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抛夫弃子”,苦守敦煌50余年,这个老太太才是真硬核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这是明代诗人杨慎所写的诗句,而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正是我国的一处文化遗址:敦煌。

细细品读,可以发现,敦煌不乏乐声与彩霞这样的美景,但是也有黄沙漫天的恶劣条件。

一般人对敦煌的态度,或许都是慕名前来,想着短暂的参观过后便离开。但是有这样一个人,她是颇有才华的北大学子,她愿意为了敦煌的事业付出青春岁月,即使面临艰苦的条件也咬牙坚持,被人们亲切地叫做“敦煌的女儿”,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呢?

北大才女“抛夫弃子”,苦守敦煌50余年,这个老太太才是真硬核

年少有为的才女

樊锦诗,出生于1938年的北平的一个高干家庭,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条件自然是不差的。而且樊锦诗成长的地方是在上海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使得她的眼界自然很宽阔,了解的新鲜事物也不少。

良好的家庭条件为她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樊锦诗自小的学习成绩都很优异,自身对历史很感兴趣的她更是在1958年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历史系,学的是考古学专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北大才女”。

其实这位才女在刚进入北大时也闹过不少笑话,毕竟她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以前在家中都有保姆来负责她的日常起居,但是到了学校之后必须自力更生了,她还不是很能适应,洗过的衣服可能会忘了收,东西被人拿了也不知道,连父亲都曾专门写信教育过她。

北大才女“抛夫弃子”,苦守敦煌50余年,这个老太太才是真硬核

志在报国的决心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小姐,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1962年,学校有到敦煌研究院实习的名额,樊锦诗从小对书本中的敦煌就抱有极大的兴趣,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别人都认为她的做法十分匪夷所思但是很伟大,她却很谦虚地表示自己不过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去参观一下敦煌。然而这一参观可了不得了,面对美妙绝伦、形象各异的壁画,她一下子就沉沦了。

不过还是有让她苦恼不已的现实,因为敦煌位于西北的茫茫沙漠之中,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没有自来水、通不了电,住的房子是泥土修建的,吃的东西也并不丰盛,其他的更是不用说了。对她这个精致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女孩子来说,这种环境对自己简直是一种折磨和挑战。

实习结束后,敦煌研究院希望樊锦诗能够继续为之效力。当她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不想女儿去那种地方受苦,于是给学校领导写了封信,请求留下女儿。然而这封信没有交到校方领导那里,原来是被樊锦诗给扣住了。

在敦煌的魅力和生活的艰苦之间,她或许有过权衡,有过犹豫,但还是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她要去敦煌,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那么也是她的志愿。

1963年,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前往敦煌研究院工作,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很多年后,当再次问及选择前往敦煌的心情,她说她当时“离开了就没想再回去”。

北大才女“抛夫弃子”,苦守敦煌50余年,这个老太太才是真硬核

愧对家庭的妇女

樊锦诗除了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者,她也是一个女人,是妻子,是母亲。她和她的丈夫彭金章曾约定好,自己在敦煌工作三年后就回去,两人成婚。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她在敦煌待的时间越久,越是把敦煌看作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1966年,樊锦诗与彭金章结为夫妻,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在敦煌的事业,而丈夫在武汉工作也走不开,因此两人的婚后生活甚至比婚前还艰难,很久才能见一面,这种状态维持了整整十九年。

在这十九年里,樊锦诗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期间带娃的艰辛不必多说。一个妇女在敦煌这样艰苦的环境,每天面临巨大的工作量,还得抽出时间照看孩子,让她一度崩溃。无奈之下,孩子只有送到他姑那里扶养,才能有更好的条件,这样一来,她与孩子也变成了异地。

可以说,樊锦诗对这个家庭确实是有愧的,她也对孩子们表示歉疚,甚至有人戏称樊锦诗为了敦煌“抛夫弃子”。

好在家人支持她的工作,在她试探性地表示自己打算待在敦煌不走了的时候,丈夫做出了一个决定,去敦煌陪她。既然妻子放不下她的事业,那作为丈夫的彭金章就让一让她,放弃了自己在武汉的工作,结束了两人多年的异地生活。

其实樊锦诗自己也表示,如果丈夫没来陪自己的话,可能她就要放弃敦煌了,因为家人是不能放弃的。这样的成全也令人羡慕不已,试问在当下社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了对方而主动让出一大步,在让步的同时另一方其实也做好妥协的准备了,真是美好的爱情。

北大才女“抛夫弃子”,苦守敦煌50余年,这个老太太才是真硬核

磨砺多年的坚韧

从1963年开始,樊锦诗和敦煌逐渐不可分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这个从前“娇气”的女孩子也慢慢发生改变,大漠的风沙磨砺了她的品性,让她成为了“不近人情”的樊院长。

据人们对她的评价,当然离不开“严厉”二字。在敦煌工作并不轻松,为了与时间赛跑,樊锦诗地工作节奏向来很快,旁人可能不容易跟上。对此,樊锦诗并不会选择温柔地鼓励,而是用严厉的批评来激发大家的斗志,无论男女,在她手下工作的人基本上都被“骂”过

除了严厉,樊锦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节约。或许是在条件艰苦的敦煌生活了这么多年的结果,樊锦诗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降低,不但不喜欢奢侈浪费,甚至非常节省。直到前几年,她才在儿子的坚持下换掉了家里用了三十多年的老电视机。

而平时出差,樊锦诗住的地方也很简陋,不多带人,不多点菜,当真是现下人们常说的“硬核老太太”,相信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吧。

五十多年来,樊锦诗苦守在边陲的敦煌,奉献了自己的宝贵岁月和心血,令人钦佩不已。正是有樊锦诗这样的坚守者作为我们的榜样,才让许多年轻人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樊锦诗对敦煌、对祖国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接下来,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为祖国效力的时候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应该学会樊锦诗的坚守,学会奉献,学会担当,争做新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