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俄羅斯真的對歐洲國家有威脅嗎?

青山綠水小鯉魚


這個問題相當扯淡,就像狼對羊說:我是不是你們的威脅?是不是你心裡沒有點數嗎?

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地位卻相當尷尬。在歐洲國家看來,俄羅斯是帶有蒙古基因的東方國家,從內到外散發著野蠻的氣質;而在亞洲國家看來,俄羅斯又是名副其實的歐洲國家,帶有西方殖民者無恥的特點。

而俄羅斯也習慣以雙頭鷹作為自己的標誌,表明自己無問西東卻又東西通吃的特色。

所以靜夜史認為,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絕對是有威脅的。但從俄羅斯當前的尿性來看,他對歐洲的威脅無疑被不懷好意地放大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

1、融入歐洲的畢生夢想

一直以來,俄羅斯人都被歐洲人認為是白皮的韃靼人,被蒙古奴役超過兩個半世紀的不堪歷史,為俄羅斯戴上了野蠻的沉重帽子,使俄羅斯被西方國家拒之門外。

面對不可以接受的尷尬現實,俄羅斯不等不靠,開始了融入西方世界的種種努力。比如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俄羅斯以東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號稱第三羅馬帝國,並將統治者稱號改為沙皇,即“凱撒”。

但日耳曼和凱爾特等西歐民族對斯拉夫以及韃靼人的鄙夷是深入骨髓的,俄羅斯換個馬甲的套路並不得人心。於是認清現實的俄羅斯在融入歐洲無望的情況下,最終選擇打入歐洲。

從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就開始了打入歐洲的不懈努力,19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因消滅拿破崙帝國一度成為歐洲憲兵,這是俄羅斯歷史上的巔峰。

十月革命後,俄羅斯走上共產主義道路,其綜合國力再度得到空前增強,並於1945年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建立了和資本主義陣營並駕齊驅的共產主義陣營,勢力最遠推進到德國地區。

但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東歐衛星國及歐洲方向加盟國的改旗易幟,俄羅斯一路向西的夢想被無情地撕碎了。

而且蘇聯解體使俄羅斯元氣大傷,徹底淪為二流強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北約趁機東擴,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不斷後退,特別是和烏克蘭的反目成仇,使俄羅斯的西南大門遭受嚴重威脅。

而且因為俄羅斯徹底淪為出賣資源為生的國家,這使得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不可避免地受制於人,其綜合國力長期以來一蹶不振。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俄羅斯對歐洲有威脅,那簡直是睜眼說瞎話。當下唯一能夠讓歐洲提心吊膽的,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雖然俄羅斯幾乎被拔掉了利齒,但仍清醒地維持了核武器,作為俄羅斯面向歐洲的窗口,加里寧格勒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導彈發射基地以及曾經的波羅的海艦隊基地,這種和歐洲咫尺相隔的設置,的確讓歐洲各國膽戰心驚。

2、美俄對抗的尷尬現實

雖然在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的情況下,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度可謂歷史新低,但歐洲各國似乎仍然對半死不活的俄羅斯心有餘悸。

在靜夜史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歷史上沙俄和蘇聯等揮之不去的陰影,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必須作為“狼外婆”的尷尬身份。

二戰結束以來,美蘇爭霸是國際社會的主旋律,為爭取主動權,美國在二戰後將西歐強國收入囊中,在通過馬歇爾計劃促進西歐各國經濟的迅速復興外,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平臺。

但北約的目標,表面上是為了對抗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保護西歐各國避免被共產主義浪潮“赤化”,但實際上卻是美國控制西歐各國的重要途徑。所以在1990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共產主義陣營不復存在後,作為對抗共產主義陣營而存在的北約,非但沒有解散,還越活越精神。

但此時的蘇聯已經成為歷史,北約外圍的俄羅斯遠不如冷戰時期的蘇聯,這很難讓北約內部國家同仇敵愾並緊密團結在美帝國主義的周圍。在這樣的情況下,“拔高”俄羅斯是保持北約內部凝聚力,尤其是美國對北約控制力的最重要途徑。

只有讓西歐各國相信,俄羅斯雖然換了馬甲,但照樣是咄咄逼人的侵略者,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存在,西歐國家才能保持對美國的向心力。

再加上蘇聯解體後加入北約陣營的東歐國家,在歷史上確實被俄羅斯欺負得太慘,它們的現身說法對西歐國家起著極強的衝擊作用,讓他們相信“俄羅斯威脅論”不僅存在,而且極端合理。

