12O斤,今天又恢复到14O多斤,一切都好了。

中药治疗血糖高,从9点47,降到了4点8,停药一年多,血糖还正常,把二十多年的肠炎治好了,把一夜七八次的尿频治好了。


江淮中医


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分析

一些片面理论认为: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实则有误,糖尿病不可怕?那怕什么?没有糖尿病哪来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后期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肺、脾、胃、肾的器官功能损害不断加重,机能减弱或丧失,导致其他系统及组织器官出现问题,引起并发症。

并发症的出现,实则是糖尿病发展和加重的结果。此时,无论血糖值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人的整体机能已经受到了更为严重的损害,机能受损越重,并发症越多,对人体能量损耗及健康的损害越严重,直至威胁生命。

药物控制血糖值并没有解决糖尿病问题,只是将血糖值的检验检测指标控制在一个感官认为合理的水平,安慰了直观感觉,其糖尿病对人体的损害威胁,依然在对人体发生作用,也就是说药物控制了血糖值,但在病根上未治好了糖尿病。

糖尿病几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1、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由于糖尿病发生的基础原因是脉络淤塞、血管淤堵硬化,相伴于糖尿病的不能及时根除,脉络淤塞、血管淤堵硬化会继续发展,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突发是必然趋势。

2、肾脏机能严重受损

脉络堵塞得不到清除,对肾脏的损害继续加重,肾小球微循环负担不断加大,滤过率降低,出现蛋白尿、浮肿、肾功能衰竭等,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恶化。

3、组织溃烂病变

糖尿病继续发展,经络血管淤堵硬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周身血管侵害加重,由于腹部淤堵无法排除,下肢回流受阻,局部组织过度充血,引发局部组织溃疡、创口不愈合和糖尿病足等。

4、诱发心肺血管病变

由于经络血管淤堵硬化不能及时清除,肺部机能持续降低,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肺疾患。

5、导致生命丧失

糖尿病后期,脉络淤塞、血管淤堵硬化不断加重,人体系统、组织、器官及细胞受累不断加重,功能作用降低的同时对血管功能的损害也会不断加重,血管功能进入不可逆期而失去功能作用,导致生命丧失。

三、康复方法

治病求根,中医讲:“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既然我们了解了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病机理,对糖尿病的康复就应该从根本上做起,清除引发糖尿病的基础因素,以清除全身脉络淤塞、血管淤堵硬化为主,兼顾肺、脾、胃、肾等器官的脉络修复,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修复、再造三大机能,恢复系统、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

康复糖尿病的方法应以“润其肺,兼清其脾胃,兼滋其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整体的解决问题。

若不从基础着手,而以体外补充胰岛素来缓解或控制血糖值,不但抛弃了胰脏,同时也对肺、脾、胃、肾功能的功能改变置之不理,恶性循环必将导致健康状态恶化,出现所谓的并发症。

实践研究证实,无论糖尿病患者是否有烟酒嗜好,使用“说骨舒筋通络推拿”将脉络疏通后,都会出现排痰的现象,量由少到多,颜色由白——黄——黑褐色或血痰,黄、黑褐色痰排出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血糖检验值迅速降低,至彻底清除全身的脉络堵塞,全部症状消除,健康恢复。

治病去“根”,“根”在“堵”,掌握解决淤堵的技术,就把握了生命健康的钥匙,将淤堵物质分化降解到粒子状态后,再通过能量守恒的原理疏导出体外,才能保证在不损害人体的前提下真正解决问题。

“说骨推拿”在实践中创始的解决脉络血管淤堵,并将淤堵物排出的技术,填补了人类健康发展史上的空白。

四、自我保健 根据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有针对性的自我保健,可以帮助人体远离糖尿病的危险。

1、肺部养护:每天清晨起床后,敲打肺部周围,即敲打前胸后背,由肩峰起始至肋骨下缘,每次10——30分钟,坚持到有痰排出,轻度糖尿病患者,一般坚持敲击肺部周围,1——3月即可见淤痰排出。

2、坚持每天泡脚:泡脚可以通经活络,辅助人体恢复上下体的血液配置,用温度适宜的热水泡脚,每次泡脚到出汗。

3、泡澡:有条件的可每天进行一次,泡澡到出汗,以身体感觉不特别疲倦为宜。

4、避免寒凉、劳累、久蹲久坐,尤其是在寒凉环境中久蹲久坐,保护脉络少受侵害。

5、适量不过劳的运动会很好的促进体力体能及整体机能的恢复,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大有好处。

五、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推荐饮食 1、糖尿病患者适宜食品

  多食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藕、竹笋类;苦瓜(瓜菜类)、洋(圆)葱、香菇(菌)类、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较理想食物,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较好。

  2、糖尿病患者不适宜食品

  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增高血糖;

  不宜多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海产品、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加重血管动脉硬化。

  不可饮酒,不食辛辣食物,酒精和辛辣食物能使血糖发生波动,尤其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导致危险发生。

——摘自《疏通经络康复糖尿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肖伯谦《健康资本论》第一版2017 08

2、肖伯谦《脉络脊椎与人体健康》《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J] 2012年03期42—44.

3、肖伯谦 肖毅《癌肿心脑血管病的警示性体征及血管修复技术研究》[J] 健康世界 2014总第21卷 第3期65-68.

4、肖伯谦著《Infocode of Life Cell Partic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lon and Magement MARCH 2018 VOLUME3 MUMBER1 47.


用户63338294359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却查出了肾病,是否因长期服用了降糖药?

这个问题是很普遍的,按照医生的嘱咐,严格照办,看着效果很好,却出来并发症,病人想不明白,更主要的是害怕,怕将来的影响。

糖尿病人最缺的是糖,主要问题是血液糖多和细胞没糖之间的矛盾。我们采取的控制饮食,运动,吃药等方法,表面能降糖,实际身体就会缺糖,所以人没力气。更主要的,人需要消耗营养维持正常活动,没有糖,只能用体内储存的蛋白质、脂类来代替,时间长了,蛋白质越来越少,所以糖尿病后期人都消瘦。更主要的是,在抽调蛋白质的时候,先用肾脏的蛋白质,肾脏的蛋白质少了,就会出现肾功能障碍,就是尿毒症、肾衰竭。


霍体清


降糖是一种误区、降糖掩盖了病情、降糖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向性错误,临床实践再次证明了无论服用降糖药剂量多大时间多长,临床症状是越来越多併发症是相继出现,也阻止不了致残率高发和早亡的发生。所以糖友们不要再执迷不悟该清醒了,改变治病观念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不要被西医给洗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