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信陵君無忌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最早是在上初中時,從毛主席《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中見到的。當時以為是毛主席的原創,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句詩是一個成語,出自唐代李賀的詩《金銅仙人辭漢歌》,為後來很多詩詞引用。毛主席就是以此為典故,一改昔人悲切傷懷之情感,而創新為豪邁雄壯之氣概,可謂是繼往開來、空前絕後。毛主席把本來是“一己之私”的狹隘情緒,一舉昇華為“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這種大手筆、大氣魄,是歷代文人墨客無可比擬的,至今讀來仍令人蕩氣迴腸、感慨不已。



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理解這句詩的含義需要認識全詩內容,這句詩是全詩尾聯的首句,這首詩的尾聯是全詩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詩的詩眼,之前的三聯均是尾聯的鋪墊。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首聯兩句是倒裝關係,毛主席指揮百萬解放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突破長江天險,直搗黃龍,革命的風暴席捲南京,國民黨反動派倉皇逃竄。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地勢雄奇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歷朝古都、虎踞龍盤之地,如今終於掙脫反動勢力的牢籠,回到人民手中。這天翻地覆的變化令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實在是值得慷慨高歌慶賀的大喜事啊!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然而,毛主席畢竟是毛主席,不是功敗垂成的項羽。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勝利,毛主席的心情顯然和全國人民一樣是無比喜悅的,但是毛主席並沒有被一時的勝利衝昏頭腦,高瞻遠矚、胸懷天下的毛主席越是在勝利之時、激動之時越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睿智的思考。他清楚地識到,雖然攻破了南京,但國民黨殘餘部隊仍然控制著南方大部分地區,一日不徹底清除,一日就有捲土重來的危險;一日不解放全中國,就一日不能有絲毫鬆懈。況且國民黨一直抱有和共產黨劃江而治的幻想,國際國內也多有呼聲,必須消滅這種不利於徹底革命的聲音,在全國鼓舞樹立起徹底打倒國民黨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決心和信心。因此,此聯為轉折句,一轉喜悅慶賀而為對革命局勢的判斷和下定革命到底的決心,誰說窮寇莫追?我們不要做只知道沽霸王之名、釣仁慈之譽而遭到慘敗、丟掉江山的項羽,我們必須一鼓作氣徹底消滅撤退到南方國民黨殘兵窮寇,不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解放全中國,還天下於人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此聯既是作者的感慨,也是對前三聯的總結和解釋,以消除各種顧慮。國民黨反動派倒行逆施,剝削壓迫人民,窮兇極惡殘酷鎮壓人民解放事業,是逆天而為的邪惡行徑;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反抗壓迫剝削,推翻國民黨殘酷統治,還人民自由民主,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權,讓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翻身作主人,是順天而行的正義事業。人民政權取代國民黨獨裁是變滄海為桑田,是人間的正道,是自然法則和社會規律的必然性決定的。“天”就是自然法則和社會規律,蒼天只會眷顧正義,不會同情邪惡,否則天也會老也會衰敗的,但是天會老會衰敗嗎?不會的,因為天也支持我們的正義事業。同志們,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堅決消滅國民黨反對派,解放全中國!這是何等磅礴的氣勢,何等豪邁的氣概,何等宏大的氣魂!



李賀等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只不過是以金銅仙子的命運悲嘆自己不得際遇的身世,最多是摻雜了些對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衰敗的悲憂,但也是對生不逢時情緒的抒發。“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假設性的比喻,假如蒼天有感情,必定也會像他一樣,為此悲傷不已,身心俱衰吧。借蒼天空靈之力,博觀者同情之淚。



他人引用之"天若有情天亦老”,蓋莫出李賀者。且搜列共賞之:

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宋石延年《贈友聯 》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宋万俟詠《憶秦娥》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

宋孫洙《河滿子》

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

宋賀鑄《行路難.梅花引》

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末元初段成己《木蘭花》

佳時苦恨歡悰少。鏡裡衰顏難再好。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元好問《蝶戀花》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元張弘範《壽陽曲·酒可紅雙頰》

酒可紅雙頰,愁能白二毛,對樽前儘可開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明孫蕡《朝雲集句詩》·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聲腸斷非今日,風景依稀似去年。

清末民初沈曾植《金縷曲 為藏山題畫》

絕唱酬希聽。我非魚、子猶非我,會心誰勝。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華萎難認。

清末民初程頌萬《玉樓春其十》

花開未老人年少。頃刻光陰都過了。坐來雖近遠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近現代施蟄存《題沈本千西湖長春圖卷》

從今不老即年輕,正須妙達南華旨。天若有情天亦老,長春請用無情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