也正是因為如此,儘管蘇聯解體後改頭換面的俄羅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哪怕當牛做馬也行,但西方國家仍然選擇了堅決地醜拒,用冷屁股將俄羅斯的熱臉拒之於千里之外,這讓俄羅斯一度非常受傷。

應該說,美國的策略是相當成功的,西歐國家不僅沒有在俄羅斯的花言巧語下倒戈,反而成為忠實的反俄先鋒。唯一敢於唱反調的是歐盟的實際領導者德國,因為1990年兩德統一時蘇聯選擇了沉默,這份恩情足以讓德國對俄羅斯投桃報李,不過在北約的框架下,所謂的俄德友好註定是鏡花水月。

而通過鼓吹俄羅斯威脅,美國及西方國家有了更多增加軍費的口實,在武器大賣中賺得盆滿缽滿的軍火商們,成為西方國家政客指定的戰略合作伙伴。

所謂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至少在目前而言,已經是歷史的最低點。但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出於自己的政治需要,依然將俄羅斯渲染為歐洲的最大威脅。而俄羅斯是否具有威脅性,似乎並不重要。

所謂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沒有實力的憤怒終歸是自取其辱,與其費盡口舌地表達自己人畜無害的態度,不如亮出肌肉,看敵人在自己的陰影中戰戰兢兢。

畢竟和平是打出來的,而不是求來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真的有威脅,因為俄國人逮到機會就會對外施展武力,這讓全體歐洲國家都很擔心,沒有一個例外的。現在,克里米亞事件已經發生超過5年,歐洲仍未和俄羅斯之間有著哪怕一絲一毫的關係緩和的跡象,這和1991年俄羅斯剛誕生以及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之後完全不同,所以北約害怕在不久的未來俄羅斯會“揮師向西”也就不是那麼奇怪了。

儘管北約的軍事開銷遠超過俄羅斯的軍事資金的支出,但歐洲仍然在天天擔心缺少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保護歐洲各國免受俄羅斯的軍事侵略。

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之後,北約方面為了杜絕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承諾將會採取必要的行動來保護北約各成員國的領土利益。在2014年的英國召開的威爾士峰會上,北約計劃將拿出2%的生產總值的資金,用以擴大北約部隊的規模,併成立了特別聯合派遣部隊,在一旦北約遭受入侵之後,採取必要的緊急措施。201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上,北約進一步將東部靠近俄羅斯的國家駐防問題給定義了明確:即30個營、30個戰鬥機中隊和30艘艦船將會在30天之內完成集結。

自從2015年以來,歐洲各國的軍事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瑞典、芬蘭等北約成員國在加強各自的防禦能力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即使擁有如此多道後手,如此大陣勢的部隊,北約仍然認為目前要宣佈“高枕無憂”還是為時過早。根據2016年舉行在北歐的戰爭演習之後得出的分析結論,北約無法成功保護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北約增援部隊抵達之前,率先將這三個小國給佔領。

軍事演習報告還稱“俄羅斯甚至會利用其軍隊作戰優勢,繞過北約駐紮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加強營,並將他們全殲”,這種事情不僅僅可能會發生在波羅的海沿岸,從大高加索山脈一直到波蘭,對於北約來說,防禦形勢都很嚴峻。


科羅廖夫


縱觀俄羅斯發跡史,其領土版圖無非是通過對周圍國家的侵略擴張而變成今天的模樣。要是安分守己,對他國領土沒有非分之想,也就不會產生對鄰國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的變相佔有。這說明,從古至今,俄羅斯對國外領土的野心一直沒有停止過,只是由於現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存在,大大壓制了其領土擴張的慾望。

還在沙俄時代,彼得大帝發現俄國與西歐國家的經濟差距非常之大,於是喬裝打扮成一名木匠,隨國內使團前往歐洲國家,潛心學習造船等先進科學技術。歸來後,將所學技能全部用於國防建設。不久,便開始四處侵略,對封建保守落後的國家和地區肆意掠奪。後來的繼任者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領土擴張需求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黑海沿岸、克里木半島、波蘭、高加索等都是在這一時期成為俄國囊中之物的,從而使得落後的沙俄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蘇聯成立後,其國家版圖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嚴重威脅著歐洲的生死存亡。這就是華盛頓及其西方盟友為什麼要極力顛覆瓦解蘇聯政權的原因。

