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買手機上網課而吞藥自殺的背後,是對貧困學生心理關懷的缺失

剛剛看到一則令我很悲傷的消息,河南一貧困家庭的初三年級學生,因沒有錢買手機按時上學校組織的網課,而吞下大量藥物,現在仍在搶救。這讓我大晚上瞬間沒有了睡意,各種思緒湧上心頭,很難過,曾經的我和我的鄰居又浮現在腦海中。


初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震驚,我來不及悲傷,因為我潛意識中就壓根不相信,都這個時代了,現在的中國還存在這樣的現象。

我一直以為,大部分農村都已經衣食無憂了,以為一小部分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因為有低保以及政府的各項照顧,至少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和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了。現在想想,是因為我接觸到的世界太少了。

而且他們需要的,也遠不止這些。

沒錢買手機上網課而吞藥自殺的背後,是對貧困學生心理關懷的缺失



其實我本也可以想到這樣的情景,因為幾年前,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事例。我還記得我的一個鄰居,比我小六七歲,當我上大學的時候,他還在初中,和故事中的女孩一樣的年紀。

在他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因為在家中被丈夫經常打的原因,就跑了出去,後來再也沒有回來。他的爸爸倒是四肢健全,是個三四十歲壯勞力。我們村的男人平時都出去做建築工了,在那個時候,即使是小工一天也能掙快100塊錢。但是很可惜的是,他的爸爸比較懶,從來沒有出去過,全家的生活真的只是靠種那一畝三分地來維持。

沒錢買手機上網課而吞藥自殺的背後,是對貧困學生心理關懷的缺失

我記得我之前穿的衣服,以及我上學時候的書本,我媽都會問他家要不要,如果能用,趕緊就送出去了。書本還好,但是衣服他是很牴觸的,不願意穿到學校。

從那時起,我隱隱約約地意識到,越是平時自卑的孩子,自尊心大抵是越強的。


而我的學生時代,順風順水,學習成績不錯,在家也從沒有惹事,父母從小到大沒有打罵過我(這點讓我現在想起來依然很吃驚)。因為我性格好,學校大部分同學和我都玩得很好,每次到一個新的班級,班裡快速建立起來的最鐵的朋友關係中,基本都有我。

也正因為如此,那時的我,沒有太注意各種那個年紀比較關注的外在物質表現。我從來沒有吵著要父母買新衣服或者是別的什麼時尚的東西,親戚給的衣服從來沒有挑過,大一點小一點都無所謂,能穿就行,更不會關注樣式。在學校中,有一次褲子爛了,褲腿劈開了很長一段,因為是住校,剛穿的還乾淨著,那周我就沒有換。

我不怕同學們的嘲笑,因為我知道即使有人提起來,也不是出於嘲笑的目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上班,年前我外出出差的時候,褲子掛了一個洞,我也一直穿著沒有管。技術工作,我想沒有人會在意這個,我也壓根不會在意。可見童年的習慣和心態,對人今後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沒錢買手機上網課而吞藥自殺的背後,是對貧困學生心理關懷的缺失



而我的鄰居,剛好和我處於一個對立的位置。

一個平時因為貧困而處處擔心被別人嘲笑,甚至會因貧困而被同學欺負的學生,他心中對於“自尊”的需求,顯然要強過正常同學,這是出於人的本能。而他那個年紀,是無法清楚區分真正的自尊和外在的“虛榮”的。

他害怕,所以他需要。

沒錢買手機上網課而吞藥自殺的背後,是對貧困學生心理關懷的缺失



而對於這個吞藥自殺的女同學來說,沒有錢買手機上網課,除了有對於跟不上課程進度的擔憂,更重要的是,她沒有辦法勇敢面對老師和同學對此的質疑和因此事對她的看法。

一個貧困家庭的小女生,與老師坦誠溝通的幾率和勇氣,要遠小於一個富裕家庭的學生。

一個與外界接觸機會更少、父母教育更加缺失的兒童,其直面事情和他人目光的勇氣,也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強。

她也許堅強,但是她更可能會害怕,這並不矛盾。

沒錢買手機上網課而吞藥自殺的背後,是對貧困學生心理關懷的缺失



而對於貧困家庭的成員尤其是兒童,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需要心理上的心理上的輔導。

她們不僅需要生存,更需要生活。

你認為貧窮最可能對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 (多選)
0人
0%
自卑
0人
0%
堅強
0人
0%
虛榮
0人
0%
怨恨
0人
0%
膽小
0人
0%
樂觀
0人
0%
逃避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