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小乙是一枚暗桩,被钉入长安城最黑暗处。

在长达48集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出场不到10分钟的林小乙,因为上司张小敬的出卖,死于弩箭之下。

但是,他却因为纯然的牺牲,成为全剧最高光、最打动人心、最催人泪下的角色。“死囚”张小敬,也因为他的存在,人物形象更丰满,内涵更值得敬佩。

暗桩,就是卧底,是不见天日的危险存在。结果,却在关键时刻,被自己最信赖、最敬爱的上司出卖,成了一颗为换取重要情报而被牺牲掉的棋子。

他恨吗?

换作是你,你会不会怼天怼地,恨命运不公,恨人心险恶?

他没有!

张小敬被情势所逼,面对长安全城百姓生死大考,咬牙嘶吼出:小乙!

小乙应声出列,单膝跪地,插手行礼:“万年县不良人林小乙,见过张帅!”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平静,坦然。

就像是每一次例行公事的办差,就像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下一步他就得为了“大局”赴死。

这个反应,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心怀大于一切的使命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所说的,生活本质上就是大剧场,人在不同剧组之间来回穿梭,扮演不同的角色。

小乙是谁?

林小乙,万年县不良人,与张小敬情同父子师徒。他因对张小敬的崇敬,甘愿自断手指,成为暗桩,并凭借稚嫩的面目、单纯的眼神,骗得了葛老的信任。最后,在生死与正义之间,他选择了牺牲自己,让张小敬获得情报拯救长安百姓。

小乙这段戏被赞为“最不能错过的”情节。

黑与白的巅峰对决中,这个少年,超越两位逞强斗狠的“大佬”,成为了观众泪腺的引爆点。更有人称赞“小乙太戳人,小乙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却赢得了天下人的喜爱。”

与前一个自动承认身份的暗桩不一样的是,他关心的不是“张帅可硬朗?”那样一句问候,旧日兄弟情义,今日慨然赴死的豪情,展露无遗,让观众和张小敬一起感到剜心般疼痛。

小乙呢,没有任何渲染,只是平静笑问,“小乙办的差,张帅可还满意?”

自始至终,他心里没有恐惧,没有旁支末节的牵挂,只有使命。

他希望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虽然,小乙还没有来得及把长安这个最大的黑社会组织怎么样,但毕竟已经取得了葛老的无比信任,待他视若己出。对于卧底来说,这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更何况他还成功截走“何家村”金器,重创并打乱了葛老下一步把控朝廷大员的计划。

小乙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不良人,是一个成功的暗桩。就像葛老所说,小乙很能干,假以时日,甚至会超过张小敬。

当初,他潜伏于此是带着任务来办差的,这个差事是他自断一指争取来的。现在,他舍掉自己的性命,也是为了更大的使命。

他,心心念念的是,始终只有一条:办好差事,不辱使命。不管是舍掉一指,还是舍弃生命,都没有过丝毫的犹豫,没有一丁点的拖泥带水。

信念坚如磐石

小乙,并不是市井简单少年。他属于一个特殊的团体——陇右兵遗孤。

他的父亲是陇右兵,并且战死在陇右道石城镇。这是小乙心中最大的家族荣光,是他深藏内心的骄傲。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陇右道,是全剧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历史背景,也是张小敬、崔器等人的灵魂所在。

张小敬,“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崔器,“陇右崔器,旧历二十三年募兵,军帐中攒有贼头八十四颗。”

陇右兵之彪悍,可见一斑。

陇右因在“陇山之右(西)”得名。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青海海东、新疆中东部一带,是大唐链接中亚地区,以及遏制突厥与吐蕃的“战略走廊”。

陇右兴,则大唐安;陇右亡,则大唐败。

频繁的战争,残酷的血战搏杀,塑造了陇右兵的彪悍与大无畏、不惧死的勇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所以,当大家知道,即便是那个狡诈阴狠的贼首龙波,那个霍勒阙多事件的主使,竟然是安西都护府陇右道第八团旗手萧规时,也是唏嘘大于痛恨。

烽燧堡一战,经历了二十多天的浴血奋战后,第八团伤亡惨重,只有9个人活了下来,他们是张小敬、萧规、闻无忌……长安,是战的信念,生的向往,孤军困守,万死不退!