儘管蘇聯最終在美歐夾擊中倒臺,然而其衣缽繼承者俄羅斯依然擁有著前蘇聯能夠毀滅人類很多次的核武器,而歐盟近在咫尺,又是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優越的地理位置、先進的科學技術、閃耀的城市明珠無不讓俄羅斯垂涎欲滴。除此而外,俄羅斯還有其他門類齊全的數量眾多的高精尖軍事武器和裝備,這不能不讓歐洲諸國膽寒。

這或許從一個側面說明,之所以俄格、俄烏爆發衝突後,歐美遲遲沒有前往助陣的緣由了,不願也好,不敢也罷,都在情理之中。

歐洲國家務必在美俄兩個大國間扮演好自己應有的角色,切勿顧此失彼,引來殺身之禍。

(謝謝閱讀,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江淮聖手


俄羅斯是世界公認的第二大軍事強國,常規軍事力量碾壓歐洲國家,強大的軍事實力對於歐洲國家構成重大威脅。俄羅斯的歷史就是一部擴張史,而擴張的主要方向是歐洲,因此歐洲國家對於俄羅斯頗為忌憚。2014年,俄羅斯趁烏克蘭內亂,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歐洲國家再一次看清俄羅斯的侵略本性,俄羅斯遭到北約國家的經濟制裁。



強大的軍事實力

蘇聯曾是超級大國,軍事實力比肩美國,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絕大部分軍事實力,蘇聯時期的軍艦仍在服役,技術也沒有完全落後,尤其是導彈技術。

俄羅斯擁有76萬軍隊,3900架飛機,15500輛坦克,27000輛裝甲車,350艘軍艦。而歐洲另一軍事強國法國只有38萬軍隊,1200架戰機,760多輛坦克,164艘軍艦,其中包括兩艘航母。


俄羅斯陸軍實力強大,如果不考慮美國和核武器,推平歐洲也不是難事,蘇聯時期的目標就是一週之內佔領歐洲,直抵大西洋東岸。即使是法國都難以抵擋俄羅斯軍隊,何況是東歐的烏克蘭、波蘭、匈牙利等國。威脅的本質不是你想不想打,而是有沒有能力,俄羅斯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即使俄羅斯對外表現出足夠的善意,歐洲國家也會感到威脅。

擴張歷史

俄羅斯原本只是面積狹小的莫斯科公國,經過數百年的擴張,俄羅斯領土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成為世界第一領土大國,俄羅斯的擴張是朝著多個方向進行的,葉卡捷琳娜女王大舉向歐洲進攻,而且俄國有一副漫畫,魔鬼一手舉著華沙,一手舉著君士坦丁堡,獻給葉卡捷琳娜。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向波蘭發動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由於德軍的強大戰鬥力,波蘭軍隊迅速崩潰,難以做出像樣的抵抗,波蘭政府不得不撤出首都華沙。

蘇聯政府曾與波蘭政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波蘭政府撤出華沙之後,蘇聯以波蘭政府不復存在為由,宣佈《互不侵犯條約》失效,隨後出兵大舉進攻波蘭,波蘭邊防軍誤以為蘇聯軍隊來抵抗德軍,沒想到蘇聯軍隊從背後捅一刀。

德國和蘇聯共同瓜分波蘭,為了防止波蘭復國,蘇聯人製造了“卡廷慘案”,將波蘭的軍官、教師、醫生和知識分子全部殺掉。後來把髒水潑到德國人頭上,但是德國人罪行罄竹難書,也不差這一件,沒有隱瞞的必要。



2014年烏克蘭爆發內戰,俄羅斯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反政府武裝,而且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俄羅斯再一次遭到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經濟制裁。

由於俄羅斯的侵略本性,俄羅斯遭到西方國家的抵制,甚至2019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紀念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都沒有受到邀請,因為入侵波蘭,蘇聯的性質與納粹德國並無差別。


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而且不斷擴張,歐洲國家只有抱團取暖,爭取美國的援助,才能夠放心,也有能力抵擋俄羅斯的入侵。俄羅斯無論怎麼說,怎麼表現善意,各國都不可能對俄羅斯真正放心,除非歸還侵佔的領土,但是俄羅斯又不捨得。


視野新觀


經歷過大航海時代和兩次工業革命後歐洲逐漸成為世界的重心,這也讓歐洲人的身份優越感倍增!雖然俄羅斯在地理上大部分處於亞洲,但其人種、文化等方面更傾向於歐洲。

儘管如此,俄羅斯卻很難獲得其他歐洲國家的認同,這邊緣化的排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俄羅斯與歐洲的矛盾!

