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这几天集中冒出来的扔下一万元就跑这一爆发性新闻?

PSALM137


值得肯定,但也会有捐款人借此扬名,认为我这样捐款,受捐方会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捐款人,而找到,便会上报,表扬,对捐款人的回报,更大。但这类人,必竟是少数!


小楼听雨71514


近来各地媒体报道了不少“扔下一万元就跑”的新闻,比如江西遂川:无名氏丢下一万元就跑。湖南长沙一小伙,丢下一万元和一句“捐口罩”就跑了。宁波黑衣女子在派出所扔下一万元就跑。乘客机场丢下一个小白箱就跑,工作人员打开后愣了,全是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还有佛山、大理、亳州、六安、绍兴等地,有的扔在派出所,有的扔在政务中心。

我个人认为这种捐款方式,不值得提倡,大家献爱心,这是一种好事,既然捐款,为了能够了解捐款用途和作用点,更应该让工作人员进行记录。这样让爱心用到实处。避免一些问题出现(红会问题不断)。

当然,大家为了低调,可以采用网络形式也是可以的。

而且对于媒体来说,也不要过分解读,给捐款者压力等等。

其实,因为一万问题,我都有质疑,这个时间流行一万么?大家觉的呢?


芳华字录


鲁国有个法律,如果鲁国人从国外救回国人奴隶,可以得到奖励和补偿。孔子的弟子,子贡,从国外救回鲁奴隶,却不要补偿,并自以为高尚。孔子得知之后大怒,称,子贡这么做,是成全了自己,坑害了别人,因为以后再有人看见鲁国人做奴隶,不会有人救了,因为如果救了,要钱的话,会被骂做贪财,因为子贡不要钱,如果不要钱,又不是所有人都像子贡一样有钱。慢慢的,救奴隶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其实这件事的道理是一样的,捐款是光荣的,是值得提倡的,这种丢下钱就走的行为,看似低调有内涵,实际上却让捐款留名的人无所适从。

心是好心,但是不提倡。


门把手放在菜板上


做好事不留名,无可非议,只有赞美。做好事别人要记名而报了自己名的同样可赞。别人不留名,他并没想去诋毁别人,我们没必要在这里做文章。记名是代收款人为了清楚报帐,做好事人报了名,他做的好事别人是诋毁不了的。


逢春186177958


开始可能确实是低调的人真捐又不想留名,可是经新闻媒体大量宣传之后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并有逐渐演变成一场“扔钱就跑”接力秀之势。

他留不留名是他自己的事,他若想扬名自会留名,可是他连名字都不想留说明人家就不想出名,而你却在违背捐赠人的意愿大肆宣扬,你又为的是什么呢?!报道捐赠人的感人行为吗?!


胡-言


不乏有真正的善良之人,但也有可能是为之前的不义之财赎罪的,买个良心安慰的[机智][机智][机智]


蜡笔小新51760073691


所有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就是我的观点,你想啊,有人

愿意做好事,有人愿意做好事之后不留名他还愿意做好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有人愿意做好事之后留下自己的名字,这都是无可厚非的。捐多捐少,我觉得一个人家庭的这个情况量力而行。最近这样的新闻挺多的,确实非常的感动人,这些普普通通的,但是却有着非常的热爱国家、热爱我们这个民族之情!我们国家的这些人民是质朴的,是非常可爱的。大爱无疆!


会讲故事会讲话


起初是感动,后来感觉是无聊甚至是恶搞;即使确有其事,报道的的媒体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尤其是一些较大媒体。或许也反映出我们一些媒体人思维的简单、思想的贫乏、职业素养的低下吧。


不平静的庚子年


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这里扔下钱就跑的是跟人打架把人打伤准备刑拘的,附带民事赔偿的,有人背后出招让他捐款后用网络推手炒作让事情发酵后逃脱法律责任的。


勿语0612


因为会叫记者,会来采访。

否则,网上捐款频道那么多,支付宝、微信、各种app,想怎么捐就怎么捐,想捐那个慈善项目捐哪个慈善项目。

你想要炫耀有捐款证明,有各种证书,想不被人知道,你不说不发朋友圈也没人知道。

而去派出所捐款,正常的捐,警察感谢你亦或者谢了心意或拒绝。

可丢下钱就跑,那可不一样了。

妥妥的做好事不留名啊!

叫来记者一采访,那可是能上你们当地的新闻的啊!

(虽然有作秀想出名的性质,但捐款没问题,参照好人陈光标,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但别人确实做了好事,捐了善款。该报道报道,该宣传宣传,没什么需要特别看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