他们舍弃性命,不只是为皇帝尽忠,也是为了长安百姓,为了大唐安宁。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烽燧堡一战,战况惨烈,牺牲巨大。

可是,成败是一时的,但节义,却能流传千古,给后人无穷力量!

小乙,就是汲取这力量的传人。

小乙的慨然赴死,脱不了骨子里对陇右兵军魂的神往,还继承了那一脉“不退”的倔强信念。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可以交付性命的信任

在剧中,李必曾经问过谭琪: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算是投缘呢?

谭琪稍作思考,回答:他的选择,我都喜欢。

小乙和张小敬之间,就是这样。

张小敬的决定,他都支持,并且生死相随,以命相助。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为了帮助张小敬办案,成为符合要求的暗桩,小乙一言不发,举刀就切掉自己一指。

在紧张的剧情推进下,为了追查龙波行踪,张小敬凭着搜捡到的一枚妓女的名牌,不得不找到长安城最大的地下组织头目葛老,请求他的帮助。

葛老开出的交换价码是说出那个名字,那个让他损失惨重的暗桩的名字。

这个名字,就是小乙。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所以,当张小敬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吼出他名字的那一刻,小乙半点没犹豫,应声而出,没有怀疑,没有愤怒,只有一腔赤胆忠心,慷慨赴死。

不问凭什么?不问是否真的值得?

只问:“小乙办的差,张帅可还满意?”

在小乙眼里,这个爱他如子,这个他一直追随、敬仰如父的上司,是他战死的父亲的替身。他的满意,是少年最大的慰藉,最值得赢取的骄傲。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葛老在小乙死后,曾问张小敬:你是怎么做到的?

义重于生,尽是热血忠魂。

这是追逐利益的葛老,永远也不能懂的内核。

淳朴不善作伪的本性。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小乙是这样朴素的少年。

没有花里胡哨的运作,没有让人振聋发聩的皇皇巨著、堂堂之言。用最纯净的心入世,用最纯粹的态度办差。

做不良人,就是大家喜爱的擅调弓箭的少年。心怀着对父兄的敬爱,受张小敬父兄般的庇护关爱。

做暗桩,就成为长安黑帮老大葛老身边的最牛卧底,成为葛老极疼爱的义子,激发出他心底尚未泯灭的最后一丝善意。

小乙删繁就简的人生,干净、简约、素朴,以生命本原的姿态,立于乱世中,给人启迪,引导整个故事向着更加厚重、高远处发展。

《长安十二时辰》是值得二刷、三刷的好剧,众多阴谋阳谋激烈对撞、明线暗线交替上场,打斗、追逐、暗杀、绑架、爆炸,步步惊心。在这样绚烂喧闹的剧情里,暗桩小乙从容赴死,成为最温暖也最净化人心的一束光。

小乙,相当于更年轻、更纯净的张小敬。

他们和李必不同,不是居庙堂之高的重臣,不能运筹帷幄,却依然慷慨悲歌,心怀大略。拥有将帅之才,却踏踏实实扎根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本心,做好自己最应该的事,尽心尽力,鞠躬尽瘁。

生命终会消隐,精神不会消逝;宠辱不惊,做最简单的自己。

那么,你还在纠结他会不会恨吗?恨张小敬,恨这个让他壮志难酬的诡谲命运?

他对葛老,他们的死对头,也有温暖,希望能为他安排,给他养老。觉得他这个年岁,在这样的地方喊打喊杀,很辛苦。

所以,再一次非常负责任的说,这个少年心里是大爱盈胸,满腔热血。

他不恨。

《长安十二时辰》:最爱小乙,死前一句话,揭露他为何甘心被出卖

“请张帅赐福!”从容赴死,是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对陇右军魂的敬仰,对维护大唐百姓万死不退,所给予的最强的坚守,最大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