二十世紀初期蘇聯成立後,因為布爾什維克主義和歐洲資本主義的兩極對立,俄歐矛盾進一
步激化並上升到國家意志和政治立場的層面;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成為美國製衡蘇聯的前沿陣地。

所以,在整個冷戰期間歐洲所面臨的戰略威脅都主要來自於蘇聯!但隨著蘇聯的解體,世界格局又一次改顏換貌:美國一家獨大、歐洲日趨復興、俄羅斯外強中乾……彼時的葉利欽也史無前例向西方陣營靠攏,親西外交層出不窮!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羅斯人與歐洲人的積怨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葉利欽的對外政策無疑中傷了一些民族主義的自尊心,也是在這些人的強烈反對下,葉利欽的親西政策無疾而終。

所以,俄羅斯開始強調同歐洲應該至少是一種對等的夥伴關係!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努力恢復自己的世界大國地位,美國依然是最強有力的戰略對手,歐洲不僅仍是美國的戰略前沿,而且其規模隨著北約東擴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至此,俄羅斯與歐洲似乎又回到了冷戰時期的關係,只不過如今多了一些場面上的客套,或者說部分逐漸覺醒的歐洲國家不再以美國唯命是從!但歸根結底,在很多俄羅斯人看來,他們不應該為了利益向歐洲人低頭,歐洲更應該尊重甚至敬畏俄羅斯!所以威脅依然存在!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俄羅斯對歐洲其實沒有威脅,但是歐洲對俄羅斯感覺到威脅。



也許很多人覺的俄羅斯的領土都是搶來的所以決定俄羅斯威脅很大。

其實那完全是因為沙俄時期他們的地理位置差,沒有不凍港作為出海口,在大航海時代非常吃虧,看著西歐國家一個個都在海外有大量的殖民地,他們沒有。

所以拼命的要獲得不一個不凍港作為出海口。由此才東擴西張南下,拼了老命的要獲得一個不凍港出作為海口,讓他成為了全球第一大領土大國。

因此大家也可以看到,即使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都要在歐洲留下加里寧格勒這一塊飛地。

(此圖片來自互聯網)

但歐洲認為俄羅斯對歐洲國家有威脅並不是這個原因,而是有另外的三個因素在影響。

第一、“蒙古人”

歐洲地區覺的俄羅斯對他們有威脅,很大程度上他們把俄羅斯人看作成蒙古人。主要原因是俄羅斯人血液中有蒙古人的影子,讓歐洲對當初蒙古軍隊殺入時的恐怖。

因此歐洲人那邊的人有點排斥俄羅斯人,俄羅斯一直想加入歐盟,但是他們就是拒絕。

第二、聖經中“邪惡力量”的頭目

西方信基督教,而有些人把俄羅斯描述為聖經中“瑪各王國”,根據聖經預言,他們將會在末日之戰中,率領邪惡力量作戰。

因此大家也經常在西方的各個政治人物嘴巴中聽到他們說,俄羅斯是邪惡的國家,協議的政權。

他們口中的邪惡來源就是聖經預言。

第三、意識形態的對立

這個主要是蘇聯是社會主義的老大哥,而歐洲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一個代表資產階級,一個代表無產階級。

在蘇聯當時是無產階級強勢,而歐洲是資產階級強勢,由於無邊階級要推翻資產階級,所以歐洲對蘇聯一直都防備。



以上這三個因素是歐洲認為俄羅斯對他們具有威脅感。但其實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以及歐洲的普世價值觀蔓延。歐洲對俄羅斯人給他們帶來威脅感下降。

但是由於美國以及某些西方的某些既得利益者,需要不斷的操作俄羅斯威脅論來向政府要錢,增加軍費開支,加大武器採購。

其實俄羅斯現在對歐洲並沒有威脅,不但沒有威脅並還想和歐洲合作,發展經濟來鞏固俄羅斯目前的版圖。


一號風手


這是一個不辯自明的問題。在歐洲人眼裡俄羅斯是蒙古人,血液中流淌著蒙古四處擴張,殺戮屠城的基因。這一點在沙皇俄國身上得到了準確無誤的證明,歐洲人一度稱沙俄為“歐洲憲兵“。那麼前蘇聯時代歐洲人對俄羅斯的看法有無改變?答案是:沒有!一是從“卡庭森林“事件中不但看到了血腥與荼毒,更看了連蒙古人都不屑的抵賴與無恥。二是從二戰看到了蘇聯對領士嗜血如命。蘇聯是唯一因二戰擴大了領士的國,計68萬平方公里,而這些領士全來自歐洲,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割取芬蘭,波蘭,德國,羅馬尼亞等大片領士,你讓歐洲人怎麼看?三是在冷戰時期干涉他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如1956年侵入匈牙利,鎮壓民主,處決領導人納吉。1968年侵入捷克斯洛伐克,鎮壓民主運動“布拉格之春“,逮捕國家領導人杜布切克押往莫斯科。侵犯,侵略他國,例如1969年侵犯我東北珍寶島,西北鐵列克提地區,殺害我邊防戰士,陰謀對我國進行核打擊。同年大舉侵略阿富汗,推翻查希爾政權,霸佔阿富汗十年,之後撤出。這又讓歐洲人怎麼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歐洲人眼裡有改變否?有也沒有。在葉利欽時代,奠定了民主選舉制,葉利欽多次希望融入歐洲,加入北約。但加入歐盟,北約是有條件的,每個申請國都是申請多年後,付合條件才能加入。俄羅斯當時並不付合條件,仍須待以時日。普京上臺後,經濟大幅提高,歐洲,西方也相應做出吸納俄羅斯進西方八國集團。說明歐洲人認為俄羅斯有希望融入歐洲。為什麼又說沒有?始於2008年侵入格魯吉亞,將格魯吉亞兩塊領士分裂開來,置於俄羅斯實際控制之下。更使歐洲一驚恐的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策動烏東叛亂獨立。理由是烏克蘭倒向西方,壓縮了俄羅斯的所謂“戰略空間“,不願當俄羅斯馬前卒。而這些突發事件,徹底顛覆了歐洲對俄羅斯的前期看法,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本提說\b:你認為俄羅斯對歐洲有威脅嗎?我本人的看法有沒有?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事實勝於雄辨,事實上俄羅斯對歐洲有無威脅歐洲人感受最深,也界最有發言權。


雙樵\n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主要體現於軍事實力和經濟。

俄羅斯是一個在國際上能跟美國對話,並且敢跟美國對話的國家,對於歐洲國家來說,這份威脅和美國的威脅並沒有多大的不同。此前特朗普把《中導條約》一退,俄羅斯相繼做出回應,再加上俄羅斯還有著克里米亞事件的前科,說歐洲國家夜不能寢也不為過。

而在經濟上,俄羅斯對歐洲國家主要的反制措施就是石油天然氣。在俄羅斯境內有一條經烏克蘭通往歐洲的運輸通道,只要一斷,效果不亞於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此前烏克蘭曾經放話要切斷這條通道制裁俄羅斯,但大家普遍都不看好,就是因為烏克蘭目前只是一個背靠美國的小國家。但俄羅斯不同,無論是能跟美國搶軍武生意的軍事實力,還是在參與國際事務上所表現的強硬作風,都不能排除“逼急了大家都不好過”的可能,而且到時候多半還是上談判桌。

只不過,這些威脅真正意義上來說又不能是威脅。一方面是這會兒俄羅斯跟美國在下棋,無暇分身。另一方面是缺乏跟歐洲國家主動翻臉的足夠動機,尤其是目前俄羅斯國內經濟並不景氣,打仗和自斷財路都是明智之舉。


獨立團李雙喜


其實所謂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威脅,主要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只有解決了意識形態上的問題,歐洲國家才會認為俄羅斯對他們沒有威脅!

俄羅斯雖然經過蘇聯解體以後,也逐漸發展資本主義模式,但是從根子上仍然沒有擺脫“社會主義的痕跡”。有些官員仍然是按照“社會主義”的思想在控制和影響國家,因此在意識形態上仍然和歐洲國家不同。

歐美國家曾經邀請俄羅斯加入“G8”,以加強經濟合作為名,來給俄羅斯輸入“歐洲民主模式”,但是因為普京的強硬抵抗,效果一直不好,每次開會都是給俄羅斯洗腦,希望俄羅斯按照歐洲國家的模式去改革政府,這讓普京很不舒服,最後主動退出了“G8”。

這樣就讓歐美國家跟俄羅斯的關係越走越遠,最後因為“克里米亞問題”導致歐美國家集體制裁俄羅斯。這些年來,俄羅斯雖然得到了克里米亞,卻在經濟上付出了慘重代價,近年來國內經濟一直是“負增長”,去年因為油價上漲,才逐漸轉入正值。

總之,只要俄羅斯沒有進行“歐洲民主”模式的改革(類似於捷克,匈牙利等國家模式),歐洲國家就不會接受俄羅斯,也就不會認為俄羅斯沒有威脅。


黃家老爹


侵略成性俄羅斯不止威脅歐洲亞洲安全,更威脅人類正義良知文明和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